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万能坚果破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73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式万能坚果破壳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坚果破壳器,尤其涉及一种带式万能坚果破壳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零食小吃已悄悄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尤其是坚果非常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经常吃点坚果也非常有利于人们的健康。但在食用时,由于果壳比较坚硬,破壳一直是比较头疼的事情,虽然市面上也有多种坚果破壳器,但往往对于较大或较小的坚果不适用。而且用力过小,果壳不易剥离;用力过大,果壳果仁同时破碎。因此人们在使用现有的破壳器时感到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破壳器不适宜剥离较大或较小的坚果,而且用力过小,果壳不易剥离;用力过大,果壳果仁同时破碎,使人们在使用破壳器时感到很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带式万能坚果破壳器,它包括破壳器主体,所述破壳器主体由手柄A和手柄 B通过轴铰接而成;在所述破壳器主体外围设有钢带,所述钢带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手柄B的外侧上,其另一端为自由端,在靠近自由端部分的钢带内侧设有一组凸起与破壳器主体的手柄A上的凹槽的位置、形状、大小相应,并实现相互卡接。本发明的特点及有益效果该带式万能坚果破壳器,结构合理,制作简单,成本低, 使用寿命长。操作方便、省力,在手柄限定的运动范围内实现仅破壳而不破仁,使果仁保持完好达到较好的剥壳效果;利用可调钢带适应不同大小的坚果,其适用范围广,更具实用性。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看图1,带式万能坚果破壳器,它包括破壳器主体,所述破壳器主体由手柄A3和手柄B4通过轴6铰接而成;在所述破壳器主体外围设有钢带1,所述钢带1的一端通过螺钉7固定在手柄B4的外侧上,其另一端为自由端,在靠近自由端部分的钢带1内侧设有一组凸起2与破壳器主体的手柄A3上的凹槽5的位置、形状、大小相应,并实现相互卡接。其中所述破壳器主体远离手柄一端的顶部端面设为摩擦面;与所述破壳器主体顶部摩擦面相对应的钢带1部分的表面也设为摩擦面。工作原理带式万能坚果破壳器,打破传统坚果破壳器采用钳口破壳的结构设计, 采用了钢带与破壳器主体顶端通过手柄限定的运动范围,实现对坚果外壳的挤压,由于受手柄有限运动范围的限定,使坚果仅破壳而不破仁,达到较好的剥壳效果,同时利用可调钢带,实现了能适用于对不同大小的坚果破壳。
实施例制作时,将破壳器主体的手柄A3和手柄B4用轴6铰接,在破壳器主体外围用钢带 1与破壳器主体顶端配合,对坚果进行破壳取代传统的钳口破壳结构。将钢带1的一端用螺钉7固定在手柄B4的外侧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在靠近自由端部分的钢带1内侧设有一组凸起2 (冲压成型)与破壳器主体的手柄A3上的凹槽5的位置、形状相应。使用时,将坚果置于钢带1与破壳器主体顶端之间,根据坚果的大小调整钢带1内侧的凸起2与破壳器主体的手柄A3上凹槽5的位置并进行卡接定位,使靠近自由端部分的钢带1贴服在手柄A3的外侧上。对手柄施加很小的力(因此很省力),即可实现对坚果外壳的挤压破壳。由于手柄限定在有限的运动范围内,使施力受限,以达到使坚果仅破壳而不破仁的最佳效果。为了更便于使坚果夹持在钢带1与破壳器主体顶端之间,将破壳器主体顶部端面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钢带1部分的表面均加工成摩擦面效果会更好。
权利要求
1.带式万能坚果破壳器,它包括破壳器主体,所述破壳器主体由手柄AC3)和手柄B(4) 通过轴(6)铰接而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破壳器主体外围设有钢带(1),所述钢带(1)的一端通过螺钉(7)固定在手柄B (4)的外侧上,其另一端为自由端,在靠近自由端部分的钢带(1)内侧设有一组凸起O)与破壳器主体的手柄A(3)上的凹槽(5)的位置、形状、大小相应,并实现相互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万能坚果破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壳器主体远离手柄一端的顶部端面设为摩擦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式万能坚果破壳器,其特征在于与破壳器主体顶部相对应的所述钢带(1)部分的表面设为摩擦面。
全文摘要
带式万能坚果破壳器,是为了解决现有破壳器不适宜剥离较大或较小的坚果,而且用力过小,果壳不易剥离;用力过大,果壳果仁同时破碎,使用时很不方便等技术问题而设计的。它包括破壳器主体,该破壳器主体由手柄A和手柄B由轴铰接而成;在破壳器主体外围设有钢带,钢带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手柄B的外侧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在靠近自由端部分的钢带内侧设有一组凸起与手柄A上的凹槽的位置、形状、大小相应,并实现相互卡接。特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合理,制作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操作方便、省力,在手柄限定的运动范围内实现仅破壳而不破仁,达到较好的剥壳效果;该破壳器不受坚果大小的限制,利用可调钢带能适应各种大小坚果的破壳。其适用范围广,更具实用性。
文档编号A47J43/26GK102273960SQ20111022285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4日
发明者李哲 申请人:沈阳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