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62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吹吸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操作器械,尤其是一种吹吸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吹吸机,通常将吹风管、吸风管与主体分离设计,当需要将吹吸机作为吹风机使用时,就将吹风管安装于主体,当需要将吹吸机作为吸尘机使用时,将吹风管从主体上拆卸,再将吸风管及集尘管安装于主体。也有的将吹风管及吸尘管一体连接设置成为吹吸附件,工作状态时,将吹吸附件安装于主体,在非工作状态时,吹吸附件可以从主体上拆卸可以单独存放,而减小收藏体积。通常用于吸尘模式下的风扇在高速旋转时带有粉碎功能,能够将从吸风管吸入的枝叶等灰尘进行粉碎后通过集尘管排入集尘袋中,因此在风扇的叶轮上设置有尖锐的刀齿状结构。这种吹、吸风管与主体可拆卸式的连接设计,使得吹、吸风管会经常会被拆卸,而如果拆卸时收容于主体的风扇仍然在旋转,操作者就会很容易接触到风扇而导致伤害,因此这种吹吸机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美国专利公告号为US5604954的专利说明书揭示了一种设有安全锁紧机构的吹吸机,该安全锁紧机构设置于容纳风扇的涡壳与主机壳之间,涡壳与主机壳可拆卸式连接,当涡壳被枝叶等尘屑堵塞时,需要及时对涡壳及风扇进行清理及维护;安全锁紧机构包括一个触发按钮,当涡壳与主机壳相连接时,触发按钮才能促动开关启动马达进行工作,以及一个锁紧件,用于当马达启动时将涡壳锁定于主机壳上,使得吹吸机的马达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涡壳是无法从主机壳上拆卸的;必须先通过移动触发按钮将吹吸机开关断开,才能将涡壳从主体上拆卸,但是开关在断开的瞬间,由于其惯性作用,驱动风扇高速旋转的马达仍然会保持一定旋转速度,而如果操作者在风扇仍然旋转时打开涡壳是比较容易受伤的。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吹吸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吹吸机,包括:主机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于主机壳体的吹吸附件,位于主机壳体内的马达,由马达驱动旋转的风扇,控制马达旋转的开关装置,用于触发开关装置的控制机构,所述主机壳体内设置有刹车机构,当所述吹吸附件与主机壳体分离时,所述刹车机构可操作地控制所述风扇停止旋转。优选地,所述吹吸机设置有操作手柄,所述控制机构设置于操作手柄上,只有当吹吸附件连接于主机壳体时,所述控制机构才能触发所述开关装置,当吹吸附件与主机壳体分离时,所述开关装置断开对马达的控制。优选地,所述吹吸附件与主机壳体之间设置有安全锁紧机构,所述安全锁紧机构包括活动设置于主机壳体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可选择地与吹吸附件啮合锁紧。优选地,所述开关装置包括与控制机构相连接的开关,所述吹吸附件上设置有用于触发所述开关的抵靠件。另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开关装置包括串联于主机壳体内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于操作手柄的第一触发装置以及设置于吹吸附件的第二触发装置,当所述吹吸附件连接于主机壳体时,所述第二触发装置触发所述第二开关。优选地,所述操作手柄包括设置于主机壳体的第一操作部,以及设置于吹吸附件的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一触发装置设置于第一操作部。优选地,所述吹吸附件包括吹风管及吸风管,其中吸风管位于吹风管的上方,所述第二操作部设有与吸风管连接的固定端,以及与第一操作部可拆卸连接的配接端,所述第二触发装置设置于配接端。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关设置于靠近配接端的主机壳体内,所述主机壳体上设置供第二触发装置伸入主机壳体并触发第二开关的开孔。优选地,所述马达具有马达输出轴,所述刹车机构包括连接于马达输出轴的刹车盘,以及相对主机壳体固定设置的刹车座。优选地,所述刹车盘上设置有枢转的刹车片,所述刹车片可选择地与所述刹车座分离或抵接。优选地,所述刹车片数量包括分别具有首端和尾端的两个弧形刹车片,所述两个弧形刹车片之一的首端与所述两个弧形刹车另一个的尾端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优选地,所述刹车盘设有外围壁,所述刹车片分别位于外围壁内侧呈相对设置,所述刹车片分别设有第一弧形刹车面,所述刹车座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刹车面相对的第二弧形刹车面。在另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刹车盘包括与马达输出轴无相对转动的第一转动盘,以及相对马达输出轴可转动的第二转动盘,所述第一转动盘与第二转动盘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盘设置有第一斜坡面,所述第二转动盘上设置与第一斜坡面相对的第二斜坡面,第一斜坡面可选择地与第二斜坡面啮合或分离。优选地,所述刹车座上设置有刹车片,所述第一转动盘上设置有与刹车片相对的刹车面,当所述第一斜坡面可选择地与第二斜坡面啮合或分离时,所述刹车面相应地与刹车片抵接或分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吹吸机,通过在吹吸机主机壳体内设置刹车机构,并且使得吹吸附件与主机壳体分离时,刹车机构可操作地控制风扇停止旋转。从而使得操作者在拆卸吹吸附件或者吹吸附件从主机壳体上掉落时,风扇不会因为仍然保持旋转而导致伤害操作者,增强了吹吸机的操作安全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吹吸机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吹吸机主视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标记BI的安全锁紧机构的放大示意图,此时吹吸附件未安装于主机壳体。
图4是图2中标记BI的安全锁紧机构的放大示意图,此时吹吸附件正安装于主机壳体。图5是图2中标记BI的安全锁紧机构的放大示意图,此时吹吸附件于主机壳体已安装到位,开关处于可触发状态。图6是图2中标记B2的刹车机构的放大示意图。图7是图6中沿A-A方向刹车机构的剖视图。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吹吸机的主视方向的剖视图。图9是图8中标记B3的安全锁紧机构的放大示意图。图10是图9中吹吸附件未连接于主机壳体时安全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9中吹吸附件安装于主机壳体时安全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开关未处于触发状态。图12是图9中吹 吸附件安装连接于主机壳体时安全锁紧机构的示意图,此时开关处于触发状态。图13是图8中吹吸附件与主机壳体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吹吸机的刹车机构示意图,此时刹车机构处于制动状态。
图15是图14中刹车机构处于非制动状态的示意图。其中:1,1’_吹吸机139a-吸管接口32-抵靠件10-吹吸附件139b-吹管接口4-风扇11-吸风管140-第二触发装置40,40’-刹车机构Ila-进风口141-凸柱41-刹车盘12-吹风管141’-凹槽41a-外围壁12a-出风口142-开孔41b-底面14a-主体部2-主机壳体42_刹车片14b-弯折部2a_马达壳体42a_刹车面15-出尘管2b_涡壳43a-首端16-风速调节装置 20,20’ -安全锁紧机构 43b_尾端17-吹吸转换机构 21-锁紧件44-开孔17a-控制钮22-锁杆45-刹车座17b-调节翻板22a-按压部46-环形壁18-开关22b-挂勾部46a-刹车面18a-开关触点22c-顶部斜面47-拉簧18b-开关触发件 241-刹车盘48-枢轴117-第一开关242-第一转动盘49-收容空间118-外伸压块242a_第一斜坡面5_操作手柄119-啮合部243-第二转动盘5a_第一操作部121-第一触发装置 243a-第二斜坡面5b_第二操作部121a-开关触点243b-刹车面6_导线121b-第一止档部 245-刹车座7_马达轴出轴
121c-第二止档部245a-刹车片8_管壁开口122-滑块248-拉簧9_导向装置122a-凸肩部25,26_弹性件P _弯折角度122b-止档部28-控制件X1-第一操作部轴心线123-弹簧28a-操作部X2-第二操作部轴心线124-锁定机构28b-导向部Y-马达轴心线124a-按压部28c_支撑部Pl,P2,P3-箭头指示方向124b-挂勾部3-马达Zl-主体部轴心线125-弹簧31-啮合部Z2-弯折部轴心线138-第二开关31a-斜坡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图2所示,吹吸机I包括主机壳体2,可拆卸地连接于主机壳体2的吹吸附件10,以及操作手柄5。其中主机壳体2包括容纳马达3的马达壳体2a以及容纳风扇4的涡壳2b。风扇4的叶轮在高速旋转下对树叶具有粉碎的功能,马达壳体2a与涡壳2b固定连接,马达壳体2a的后端连接有为马达3提供电源的导线6,马达3设有马达输出轴7,涡壳2b的下端连接了一出尘管15,刹车机构40设置于马达输出轴7的一端,马达输出轴7上相对于刹车机构40的另一端设置有风扇4,风扇4在马达3的驱动作用下高速旋转并在涡壳2b内产生吹吸气流。吹吸附件10通过安全锁紧机构20与主机壳体2可拆卸连接。吹吸附件10包括吸风管11以及吹风管12,其中吸风管11末端设置进风口 11a,吹风管12末端设置有出风口 12a。主机壳体2上设置了操作手柄5的第一操作部5a,吹吸附件10上设置了操作手柄5的第二操作部5b。第一操作部5a连接于马达壳体2a的上方并具有配接端,第二操作部5b则连接于吸风管11的上方并具有与吸风管11连接的固定端及与第一操作部5a可拆卸连接的配接端。第一操作部5a与第二操作部5b延伸方向一致,第一操作部5a具有第一操作部轴心线XI,第二操作部5b具有第二操作部轴心线X2,当吹吸附件10连接于主机壳体2时,第一操作部5a配接端与第二操作部5b配接端对接形成纵向延伸的一体式操作手柄5,此时第一操作部轴心线Xl与第二操作部轴心线X2形成一平滑的弧线。主体机壳2上靠近于出尘管15的位置处设置的吹吸转换机构17,其包括设置主机壳体2外部的控制钮17a,以及位于主机壳体2内部的调节翻板17b,操作者只要按照标示于产品的指示方向进行调节控制17a,便可以使吹吸机在吹与吸不同的工作模式间进行转换。旋转控制钮17a至图1所示的虚线位置,调节翻板17b旋转至图2所示的相应的虚线位置,吹吸机I处于吸气模式,枝叶、灰尘连同进气气流一同于进风口被吸入吸风管11,后经风扇4的叶轮粉碎后被送入集尘管15。旋转调节翻板17b至图2所示的实线位置,吹吸机I处于吹气工作模式,在风扇4的高速旋转下,产生如图2中箭头所示的吸气气流由吸风管11的进风口 Ila进入吸风管11,吸入的气流经风扇4后被送入吹风管12,最后于出风口 12a吹出。为了体现吹气模式下的从出风口 12a吹出的气流速度,通常出风口 12a的横截面设置远远小于进风口 Ila的横截面,并且吹风管11的横截面沿其延伸方向有一个逐渐递减的过程。吹吸机I在吸 气、吹气这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下,由于进、出气流的影响,吹吸机I整体重量及重心位置均会有变化,此时操作者可通过选择或调整在第一握持部5a的不同握持位置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操作方式。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吸风管11与吹风管12固定连接,且吹风管12位于吸风管11的下侧;当吹吸机I处于工作状态时,吹吸附件10连接于主机壳体2,吸风管11与吹风管12向机身一侧延伸,且其延伸方向大致平行,而出尘管15的延伸方向与吸风管11及吹风管12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吸风管11于延伸方向上设有沿主体部轴心线Zl延伸的主体部14a,主体部14a末端设置弯折部14b,弯折部14b具有弯折部轴心线Z2,弯折部轴心线Z2与吸风管的主体部轴心线Zl之间呈弯折角度P设置,该弯折角度P的设置以90至180度之间的钝角为宜,且弯折部14b的延伸长度的设置范围为5mm至Im之间;吹风管12的延伸长度大至与吸风管11的弯折位置大致平齐,弯折部14b的设置使得吸风管11在满足安全长度的条件下,吸风管11的整体延伸长度减小了,整机的重量也因此减轻。相对于吸风管为直管的吹吸机而言,该吹吸机的重心位置落得较低,使用者于直立状态下执行单手吸尘操作时手臂可以自由伸直,操作也更显轻松;此时吸风管11弯折部14b的进风口Ila靠近地面,并且其弯折部14b的进风口 Ila与吹风管12的出风口 12a基本保持于同一水平面,对于一些如坐椅底下等特殊部位需要吸尘的地方,使用者不需弯腰就可以轻松完成操作,且吹尘效果进一步提高。参照图2所示,吹风管12的上部设有管壁开口 8,在靠近管壁开口 8位置的吹风管12上设置有一风速调节装置16,用于在吹风模式下调节从出风口 12a的吹出的风速。吸风管11与吹风管12之间还设置了一出风导向装置9,用于引导从管壁开口 8逸出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免逸出气流将尘屑吹向使用者使其视线模糊或者被吸入体内。第一操作部轴心线Xl与第二操作部轴心线X2及马达轴心线Y位于同一平面,同时操作手柄5的延伸方向又与吹吸附件10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一操作部5a的长度设置相对第二操作部5b较长,第一操作部5a长度这样的设置是方便使用者无论在吹、或吹工作模式下都可以执行单手操作,对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而言,可从第一操作部5a上选择适合自己的握持位置,从而掌握吹吸机的重心,使得操作变得更为轻松。而第二操作部5b主要用于将吹吸附件10从主机体壳2上拆卸或安装连接于主机体壳2时握持的。参照图2、图3所示,安全锁紧机构20设置于主机壳体2与吹吸附件10之间。安全锁紧机构20包括活动设置于主机壳体2的锁紧件21,锁紧件21可选择的与吹吸附件10啮合锁紧。锁紧件21包括锁杆22,以及支撑所述锁杆22的弹性件25。锁杆22包括挂勾部22b以及突出于主机壳体2表面的按压部22a,吹吸附件10上设置有啮合部31,当所述吹吸附件10安装于主机壳体2时,锁杆22的挂勾部22b与吹吸附件10的啮合部31在弹性件25的作用下自动啮合锁紧。锁杆22于主机壳体I内竖直设置,按压部22a为锁杆22的顶部,用于操作作者按压控制,挂勾部22b横向设置于锁杆22的中部,其中挂勾部22b设置有顶部斜面22c。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件25采用压簧,其支撑于主机壳体2内的收容槽内并能沿收容槽壁伸缩,当然此处的弹性件25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类似功能的部件替换。锁杆22位于主机壳体2上的操作手柄5上,具体地,锁杆22位于操作手柄5第一操作部5a的内侧端,操作者在握持第一操作部5a时能方便地进行操作控制。锁杆22具有锁紧位置和释放位置,当吹吸附件10连接于主机壳体2时,所述安全锁紧机构20处于锁紧位置。当使用者克服弹性件25作用力沿箭头指示方向Pl按压锁杆22的按压部22a至虚线所示的释放位置(参照图2),锁杆22于主机壳体2在竖直方向因压缩弹性件25而产生位移,此时,安全锁紧机构20处于释放位置时,即锁杆22的挂勾部22b与吹吸附件10的啮合部31脱开了啮合,吹吸附件10可以从主机壳体2上拆卸下来。吹吸附件10上固定设置有啮合部31和抵靠件32,更具体地,抵靠件32与啮合部31均设置于操作手柄5的第二操作部5b,另外与啮合部31相邻的部位设置有斜坡面31a,抵靠件32位于啮合部31的下方,并在相对吹、吸风管11,12的伸展方向上延伸一定距离。主机壳体2内设置用于控制马达3旋转或停止的开关18,本实施方式中的开关18设置成触点式开关,开关触点18a设置于开关一侧的表面上,开关触点18a的上方弹性地设置开关触发件18b。用于启动开关18的控制机构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操作手柄5上的控制件28,以及抵靠件32。本实施方式中控制件28可水平地移动地设置在操作手柄5第一操作部5a,从而方便操作者手动地触发开关18。开关18相对控制件28固定连接。控制件28包括供操作者手动控制的操作部28a,位于操作部28a下方沿操作手柄3壳体内表面移动的导向部28b,以及延伸于操作手柄5壳体内部且与开关18相对固定的支撑部28c。开关18通过紧固件或其它方式与控制件28支撑部28c固定连接。进一步参照图4所示,当吹吸附件10与主机壳体2相连接时,位于第二操作部5b的抵靠件32首先插入第一操作部5a的腔体中,然后是锁杆22的挂勾部22b顶部斜面22c与啮合部31斜坡面31a接触并贴合,在操作者的枢转作用力下,挂勾部22b沿斜坡面31a进入啮合部31与之啮合。锁杆22在顶部斜面22c与斜坡面31a接触的瞬间受到来自于吹吸附件10向下的作用下,压缩弹性件25从而产生一个向下的位移;在挂勾部22b与啮合部31啮合的同时,弹性件25复位,锁杆22在弹性件25作用下产生一个反向位移,这样锁杆22便回复其初始位置,在弹性件25弹性作用下挂勾部22b与啮合部31于啮合位置自动锁紧,这样吹吸附件10被锁定于主机壳体2上。参照图5所示,当操作者沿箭头指示方向P2将控制件28的操作部28a由实线所示的第一位置水平移动至虚线所示的第二位置时,导向部28b在操作手柄5壳体内移动至相应地位置,此时开关触发件18b与抵靠件32相互抵靠作用,并促使开关触发件18b弹性变形压迫开关触点18a,从而触发开关18启动马达3旋转。而如果吹吸附件10没有安装于主机壳体2或者吹吸附件10与主壳体2相分离,开关触点18a会自动回复而开关18断开,也就是说开关装置断开了对马达3控制。当然,本实施例中的控制触发开关18启动的装置也可以采用感应式或触摸式控制装置,当吹吸附件10连接于主机壳体2后,该控制装置能感应到吹吸附件10安装到位,操作者只要通过触摸该控制装置即可打开开关18,而当吹吸附件10与主机壳体2分离,该控制装置即能自动断开开关18,刹车机构40则产生制动作用。参照图6、图7所示,刹车机构40包括相对设置的刹车盘41和刹车座45,其中刹车盘41无相对转动地连接于马达输出轴7上,刹车座45固定连接于主机壳体2内。刹车盘41包括底面41b以及由底面41b向一侧延伸的环形外围壁41a,其中外围壁41a与底面41b共同围成一个收容空间49,外围壁41a的内侧活动设置有刹车片42。本实施例中的刹车片42的数量包括两个,两刹车片42呈弧形且于刹车盘41上正对设置。刹车座45设置成圆形体,该圆形体上设置有向刹车盘41方向延伸进入收容空间49的环形壁46,该环形壁46的外围面设置有刹车面46a。两个弧形刹车片42的刹车面42a与刹车座45的刹车面46a相对设置。当然,根据需要,刹车面42a,46a也可以采用刹车垫替代。
两个弧形刹车片42分别具有首端43a和尾端43b,首端43a上设置开孔44,尾端43b则分别连接固定于刹车盘41的枢轴48上,刹车片42的首端43a与尾端43b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为拉簧47,当然拉簧47也可以用其它具有类似功能的弹性部件替换。拉簧47 —端通过开孔44连接于刹车片42首端43a,另一端连接于枢轴48上。非工作状况,两个相对设置的刹车片42在拉簧47的拉力作用下,刹车片42刹车面42a紧贴着刹车座45的刹车面45,也就是说,在马达3处于非启动状态,刹车片42刹车面42a与刹车座45的刹车面45相互抵接而处于制动状态。当马达3被控制启动旋转时,则刹车盘41即随轴出输7 —起旋转,此时刹车片42在离心力作用下克服拉簧47作用力分别相对各自的枢轴48向偏离刹车座45的刹车面45方向转动,使刹车片42刹车面42a与刹车座45的刹车面45相互分离,即制动状态被解除,因此刹车机构40的设置并不影响马达3的正常运转。马达3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一旦控制马达3旋转的开关18被断开,马达3的转速即由高变低,此时,刹车片42由于离心力逐渐消失,同时受拉簧47的拉力作用而向靠近刹车座45刹车面46a方向枢转,直至与刹车座45刹车面46a抵接而产生制动。因此当吹吸附件10从主机壳体2上拆卸或者分离时,开关18自动断开,马达输出轴7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制动,从而能使由马达输出轴7驱动的风扇4停止转动,避免操作者在拆卸吹吸管时容易接触到旋转风扇4的风险。参照图8、图9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其中第二实施例中的吹吸机I’与第一实施例中吹吸机I结构基本类似,因此相同的部件以同一标号表示并不作赘述。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吹吸附件10与主机壳体2之间的连接结构以及刹车机构40’,不同的结构以不同的标号进行表示。主机壳体2内设置有用于控制马达3的开关装置,本实施例中的开关装置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开关117和第二开关138。第一开关117设置于靠近操作手柄5的主机壳体2内,操作手柄5上设置有用于触发第一开关117的第一触发装置121。第二开关138设置于靠近吹吸附件10配接端的主机壳体2内,吹吸附件10的配接端设置有用于触发第二开关138的第二触发装置140。刹车机构40’设置于马达输出轴7上与风扇4相对的一端。进一步参照图10、图11、及图12,安全锁紧机构20’包括相对手柄5活动设置的第一触发装置121,锁定机构124以及滑块122。其中第一触发装置121的顶端突出于手柄5壳体的表面,方便使用者操作控制。操作者可按照图11中箭头P3指示方向将第一触发装置121移动至图12所示的触发第一开关117的第二位置。第一触发装置121包括开关触点121a、第一止档部121b、第二止档部121c。锁定机构124设有突出于手柄5壳体的按压部124a,以及用于与吹吸附件10啮合的挂勾部124b,锁定机构124的下端设置有弹簧125,该弹簧125能在按压部124a施力作用下能使锁定机构124于手柄5壳体内上下移动。滑块122的上端设置有止档部122b,中部设置有凸肩部122a,滑块122的下端设置了弹簧123。进一步参照图13,吹吸附件10的吸风管11与主机壳体2相连接的部位设置一外伸压块118,外伸压块118的内侧设置用于与挂勾部124b连接的啮合部119。当吹吸附件10与主体机壳2相分离时,滑块122在弹簧123的支撑作用下处于初始状态下,此时的滑块122止档部122b侧面与第一触发装置121的止档部121b相抵,阻止了第一触发装置121的滑动;此时可通过向下施力于锁定机构124按压部124a以克服弹簧125弹性力,使锁定机构124于主机壳体内向下移动,当锁定机构124处于下移的位置时,锁定机构124的挂勾部124b能方便地与吹吸附件10的啮合部119相啮合连接。主机壳体2上设有用于配合吸风管11、吹风管12接插的吸管接口 139a、吹管接口139b,其中吹管接口 139b的底部设置有凸柱141,与吹管接口 139b配接的吹风管12相应部分设置的凹槽141’,凸柱141与凹槽141’可选择啮合,凸柱141与凹槽141’的位置也可以互换。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触发装置140为触发杆,其设置于第二操作部5b的配接端。当需要将吹吸附件10安装于主机壳体2时,先将吹风管12的凹槽141’与吹管接口 139b的底部凸柱414啮合,这样,吹吸附件10的重量就有一个支撑,也就是说操作者可以该啮合位置作为吹吸附件10的枢转支点,一手握持操作手柄5的第一操作部5a,另一手抓握第二操作部5b,使吹吸附件10向靠近主机壳体2的方向旋转直至将吹吸附件10锁定于主机壳体2上。第二开关138设置于靠近第二操作部5b配接端的主机壳体2内,主机壳体2上设置有供触发杆140伸入并触发第二开关138的开孔142。当第一操作部5a与第二操作部5b连接为一体时,触发杆140触动第二开关138的触发弹片致使第二开关138导通。当吹吸附件10安装连接于主机壳体2时,吹吸附件10的外伸压块118伸入主机壳体2内,正好与滑块122的凸肩部122a相互作用,凸肩部122a受外伸压块118的驱动,促使滑块122克服弹簧123的弹性力向下滑动,此时滑块122的止档部122b与触发装置121的止档部121b相互脱开,进而允许第一触发装置121滑动至使触点121a促动第一开关117的第二位置。当第一触发装置121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触发装置21的止档部121c位于锁定机构124按压部124a的正下方,阻止了锁定机构124向下移动,此时锁定机构124的挂勾部124b与吹吸附件10的啮合部119处于啮合锁定状态,并且,只要当第一开关117处于触发状态,吹吸附件10就无法从主机壳体2上拆卸,避免因吹吸附件10于工作状态时从主机壳体2上掉落。即使吹吸机I’在操作过程中不慎掉落或摔落于地面,使吹吸附件10与主机壳体2相分离,此时第二触发装置140会由于吹吸附件10的分离而使第二开关138断开,从而使开关装置中断对马达3的控制。滑块122的止档部122b的上端面设置成斜面,也是考虑到操作者万一执行误操作,即不是按照正常的拆卸方式,先将触发装置移动至非触发状态的第一位置,然后再按下锁定装置24,取下吹吸附件10,而是使用蛮力直接将吹吸附件10从主机壳体2上拆卸,此时滑块122会在弹簧123的作用下向上抬起,滑块122的止档部122b斜面将推动触发机构121的止档部121b向非触发状态的第一位置移动,从而有效地断开了开关装置。只有当吹吸附件10连接于主机壳体2时,开关装置才能启动马达3进行工作。当所述吹吸附件10从主机壳体2分离时,开关装置即断开对马达3的控制。也就是说,当所述吹吸附件10连接于主机壳体2时,第二开关138由第二触发装置140触发,再通过操作设置于操作手柄上5的第一触发装置121触发第一开关117,从而使得开关装置中两个串联的开关均被导通而使马达3启动工作。进一步参照图14,图15所示,刹车机构40’包括相对设置的刹车盘241和刹车座245,其中刹车盘241连接于马达输出轴7上,刹车座245固定连接于主机壳体2内,刹车座245上相对刹车盘241的端面上设置刹车片245a。刹车盘241包括无相对转动地设置于马达输出轴7的第一转动盘242以及可相对转动地设置于马达输出轴的第二转动盘243。第一转动盘242与第二转动盘243之间连接有弹性件,该弹性件优选采用压簧248,并套设于第一转动盘242与第二转动盘243之间的马达轴出轴7上。第一转动盘242设置有第一斜坡面242a,第二转动盘243上设置有与第一斜坡面242a相对的第二斜坡面243a,另外,第二转动盘243上与刹车片245a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刹车面243b。当马达3处于非工作状态下,第一斜坡面242a与第二斜坡面243a在拉簧248的作用下相啮合,此时第二转动盘243上的刹车面243b与刹车座245上的刹车片245a相互抵接,即马达输出输7处于制止状态。当马达3启动旋转时,马达输出轴7带动第一转动盘242旋转,此时由于第二转动盘243可相对马达输出轴7旋转,因此当第一转动盘242的第一斜坡面242a旋转时,在拉簧248作用下使第二斜坡面243a相对第一斜坡面242a产生一个如图15中箭头所示方向的滑移,从而使得刹车面243b与刹车片245a脱开了抵接,马达输出轴7的制动取消。一旦吹吸附件10从主机壳体2上拆卸或者分离,第二触发装置140便会停止对第二开关138的触发,从而使开关装置断开了对马达3的控制,马达3的转速即由高变低,此时,刹车机构40’在拉簧248的作用力下,第一斜坡面242a与第二斜坡面243a恢复哨合,并使第二刹车盘243的刹车面3b与刹车座245的刹车片245a相互抵接,从而对马达输出轴7进行制动,从而保证了操作者在拆卸吹吸管时安全。当然,如果需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涡壳2b与马达壳体2a可以做成活动连接,驱动风扇4的动力装置也可以用汽动机、内燃机或者电池包进行替代;吹风管12与吸风管11也可以独立设置,分别与主机壳体相连接,也可以将吹风管12与吸风管11合并设置成单一气流通道的吹吸风管,并且于该吹吸风管上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主体部及与主体部呈角度设置的弯折部;上述的吹吸风管、或吸风管12的弯折部管体可设置成扁平状、圆柱形、锥形、梯形或者任何一种适合的弯折的管体。以上类似于本发明的相关结构均是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设计构思。
权利要求
1.一种吹吸机,包括:主机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于主机壳体的吹吸附件,位于主机壳体内的马达,由马达驱动旋转的风扇,控制马达旋转的开关装置,用于触发开关装置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体内设置有刹车机构,当所述吹吸附件与主机壳体分离时,所述刹车机构可操作地控制所述风扇停止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吸机设置有操作手柄,所述控制机构设置于操作手柄上,只有当吹吸附件连接于主机壳体时,所述控制机构才能触发所述开关装置,当吹吸附件与主机壳体分离时,所述开关装置断开对马达的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吸附件与主机壳体之间设置有安全锁紧机构,所述安全锁紧机构包括活动设置于主机壳体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可选择地与吹吸附件啮合锁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包括与控制机构相连接的开关,所述吹吸附件上设置有用于触发所述开关的抵靠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包括串联于主机壳体内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于操作手柄的第一触发装置以及设置于吹吸附件的第二触发装置,当所述吹吸附件连接于主机壳体时,所述第二触发装置触发所述第二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包括设置于主机壳体的第一操作部,以及设置于吹吸附件的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一触发装置设置于第一操作部。
8.根据权利要求7 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吸附件包括吹风管及吸风管,其中吸风管位于吹风管的上方,所述第二操作部设有与吸风管连接的固定端,以及与第一操作部可拆卸连接的配接端,所述第二触发装置设置于配接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设置于靠近配接端的主机壳体内,所述主机壳体上设置供第二触发装置伸入主机壳体并触发第二开关的开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具有马达输出轴,所述刹车机构包括连接于马达输出轴的刹车盘,以及相对主机壳体固定设置的刹车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盘上设置有枢转的刹车片,所述刹车片可选择地与所述刹车座分离或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片数量包括分别具有首端和尾端的两个弧形刹车片,所述两个弧形刹车片之一的首端与所述两个弧形刹车另一个的尾端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盘设有外围壁,所述刹车片分别位于外围壁内侧呈相对设置,所述刹车片分别设有第一弧形刹车面,所述刹车座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刹车面相对的第二弧形刹车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盘包括与马达输出轴无相对转动的第一转动盘,以及相对马达输出轴可转动的第二转动盘,所述第一转动盘与第二转动盘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盘设置有第一斜坡面,所述第二转动盘上设置与第一斜坡面相对的第二斜坡面,第一斜坡面可选择地与第二斜坡面啮合或分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座上设置有刹车片,所述第一转动盘上设置有与刹车片相对的刹车面,当所述第一斜坡面可选择地与第二斜坡面啮合或分离时,所述刹车面 相应地与刹车片抵接或分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吹吸机,包括主机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于主机壳体的吹吸附件,位于主机壳体内的马达,由马达驱动旋转的风扇,控制马达旋转的开关装置,用于启动开关装置的控制机构,所述主机壳体内设置有连接于马达输出轴的刹车机构,当所述吹吸附件与主机壳体分离时,所述刹车机构可操作地控制所述风扇停止旋转。刹车机构的设置使得吹吸机在操作时更加安全。
文档编号A47L9/28GK103156548SQ20111041296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3日
发明者王家达 申请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