片材固定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669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片材固定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覆盖材料的边缘重合并固定的片材固定件,并涉及在对车辆用座椅的表皮材料、家具类的表皮材料、输送用的捆包物罩等的覆盖材料的边缘进行封闭时所利用的器具。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使覆盖材料的边缘重合并固定,利用片材固定件。例如,车辆用的座椅中,座面或背面以及靠枕、扶手等分别以合成树脂发泡体等的缓冲材料作为基材,在其表面敷设片状的表皮材料而加工。表皮材料配合缓冲材料的外侧 形状而被预先立体缝制,从一部分残留的开口覆盖缓冲材料,最后对开口进行封闭而加工。由此,缝制痕迹等难以露出,确保了良好的外观。最后被封闭的开口,通过对利用了连续成形材料的片材固定件进行使用,而使表皮材料的边缘重合并固定,由此,能够提高外观性。这样的片材固定件除了适用于汽车、铁路等的车辆用的座椅以外,还适用于飞机、船舶的座椅、运动用器具类的座垫、住居用的沙发以及床等的家具类。另外,不限于座椅、座垫等的表面材料,还能够适用于帐篷等的架设物的片材边缘的固定、输送用的捆包物罩的边缘的固定等。作为这样的片材固定件的具体的构成,已知专利文献I以及专利文献2记载的构成。专利文献I的片材固定件由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构成,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由通过挤出成型等形成的合成树脂制的连续构件构成,第一部件在截面中具有U字状的部分,在该部分中,在U字的前端的一方固定有片材边缘,在另一方设有卡合部。第二部件除了具有相同的U字状的部分以外,固定有片材边缘的部分向U字的开口侧的相反侧延伸,被固定的片材以覆盖第二部件的方式形成。在通过这样的固定件对一对片材的边缘进行固定的情况下,以使第二部件覆盖第一部件的方式拉伸片材,使彼此的U字的开口对合,并使另一方的卡定部插入各自的内侧,由此使其相互卡定。专利文献2的片材固定件,由固定有片材边缘的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构成,第二部件的一端被固定在片材边缘,另一端自由转动地连接在第一部件上,能够以另一端为中心转动到沿着第一部件的状态。而且,在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上形成有在各自相互匹配的状态下相互卡合的卡合部。在通过这样的固定件固定一对片材的边缘的情况下,在将片材边缘固定在第二部件上的基础上,将其另一端连接在第一部件上,并使片材边缘侧转动从而对片材赋予张力,同时成为第二部件和第一部件相互匹配的状态,通过卡合部使其相互卡合从而保持其状态。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3-1699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公平1-313084号公报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固定件中,在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卡合时,一对片材相互拉拽,其张力临时变高,但稳定到卡定状态后就变得松弛。若发生这样的松弛,则随着松弛会在片材上产生褶皱等,作为例如覆盖座垫的表面材料不优选。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固定件中,通过使第二部件相对于第一部件转动,在对片材赋予张力的状态下使其相互卡合,所以,能够维持相对于片材的张力,从而能够避免片材发
生裙皱等。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构成中,在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中,用于使其转动的贯通构造间歇地配置,用于卡合的构造也为间歇的配置,所以,基于挤出成型进行的连续成型是困难的。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构成中,片材的张力通过第二部件的另一端而使第一部件承受,但用于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维持成固定状态的卡合部朝向与片材的张力相反的方向被卡合,不能无视在片材的张力较大时脱离的可能性。而且,在专利文献2的构成中,不具有在使第二部件相对于第一部件转动时操作的推压部分等,导致不能高效进行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片材固定件,能够确保片材的张力,并成为同一截面的连续构件,且相对于片材的张力难以脱离。本发明为一种片材固定件,使一对片材边缘沿其边缘连续地固定,其特征在于,具有分别由具有一定的截面形状的连续构件形成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具有固定在一方的片材边缘上的第一固定部;对所述第二部件进行临时固定的临时固定支承部;和形成在所述临时固定支承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的正式固定支承部,所述第二部件具有固定在另一方的片材边缘上的第二固定部;自由转动地卡合在所述临时固定支承部上的临时固定卡合部;和卡合在所述正式固定支承部上并对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进行正式固定的正式固定卡合部,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临时固定支承部以及所述正式固定支承部分别具有爪部,这些爪部相互相对或背靠背地形成为一对,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临时固定卡合部以及所述正式固定卡合部分别具有爪部,这些爪部相互背靠背或相对地形成为一对,在所述正式固定支承部和所述正式固定卡合部卡合的正式固定状态下,形成为背靠背的一对所述爪部被导入相对地形成的一对所述爪部之间,所述临时固定卡合部的所述爪部和所述临时固定支承部的所述爪部的卡合与所述正式固定卡合部的所述爪部和所述正式固定支承部的所述爪部的卡合同时进行。在这样的本发明中,能够分别通过相同截面连续的连续构件形成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并且,通过以临时固定支承部以及临时固定卡合部为中心的转动动作,从而能够对片材赋予张力。而且,能够通过转动确保向片材的张力,并且,能够使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成为正式固定状态。用于在正式固定状态下固定的正式固定支承部和正式固定卡合部,能够同时确保临时固定支承部和临时固定卡合部的卡合,能够得到难以脱离的效果。也就是说,在相对的一对爪部(形成在第一部件上的临时固定支承部和正式固定支承部的一对、或形成在第二部件上的临时固定卡合部和正式固定卡合部的一对的某一对)之间,导入背靠背的一对爪部(形成在第一部件上的临时固定支承部和正式固定支承部的一对,或形成在第二部件上的临时固定卡合部和正式固定卡合部的一对的另一对)被导入,而且,相对的各爪部的卡合(临时固定支承部的爪部和临时固定卡合部的爪部的卡合以及正式固定支承部的爪部和正式固定卡合部的爪部的卡合)同时进行,由此,能够防止相反侧的爪部彼此的卡合的脱离。本发明中,能够构成为,所述第一部件,在一方的端缘上形成有第一固定部,在另一方的端缘上形成有向所述第一部件的背面侧绕入的圆弧状的临时固定支承部,在所述临时固定支承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形成有向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侧突出的正式固定支承部,所述第二部件,在一方的端缘上形成有第二固定部,在另一方的端缘上形成有向所述第二部件的背面侧绕入的圆弧状的临时固定卡合部,在所述临时固定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形成有向所述第二部件的背面侧突出的正式固定卡合部,所述正式固定支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爪部,所述正式固定卡合部具有朝向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相反的爪 部。所述第一部件优选在所述正式固定支承部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侧具有收容所述正式固定卡合部的凹部。本发明中,能够构成为,所述第一部件,在一方的端缘上形成有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邻地形成有包含向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侧突出的爪部的正式固定支承部,并形成有向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侧绕入的C字状的临时固定支承部,在所述临时固定支承部的前端形成有与所述正式固定支承部的所述爪部相对的爪部,所述第二部件,在一方的端缘上形成有第二固定部,在另一方的端缘形成有包含向所述第二部件的背面侧突出的正式固定卡合部以及向所述第二部件的表面侧突出的爪部的临时固定卡合部,所述正式固定卡合部以及所述临时固定卡合部,在能够收容到所述临时固定支承部的C字状的内侧的凹部内且在被收容时,所述第二部件的另一方的端缘与所述临时固定支承部的凹部的内面抵接。所述第二部件优选在其途中形成有向表面侧突出的临时固定辅助突起。所述第二固定部优选在安装时且在以所述临时固定卡合部为中心转动时兼作为用于施加外力的操作部。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端面图。图2是表示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操作中的临时固定状态的端面图。图3是表示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操作中的转动操作的端面图。图4是表示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操作中的转动操作进行的状态的端面图。图5是表示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操作中的正式固定状态的端面图。图6是表示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的端面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端面图。图8是表示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操作中的临时固定状态的端面图。图9是表示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操作中的转动操作的端面图。
图10是表示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操作中的转动操作进行的状态的端面图。图11是表示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操作中的正式固定状态的端面图。图12是表示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的端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I到图5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在图I中,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固定件I是用于将一对片材边缘8、9沿其边缘连续地固定的工具,具有分别由具有一定的截面形状的连续构件形成的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 件20。第一部件10以及第二部件20是分别通过合成树脂材料的挤出成型等而制造的连续构件,在各图中,沿与图面正交的方向延伸。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固定件I中,第一部件10、第二部件20、片材边缘8、9,分别以图I右侧为表面,图I左侧为背面。第一部件10在一方的端缘形成有第一固定部11,在另一方的端缘形成有向第一部件的背面侧绕入的圆弧状的临时固定支承部12。在临时固定支承部12和第一固定部11之间,形成有向第一部件10的表面侧突出的正式固定支承部13。在临时固定支承部12的前端,在第一部件10的背面侧形成有朝向第一固定部11侧(图I朝向左下)突出的爪部12A。在正式固定支承部13的前端,在第一部件10的表面侧形成有向第一固定部11所在一侧(图I朝向左下)突出的爪部13A。这些爪部12A、13A相对于与第一固定部11相连的圆弧状部分IOA以背靠背的方式相互配置在相反侧。圆弧状部分IOA在第一部件10的中间部向背面侧突出,形成在表面侧的凹部IOB以包围正式固定支承部13的爪部13A的方式形成。在圆弧状部分IOA和第一固定部11之间的表面侧形成有辅助突起14。第二部件20,在一方的端缘形成有第二固定部21,在另一方的端缘形成有向第二部件20的背面侧绕入的圆弧状的临时固定卡合部22。在临时固定卡合部22和第二固定部21之间,形成有向第二部件20的背面侧突出的正式固定卡合部23。在临时固定卡合部22的前端,在第二部件20的表面侧(图I朝向右上)形成有向形成在临时固定卡合部22的圆弧状的内侧的凹部22B内突出的爪部22A。在正式固定卡合部23的前端,形成有向第二部件20的第一固定部11的相反方向(图I朝向右上)突出的爪部23A。这些爪部22A、23A以隔着临时固定卡合部22的内侧的凹部22B而相互相对的方
式配置。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中,以图2到图5的顺序进行一对片材边缘8、9的固定。此外,片材边缘8、9是汽车等的座椅表面的加工所使用的片材的边缘,在覆盖座椅的座垫7(参照图2)的基础上,还通过规定的封闭部位以相互重合的状态被固定。另外,在汽车的座椅中,考虑到外观性而希望不引人注目,另一方面,若考虑到作业性则不优选内侧的部位。因此,在例如座椅的靠背中,采用背面侧的下部。在其他的部分中也基于相同的观点选择部位。在固定片材边缘8、9之前,将片材固定件I的第一部件10以及第二部件20分别固定在片材边缘8、9上。在第一部件10的第一固定部11上将从座垫7的底面侧延伸的片材边缘8固定。在第二部件20的第二固定部21上将沿座垫7的背面侧向下方延伸的片材边缘9固定。在这些片材边缘8、9和第一固定部11以及第二固定部21的固定中,能够适当地选择熔敷或焊接、粘结、缝制或装订机等的机械式贯通固定,及其他的固定方法。如图2所示,在对固定在片材边缘8上的第一部件10和固定在片材边缘9上的第 二部件20进行连接时,首先,使第一部件10沿着座垫7,并使第二部件20与其接近,使第二部件20的临时固定卡合部22卡合在第一部件10的临时固定支承部12上(临时固定状态)。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那样,成为使第二部件20从上方而使第一部件10从下方分别接近的配置。因此,在第二部件20因自重垂下的状态下,只要使第一部件10接近,就能够容易地使第一部件10的临时固定支承部12卡合在第二部件20的临时固定卡合部22中,从而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得到临时固定状态。即,临时固定卡合部22的前端的爪部22k进入到临时固定支承部12的内侧的凹部中,并且临时固定支承部12的前端的爪部12A进入到临时固定卡合部22的内侧的凹部22B中,通过这些部分的卡合,而使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相互以爪部12A、22A为轴成为能够转动的状态。在临时固定状态中,第一部件10沿着座垫7,且使第一固定部11朝向图中下方(从第二部件20离开的一侧)。第二部件20在使临时固定卡合部22接近座垫7的状态下,使第二固定部21变得稍微朝上(从第一部件10离开的一侧)。如图3所示,在成为临时固定状态后,用手将第二固定部21推下,而使第二部件20转动。由此,对片材边缘9赋予张力,并且,使第二部件20的第二固定部21侧向第一部件10接近。这里,为了使基于转动的向片材边缘9的张力赋予有效地进行,而使第二固定部21从临时固定卡合部22隔开规定的杆长度,且兼作为用于施加外力(本实施方式中为推下)的操作部。如图4所示,通过进一步推下并使第二部件20转动,而使正式固定卡合部23与正式固定支承部13接触。用手指捏住第二固定部21等,并向对片材边缘9进一步施加张力的方向(图4的右下方向)拉拽,由此,爪部23A越过爪部13A进入到凹部IOB内。此时,通过辅助突起14,而使正式固定卡合部23被引导,从而能够可靠地进入到凹部IOB内。如图5所示,爪部23A进入到凹部IOB内,由此,正式固定卡合部23和正式固定支承部13通过各自的爪部23A、13A而卡合。此时,临时固定卡合部22和临时固定支承部12也通过各自的爪部22A、12A而卡合,从而使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21被并列地保持(正式固定状态)。通过成为正式固定状态,而使片材边缘9完全覆盖片材固定件1,从外部能够将片材边缘8、9视为是几乎连续的。而且,在片材边缘9上由第二部件20的转动而赋予有充分的张力,从而能够防止相对于片材边缘8、9发生褶皱等。这里,即使在片材边缘9上产生较大的张力的情况下,由于张力以使第二部件20向图5中上方拉拽的方式进行作用,所以,该力通过正式固定卡合部23和正式固定支承部13的卡合以及临时固定卡合部22和临时固定支承部12的卡合而被承受,尤其由于张力的方向成为各自的爪部234、134、224、12八的卡合方向,所以,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在脱离的方向上不会活动。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图6示出了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使临时固定支承部12以及临时固定卡合部22形成为圆弧状,但不限于弯曲的形状,还可以为带棱角的形状。如图6所示,临时固定卡合部22可以为在内侧形成有凹部22B的带棱角的C字形状等,临时固定支承部12也是同样的。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部件10的中间部分形成圆弧状部分10A,在其内侧形成包围正式固定支承部13的凹部10B,但只要能形成这样的凹部10B,圆弧状部分IOA也可以省略,例如可以使从第一固定部11到正式固定支承部13的部分成为L字形状等。〔第二实施方式〕图7到图11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图7中,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固定件2使一对片材边缘8、9沿其边缘连续地固定,具有分别由具有一定的截面形状的连续构件形成的第一部件30和第二部件40。第一部件30以及第二部件40为分别通过合成树脂材料的挤出成型等而制造的连续构件,各图中沿图面正交方向延伸。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固定件2中,第一部件30、第二部件40、片材边缘8、9,分别以图7右侧为表面,图7左侧为背面。第一部件30中,在一方的端缘形成有第一固定部31,与第一固定部31相邻地形成有包含向第一部件30的表面侧突出的爪部33A(图7朝向右上)的正式固定支承部33。而且,在第一部件30中,形成有向第一部件30的表面侧绕入的C字状的临时固定支承部32,在临时固定支承部32的前端形成有与正式固定支承部33的爪部33A相对的爪部32A(图7朝向左上)。这些爪部32A、33A以隔着形成在临时固定支承部32的C字状的内侧的凹部32B而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第二部件40中,在一方的端缘形成有第二固定部,在另一方的端缘上具有截面D字状的末端部40A,在该末端部40A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向第二部件40的背面侧突出的正式固定卡合部43以及向第二部件40的表面侧突出的临时固定卡合部42。在临时固定卡合部42的前端,在第二部件40的表面侧形成有向第二固定部41 一侧倾斜的爪部42A (图7朝向右下)。在正式固定卡合部43的前端,形成有向第二部件40的第一固定部31相反的方向(图7朝向左下)突出的爪部43A。这些爪部42A、43A相互以背靠背的方式配置在末端部40A的相反侧。
末端部40A能够收容在临时固定支承部32的内侧的凹部32B内,且在被收容时,正式固定卡合部43以及临时固定卡合部42与第一部件30的正式固定支承部33以及临时固定支承部32卡合,并且末端部40A的前端以与临时固定支承部32的凹部32B的内面抵接的方式构成。第二部件40的途中部分形成为曲柄状,在第二部件40的表面侧形成有临时固定辅助突起44。在该临时固定辅助突起44和临时固定卡合部42之间形成有凹部44B。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中,以从图8到图11所示的顺序进行一对片材边缘8、9的固定。此外,片材边缘8、9是汽车等的座椅表面的加工所使用的片材的边缘,覆盖座椅的座垫7 (参照图8),而且通过规定的封闭部位在相互重合的状态下被固定。 另外,在汽车的座椅中,考虑到外观性而希望不引人注目,另一方面,若考虑到作业性而不优选内侧的部位。因此,在例如座椅的靠背中,采用背面侧的下部。在其他的部分中也基于相同的观点选择部位。在固定片材边缘8、9之前,将片材固定件2的第一部件30以及第二部件40分别固定在片材边缘8、9上。在第一部件30的第一固定部31上将从座垫7的底面侧延伸的片材边缘8固定。在第二部件40的第二固定部41上将沿座垫7的背面侧向下方延伸的片材边缘9固定。这些片材边缘8、9和第一固定部31以及第二固定部41的固定,能够适当选择熔敷或焊接、粘结、缝制或装订机等的机械式贯通固定,及其他的固定方法。如图8所示,在对固定在片材边缘8上的第一部件30和固定在片材边缘9上的第二部件40进行连接时,首先,使第一部件30沿着座垫7,并使第二部件40与其接近,并使第二部件40的临时固定卡合部42卡合在第一部件30的临时固定支承部32上(临时固定状态)。即,临时固定支承部32的前端被导入到凹部44B内,使临时固定卡合部42和临时固定支承部32接触,并使临时固定辅助突起44与临时固定支承部32的表面侧接触。第二部件40由于在临时固定辅助突起44和临时固定卡合部42两点与第一部件30接触,所以,能够可靠地得到临时固定状态。在该状态下,能够以临时固定卡合部43和保持在凹部44B内的临时固定支承部32的前端为轴转动。在临时固定状态中,使第一部件30沿着座垫7,使第一固定部31朝向图中下方(从第二部件40离开的一侧)。第二部件40在使临时固定卡合部42接近座垫7的状态下或末端部40A朝向图7中左下的状态下,使第二固定部41变得稍微朝上(从第一部件30离开的一侧)。如图9所示,在成为临时固定状态后,用手将第二固定部41推下,而使第二部件40转动。由此,对片材边缘9赋予张力,并且,使第二部件40的第二固定部41侧向第一部件30接近。这里,为了使基于转动的向片材边缘9的张力赋予高效地进行,使第二固定部41从临时固定卡合部42隔开规定的杆长度,且兼作为用于施加外力(本实施方式中为推下)的操作部。
随着转动而使末端部40A前进,并开始进入到临时固定支承部32的内侧的凹部32B内。由此,临时固定卡合部42的爪部42A越过临时固定支承部32的爪部32A进入到凹部32B内。另外,末端部40A的前端与正式固定支承部33抵接。如图10所示,通过进一步推下并使第二部件40转动,而使末端部40A进一步前进,从而使正式固定卡合部43与正式固定支承部33接触。如图11所示,进一步推下第二固定部41,则使正式固定支承部33的爪部33A继续弹性变形并使正式固定卡合部43的爪部43A越过爪部33A,由此,末端部40A的整体进入到凹部32B内,从而使正式固定卡合部43的爪部和正式固定支承部33的爪部33A卡合,同时,使临时固定卡合部42的爪部42A和临时固定支承部32的爪部32A卡合,而且,成为末端部40A的前端与凹部32B的内面抵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一固定部31和第二固定部41被并列地保持(正式固定状态)。通过成为正式固定状态,使片材边缘9完全覆盖片材固定件2,从外部能够将片材边缘8、9视为是几乎连续的。 而且,通过第二部件40的转动赋予片材边缘9充分的张力,能够防止相对于片材边缘8、9发生褶皱等。这里,即使在片材边缘9上产生较大的张力的情况下,张力从第二部件40的末端部40A通过第一部件30的临时固定支承部32承受,不会发生解除第一部件30和第二部件40的正式固定状态的活动。另外,即使在没有施加张力的状态下,正式固定卡合部43和正式固定支承部33的卡合以及临时固定卡合部42和临时固定支承部32的卡合的朝向与末端部40A和临时固定支承部32的内侧的抵接的朝向相对,能够防止爪部43A、33A、42A、32A的卡合解除。〔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图12中示出了前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使临时固定支承部32形成为带棱角的C字状,但如图12所示,临时固定支承部32还可以为弧度大的形状例如圆弧状。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使末端部40A成为D字状的具有厚度的形状,这只要能够在两侧形成临时固定卡合部42以及正式固定卡合部43且通过前端与凹部32B内面抵接即可,如图12所示,还可以为从第二固定部41以平板状连续地向表面侧突出有临时固定卡合部42,并向背面侧突出有正式固定卡合部43的突出的形状。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二部件40的中间部形成为曲柄状,而形成临时固定辅助突起44,但在使第二部件40直线地形成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向表面侧突出的单纯的突起来形成临时固定辅助突起44。〔其他的变形〕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分别说明了车辆的座椅的靠背的片材边缘的固定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还能够适用于座椅的其他的部分的片材。而且,本发明还能够适用于汽车、铁道等的车辆用的座椅,除此以外还能够适用于飞机、船舶的座椅、运动用器具类的座垫、住居用的沙发、床等的家具类。另外,不限于座椅、座垫等的表面材料,还能够适用于帐篷等的架设物的片材边缘的固定、输送用的捆包物罩的边缘的固定等。工业实用性本发明涉及用于使覆盖材料的边缘重合并固定的片材固定件,能够作为车辆用座椅的表皮材料、家具类的表皮材料、输送用的捆包物罩等的覆盖材料的边缘的封闭所利用的器具加以利用。附图标记的说明I、2…片材固定件,7…座垫,8、9…片材边缘,10、30…第一部件,IOA…圆弧状部分,10B、32B…凹部,11、31…第一固定部,12、32…临时固定支承部,12A、13A、22A、23A、32A、33A、42A、43A…爪部,13、33…正式固定支承部,14…辅助突起,20、40…第二部件,21、41…第二固定部,22、42…临时固定卡合部,22B、44B…凹部,23、43…正式固定卡合部,40A…末 端部,44…临时固定辅助突起。
权利要求
1.一种片材固定件,使一对片材边缘沿其边缘连续地固定,其特征在于, 具有分别由具有一定的截面形状的连续构件形成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所述第一部件具有固定在一方的片材边缘上的第一固定部;对所述第二部件进行临时固定的临时固定支承部;和形成在所述临时固定支承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的正式固定支承部, 所述第二部件具有固定在另一方的片材边缘上的第二固定部;自由转动地卡合在所述临时固定支承部上的临时固定卡合部;和卡合在所述正式固定支承部上并对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进行正式固定的正式固定卡合部, 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临时固定支承部以及所述正式固定支承部分别具有爪部,这些爪、部相互相对或背靠背地形成为一对,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临时固定卡合部以及所述正式固定卡合部分别具有爪部,这些爪部相互背靠背或相对地形成为一对, 在所述正式固定支承部和所述正式固定卡合部卡合的正式固定状态下,形成为背靠背的一对所述爪部被导入相对地形成的一对所述爪部之间,所述临时固定卡合部的所述爪部和所述临时固定支承部的所述爪部的卡合与所述正式固定卡合部的所述爪部和所述正式固定支承部的所述爪部的卡合同时进行。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片材固定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在一方的端缘上形成有第一固定部,在另一方的端缘上形成有向所述第一部件的背面侧绕入的圆弧状的临时固定支承部,在所述临时固定支承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形成有向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侧突出的正式固定支承部, 所述第二部件,在一方的端缘上形成有第二固定部,在另一方的端缘上形成有向所述第二部件的背面侧绕入的圆弧状的临时固定卡合部,在所述临时固定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形成有向所述第二部件的背面侧突出的正式固定卡合部, 所述正式固定支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爪部,所述正式固定卡合部具有朝向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相反的爪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固定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在所述正式固定支承部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侧具有收容所述正式固定卡合部的凹部。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片材固定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在一方的端缘上形成有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邻地形成有包含向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侧突出的爪部的正式固定支承部,并形成有向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侧绕入的C字状的临时固定支承部,在所述临时固定支承部的前端形成有与所述正式固定支承部的所述爪部相对的爪部, 所述第二部件,在一方的端缘上形成有第二固定部,在另一方的端缘形成有包含向所述第二部件的背面侧突出的正式固定卡合部以及向所述第二部件的表面侧突出的爪部的临时固定卡合部, 所述正式固定卡合部以及所述临时固定卡合部,在能够收容到所述临时固定支承部的C字状的内侧的凹部内且在被收容时,所述第二部件的另一方的端缘与所述临时固定支承部的凹部的内面抵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材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在其途中形成有向表面侧突出的临时固定辅助突起。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片材固定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部在安装时且在以所述临时固定卡合部为中心转动时兼作为用于施加外力的操作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片材固定件。第一部件(10)在一方的端缘形成有第一固定部(11),在另一方的端缘形成有向第一部件的背面侧绕入的圆弧状的临时固定支承部(12)。在临时固定支承部(12)和第一固定部(11)之间,形成有向第一部件(10)的表面侧突出的正式固定支承部(13)。第二部件(20)在一方的端缘形成有第二固定部(21),在另一方的端缘形成有向第二部件(20)的背面侧绕入的圆弧状的临时固定卡合部(22)。在临时固定卡合部(22)和第二固定部(21)之间,形成有向第二部件(20)的背面侧突出的正式固定卡合部(23)。通过成为正式固定状态,而在片材边缘(9)上由第二部件(20)的转动赋予有充分的张力,能够防止相对于片材边缘(8、9)而发生褶皱等。
文档编号B68G7/05GK102741153SQ201080062509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9日
发明者吉野哲也, 氏原正博, 鸟渊义登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