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以及具备该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666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以及具备该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于电动吸尘器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以及具备该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电动吸尘器,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利用由电动吸尘器进行的空气的抽吸来喷射空气并且能够对空气的抽吸和喷射进行切换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以及具备该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通常的电动吸尘器具有通过抽吸空气将尘埃与空气一起抽吸的功能(以下称为“真空吸尘功能”。),但近年来还提出了一种具备通过喷射空气来吹起尘埃的功能(以下称/为“吹风功能”)的结构。如果电动吸尘器具备吹风功能,则能够清扫对于使用者来说难以看到的位置(所安放的家具等的背侧、顶面等)或者在使用者看来高的位置(上述家具的顶面、照明伞、屋顶等)处的尘埃。作为具体的吹风功能,以往已知一种利用排气的技术。该排气是通过了电动吸尘器的集尘室的气流,但在实际的吹风功能中,该排气是清洁的气流。然而,在使用排气这一点上,令使用者抱有不卫生的印象。另外,关于吹风功能,如果是利用抽吸软管或者延长管等的结构,则担心附着在它们的内部的微量的尘埃会喷出,因此使用者仍然抱有不卫生的印象。因此,最近提出了各种不利用排气的吹风功能。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如下一种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具备抽吸风扇,其通过抽吸力进行动作;喷射风扇,其产生喷射力;以及动力传递单元,其将上述抽吸风扇的动力传递给上述喷射风扇。根据该结构,仅将该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与抽吸软管相连接,就能够通过电动吸尘器的抽吸力使喷射风扇进行旋转。因此,能够不限电动吸尘器的种类地附加使用不利用排气的吹风功能。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压力产生部的电动吸尘器用抽吸件,该压力产生部将空气送入设置于吸入口的喷出喷嘴。该抽吸件通过从喷出喷嘴喷射由气泵等压力产生部生成的压缩空气而将附着在被清扫面或者堆积在凹凸部里面的尘埃吹起,之后进行抽吸。因此,能够实现不利用排气的吹风功能,并且能够迅速抽吸通过吹风功能而吹起的尘埃,因此能够进行高效的集尘。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0-21774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1-3213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无法以简单的结构来容易地对空气的喷射和抽吸的定时进行切换,因此在电动吸尘器的清扫中不能充分地发挥吹风功能。具体地说,作为能够优选使用吹风功能的情况,不仅上述的(I)对于使用者来说难以看到的位置或者高位置的清扫,或者(2)附着在被清扫面或者堆积在凹凸部里面的尘埃的清扫,还能够列举出(3)当抽吸口靠近时有可能产生破损、不期望的移动、误操作、误抽吸的对象物的清扫。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由于难以容易地切换吹风功能和真空吸尘功能,因此无法充分地应对上述那样的各种情况。例如,作为上述情况(3)的例子,能够列举出由于抽吸而可能会破损的假花等摆设物品,当为了清扫而直接触碰时会倾斜的壁挂的匾额画幅或者钟表,由于抽吸口接近而可能会误操作的电话机、传真机、个人计算机的键盘或者有可能被误抽吸的装有小物件的抽屉中等,当清扫这些对象物时,仅通过通常的抽吸有可能会发生上述破损、移动或者误吸入。在此,如果使用以往的吹风功能,虽然通过喷射空气能够从对象物吹起尘埃,但是在仅单纯地吹起的情况下,尘埃有可能会四处飞散。特别是在密闭性高的室内,使用单纯的吹风功能使尘埃扩散,相应地使要抽吸去除尘埃的范围扩大。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关于切换通常的真空吸尘功能和吹风功能的结构没有特别地公开,因此,难以与上述ar(3)等/各种情况相应地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切换真空吸尘功能和吹风功能。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切换电动吸尘器的真空吸尘功能和吹风功能且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地使用吹风功能的技术。
_4]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结构是,与电动吸尘器所具备的抽吸软管的前端相连接,具备管状的主体部,其一端为与上述抽吸软管的前端相连接的后端开口部,并且另一端为前端开口部,该管状的主体部的内部成为空气的主流路;喷射流路部,其具有将空气从外部导入的喷射空气导入口和将所导入的空气喷射到外部的喷射口,该喷射流路部的内部成为从上述喷射空气导入口至上述喷射口的副流路;动力风扇,其被设置在上述主体部的内部,通过抽吸气流进行旋转,该抽吸气流是由于通过了上述抽吸软管的空气的抽吸而在上述主流路中形成的气流;喷射风扇,其被设置在上述喷射流路部的内部,与上述动力风扇连动地进行旋转,在上述副流路中形成从上述喷射空气导入口朝向上述喷射口的喷射气流;以及喷射切换部,其允许或者限制从上述喷射口向外部喷射上述喷射气流。根据上述结构,以不需要特定的电源的结构就能够在副流路中形成喷射气流,不仅如此还能够通过喷射切换部来允许或者切断从喷射口喷射该喷射气流。因此,在使用电动吸尘器时,不使用复杂的结构就能够容易地从抽吸喷嘴等前端喷射出喷射气流,不仅如此还能够通过喷射切换部的动作实质且简单地切换空气的抽吸(真空吸尘功能)和喷射(吹风功能)。其结果是,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切换电动吸尘器的吹风功能和真空吸尘功能,并且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地使用吹风功能。在上述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中,可以是,上述喷射切换部是流路切换部,对上述副流路与上述喷射口的连接和断开进行切换。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喷射口与副流路连接或者断开来允许或者切断从副流路流向前端开口部的喷射气流。由此,能够简单地切换空气的抽吸(真空吸尘功能)和喷射(吹风功能),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在上述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中,可以是,上述喷射切换部是流路开闭部,该流路开闭部在与上述动力风扇或者上述喷射风扇相比靠近抽吸气流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处打开或者断开上述主流路或者上述副流路。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对主流路或者副流路进行打开或关闭,来允许或者切断从副流路流向喷射口的喷射气流。由此,能够简单地切换空气的抽吸(真空吸尘功能)和喷射(吹风功能),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性。在上述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中,可以是,还具备动力风扇收容部,该动力风扇收容部被设置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主流路中,内部收容上述动力风扇,上述动力风扇收容部具有面向上述主流路的内部抽吸口和从外部导入空气的抽吸空气导入口。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利用动力风扇收容部保护动力风扇的同时,将空气从抽吸空气导入口取入动力风扇收容部,因此主流路的减压产生作用而动力风扇收容部的内部也直接减压,从抽吸空气导入口朝向内部抽吸口形成大量的抽吸气流。由此,能够使动力风扇强劲地进行旋转,因此能够使由喷射风扇形成的喷射气流的流速大。/在上述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中,可以是,还具备空气导入盖构件,该空气导入盖构件以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方式对从上述抽吸空气导入口到上述主流路的空气流路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封闭。根据上述结构,仅在形成喷射气流时打开空气导入盖构件,在不形成喷射气流时封闭空气导入盖构件,从而能够避免抽吸气流的流速降低的风险。在上述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中,可以是,上述喷射流路部被设置在上述主体部上,该喷射流路部的内部的副流路与上述主体部的内部的上述主流路合流,且上述主体部的上述前端开口部兼作上述喷射流路部的上述喷射口,并且,上述流路切换部被设置在上述主流路与上述副流路合流的部位,是改变位置以封闭上述主流路和上述副流路中的一方的阀构件。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切换阀构件能够封闭主流路和副流路中的一方,并使两个流路中的一方与前端开口部相连通。因此,如果封闭主流路,则副流路与前端开口部相连通,因此能够从前端开口部喷射喷射气流,如果封闭副流路,则能够在主流路中形成从前端开口部朝向后端开口部的抽吸气流。因而,仅通过切换阀构件就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切换电动吸尘器的吹风功能和真空吸尘功能。在上述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中,可以是,上述喷射流路部被设置在上述主体部上,该喷射流路部的内部的副流路沿着上述主体部的内部的上述主流路而到达上述前端开口部,上述流路开闭部是仅断开上述主流路的阀构件。根据上述结构,副流路直接与前端开口部相连通,因此即使不特别地进行流路的切换也能够从前端开口部喷射出喷射气流,如果打开阀构件,则能够在主流路中形成抽吸气流。因而,仅通过封闭阀构件的打开和关闭就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切换电动吸尘器的吹风功能和真空吸尘功能。在上述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中,可以是,在上述主体部的外部具备与上述阀构件的位置变化连动的杆构件。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对设置在主体部的外部的杆构件进行操作,能够对设置在主体部的内部的阀构件进行切换。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切换电动吸尘器的吹风功能和真空吸尘功能。在上述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中,可以是,上述前端开口部被设置为与上述主体部分开的其它构件即旋转开口部,该旋转开口部相对于上述主体部能够沿着该主体部的圆周方向进行旋转,并且在该旋转开口部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孔和封闭孔,该封闭孔与该贯通孔相邻接且与上述主体部相连通的一端开口而另一端封闭,上述喷射流路部设置在该主体部上,在与上述主体部的上述旋转开口部相连通的一端上述主流路与上述副流路相邻接,且上述旋转开口部的贯通孔兼作上述喷射流路部的上述喷射口,并且通过使该旋转开口部进行旋转以使上述封闭孔与上述主流路和上述副流路中的一个流路相连通而使上述贯通孔与另一个流路相连通,由此上述旋转开口部作为上述流路切换部而发挥功能。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旋转开口部进行旋转而使主流路或者副流路与封闭孔相连通,由此能够封闭两个流路中的一方,因此能够对副流路的连接或者断开进行切换。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切换电动吸尘器的吹风功能和真空吸尘功能。在上述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中,可以是,上述喷射流路部和上述动力风扇收容部是圆筒状的风扇部收容部,该圆筒状的风扇部收容部是将上述喷射流路部和上述动力风扇收/容部在内部分别收容有喷射风扇和动力风扇的状态下一体化而成的,且能够相对于上述主体部进行旋转,该风扇部收容部在上述前端开口部与上述后端开口部之间的位置处,沿着与上述主体部的管轴交叉的方向被插入到该主体部,且该风扇部收容部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面向上述主体部的上述主流路,在上述风扇部收容部的顶面且成为上述主体部的外部的位置处设置有上述喷射空气导入口,并且在上述风扇部收容部的外周的一部分上设置有喷射口,上述喷射空气导入口与上述喷射口之间成为上述副流路,通过使上述风扇部收容部进行旋转来改变上述喷射口的位置,由此上述风扇部收容部作为上述喷射切换部而发挥功倉泛。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风扇部收容部进行旋转来改变喷射口的位置,由此能够使形成在该风扇部收容部内部的副流路与前端开口部连接或者断开。因此,仅使风扇部收容部进行旋转就能够形成或者停止喷射气流,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切换电动吸尘器的吹风功能和真空吸尘功能。在上述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中,可以是,上述喷射流路部被插入设置在该主体部中,在上述主体部的内部上述副流路沿着上述主流路进行配置,在上述抽吸气流中的上述主体部的面向外部的位置处设置有上述抽吸空气导入口,作为上述喷射切换部,具备流路开闭部,该流路开闭部以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方式对从上述抽吸空气导入口到上述主流路的空气流路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封闭。根据上述结构,在主体部的内部设置主流路和副流路,并且通过流路开闭部以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方式对抽吸空气导入口到上述主流路的空气流路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封闭。因此,如果利用流路开闭部封闭了上述流路,则空气不会被导入副流路,因此在主流路中仅形成抽吸气流。另一方面,如果打开流路开闭部,则空气被导入副流路,因此实质上形成喷射气流。通过这样打开或关闭流路开闭部,能够形成或者停止喷射气流,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切换电动吸尘器的吹风功能和真空吸尘功能。在上述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中,可以是,还具备可装卸地设置在上述前端开口部上的抽吸喷嘴。
根据上述结构,抽吸喷嘴装卸自如,因此能够与清扫条件、清扫对象物或者清扫场所等相应地选择使用恰当结构的抽吸喷嘴。在上述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中,可以是,还具备液体喷雾部,该液体喷雾部具备液体储存容器和喷雾喷嘴,该喷雾喷嘴用于喷出储存在该液体储存容器的内部的液体的喷雾,该液体喷雾部可装卸地设置在上述喷射口上。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前端开ロ部上安装液体喷雾部能够使用喷射气流喷出液体喷雾。因此能够增加清扫种类。在上述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中,可以是,上述前端开ロ部构成为前端喷嘴部,该前端喷嘴部具有趋向其前端侧而截面积逐渐变小的形状。由此,能够将空气抽吸喷射装置自身作为抽吸喷嘴来使用。/
/
在上述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中,可以是,在上述前端喷嘴部的内部设置有对喷射气流喷射时的气势进行调整的喷射开ロ调整构件。根据上述结构,在是兼作抽吸口和喷射ロ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如果在真空吸尘时不使喷射ロ调整构件进行动作,则能够在抽吸口处以原来的开ロ面积进行真空吸尘,在吹风时,通过使喷射开ロ调整部进行动作,能够使喷射ロ(即抽吸口)的开ロ面积减小,能够增加喷射气流的流速。在本发明中,还包括电动吸尘器,该电动吸尘器具备上述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和设置有该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抽吸软管。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吸尘器中,上述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可以与上述抽吸软管相连接,但是优选装卸自如地连接在上述抽吸软管上。在參照所附附图的情况下,根据下面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能够明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发明的效果如上所述,本发明发挥以下效果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切换电动吸尘器的真空吸尘功能和吹风功能,且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地使用吹风功能。


图I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电动吸尘器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一例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中安装了抽吸喷嘴的状态的一例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真空吸尘时(形成抽吸气流时)的状态的一例的侧视图。图5是从侧面表示图4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真空吸尘时(形成抽吸气流时)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将图3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安装于电动吸尘器所具备的近身操作部(抽吸软管)的状态的一例的侧视图。图7是表不图3所不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吹风时(形成喷射气流时)的状态的ー例的侧视图。
图8是从侧面表示图7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吹风时(形成喷射气流时)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图9是从下方(图8的向视I方向)表示图8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吹风时(形成喷射气流时)的抽吸室的状态的一例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表示在图3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中使抽吸喷嘴所具备的前端刷突出的状态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中安装了其它结构的抽吸喷嘴的状态的一例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一例的侧视图。/图13是从侧面表示图12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真空吸尘时(形成抽吸气流时)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图12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吹风时(形成喷射气流时)的状态的一例的侧视图。图15是从侧面表示图14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吹风时(形成喷射气流时)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将图12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安装于电动吸尘器所具备的近身操作部下部的状态的一例的侧视图。图17是从侧面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真空吸尘时(形成抽吸气流时)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图18是从侧面表示图17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吹风时(形成喷射气流时)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在图19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中安装了抽吸喷嘴且真空吸尘时(形成抽吸气流时)的状态的一例的侧视图。图21从侧面表示图20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真空吸尘时(形成抽吸气流时)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图22是表示图19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吹风时(形成喷射气流时)的状态的一例的侧视图。图23是从侧面表示图22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吹风时(形成喷射气流时)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图24是表示在图19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中安装了其它结构的抽吸喷嘴的状态的一例的侧视图。图2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中安装了液体喷雾部的状态的一例的侧视图。图26是从侧面表示图25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吹风时(形成喷射气流时即液体喷雾时)的状态的一例的剖视图。图27是从侧面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真空吸尘时(形成抽吸气流时)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图28是从侧面表示图27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吹风时(形成喷射气流时)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图29是从侧面表示图27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吹风时(形成喷射气流时)的内部结构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图30是从侧面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真空吸尘时(形成抽吸气流时)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局部剖视图。图31是从上方(图30的II-II线向视方向)表示图30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真空吸尘时(形成抽吸气流吋)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局部剖视图。图32是从上方(图30的III-III线向视方向)表示图30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真空吸尘时(形成抽吸气流吋)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局部剖视图。
/
图33是从下方表示图30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真空吸尘时(形成抽吸气流时)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局部剖视图。图34是表示图30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吹风时(形成喷射气流吋)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局部剖视图。图35是从上方(图34的IV-IV线向视方向)表示图34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吹风时(形成喷射气流吋)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局部剖视图。图36是从上方(图34的V-V线向视方向)表示图34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吹风时(形成喷射气流时)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局部剖视图。图37是从下方表示图34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吹风时(形成喷射气流时)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局部剖视图。图3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还包括其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一例的立体图。图39是从上方(图40的VII-VII线向视方向)表示图38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真空吸尘时(形成抽吸气流吋)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图40是从侧面(图39的VI-VI线向视方向)表示图38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真空吸尘时(形成抽吸气流吋)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图41是从侧面(图39的VI-VI线向视方向)表示图38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吹风时(形成喷射气流吋)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局部剖视图。图42是表示图38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43是从上方(图44的IX-IX线向视方向)表示图42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图44是从侧面(图42的VIII-VIII线向视方向)表示图42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A 10G :空气抽吸喷射装置;27 :液体喷雾部;1 Γ 71 :主体部;llla、141a :前端开ロ部;llllTl71b :后端开ロ部;112 172 :喷射流路部;112a 172a :喷射空气导入口 ;113 143 :杆构件;113c、123c、143c :空气导入盖构件;114a 164a :喷射风扇;114b 164b 动カ风扇;114c 164c :风扇转轴;115 175 :抽吸室(动カ风扇收容部);115a 175a :内部抽吸口 ;115b、125b、145b、175b :抽吸空气导入口 ;116、126、146 :流路切换部(阀构件);121a、131a、161a、171a :前端喷嘴部(前端开ロ部);121f :喷射开ロ调整板(喷射开ロ调整构件);136 :流路开闭部;151h :轴承部;152c :轴承部;155c :内部抽吸盖构件;156 旋转开ロ部(流路切换部);156a :贯通孔;156b :封闭孔;165b :抽吸空气导入内ロ ;165c :抽吸空气导入外;167 :风扇部收容部(喷射切換部、喷射流路部、动カ风扇收容部);173 :空气导入盖构件(喷射切換部、流路开闭部);174:—体式风扇部(喷射风扇、动カ风扇);175c :内部抽吸盖构件(喷射切換部、流路开闭部);177 :喷射部(喷射流路部、动カ风扇收容部);271 :液体储存容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參照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此外,下面在所有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要素附加相同的參照标记,并省略其重复的说明。(实施方式I)/
[电动吸尘器的结构例]首先,參照图I对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电动吸尘器的一例进行具体地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是设置在典型的罐式电动吸尘器20中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即,罐式电动吸尘器20(以下简称为电动吸尘器20)具备吸尘器主体21、抽吸软管22、近身操作部23、抽吸延长管24、吸入口体25、抽吸喷嘴26以及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0吸尘器主体21具备电动鼓风机31、集尘室32、轮33以及电源线34,该吸尘器主体21经由连接管35装卸自如地连接于抽吸软管22的一端。在抽吸软管22的另一端设置有近身操作部23,抽吸延长管24的一端装卸自如地连接于该近身操作部23的前端。并且,在抽吸延长管24的另一端装卸自如地安装有吸入ロ体25。另外,在近身操作部23的下方装卸自如地安装有抽吸喷嘴26和空气抽吸喷射装置10A,这些抽吸喷嘴26和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还能够取代抽吸延长管24而安装于近身操作部23的前端。吸尘器主体21的内部设置有电动鼓风机31和集尘室32,通过电动鼓风机31的动作来产生抽吸力,经由抽吸软管22、抽吸延长管24在吸入ロ体25的未图示的吸入ロ处产生抽吸力。另外,在吸尘器主体21的内部可拉出地收纳有电源线34。另外,吸尘器主体21构成为通过设置在两侧的ー对轮33而在地面上移动自如。当使用电动吸尘器20时,首先,使用者在使用时从吸尘器主体21拉出电源线34,将前端的电源插头插入电源插ロ,操作近身操作部23来接通吸尘器主体21的电源。由此,通过电动鼓风机31的动作在吸入ロ体25的吸入ロ处产生抽吸力,因此抽吸地面上的尘埃,经由抽吸延长管24、抽吸软管22、连接管35将尘埃收集到集尘室32。使用者把持近身操作部23来在地面上移动吸入ロ体25的位置,由此改变要清扫的地面的区域。另外,在改变清扫场所时,通过拉拽抽吸软管22使轮33旋转,由此使吸尘器主体21在地面上移动。此外,在吸尘器主体21上设置有未图示的把手,因此还能够提起吸尘器主体21来使其移动。另外,在不清扫地面而是想要清扫房间的角落、家具等的缝隙等狭窄区域的情况下,卸下抽吸延长管24和吸入ロ体25,取而代之地安装抽吸喷嘴26来进行清扫。并且,在想要进行(I)对于使用者来说不易看到的位置或者高位置的清扫、(2)附着在被清扫面或者堆积在凹凸部里面的尘埃的清扫以及(3)当抽吸口靠近时有可能会产生破损、不期望的移动、误操作、误抽吸的对象物的清扫等的情况下,不仅利用普通的抽吸カ进行清扫(利用真空吸尘功能进行的清扫),还能够适当地使用吹风功能。因此,卸下抽吸延长管24和吸入ロ体25,取而代之地安装空气抽吸喷射装置10A,并且在该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的前端安装抽吸喷嘴26来进行清扫。对图I所示的电动吸尘器20的具体结构即吸尘器主体21、抽吸软管22、近身操作部23、抽吸延长管24、吸入ロ体25以及抽吸喷嘴26等不作特别地限定,能够适当地使用电动吸尘器领域中公知的各种结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结构]接着,參照图2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的具体结构。如图2的侧视图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具备主体部/111、喷射流路部112、杆构件113、在图2中未示出的风扇部、抽吸室以及流路切换部。另外,如图3的立体图和图4的侧视图所示,能够在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上安装前端具备刷子的抽吸喷嘴26A。主体部111大致为管状,其内部为空气的主流路。主体部111的两端分别为前端开ロ部Illa和后端开ロ部111b,前端开ロ部Illa构成为能够安装抽吸喷嘴26A(或者其它抽吸喷嘴26)的大致四边形的开ロ部,后端开ロ部Illb构成为能够安装于抽吸软管22 (更为具体地说是近身操作部23)的圆筒形的开ロ部。前端开ロ部Illa和后端开ロ部Illb优选形成为锥形形状。由此,容易将抽吸喷嘴26A或者抽吸软管22安装于前端开ロ部Illa或者后端开ロ部Illb的外周或者从前端开ロ部Illa或者后端开ロ部Illb的外周卸下抽吸喷嘴26A或者抽吸软管22。如图2或者图4所示,喷射流路部112被设置为以相对于主体部111的管轴方向倾斜的位置关系与该主体部111形成为一体。喷射流路部112的内部为空气的副流路,且该副流路构成为与前端开ロ部Illa相连通。另外,在喷射流路部112上设置有喷射空气导入口 112a。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基本上以喷射流路部112位于上方的状态安装于抽吸软管22前端的近身操作部23。因而,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喷射流路部112所处ー侧称为“上”,将相反侧称为“下”。另外,将前端开ロ部Illa所处ー侧称为“前端”,将后端开ロ部Illb所处ー侧称为“后端”。如图2或者图4所示,喷射流路部112中从主体部111向上侧露出的部位以相对于主体部111的管轴方向倾斜的方式延伸,如图3所示,在该部位的上表面设置有圆板状的部位,在该圆板状的下侧形成有喷射空气导入口 112a。该喷射空气导入口 112a是用于使空气流入喷射流路部112的内部即副流路的开ロ。另外,在主体部111的下側,即隔着主体部111而位于喷射流路部112的相反侧的位置处,沿着该主体部111的外周设置有多个抽吸力调整孔111c。该抽吸力调整孔Illc用于在前端开ロ部Illa以外将大气取入主流路,以避免由于前端开ロ部Illa抽吸或者吸附尘土等导致主体部111的主流路堵塞而空气的流入变为规定流量以下对电动吸尘器造成的负担过大。杆构件113由切换杆113a、杆支承部113b以及空气导入盖构件113c构成。如图2和图4所示,杆支承部113b位于切换杆113a与空气导入盖构件113c之间,该杆支承部113b为转轴,以贯穿主体部111的状态且能够进行旋转的方式被保持。另外,如后所述,在杆支承部113b上安装有流路切换部,通过操作切换杆113a能够进行流路切换部的切换。如图3所不,切换杆113a被设置为覆盖主体部111的下侧的框状,空气导入盖构件113c是以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方式封闭设置在主体部111的侧面的抽吸空气导入口(在图2 4中未图示)的板状构件。如图3所示,通过弹簧等弹性构件对切换杆113a施加向前端侧的力,因此空气导入盖构件113c基本上位于后端侧。并且,如后所述,杆构件113以杆支承部113b为中心进行旋转,因此如果使切换杆113a向后端侧移动,则空气导入盖构件113c向前端侧移动。此时,被空气导入盖构件113c封闭的抽吸空气导入口(在图2 4中未图不)被打开。另外,当使切换杆113a充分地向后端侧移动时,切换杆113a与主体部111的下侧面的一部分相抵接而停止,因此空气导入盖构件113c不会超过需要地向前端侧移动。如图3或图4所示,安装于主体部111的前端开口部Illa的抽吸喷嘴26A包括喷/嘴主体261和前端刷262。如图3所示,在喷嘴主体261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抽吸尘埃等的抽吸口 261a。另外,在图3或图4所示的结构中,前端刷262被折叠到喷嘴主体261的下侧,但也能够如后述那样突出而位于抽吸口 261a的前端侧。如图5的纵剖视图所示,在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的内部设置有由主体部111的内部构成的主流路101、由喷射流路部112的内部构成的副流路102以及在喷射流路部112的下侧且面向主流路101的抽吸室115。喷射流路部112与抽吸室115互相邻接且形成为一体,在其内部设置有风扇部114。换句话说,喷射流路部112和抽吸室115是风扇部收容部,抽吸室115是动力风扇收容部。另外,在抽吸室115中的面向主流路101的部位设置有内部抽吸口 115a,并且如后所述,还设置有与主体部111的外侧相连通的抽吸空气导入口115b。风扇部114包括位于喷射流路部112内的喷射风扇114a、位于抽吸室115内的动力风扇114b以及可旋转地支承这些风扇的转轴114c。喷射风扇114a在副流路102中形成流向前端开口部Illa的喷射气流。动力风扇114b构成为与喷射风扇114a共用风扇转轴114c,因此与该喷射风扇114a连动地进行旋转。此外,关于风扇部114的具体动作,与后述的喷射气流的形成一起进行说明。如上所述,主流路101和副流路102分别由主体部111和喷射流路部112的内部构成,如图5所示,在主流路101的前端侧的位置处主流路101与副流路102合流。从前端开口部Illa来看,主流路101 (主体部111)沿着大致直进的方向延伸,而副流路102在主流路101的中途向与该主流路101成锐角的方向分叉。如果不以主流路101和副流路102为基准来表现该状态而以主体部111和喷射流路部112为基准来表现该状态,则为在该主体部111上设置喷射流路部112以使其内部的副流路102与主体部111的内部的主流路101合流。另外,由于副流路102与主流路101合流,因此主体部111的前端开口部Illa兼作喷射流路部112的喷射口。另外,在主流路101与副流路102合流的部位设置有流路切换部116。流路切换部116只要构成为至少对副流路102与前端开口部Illa的连接和断开进行切换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如下的结构进行选取其一的切换,使得主流路101与前端开口部Illa相连接或者副流路102与前端开口部Illa相连接。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流路切换部116为大致板状的阀构件,且一端被固定支承在杆支承部113b上。因而,通过操作切换杆113a,流路切换部116以杆支承部113b为支点在合流部位的区域内进行摆动。因此,通过操作切换杆113a能够自如地改变流路切换部116的摆动角度。在此,如用图5的虚线所围成的区域所示那样,如果将主流路101中的合流部位定义为“主体合流口 llld”,将副流路102中的合流部位定义为“喷射合流口 112b”,则通过操作切换杆113a,作为阀构件的流路切换部116改变角度(摆动)以封闭主流路101或者副流路102中的一方。此外,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流路切换部116处于封闭了喷射合流口112b的状态。另外,为了避免流路切换部116摆动至超过封闭状态的位置,在主体合流口 Illd/和喷射合流口 112b中均设置了用于使流路切换部116的移动在规定位置处停止的止动件llle、112c。这些止动件llle、112c是从主体部111或者喷射流路部112的内壁面突出的突起,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为与流路切换部116的形状相匹配的线状突起,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是其它形状的突起。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和抽吸喷嘴26A的具体结构不作特别地限定,主体部111、喷射流路部112、杆构件113、风扇部114、抽吸室115以及流路切换部116等只要是使用电动吸尘器领域或者更大的家电产品领域中公知的构件、材料、形状等能够制造出的结构即可。[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动作]接着,除了图5之外还参照图6至图10来具体地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的动作,特别是从抽吸口 261a喷射喷射气流的功能(吹风功能)的详细情况以及该吹风功能与通常的抽吸功能(真空吸尘功能)之间的切换。首先,例如图6所示,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能够直接安装于设置在抽吸软管22前端的近身操作部23来进行使用。也就是说,使用者在抽吸延长管24和吸入口体25安装于近身操作部23的状态(参照图I)下卸下抽吸延长管24,取而代之地安装空气抽吸喷射装置10A,以该状态进行使用。此外,在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上安装有抽吸喷嘴26A (参照图:T图5),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基于该状态来说明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的动作。接着,说明通常的真空吸尘功能。如图5所示,在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中,切换杆113a处于位于前端侧的恒常状态,因此在主流路101与副流路102的合流部位,流路切换部116封闭喷射合流口 112b而打开主体合流口 llld。并且,当通过吸尘器主体21 (在图5中未图示)的动作而产生抽吸力时,该抽吸力经由抽吸软管22 (在图5中未图示)到达主流路101和抽吸喷嘴26A。因此,如图中的粗线箭头所示,从抽吸口 261a抽吸大气,在主流路101中形成从前端开口部Illa朝向后端开口部Illb的抽吸气流。接着,说明向吹风功能的切换。如图7所示,当使用者进行使切换杆113c向后端侧移动的操作时,空气导入盖构件113c向前端侧移动,因此被空气导入盖构件113c封闭的抽吸空气导入口 115b被打开。并且,如图8所示,在主流路101与副流路102的合流部位,流路切换部116从封闭喷射合流口 112b的位置移动到封闭主体合流口 Illd的位置。由此,喷射合流口 112b被打开,因此副流路102与前端开口部Illa相连通,主流路101与前端开口部Illa断开。如图中粗线箭头所示,在后端开口部Illb附近产生的抽吸力从内部抽吸口 115a对抽吸室115内部的空气进行抽吸。此时,如从图8中双点划线的箭头I的方向向视的图9所示,被打开的抽吸空气导入口 115b与抽吸室115相连通,因此抽吸室115的内部与大气相连通。因此,形成朝向抽吸空气导入口 115b、抽吸室115、内部抽吸口 115a的抽吸气流。该抽吸气流经由主流路101从后端开口部Illb流向抽吸软管22(在图8、图9中未图示)。并且,在抽吸室115的内部设置有动力风扇114b,因此该动力风扇114b在抽吸气流的作用下进行旋转。更为具体地说,如果由于主流路101中产生的抽吸气流而导致该主流路101减压,则由于该减压而抽吸室115的内部也直接减压,从抽吸空气导入口 115b朝向内部抽吸口 115a形成大量的抽吸气流。由此,动力风扇114b在抽吸室115的内部进行旋转。并且,由于动力风扇114b与喷射风扇114a共用风扇转轴114c,因此随着动力风扇114b的旋转,喷射风扇114a也进行旋转。喷射风扇114a设置在喷射流路部112内,因此如/图8的粗线箭头所示,在副流路102中形成喷射气流,该喷射气流从前端开口部Illa流到抽吸喷嘴26A的内部,并从抽吸口 261a喷射出。此外,如果使用者解除切换杆113a移动至后端侧的状态,则切换杆113a从后端侧向前端侧移动而返回至原来的位置。伴随该返回,空气导入盖构件113c封闭抽吸空气导入口 115b,流路切换部116从打开喷射合流口 112b的位置移动到打开主体合流口 Illd的位置。因此,副流路102与前端开口部Illa断开,而主流路101与前端开口部Illa相连通,因此动力风扇114b和喷射风扇114a停止旋转,从抽吸口 261a喷射的喷射气流也停止。另夕卜,在主流路101中形成抽吸气流,因此在抽吸口 261a再次产生抽吸力。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仅通过操作切换杆113a来切换流路切换部116,就能够从前端开口部Illa喷射出喷射气流。因此,在使用电动吸尘器20时,无需使用复杂的结构就能够容易地从抽吸喷嘴26A前端喷射出喷射气流。另外,仅使切换杆113a复原就能够停止吹风功能而返回至真空吸尘功能,因此不仅操作性提高,还能够根据电动吸尘器20的使用状况来适当地切换真空吸尘功能和吹风功能。如果能够容易地切换真空吸尘功能和吹风功能,则例如能够在通过吹风功能将堆积在清扫对象物上的尘埃吹起后立即返回至真空吸尘功能,在被吹起而飞扬的尘埃在室内扩散之前迅速地对其进行抽吸。例如在(I)对于使用者来说不易看到的位置或者高位置的清扫、(2)附着在被清扫面或者堆积在凹凸部里面的尘埃的清扫以及(3)当抽吸口靠近时有可能会产生破损、不期望的移动、误操作、误抽吸的对象物的清扫等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利用这种清扫方法。另外,在进行上述(3)的清扫的情况下,如果喷射气流的气势固定,则根据对象物或者尘埃的种类等不同,吹出喷射气流有可能使该尘埃超过需要地飞散。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阀构件的流路切换部116是如下的结构根据对切换杆113a的操作而改变角度,以打开主流路101和副流路102中的一个流路而封闭另一个流路。因此,例如如果不使切换杆113a完全移动到后端侧而保持在中间位置处,则能够同时形成喷射气流和抽吸气流。因而,通过调整对切换杆113a的操作状态,能够自如地变更喷射气流与抽吸气流的比率,能够对对象物施加流量恰当的喷射气流。另外,通过调整对切换杆113a的操作状态,能够对喷射气流的流量进行微调,因此能够对吹风功能进行微调。
并且,形成喷射气流的喷射风扇114a随着动力风扇114b进行旋转,该动力风扇114b由于形成在主流路101中的抽吸气流而进行旋转。因此通过流经主流路101的气流能够使喷射风扇114a进行旋转,因此不需要设置使用电源的驱动源来使该喷射风扇114a进行旋转。因此,能够简化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的结构,另外,能够避免成本的增加。此外,如图10所示,即使在使抽吸喷嘴26A的前端刷262突出而位于抽吸口 261a的前端侧的状态下,也能够如上述那样适当地切换真空吸尘功能和吹风功能。即,如图10所示,如果使切换杆113a向后端侧移动,则抽吸空气导入口 115b被打开,因此从抽吸空气导入口 115b向抽吸室115取入空气,从抽吸空气导入口 115b朝向内部抽吸口 115a形成流量大的抽吸气流。由此,能够使抽吸室115内部的动力风扇114b强劲地进行旋转,因此能够通过喷射风扇114a形成流速大的喷射气流。[变形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射流路部112被设置为与主体部111形成为一体,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喷射流路部112设置为与主体部111明确区分的其它构件或者其它/结构。即,在本发明中,只要针对管状的主体部设置具有空气导入口和喷射口且内部为副流路的喷射流路部即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与喷射流路部112相邻接的抽吸室115,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没有抽吸室115。当然,抽吸室115能够在主流路101中保护动力风扇114b,并且通过该抽吸室115能够良好地形成朝向抽吸空气导入口 115b、抽吸室115内部(动力风扇114b)以及内部抽吸口 115a的抽吸气流,因此优选设置该抽吸室115,例如,抽吸室115只要是“动力风扇收容部”即可,因此可以构成为保护动力风扇114b优选的形状等,也可以构成为良好地形成抽吸气流的例如管状。另外,如果不设置抽吸室115,则由于只要能够通过形成在上述主流路中的抽吸气流使动力风扇114b进行旋转即可,因此只要至少在主体部111的内部设置动力风扇114b即可,其中,上述抽吸气流是由于通过了抽吸软管的空气的抽吸而在上述主流路中形成的气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部114所具备的喷射风扇114a和动力风扇114b构成为通过共用的风扇转轴114c进行连动,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喷射风扇114a与动力风扇114b之间具备公知的加减速机构。特别是通过具备能够进行加速的机构,能够使喷射风扇114a的每单位时间的转数增加,因此能够形成更强有力的喷射气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安装于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的抽吸喷嘴26,使用了具备前端刷262的抽吸喷嘴26A,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适当地使用公知的各种抽吸喷嘴。例如图11所示,能够使用具备相对较长的喷嘴主体263的抽吸喷嘴26B。该抽吸喷嘴26B例如能够适当地使用于高位置或者家具缝隙等的清扫。能够根据需要来适当地分开使用这些抽吸喷嘴26A、26B。并且,在对不希望因普通的清扫而变得不干净的抽吸喷嘴接触的对象物例如桌子上、电话、传真机、个人计算机等进行清扫的情况下,还能够预先准备专用的抽吸喷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杆构件113不仅具备切换杆113a还具备空气导入盖构件113c,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没有空气导入盖构件113c,还可以附加其它结构。对于杆构件113,如果设置在主体部111的外部且与流路切换部116 (阀构件)的位置变化连动,则能够采用公知的任意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封闭将空气取入抽吸室115的抽吸空气导入口 115b,在杆构件113中设置了空气导入盖构件113c,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代替空气导入盖构件113c而设置用于封闭使空气流入喷射流路部112的喷射空气导入口 112a的构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前端开口部Illa构成为大致四边形这种特定形状,能够限定可安装的附件的种类,但并不必须限定于该结构,通过构成为锥形形状的大致圆筒形,不仅能够安装抽吸喷嘴26A、26B,还能够安装市场上出售的各种附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作为阀构件的流路切换部116来切换主流路101和副流路102,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至少允许或者限制从喷射口(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端开口部Illa)向外部喷射喷射气流的结构(喷射切换部)即可。如上述那样,通过抽吸气流使风扇部114进行旋转,由此形成喷射气流,因此即使不完全断开主流路101与前端开口部Illa的连接,在形成喷射气流时在前端开口部Illa实质上也仅喷射喷射气流。因此,通过在喷射合流口 112b的附近取代流路切换部116而设置能够允许或者切断喷射气流/的公知的构件等,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动吸尘器,例示了罐式的电动吸尘器20(参照图I),但是本发明当然并不限定于此,能够使用虽然是罐式但结构与电动吸尘器20不同的吸尘器,或者能够使用立式的电动吸尘器或者便携式的电动吸尘器等。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为相对于抽吸软管22 (近身操作部23)装卸自如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也可以是与抽吸软管22(近身操作部23)等抽吸装置主体的一部分形成为一体的结构。(实施方式2)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结构基本上与上述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相同,而大为不同的点在于,前端开口部不是大致四边形而是喷嘴状,设置有吹风时通过后述的缩小喷射开口面积来提高喷射气流的流速的构件,以及设置有用于持续发挥吹风功能的杆锁定部。参照图12至图16来具体地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结构]首先,参照图12至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B的具体结构。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B具备主体部121、喷射流路部122、杆构件123、风扇部124、抽吸室125、流路切换部126以及杆锁定部127。主体部121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主体部111相同,其内部成为主流路101,但是其前端侧不是大致四角柱形,而是随着趋向前端而截面积变窄的喷嘴状。将该喷嘴状的前端部称为前端喷嘴部121a。此外,后端开口部121b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后端开口部Illb相同。另外,在主体部121的下侧设置有多个抽吸力调整孔121c。喷射流路部122的结构也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喷射流路部112相同,其内部成为副流路102,且在其上侧设置有喷射空气导入口 122a。此外,喷射空气导入口 122a不是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喷射空气导入口 112a那样的狭缝状的开口,而是形成为大致方形的开□。杆构件123的结构也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杆构件113相同,包括切换杆123a、杆支承部123b以及空气导入盖构件123c。在该杆构件123中,切换杆123a也能够向前端侧和后端侧移动,但是在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B中,还具备在切换杆123a移动至后端侧的状态下保持切换杆123a的杆锁定部127。如图14和图15所示,该杆锁定部127是公知的止动构件,也可以是公知的锁定机构等。如图13所示,在主体部121的内部设置有与喷射流路部122的下侧相邻接且面向主流路101的抽吸室125,在喷射流路部122和抽吸室125的内部设置有风扇部124。另外,在抽吸室125中的面向主流路101的部位设置有内部抽吸口 125a,如图14和图15所示,还设置有抽吸空气导入口 125b,该抽吸空气导入口 125b与主体部121的外侧相连通,通过空气导入盖构件123c能够打开和关闭该抽吸空气导入口 125b。风扇部124的结构也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风扇部114相同,包括位于喷射流路部122内的喷射风扇124a、位于抽吸室125内的动力风扇124b以及可旋转地支承这些风扇的风扇转轴124c。
/
关于主流路101和副流路102的结构,也与上述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同样地,在主流路101的前端侧的位置处主流路101与副流路102合流。并且,在主流路101与副流路102合流的部位设置有流路切换部126。该流路切换部126的结构也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流路切换部116相同,为大致板状的阀构件,根据对切换杆123a的操作而角度发生改变。在此,通过流路切换部126的摆动来选取其一地封闭作为主流路101的合流部位的主体合流口 121d或者封闭作为副流路102的合流部位的喷射合流口 122b,因此构成为通过流路切换部126 (以及杆构件123)而对主流路101或者副流路102与前端喷嘴部121a的连接进行择一地切换。此外,与上述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同样地,在主体合流口 121d和喷射合流口 122b处设置有使流路切换部126的移动在规定位置停止的止动件,省略其说明。另外,如图13和图15所示,在主体合流口 121d的前端侧且前端喷嘴部121a的下侧的内表面设置有板状的喷射开口调整板121f。该喷射开口调整板121f的后端通过摆动轴安装于前端喷嘴部121a的下侧内表面,该喷射开口调整板121f的前端朝向前端喷嘴部121a的抽吸口 121g。并且,喷射开口调整板121f 通过以后端侧的摆动轴为基准进行摆动能够逐渐减小前端喷嘴部121a内的主流路101的截面积。此外,在真空吸尘时,抽吸口 121g为从外部向内部抽吸空气的开口部,在吹风时,该抽吸口 121g为从内部向外部喷射空气的开口部,即“喷射口”。因此,在以下说明中,在前端喷嘴部121a内的主流路101的截面积是喷射口的开口面积时,将其称为“喷射开口面积”。另外,喷射开口调整板121f的后端向上述摆动轴的后端侧延伸,在流路切换部126封闭主体合流口 121d时,与该流路切换部126的前端抵接。因此,如图13所示,当流路切换部126封闭喷射合流口 122b时,喷射开口调整板121f与前端喷嘴部121a的下侧内表面相接触,但如图15所示,如果流路切换部126摆动而封闭主体合流口 121d,则该流路切换部126的前端与喷射开口调整板121f的后端相抵接,基于杠杆原理喷射开口调整板121f的前端侧向上方移动而倾斜。在该状态下,喷射气流处于从喷射流路部122 (副流路102)流向前端喷嘴部121a的状态。因此,在喷射气流从抽吸口 121g喷射出时,由于能够利用喷射开口调整板121f 减小喷射开口面积,因此能够增加喷射气流的流速。[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动作]接着,参照图13至图15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B的动作进行具体说明。在以下说明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I同样地,基于将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B直接安装于设置在抽吸软管22前端的近身操作部23来进行使用的状态(参照图6)进行说明。首先,说明通常的真空吸尘功能。例如图13所示,在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B中,处于切换杆123a位于前端侧的恒常状态,因此在主流路101与副流路102的合流部位,流路切换部126封闭喷射合流口 122b,打开主体合流口 121d。然后,如图中粗线箭头所示那样,通过电动吸尘器20 (在图13中未图示)的抽吸力而从抽吸口 121g抽吸大气,在主流路101中形成从前端喷嘴部121a朝向后端开口部121b的抽吸气流。接着,说明向吹风功能的切换。如图15(和图14)所示,当使用者进行使切换杆123a向后端侧移动的操作时,空气导入盖构件123c向前端侧移动,因此被空气导入盖构件123c封闭的抽吸空气导入口 125b被打开。并且,在主流路101与副流路102的合流部位,/流路切换部126从封闭喷射合流口 122b的位置移动到封闭主体合流口 121d的位置。由此,喷射合流口 122b被打开,因此副流路102与前端喷嘴部121a相连通,主流路101与前端喷嘴部121a断开。如图中粗线箭头所示,在后端开口部121b附近产生的抽吸力从内部抽吸口 125a对抽吸室125内部的空气进行抽吸。此时,被打开的抽吸空气导入口 125b与抽吸室125相连通,因此抽吸室125的内部与大气相连通。因此,虽然未图示,但形成朝向抽吸空气导入口 125b、抽吸室125、内部抽吸口 125a的抽吸气流(参照图9)。如图15所示,该抽吸气流经由主流路101从后端开口部121b流向抽吸软管22 (在图15中未图示)。然后,设置在抽吸室125内部的动力风扇124b在抽吸气流的作用下进行旋转,与之连动地喷射风扇124a也进行旋转。因此,如图15的粗线箭头所示,在喷射流路部122即副流路102中形成喷射气流,该喷射气流流到前端喷嘴部121a的内部,从抽吸口 121g喷射出。并且,此时如上所述,流路切换部126进行摆动而封闭主体合流口 121d,因此,喷射开口调整板121f变为倾斜的状态。因此,由于喷射开口调整板121f而喷射开口面积减小,因此来自副流路102的喷射气流以流速增加的状态从抽吸口 121g喷射出。除此之外,如图15(和图14)所示,在切换杆123a位于后端侧的状态下由杆锁定部127对切换杆123a进行锁定,因此只要不解除该锁定状态,就能够持续喷射出喷射气流。并且,如果使用者解除了杆锁定部127对切换杆123a的锁定,则切换杆123a从后端侧向前端侧移动而返回至原来的位置。随着该返回,空气导入盖构件123c封闭抽吸空气导入口 125b,流路切换部126从打开喷射合流口 122b的位置移动到打开主体合流口 121d的位置,并且喷射开口调整板121f从倾斜状态返回至与前端喷嘴部121a的下侧内表面相接触的状态。因此,副流路102与前端喷嘴部121a断开,而主流路101与前端喷嘴部121a相连通,因此动力风扇124b和喷射风扇124a停止旋转,从抽吸口 261a喷射的喷射气流也停止。另外,在主流路101中形成抽吸气流,因此在抽吸口 261a处再次产生抽吸力。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开口部成为前端喷嘴部121a,因此能够取代普通的抽吸喷嘴(例如抽吸喷嘴26A、26B等)而使用空气抽吸喷射装置10B。因此,例如图16所示,能够取代抽吸喷嘴而预先将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B可装卸地安装于近身操作部23的下侧,当需要吹风功能时,能够从近身操作部23卸下抽吸延长管24(在图16中未图示)而安装空气抽吸喷射装置10B。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杆锁定部127,因此能够将切换杆123a的位置锁定在吹风功能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持续发挥吹风功能,并且通过解除锁定,能够容易地返回至真空吸尘功能。并且,在前端喷嘴部121a的内部设置了喷射开口调整板121f,因此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B在真空吸尘时能够用作普通的抽吸喷嘴,而在吹风时喷射开口面积减小,因此能够提高喷射气流从抽吸口 121g喷射出时的流速,增强喷射气流的气势。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减小喷射开口面积的构件(喷射开口调整构件),使用了板状的喷射开口调整板121f ,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在吹风时能够减小作为“喷射口”的开口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抽吸口 121g)的开口面积的构件,能够使用公知的各种构件。并且,喷射开口调整构件也可以构成为并不仅是用于提高喷射气流的流速来增强气势,相反地,也通过增大喷射开口面积来降低流速以削弱气势。也就是说,喷射开口调整构件只要能够调整喷射气流的气势即可。
/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射开口调整板121f 构成为通过流路切换部126的前端与该喷射开口调整板121f的后端抵接而倾斜以减小喷射开口面积,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与杆构件123的动作连动,还可以是不与其它构件等连动而仅能够变更喷射开口调整板121f的倾斜角度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喷嘴部121a不具备附加构件,但例如也可以如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抽吸喷嘴26A、26B那样具备前端刷262等。并且,还能够安装与前端喷嘴部121a的形状相匹配的延长喷嘴。(实施方式3)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结构基本上与上述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B相同,大为不同的点在于,主体部的前端开口部是喷嘴状的前端喷嘴部,但是进一步在该前端喷嘴部的内部,主流路与副流路完全分离,以及作为喷射切换部,不是上述流路切换部而是设置了打开和关闭主流路的流路开闭部。参照图17和图18来具体地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结构]首先,如图17和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C具备主体部131、喷射流路部132、杆构件133、风扇部134、抽吸室135以及流路开闭部136。并且,主体部131与上述实施方式2中的主体部121同样地,两端为前端喷嘴部131a和后端开口部131b,在主体部131的下侧设置有多个抽吸力调整孔131c。另外,在主体部131的内部设置有具备内部抽吸口 135a和未图示的抽吸空气导入口的抽吸室135,在喷射流路部132和抽吸室135内部设置有风扇部134。喷射流路部132与上述实施方式2中的喷射流路部122同样地,设置有喷射空气导入口 132a。另外,杆构件133与上述实施方式2中的杆构件123同样地,包括切换杆133a、杆支承部133b以及未图示的空气导入盖构件。另外,风扇部134与上述实施方式2中的风扇部124同样地,包括喷射风扇134a、动力风扇134b以及风扇转轴134c。在此,对于设置在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C内部的主流路101和副流路102,与上述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或者上述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B不同,被完全分离。因此,不存在二者合流的部位,也不存在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2中的喷射合流口 122b的开口,取而代之地是在前端喷嘴部131a的前端设置了喷射口 132b。另一方面,对于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2中的主体合流口 121d的开口,设置了主体开闭口 131d。该主体开闭口 131d只要设置成比位于前端喷嘴部131a前端的抽吸口 131g更靠近后端侧即可,并且为了打开和关闭主体开闭口 131d,设置了与上述实施方式2中的流路切换部126相同的流路开闭部136。该流路开闭部136通过仅打开或者断开主流路101,来对前端喷嘴部131a处的抽吸气流的形成和喷射气流的形成进行切换。[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动作]接着,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C的动作进行具体地说明。首先,当说明通常的真空吸尘功能时,如图17所示,在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C中,切换杆133a处于位于前端侧的恒常状态,因此流路开闭部136与主体部131的上侧内表面相接触而打开主/体开闭口 131d。然后,如图中的粗线箭头所示那样,通过电动吸尘器20(在图17中未图示)的抽吸力而从抽吸口 131g抽吸大气,在主流路101中形成从前端喷嘴部131a朝向后端开口部131b的抽吸气流。接着,说明向吹风功能的切换。如图18所示,当使用者进行使切换杆133a向后端侧移动的操作时,未图示的抽吸空气导入口被打开,并且流路开闭部136从与主体部131的内表面相接触的状态移动到封闭主体开闭部131d的位置。由此,能够断开主流路101,并且如图中粗线箭头所示那样,主流路101的抽吸力从内部抽吸口 135a对抽吸室135内部的空气进行抽吸。如上所述,抽吸室135通过未图示的抽吸空气导入口与大气相连通,因此形成朝向抽吸空气导入口、抽吸室135、内部抽吸口 135a的抽吸气流。因此,设置在抽吸室135内部的动力风扇134b在抽吸气流的作用下进行旋转,与之连动地喷射风扇134a也进行旋转。由此,如图中粗线箭头所示,在喷射流路部132即副流路102中形成喷射气流,该喷射气流仅从喷射口 132b喷射出,该喷射口 132b为前端喷嘴部131a的前端且为喷射流路部132的前端。之后,如果使用者解除切换杆133a移动至后端侧的状态,则流路开闭部136打开主体开闭口 131d,另外未图示的抽吸空气导入口被未图示的空气导入盖构件封闭。因此,朝向抽吸空气导入口、抽吸室135、内部抽吸口 135a而形成的抽吸气流消失,动力风扇134b和喷射风扇134a停止旋转,从喷射口 132b喷射的喷射气流也停止。另外,在主流路101中形成抽吸气流,因此在抽吸口 131g处再次产生抽吸力。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射流路部132直接与前端喷嘴部131a相连通,因此即使不特别地进行切换也能够使喷射气流从前端喷嘴部131a喷射出,并且如果通过流路开闭部136打开主体开闭口 131d,则能够在主流路101中形成抽吸气流。因而,仅通过作为封闭阀构件的流路开闭部136的开闭就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切换电动吸尘器的吹风功能和真空吸尘功能。在此,对抽吸口 131g和喷射口 132b的开口面积不作特别地限定,只要是能够有效地实现吹风功能和真空吸尘功能的面积比即可。例如,能够列举出如下结构将抽吸口131g的开口面积设为与普通的抽吸喷嘴的开口面积相同,使喷射口 132b的开口面积更小。如果是该结构,则在真空吸尘时能够从抽吸口 131g容易地抽吸尘埃,因此能够获得与普通的抽吸喷嘴相同的好用程度,在吹风时,喷射气流从更小的开口面积喷射出,因此能够增加该喷射气流的流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抽吸气流和喷射气流分别在完全不同的流路(主流路101和副流路102)中流动,因此完全避免了真空吸尘时附着到主流路101的内壁上的尘埃在吹风时从副流路102喷射出的可能性。因此,能够使来自喷射口 132b的喷射气流成为更为清洁的气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C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B的基本结构相同,因此,主体开闭口 131d和流路开闭部136的位置也与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B中的主流路101和副流路102的合流位置大致相同,但本发明当然并不限定于此,如果通过封闭主体开闭口 131d能够至少使抽吸室135内部减压,则主体开闭口 131d和流路开闭部136可以设置在任意的位置处。(实施方式4)/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结构基本上与上述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相同,但不同点在于,主体部的前端开口部是不在外周而在内周安装抽吸喷嘴等附件的形状,以及前端开口部为圆筒形。参照图19至图24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进行具体说明。[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结构]首先,参照图19至图23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具体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D与上述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同样地,具备主体部141、喷射流路部142、杆构件143、风扇部144、抽吸室145以及流路切换部146。主体部141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主体部111相同,其内部成为主流路101,而作为其前端侧的前端开口部141a大致为圆筒形。其中,前端开口部141a不是如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前端开口部Illa那样在外周安装抽吸喷嘴26A等附件,而是在内周安装上述附件。因而,如图19所示,前端开口部141a的外形比主体部141的外形大。此外,后端开口部141b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后端开口部Illb相同。另外,在主体部141的下侧设置有多个抽吸力调整孔141c。在此,如图19所示,直径相对较大的前端开口部141a构成为被喷射流路部142从后端侧支承,以向主体部141的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该喷射流路部142。也就是说,作为前端开口部141a的后端侧且从主体部141凸出的部位以与喷射流路部142的上表面形成为一体的方式被支承。并且,如上述那样,前端开口部141a为在内周安装附件的结构,因此即使是相对较重的附件,也能够不发生脱离地良好地进行支承。此外,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I同样地,在前端开口部141a上安装有抽吸喷嘴26C。另外,在主体部141内部设置有具备内部抽吸口 145a和抽吸空气导入口 145b的抽吸室145,在喷射流路部142和抽吸室145的内部设置有风扇部144。喷射流路部142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喷射流路部112同样地,设置有喷射空气导入口 142a。另外,杆构件143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杆构件113同样地,包括切换杆143a、杆支承部143b以及空气导入盖构件143c。另外,风扇部144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风扇部114同样地,包括喷射风扇144a、动力风扇144b以及风扇转轴144c。主流路101和副流路102的结构也与上述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相同,在它们合流的部位设置有流路切换部146。该流路切换部146的结构也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流路切换部116相同,为大致板状的阀构件,且构成为能够根据对切换杆143a的操作而改变角度,来择一地封闭作为主流路101的合流部位的主体合流口 141d或者作为副流路102的合流部位的喷射合流口 142b。因此,构成为能够通过流路切换部146 (和杆构件143)来择一地切换到主流路101与前端开口部141a连接或者切换到副流路102与前端开口部141a连接。[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动作]接着,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D的动作进行具体说明。首先,当说明通常的真空吸尘功能时,如图20和图21所示,在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D中,切换杆143a处于位于前端侧的恒常状态,因此,在主流路101与副流路102的合流部位,流路切换部146封闭喷射合流口 142b,打开主体合流口 141d。然后,如图中粗线箭头所示那样,由于电动吸/尘器20 (在图20和图21中未图示)的抽吸力而从抽吸喷嘴26C的抽吸口 261a抽吸大气,在主流路101中形成从前端开口部141a朝向后端开口部141b的抽吸气流。接着,说明向吹风功能的切换。如图22和图23所示,当使用者进行使切换杆143a向后端侧移动的操作时,空气导入盖构件143c向前端侧移动,抽吸空气导入口 145b被打开。并且,在主流路101与副流路102的合流部位,由于通过流路切换部146的移动而喷射合流口 142b被打开,因此副流路102与前端开口部141a相连通,主流路101与前端开口部141a断开。因此,如图中粗线箭头所示,在后端开口部141b附近产生的抽吸力从内部抽吸口 145a对抽吸室145内部的空气进行抽吸。此时,由于抽吸空气导入口 145b被打开,因此抽吸室145内部与大气相连通,因此形成朝向抽吸空气导入口 145b、抽吸室145、内部抽吸口 145a的抽吸气流。如图23所示,该抽吸气流经由主流路101从后端开口部141b流向抽吸软管22 (在图23中未图示)。然后,设置在抽吸室145内部的动力风扇144b在抽吸气流的作用下进行旋转,与此连动地喷射风扇144a也进行旋转。因此,如图23的粗线箭头所示,在喷射流路部142即副流路102中形成喷射气流,该喷射气流流到前端开口部141a内部,从抽吸喷嘴26C的抽吸口 261a喷射出。之后,如果使用者解除切换杆143a移动至后端侧的状态,则流路切换部146打开主体合流口 141d,另外抽吸空气导入口 145b被空气导入盖构件143c封闭。因此,朝向抽吸空气导入口 145b、抽吸室145、内部抽吸口 145a而形成的抽吸气流消失,动力风扇144b和喷射风扇144a停止旋转,从抽吸喷嘴26C喷射的喷射气流也停止。另外,在主流路101中形成抽吸气流,因此在抽吸喷嘴26C处再次产生抽吸力。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D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大致相同,但如上所述,前端开口部141a是在内周安装附件的结构,其外形比主体部141大。并且,根据图19的立体图可知,喷射流路部142的整个上表面形成为顶盖状,且与前端开口部141a的一部分相连接。如果是这种结构,则作为附件,不仅是如普通的抽吸喷嘴26C那样的轻量的附件,对于相对较重的附件,也能够安装并良好地支承。因此,对于使用者来说,能够增加可使用的附件的种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被安装于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D的附件,使用了具备前端刷262的抽吸喷嘴26C,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适当地使用公知的各种抽吸喷嘴。例如图24所示,能够使用相对较长的抽吸喷嘴26D。该抽吸喷嘴26D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例示的抽吸喷嘴26B(参照图11)相比足够长,因此,重量也比抽吸喷嘴26B大,但如果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10D,则能够稳定地保持安装状态,对使用者来说便于使用。(实施方式5)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与上述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D相同,但不同之处在于,被安装于前端开口部141a的附件不是抽吸喷嘴26而是液体喷雾部。参照图25和图26来具体地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液体喷雾部的结构]/如图2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D的前端开口部141a处,作为附件而安装有液体喷雾部27。液体喷雾部27具备液体储存容器271、喷雾喷嘴272、液体抽吸管273以及遮挡板274。在液体储存容器271内部储存清洗液、除臭剂、芳香剂等液体。喷雾喷嘴272用于喷出储存在液体储存容器271内部的液体的喷雾,且在其内部设置有遮挡板274。液体抽吸管273使液体储存容器271的内部与喷雾喷嘴272相连通,从液体储存容器271导入到喷雾喷嘴272。遮挡板274固定在喷雾喷嘴272的内壁,能够实现封闭喷雾喷嘴272的内部的竖立状态和从喷雾喷嘴272的后端侧向前端侧倒伏的状态。对遮挡板274的设置位置不作特别地限定,但至少与连接有液体抽吸管273的位置相比更靠近后端侧。此外,喷雾喷嘴272的前端为进行喷雾的喷雾口 275。对构成液体喷雾部27的液体储存容器271、喷雾喷嘴272、液体抽吸管273以及遮挡板274的具体结构不作特别地限定,均能够适当地使用喷出液体喷雾领域中的公知的结构。另外,液体喷雾部27也可以具备其它构件或者机构。[液体喷雾部的动作]如果对使用上述结构的液体喷雾部27来喷出液体喷雾的动作进行说明,则基本的动作与喷射喷射气流的动作相同。即,如图25所示,当使用者进行使切换杆143a向后端侧移动的操作时,空气导入盖构件143c向前端侧移动,抽吸空气导入口 145b被打开。并且,在主流路101与副流路102的合流部位,通过流路切换部146的移动而喷射合流口 142b被打开,副流路102与前端开口部141a相连通,主流路101与前端开口部141a断开。因此,在后端开口部141b附近产生的抽吸力经由内部抽吸口 145a而作用于通过被打开的抽吸空气导入口 145b而与大气相连通的抽吸室145的内部。由此,如图26中的粗线箭头所示,形成朝向抽吸室145、内部抽吸口 145a的抽吸气流。然后,设置在抽吸室145内部的动力风扇144b进行旋转,与之连动地喷射风扇144a也进行旋转。因此,如图26的粗线箭头所示,在喷射流路部142即副流路102中形成喷射气流,该喷射气流流到前端开口部141a的内部。该喷射气流被导入喷雾喷嘴272的内部,因此为封闭喷雾喷嘴272而竖起的遮挡板274由于喷射气流而向前端侧倒伏,由此从喷雾口 275喷射出喷射气流。在此,在遮挡板274与喷雾口 275之间连接有液体抽吸管273,因此通过喷射气流的喷出而液体储存容器271内部的液体经由液体抽吸管273被导入到喷雾喷嘴272内部。然后,如图26中的粗线箭头所示,该液体被喷射气流雾化并从喷雾口 275喷射出。之后,如果使用者解除切换杆143a移动至后端侧的状态,则流路切换部146打开主体合流口 141d,另外抽吸空气导入口 145b被空气导入盖构件143c封闭。然后,使动力风扇144b和喷射风扇144a进行旋转的抽吸气流消失,从喷雾口 275喷射的喷射气流也停止。在此,通过主体合流口 141d的打开而喷雾喷嘴272与主流路101相连通,因此在喷雾喷嘴272的内部形成抽吸气流。因此,处于倒伏状态的遮挡板274通过抽吸气流而竖立,其结果是封闭喷雾喷嘴272。因而,还能够避免液体储存容器271内部的液体意外地流入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D内部。此外,即使万一液体被误抽吸,也由于在结构上以雾状进行抽吸,因此不会对电动吸尘器20造成任何影响。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液体喷雾部27安装于前端开口部141a,能够利用/喷射气流喷出液体喷雾。因此,如果使用清洗液作为液体,则通过喷射雾状的清洗液,还能够除去通过通常的真空吸尘功能或者上述吹风功能无法除去的尘埃(例如,附着在清扫面上的尘埃等)。另外,还能够使用除臭剂或者芳香剂作为液体,使它们散布到室内。在这种情况下,与市场出售的罐式喷雾器产品相比,能够一次使除臭剂、芳香剂等大范围地散布。其结果是能够增加清扫种类。(实施方式6)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结构基本上与上述实施方式I至5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至IOD相同,但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不具备阀构件,而是主体部的前端开口部构成为可旋转而作为流路切换部发挥功能。参照图27至图29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进行具体地说明。[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结构]首先,如图27和图28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E与上述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同样地,具备主体部151、喷射流路部152、风扇部154以及抽吸室155。主体部151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主体部111相同,其内部成为主流路101,但在其前端侧没有设置前端开口部111a,取而代之地设置了旋转开口部156。对于主体部151来说,旋转开口部156是前端开口部,同时也作为流路切换部发挥功能。旋转开口部156b被设置为与主体部151 (和喷射流路152)分开的构件,相对于主体部151 (和喷射流路部152),能够以转轴部156d为中心沿着其圆周方向进行旋转,在该旋转开口部156内部设置有贯通孔156a和与该贯通孔156a相邻接的封闭孔156b。贯通孔156a与抽吸口 156c相连通而构成流通气流的流路。另一方面,封闭孔156b与主体部151相连通的一端即后端侧开口,而另一端即前端侧封闭。另外,在主体部151和喷射流路部152中,在与旋转开口部156相抵接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主体连结口 151d和喷射连结口 152b。因而,针对主体部151设置喷射流路部152以使在与旋转开口部156相连通的端部主流路101与副流路102相邻接。如图27和图28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旋转开口部156为随着趋向前端而截面积变窄的喷嘴状,仅贯通孔156a从前端贯通到后端,封闭孔156b仅后端侧开口。当然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能够安装抽吸喷嘴26等附件的结构。此外,后端开口部151b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后端开口部Illb相同。另外,在主体部151内部设置具备内部抽吸口 155a的抽吸室155,在喷射流路部152和抽吸室155的内部设置有风扇部154。在此,喷射流路部152的结构也基本上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喷射流路部112相同,但喷射空气导入口 152a不像上述实施方式I的喷射空气导入口 112a那样设置在喷射流路部152的上部侧面,而是以面向风扇部154的上表面的方式设置在喷射流路部152的上表面。另外,在抽吸室155中设置有以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方式来封闭内部抽吸口 155a的内部抽吸盖构件155c。此外,风扇部154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风扇部114同样地,包括喷射风扇154a、动力风扇154b以及风扇转轴154c。[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动作]
接着,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E的动作进行具体地说明。首先,当说明通常的真空吸尘功能时,如图27所示,在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E中,旋转开口部156的贯通孔156a面向主体连结口 151d,封闭孔156b面向喷射连结口 152b。也就是说,主流路101与旋转开口部156相连通,副流路102与旋转开口部156断开。因此,如图中粗线箭头所示,由于电动吸尘器20 (在图27和图28中未图示)的抽吸力而从旋转开口部156的抽吸口 156c抽吸大气,在主流路101中形成朝向后端开口部151b的抽吸气流。接着,说明向吹风功能的切换。如图28所示,当使用者使旋转开口部156进行旋转时,贯通孔156a面向喷射连结口 152b,封闭孔156b面向主体连结口 151d。也就是说,副流路102与旋转开口部156相连通,主流路101与旋转开口部156断开。因此,如图中粗线箭头所示,在后端开口部151b附近产生的抽吸力从内部抽吸口 155a对抽吸室155内部的空气进行抽吸。在此,抽吸室155所具有的内部抽吸口 155a被内部抽吸盖构件155c封闭,但通过上述抽吸力(抽吸气流),该内部抽吸盖构件155c被抽吸而打开。其结果是,经由内部抽吸口 155a对抽吸室155内部进行抽吸而使动力风扇154b进行旋转,由此喷射风扇154a也连动地进行旋转。因此,如图28的粗线箭头所示,在喷射流路部152即副流路102中形成喷射气流,该喷射气流流过旋转开口部156的贯通孔156a,从抽吸口 156c喷射出。之后,如果使用者使旋转开口部156复原,则副流路102被封闭孔156b断开,主流路101与贯通孔156a相连通,因此动力风扇154b和喷射风扇154a停止旋转,从旋转开口部156喷射出的喷射气流也停止。另外,在主流路101中形成抽吸气流,因此在贯通孔156a和抽吸口 156c处再次产生抽吸力。此时,如图28所示,以相对于主体部151的管轴方向呈锐角地倾斜的位置关系来设置喷射流路部152,因此与喷射流路部152形成为一体的抽吸室155的下表面也同样地倾斜。因此,抽吸气流的流动能够关闭设置在抽吸室155下表面的内部抽吸盖构件155c。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开口部156构成为封闭孔156b与主流路101和副流路102中的一个流路相连通,贯通孔156a与另一个流路相连通,因此旋转开口部156除了作为前端开口部的功能之外,还具备作为流路切换部的功能。因此,不使用杆构件就能够对副流路102的连接或者断开进行切换。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切换吹风功能和真空吸尘功能。
另外,当主流路101与旋转开口部156相连通而没有形成喷射气流时,能够预先关闭内部抽吸盖构件155c,通过使副流路102与旋转开口部156相连通,能够自动打开内部抽吸盖构件155c。因此,能够通过在主流路101中流通的气流使喷射风扇154a高效地进行旋转,除此之外能够不妨碍动力风扇154b的旋转地保护该动力风扇154b。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具备内部抽吸盖构件155c,例如图29所示,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作为喷射风扇154a和动力风扇154b的转轴的风扇转轴154d穿过内部抽吸口 155a,从喷射流路部152延伸到主体部151的内部。在该结构中,在喷射流路部152与抽吸室155之间和主体部151的内表面分别设置有可旋转地支承风扇转轴154d的轴承部151h、152c (在图中以点划线包围的圆表示)。如果是该结构,则利用轴承部151h、152c,不仅在喷射流路部152和抽吸室155的内部支承风扇部154,还在主体部151的内部支承风扇部154,因此能够更稳定地支承风扇部154。

(实施方式7)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结构基本上与上述实施方式I至6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至IOE相同,但该空气抽吸喷射装置构成为不具备阀构件的流路切换部,而具备通过将喷射流路部本身设为可旋转结构来实现的喷射切换部。参照图30至图37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进行具体地说明。[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结构]首先,如图30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F与上述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同样地,具备主体部161、喷射流路部162、风扇部164以及抽吸室165。此外,图30是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F的上下方向(纵向)的剖视图。主体部161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主体部111相同,其内部成为主流路101,但其前端部如上述实施方式2中的主体部121那样构成为前端喷嘴部161a。在该前端喷嘴部161a的前端设置有抽吸口 161g。此外,后端开口部161b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后端开口部Illb相同。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广5中的主体部Ilf 141不同,喷射流路部162与抽吸室165形成一体而构成为风扇部收容部167。该风扇部收容部167构成为在内部收容风扇部164的圆筒状,上部是喷射流路部162,下部是抽吸室165。该风扇部收容部167沿着与主体部161的管轴(图30中的纵向)正交的方向(图30中的横向),以可旋转的方式插入该主体部161。此外,风扇部收容部167的插入方向并不限定于正交方向,只要是至少交叉的方向即可。风扇部收容部167被插入主体部161,因此其外周基本上面向主流路101。另外,在主体部161的内部设置有收容部支承部161h,该收容部支承部161h可旋转地支承所插入的风扇部收容部167。另外,在风扇部收容部167的下方设置有沿着该风扇部收容部167的径向配置的板状的流路开闭部166。此外,在后面说明收容部支承部161h和流路开闭部166的具体结构。风扇部164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风扇部114同样地,包括喷射风扇164a、动力风扇164b以及风扇转轴164c,如上所述,风扇部164被收容在风扇部收容部167的内部,如图31也示出那样,喷射风扇164a位于喷射流路部162的内部,如图32也示出那样,动力风扇164b位于抽吸室165的内部。在此,图31是从上方表示风扇部收容部167中的喷射流路部162的内部的局部剖视图,对应于图30中的II-II线向视剖视图。另外,图32是从上方表示抽吸室165的内部的局部剖视图,是图30中的III-III线向视剖视图。即,图31和图32是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横向)的剖视图。如图31所示,在风扇部收容部167中的喷射流路部162的外周,通过切除一部分而设置了喷射连结口 162b。该喷射连结口 162b为喷射流路部162中的喷射口。另外,在喷射流路部162的上表面(即、风扇部收容部167的上表面),与上述实施方式6中的喷射空气导入口 152a同样地,在面向风扇部164的上表面的位置处设置有喷射空气导入口 162a。因此,喷射空气导入口 162a与喷射连结口 162b之间成为副流路102。另外,抽吸室165的下表面面向主流路101,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内部抽吸口 115a同样地,在该位置处设置有内部抽吸口 165a。另外,如图32所示,上述收容部支承部161h位于风扇部收容部167中的抽吸室165的外侧。该收容部支承部161h沿着抽吸室165的外周构成为弯曲的壁状,其一部分露出到主体部161的外部。并且,在该露出的部位设置有抽吸空气导入外口 165c。另一方面,在处于嵌入到收容部支承部161h的内部的状态的抽吸室165中也同样地,在其外周的一部 分上设置有抽吸空气导入内口 165b。因此,如果通过使风扇部收容部167进行旋转而使设置于抽吸室165的抽吸空气导入内口 165b与设置于收容部支承部161h的抽吸空气导入外口 165c相一致,则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抽吸空气导入口 115b相同的“抽吸空气导入口”。如图32和图33所示,设置在风扇部收容部167的下方的流路开闭部166大部分位于收容部支承部161h的内侧,而一部分位于收容部支承部161h的外侧。流路开闭部166的两端(一端在收容部支承部161h的内侧而另一端在收容部支承部161h的外侧)为处于同一平面那样的位置关系,但两端之间的部位弯曲以覆盖内部抽吸口 165a的半周。图31至图33所示的状态,即,当真空吸尘时,流路开闭部166沿着主流路101的延伸方向(流路方向)配置,但如后所述,通过使风扇部收容部167进行旋转,流路开闭部166向与主流路101交叉的方向(交叉方向)移动来关闭该主流路101。此外,与图31和图32同样地,图33是横方向的剖视图,但不是从上方观察而得到的局部剖视图,而是从下方观察而得到的局部剖视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部收容部167只要其外周的至少一部分面向主流路101即可,因此,不需要风扇部收容部167全部位于主体部161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1所示,外周的大约四分之三被插入主体部161,大约四分之一露出到主体部161的外部。[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动作]接着,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F的动作进行具体地说明。首先,当说明通常的真空功能时,如图31所示,在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F中,设置于喷射流路部162 (风扇部收容部167)的喷射连结口 162b不面向前端喷嘴部161a的抽吸口 161g,而面向靠近后端的内部侧面,处于被封闭的状态。也就是说,作为喷射流路部162的内部的副流路102与前端喷嘴部161a断开。此时,如图32所示,设置于抽吸室165的抽吸空气导入内口 165b与设置于收容部支承部161h的抽吸空气导入外口 165c的开口区域不重叠。在图32中,抽吸空气导入内口165b朝向抽吸口 161g,因此处于被收容部支承部161h覆盖的状态,另外,在抽吸空气导入外口 165c处抽吸室165的外周面露出,因此该抽吸空气导入外口 165c处于被封闭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不能从外部向抽吸室165的内部导入空气。因此,如图31至图33中的粗线箭头所示,通过电动吸尘器20(在图31至图33中未图示)的抽吸力,从前端喷嘴部161a的抽吸口 161g抽吸大气,在主流路101中形成朝向后端开口部161b的抽吸气流。与此相对地,在被断开的副流路102中不形成气流。接着,说明向吹风功能的切换。图34至图37分别是与图30至图33相对应的剖视图,但图30至图33示出了真空吸尘时的状态,而与此相对地,图34至图37示出了吹风时的状态。如图34和图35所示,当使用者使风扇部收容部167进行旋转时,喷射流路部162的喷射连结口 162b面向前端喷嘴部161a的抽吸口 161g。与此同时,如图36所示,设置于抽吸室165的抽吸空气导入内口 165b与设置于收容部支承部161h的抽吸空气导入外口165c的开口区域相重叠,因此如图36中的粗线箭头所示,能够将大气导入抽吸室165的内 部。由此,能够形成朝向抽吸空气导入外口 165c、抽吸空气导入内口 165b、抽吸室165以及内部抽吸口 165a(在图35和图36中未图示)的抽吸气流。并且,如图36和图37所示,通过风扇部收容部167的旋转,沿着流路方向配置的板状的流路开闭部166改变为交叉方向,关闭主流路101。由此,抽吸气流不会到达前端喷嘴部161a,仅在抽吸室165的内部使动力风扇164b进行旋转。因此,与动力风扇164b的旋转连动地喷射风扇164a也进行旋转,如图35的粗线箭头所示,在副流路102中形成喷射气流,该喷射气流流经前端喷嘴部161a,从抽吸口 161g喷射出。之后,如果使用者使风扇部收容部167进行旋转而返回至原来的位置,则流路开闭部166对主流路101的封闭被解除,主流路101被打开,并且抽吸空气导入内口 165b与抽吸空气导入外口 165c的一致状态被解除,从而“抽吸空气导入口”被关闭,同时喷射连结口 162b也被关闭,因此动力风扇164b和喷射风扇164a停止旋转,从前端喷嘴部161a喷射的喷射气流也停止。另外,在主流路101中形成抽吸气流,因此在抽吸口 161g处再次产生充足的抽吸力。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风扇部收容部167进行旋转来关闭或者打开“抽吸空气导入口”,并且主流路101也被打开或者关闭,因此该风扇部收容部167作为喷射切换部而发挥功能。因此,仅通过风扇部收容部167的旋转,就能够容易地切换电动吸尘器的吹风功能和真空吸尘功能。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部收容部167通过使该风扇部收容部167进行旋转来使喷射连结口 162b (喷射口)朝向前端喷嘴部161a或者朝向后端开口部161b,由此作为喷射切换部而发挥功能,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构成为通过至少改变喷射连结口162b(喷射口)的位置而作为喷射切换部发挥功能即可。另外,流路开闭部166封闭主流路101,因此作为辅助喷射切换部而发挥功能,但根据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F的具体结构不同,也可以不设置流路开闭部166。(实施方式8)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I至7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A至IOF的结构局部不同,在主体部的内部沿着主流路配置副流路,空气导入盖构件作为喷射切换部而发挥功能。参照图38至图44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进行具体地说明。[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结构]首先,如图38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G包括主体部171和喷射部177。主体部171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广7中的主体部Ilf 161相同,如图39所示,其内部成为主流路101。另外,其前端部与上述实施方式2,3或者7同样地,构成为前端喷嘴部171a。在该前端喷嘴部171a的前端设置有抽吸口 171g。此外,后端开口部171b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广7中的后端开口部IlllTieib相同。喷射部177包括喷射流路部172、抽吸室175以及设置在它们的内部的一体式风扇部174。喷射流路部172和抽吸室175实质上形成为一体,在其内部设置有一体式风扇部174。另外,以沿着主流路101配置副流路102的方式将该喷射部177插入主体部171。喷射部177中的喷射流路部172基本上与上述实施方式I飞中的喷射流路部 112 152相同,其内部成为副流路102,但不同之处在于,该喷射流路部172具备内部喷射喷嘴172c。该内部喷射喷嘴172c从设置有一体式风扇部174的喷射流路部172的主体向前端喷嘴部171a的抽吸口 171g延伸,其前端设置有喷射口 172b。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射口172b的位置被设定为与抽吸口 171g相比更靠近后端侧。如图39所示,喷射流路部172的主体(除去内部喷射喷嘴172c的部分)和抽吸室175与上述实施方式6中的风扇部收容部167同样地,实质上形成为一体。并且,在它们之间以兼作隔壁的形式可旋转地设置有一体式风扇部174。一体式风扇部174包括喷射风扇翼174a、动力风扇翼174b以及风扇旋转部174c。风扇旋转部174c为圆板状,经由风扇支承构件177a而由喷射流路部172和抽吸室175的内壁以可旋转的方式对其周围进行支承。并且,在风扇旋转部174c的喷射流路部172侧(副流路102侧)的面设置有多个喷射风扇翼174a,在相对侧(抽吸室175侧)的面设置有多个动力风扇翼174b。另外,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抽吸室175的面向主流路101的位置处设置有内部抽吸口 175a。在抽吸室175中,该位置也是面向一体式风扇部174的动力风扇翼174b的位置。并且,如图40所示,抽吸室175的内部与抽吸空气导入口 175b相通,该抽吸空气导入口 175b被设置在主体部171的面向外部的位置处。因此,如果在主流路101中形成抽吸气流,则能够经由内部抽吸口 175a对抽吸室175的内部进行抽吸,因此经由抽吸空气导入口 175b将大气导入抽吸室175。其结果是,能够形成从抽吸空气导入口 175b朝向抽吸室175这种方向的气流,该气流碰撞动力风扇翼174b而使一体式风扇部174进行旋转。另外,在喷射流路部172中,在主体部171的面向外部的位置处设置有喷射空气导入口 172a。在喷射流路部172的主体中,该位置也是面向一体式风扇部174的喷射风扇翼174a的位置。另外,从喷射空气导入口 172a经由喷射流路部172的主体和内部喷射喷嘴172c直到喷射口 172b的区间为副流路102。并且,在一体式风扇部174中,在设置有动力风扇翼174b —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如上所述那样设置有喷射风扇翼174a。因此,如果通过对抽吸室175的内部进行抽吸而使一体式风扇部174进行旋转,则喷射流路部172内部的空气与喷射风扇翼174a碰撞,由此在副流路102中形成喷射气流,并从喷射口 172b喷射出。
在此,如图40所示,在主流路101中的与内部抽吸口 175a相对应的位置(在图中用虚线表示)处设置有以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方式封闭该内部抽吸口 175a的内部抽吸盖构件175c (也参照图38和图39)。通过该内部抽吸盖构件175c的打开和关闭能够向抽吸室175的内部导入大气或者停止导入大气。因而,该内部抽吸盖构件175c作为流路开闭部(切换盖构件)而发挥功能,该流路开闭部对副流路102与前端喷嘴部171a的连接和断开进行切换。此外,图39和图40均是图38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G的剖视图,但图39是从上方表示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G的内部的剖视图,图40是从侧面表示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G中的主流路101内部的剖视图。并且,图40是图39的VI-VI线向视剖视图,图39是图40的VII-VII线向视剖视图。[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动作]接着,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G的动作进行具体说明。首先,当说明通常的真空吸尘功能时,如图38至图40所示,在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G中,内部抽吸盖 构件175c封闭内部抽吸口 175a,因此不经由抽吸空气导入口 175b从外部向抽吸室175的内部导入空气。在此,如图中粗线箭头所示,当由于电动吸尘器20(在图38至图40中未图示)的抽吸力而从前端喷嘴部171a的抽吸口 171g抽吸大气时,在主体部171中,在主流路101中形成朝向后端开口部171b的抽吸气流。此外,在该状态下,一体式风扇部174没有进行旋转,因此不产生喷射气流,内部喷射喷嘴172c的内部处于无气流状态。接着,说明向吹风功能的切换。如图41所示,当使用者使内部抽吸盖构件175c从封闭状态起移动而打开内部抽吸口 175a时,经由抽吸空气导入口 175b导入大气。因此,如果由于电动吸尘器20 (在图41中未图示)的抽吸力而在主体部171的主流路101中形成抽吸气流,则在喷射部177内部一体式风扇部174进行旋转,在喷射流路部172的内部即副流路102中形成喷射气流,并从喷射口 172b喷射出。此外,如实施方式3或者7那样,在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G中没有设置封闭主流路101的流路开闭部,因此在该状态下,在前端喷嘴部171a的抽吸口 171g处产生少许抽吸气流。之后,如果使用者封闭内部抽吸盖构件175c,则大气不会被导入抽吸室175内,因此一体式风扇部174停止旋转,从前端喷嘴部171a喷射的喷射气流也停止。另外,在主流路101中形成抽吸气流,因此在抽吸口 171g处再次产生充足的抽吸力。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喷射切换部,具备以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方式封闭内部抽吸口 175a的流路开闭部(内部抽吸盖构件175c)。因此,如果利用流路开闭部封闭内部抽吸口 175a,则大气不会被导入抽吸室175,因此在主流路101的抽吸口 171g处形成抽吸气流,如果打开流路开闭部,则大气被导入副流路102,因此在内部喷射喷嘴172c处形成喷射气流。仅通过像这样打开或关闭流路开闭部就能够形成或停止喷射气流,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对电动吸尘器的吹风功能和真空吸尘功能进行切换。另外,如上所述,即使在吹风时也产生少许抽吸气流。因此,在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G中,即使由于来自喷射口 172b的吹风而尘埃等飞扬,不用将吹风切换为真空吸尘就能够从抽吸口 171g进行抽吸来回收尘埃。[变形例]在本实施方式中,流路开闭部是以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方式封闭内部抽吸口 175a的内部抽吸盖构件175c,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以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方式对抽吸空气导入口 175b到主流路101 (内部抽吸口 175a)的空气流路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封闭的构件即可。作为流路开闭部的其它例,例如能够列举出图42至图44所示的具备空气导入盖构件173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10H。如图42所示,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H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G的结构大致相同,但如图43和图44所示,没有设置封闭内部抽吸口 175a的内部抽吸盖构件175c,取而代之地设置了空气导入盖构件173。空气导入盖构件173与上述实施方式1、2或者4中的空气导入盖构件113c、123c或者143c同样地,封闭空气抽吸导入口 175b,在本变形例中,空气导入盖构件173构成为沿着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H的长度方向滑动的盖构件。如果是该结构,则如图42至图44所示,通过打开空气导入盖构件173,大气被导入抽吸室175的内部而一体式风扇部174进行旋转,因此从内部喷射喷嘴172c (副流路102)的喷射口 172b喷射出喷射气流。另一方面,如果封闭空气导入盖构件173,则大气不会被导入抽吸室175的内部,一体式风扇部174也不进行旋转,因此不产生喷射气流,而产生从抽吸口 171g向主流路101内的抽吸气流。 这样,即使是设置空气导入盖构件173来代替内部抽吸盖构件175c这种结构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10H,也能够与上述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G同样地,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切换真空吸尘功能和吹风功能。此外,图43和图44均是图42所示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H的剖视图,图43是从上方表示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H的内部的剖视图,图44是从侧面表示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H中的主流路101内部的剖视图。并且,图44是图43的VIII-VIII线向视剖视图,图43是图44的IX-IX线向视剖视图。另外,在图42至图44中,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H的结构与空气抽吸喷射装置IOG的结构大致相同,喷射气流和抽吸气流的生成也相同,因此在图中省略了表示气流的箭头。在此,上述变形例是封闭抽吸空气导入口 175b的结构,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是封闭内部抽吸口 175a的结构,但流路开闭部的具体结构并不限定于以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方式对抽吸室175内的大气流路的上流侧或者下流侧进行封闭的结构,也可以是在抽吸室175的内部使大气流入或者阻止大气流入的结构,还可以不采用切换盖构件,而采用如上述实施方式7所示那样的结构的流路开闭部166。即,本实施方式中的流路开闭部如上所述只要是以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方式对抽吸空气导入口 175b到主流路101 (内部抽吸口 175a)的空气流路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封闭的结构,能够采用公知的任意结构。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内容,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多个变形例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适当地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例如,能够将在上述实施方式I中例示的变形例应用于其它实施方式I至8,另外,如果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I至8中公开的结构中的至少2个以上的结构进行组合,则该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另外,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根据上述说明能够获知本发明的很多改良方案以及其它实施方式。因而,应该理解为上述说明仅作为例子,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为目的而提供了具体实施方式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能够对本发明的结构和/或功能的详细进行实质变更。
产业h的可利用件只要是想要同时使用吹风功能和真空吸尘功能的情况,不限家庭用、业务用,而 且不限罐式、立式,都能够将本发明适当地应用于各种电动吸尘器的领域。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与电动吸尘器所具备的抽吸软管的前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具备 管状的主体部,其一端为与上述抽吸软管的前端相连接的后端开口部,并且另一端为前端开口部,该管状的主体部的内部成为空气的主流路; 喷射流路部,其具有将空气从外部导入的喷射空气导入口和将所导入的空气喷射到外部的喷射口,该喷射流路部的内部成为从上述喷射空气导入口至上述喷射口的副流路; 动力风扇,其被设置在上述主体部的内部,通过抽吸气流进行旋转,该抽吸气流是由于通过了上述抽吸软管的空气的抽吸而在上述主流路中形成的气流; 喷射风扇,其被设置在上述喷射流路部的内部,与上述动力风扇连动地进行旋转,在上述副流路中形成从上述喷射空气导入口朝向上述喷射口的喷射气流;以及喷射切换部,其允许或者限制从上述喷射口向外部喷射上述喷射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喷射切换部是流路切换部,对上述副流路与上述喷射口的连接和断开进行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喷射切换部是流路开闭部,该流路开闭部在与上述动力风扇或者上述喷射风扇相比靠近抽吸气流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处打开或者断开上述主流路或者上述副流路。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动力风扇收容部,该动力风扇收容部被设置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主流路中,内部收容上述动力风扇, 上述动力风扇收容部具有面向上述主流路的内部抽吸口和从外部导入空气的抽吸空气导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空气导入盖构件,该空气导入盖构件以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方式对从上述抽吸空气导入口到上述主流路的空气流路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封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喷射流路部被设置在上述主体部上,该喷射流路部的内部的副流路与上述主体部的内部的上述主流路合流,且上述主体部的上述前端开口部兼作上述喷射流路部的上述喷射口, 并且,上述流路切换部被设置在上述主流路与上述副流路合流的部位,是改变位置以封闭上述主流路和上述副流路中的一方的阀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喷射流路部被设置在上述主体部上,该喷射流路部的内部的副流路沿着上述主体部的内部的上述主流路而到达上述前端开口部, 上述流路开闭部是仅断开上述主流路的阀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主体部的外部具备与上述阀构件的位置变化连动的杆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端开口部被设置为与上述主体部分开的其它构件即旋转开口部,该旋转开口部相对于上述主体部能够沿着该主体部的圆周方向进行旋转,并且在该旋转开口部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孔和封闭孔,该封闭孔与该贯通孔相邻接且与上述主体部相连通的一端开口而另一端封闭, 上述喷射流路部设置在该主体部上,在与上述主体部的上述旋转开口部相连通的一端上述主流路与上述副流路相邻接,且上述旋转开口部的贯通孔兼作上述喷射流路部的上述喷射口, 并且通过使该旋转开口部进行旋转以使上述封闭孔与上述主流路和上述副流路中的一个流路相连通而使上述贯通孔与另一个流路相连通,由此上述旋转开口部作为上述流路切换部而发挥功能。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喷射流路部和上述动力风扇收容部是圆筒状的风扇部收容部,该圆筒状的风扇部收容部是将上述喷射流路部和上述动力风扇收容部在内部分别收容有喷射风扇和动力风扇的状态下一体化而成的,且能够相对于上述主体部进行旋转, 该风扇部收容部在上述前端开口部与上述后端开口部之间的位置处,沿着与上述主体部的管轴交叉的方向被插入到该主体部,且该风扇部收容部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面向上述主体部的上述主流路, 在上述风扇部收容部的顶面且成为上述主体部的外部的位置处设置有上述喷射空气导入口,并且在上述风扇部收容部的外周的一部分上设置有喷射口,上述喷射空气导入口与上述喷射口之间成为上述副流路, 通过使上述风扇部收容部进行旋转来改变上述喷射口的位置,由此上述风扇部收容部作为上述喷射切换部而发挥功能。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喷射流路部被插入设置在该主体部中,在上述主体部的内部上述副流路沿着上述主流路进行配置, 在上述抽吸气流中的上述主体部的面向外部的位置处设置有上述抽吸空气导入口, 作为上述喷射切换部,具备流路开闭部,该流路开闭部以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方式对从上述抽吸空气导入口到上述主流路的空气流路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封闭。
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可装卸地设置在上述前端开口部上的抽吸喷嘴。
1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液体喷雾部,该液体喷雾部具备液体储存容器和喷雾喷嘴,该喷雾喷嘴用于喷出储存在该液体储存容器的内部的液体的喷雾, 该液体喷雾部可装卸地设置在上述喷射口上。
1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端开口部构成为前端喷嘴部,该前端喷嘴部具有趋向其前端侧而截面积逐渐变小的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前端喷嘴部的内部设置有对喷射气流喷射时的气流的强弱进行调整的喷射开口调整构件。
16.—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根据权利要求I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以及设置有该空气抽吸喷射装置的抽吸软管。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抽吸喷射装置装卸自如地连接在上述抽吸软管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切换电动吸尘器的真空吸尘功能和吹风功能、且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地利用吹风功能的技术。关于代表性的空气抽吸喷射装置(10A),主体部(111)的内部是空气的主流路(101),设置在该主体部(111)上的喷射流路部(112)的内部为空气的副流路(102)。当在主流路(101)中形成抽吸气流时,抽吸室(115)内部的动力风扇(114b)进行旋转,与之连动地喷射风扇(114a)进行旋转,因此在副流路(102)中形成喷射气流。在此,通过对设置在主流路(101)与副流路(102)的合流位置处的阀构件的流路切换部(116)进行切换,能够容易地对喷射气流和抽吸气流的形成进行切换。
文档编号A47L5/14GK102753072SQ20108006204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2日
发明者伊藤健二, 吉川达夫, 小立彻, 恩田雅一, 松村克巳, 黑木义贵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