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真空吸尘器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0年12月四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427,976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背景技术:
使用旋风分离器的直立真空吸尘器是公知的。一些旋风分离器使用截头圆锥状的分离器,而其它旋风分离器利用空气/灰尘的高速旋转运动以通过离心カ而将灰尘分离。 通常地,由于旋风分离器的底部被用于收集碎屑,因此工作空气进入并且在旋风分离器的上部处排出。在排出旋风分离器之前,工作空气可以流过排放格柵。排放格栅能够具有空气可以通过的穿孔或者孔,或者可以具有限定空气可以经过的开ロ的叶片或百叶窗。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真空吸尘器包括壳体,具有吸嘴;分离模块,具有至少ー个分离器室以及空气出ロ ;抽吸源,流体地连接到所述吸嘴和所述分离模块,用于建立和保持从吸嘴到至少ー个分离器室的含灰尘工作气流;以及排放格柵,定位在至少ー个分离器室的下游和空气出口的上游。在本发明的ー个方面中,排放格栅能够包括多个百叶窗以及限定在相邻的百叶窗之间的多个入口,其中百叶窗中的至少ー个包括翼叶,该翼叶构造为使灰尘远离所述多个入口中的至少ー个偏转。在本发明的另ー个方面中,排放格栅可以包括从所述中心轴线径向向外地延伸的多个百叶窗、以及限定在相邻百叶窗之间的多个入口,其中所述排放格栅相对于中心轴线是垂直地定向的。
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旋风模块组件的真空吸尘器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的线2-2所截取的旋风模块组件的横截面视图;图3是图1的旋风模块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1的线2-2所截取的旋风模块组件的横截面视图,该视图示出了エ 作空气通过旋风模块组件的流动路径;图5是沿着图3的线5-5所截取的旋风模块组件的排放格栅的横截面视图;图6是图5的排放格栅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风模块组件的横截面视图;图8是图7的旋风模块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图7的旋风模块组件的排放格栅的立体图;图10是沿着图9的线10-10所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11是沿着图9的线11-11所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图12是沿着图9的线12-12所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图13是图10的排放格栅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排放格栅的立体图;图15是沿着图14的线15-15所截取的排放格栅的横截面视图;图16是图14的排放格栅的仰视平面图;图17是图14的排放格栅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涉及ー种真空吸尘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ー种具有旋风式污物分离的真空吸尘器。在本发明的ー个方面中,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旋风模块组件的改进的排放格柵。 为了描述相关附图的目的,通过使用者在真空吸尘器后方(其限定了真空吸尘器的后部) 观察,术语“上”、“下”、“右”、“左”、“后”、“前”、“竖直”、“水平”、及其派生词应该如图1所定向的发明相关。然而,应该理解的是,除了清楚地指定相反的位置之外,本发明可以采取多种可替换的定向。參照附图,并且特别地參照图1,直立的真空吸尘器10包括枢轴地安装到支腿组件14的直立的把手组件12。把手组件12还包括在一端上具有抓握部18的主支撑部分16, 以方便由使用者移动。电机腔20形成在把手组件12的相对端,以容纳传统的抽吸源,诸如横向地定位在电机腔中的真空风扇/电机组件(未示出)。过滤器壳体22形成在电机腔 20的上方,并且与真空扇/电机组件流体连通。把手组件12相对于支腿组件14通过与电机轴(未示出)同轴的枢转轴线枢转,所述电机轴与真空风扇/电机组件相关联。在把手组件12的主支撑部分16上的安装部分M接收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将灰尘和其它污染物从含灰尘工作气流中分离的分离模块26。如这里示出的,分离模块被示为旋风模块组件26。然而,应当理解的是,也可使用诸如离心分离器或批量分离器的其它类型的分离模块。支腿组件14包括具有吸嘴30的壳体观,该吸嘴形成在壳体的下表面处并且与真空风扇/电机组件流体连通。尽管未示出,搅动器(agitator)能在吸嘴30附近被定位在壳体观内,并且可操作地连接到专用的搅动电机,或者如真空吸尘器领域中所通常的情况一样经由伸展带连接到电机腔20内部的真空风扇/电机组件。后轮32被固定到支腿组件 14的向后部分,并且ー对支撑轮(未示出)被固定到支腿组件14的向前部分以便在待清洁的表面上移动支腿组件14。參照图2-3,第一实施方式的旋风模块组件沈包括用于将污染物从含灰尘工作气流分离的双阶段旋风分离器,其具有第一阶段分离器34和第二阶段分离器36,第二阶段分离器36位于第一阶段分离器34的下游并且与第一阶段分离器同心地布置。如图所示,第一阶段分离器34是与灰尘杯38整体形成,灰尘杯接收通过第一阶段分离器34和第二阶段分离器36分离的污染物。旋风模块组件M还包括用于将工作空气从第一阶段分离器34引导到第二阶段分离器36的第一出口组件40、以及用于将工作空气从第二阶段分离器36引导到旋风模块组件26之外的第二出口组件42。密封件或者衬垫(未示出)能够被定位在旋风模块组件26的部件之间,诸如在第一阶段分离器34和第二阶段分离器36的配合部件之间、在第一阶段分离器34和第一出口组件40的配合部件之间、在第二阶段分离器36和第一出ロ组件40的配合部件之间、以及第一出ロ组件40和第二出ロ组件42的配合部件之间。第一阶段分离器34和灰尘杯38具有共用的壳体44,该壳体至少部分地限定第一阶段分离器室46。壳体44具有底壁48,该底壁具有从底壁48向上延伸到开ロ顶端的大致圆柱形外壁50、以及从底壁48向上延伸到开ロ顶端的内壁52,并且也就是,内壁52以同心的关系向内地与外壁50隔开。到第一阶段分离器室的入口 5形成在外壁50中,并且由从外壁50向外地延伸的入口导管56限定。尽管未示出,入口导管56与吸嘴30 (图1)流体连通。尽管第一阶段分离器34和灰尘杯38在此示出为整体形成,但可以构思的是,旋风模块组件M可以设有単独的灰尘杯。灰尘杯38包括形成在外壁50与内壁52之间的第一阶段收集室58、以及形成在内壁52中并相对于第一阶段收集室58密封的第二阶段收集室60。一个或多个诸如鳍或指状物的竖直的突出部62能够在第一阶段收集室58内从底壁48的内表面向上地伸出,、或者从外壁50的内表面向内地伸出,以抑制沉积在灰尘杯38中的碎屑摇动,从而阻断可能趋于将较小灰尘颗粒向上地携帯并且返回到旋风空气流中的流动。突出部62也能使灰尘杯38 内的灰尘颗粒偏离以进一步促进灰尘颗粒在灰尘杯38内的积聚。尽管灰尘杯子38在此示出为具有闭合的或固定的底壁48,但可以构思的是,底壁48能够是选择性可打开的,或者具有可移动的盖以提供空底的灰尘杯38。第一阶段分离器36具有截头圆锥状的壳体64,该壳体至少部分地限定第二阶段分离器室66。壳体64包括上圆锥部分68和下截头圆锥部分70。圆柱部分68包括通过侧壁76接合的顶壁72和底壁74。到第二阶段分离器室66的一个或更多出ロ 78可以形成在内壁76中。如图所示,侧壁76是不连续的,并且通过侧壁76的非连续部分形成四个均勻间隔的入口 78。碎屑出口 80形成在截头圆锥部分70的底部中并且与内壁52的开ロ顶部相匹配,以使碎屑出口 80布置为与第二阶段收集室60相连通。第一出ロ组件40包括排放格栅82,该排放格栅定位在灰尘杯38的一部分内壁 52和/或第二阶段分离器36的截头圆锥部分70周围;以及出ロ壳体84,该出ロ壳体在排放格栅82与入ロ 78之间限定通向第二阶段分离器36的通道。如此处示出的,排放格栅82 和出ロ壳体84能够整体地形成;可替换地,排放格栅82能够与出ロ壳体84分离地形成。出口壳体84包括上圆锥部分88和下截头圆锥部分90。圆柱部分88包括具有唇部92的开口上端和具有朝向第二阶段分离器36向内突出的台阶94的开口下端。当装配吋,第二阶段分离器36的底壁74与台阶94邻接。盖96从截头圆锥部分90向外地延伸, 并且在盖的外周处包括唇部98。盖96与壳体44密封配合,唇部98被容纳在外壁50的上边缘上以封闭壳体44的开ロ顶部。排放格栅82将第一阶段分离器室46与通道86分离,并且包括大致圆柱形的本体100,该本体具有封闭的底壁102、连接到出口壳体84的下截头圆锥部分90的开口上壁 104、以及在底壁102与上壁104之间纵向地延伸的多个叶片或百叶窗106。如图所示,百叶窗106是竖直定向的,并且大致平行于旋风模块组件沈的中心轴线X延伸。底壁102包括向下悬垂(copending)的外周凸缘108,该凸缘对于工作空气从第一阶段分离器34排出来说形成更曲折的路径,并且增加污物分离。尽管未示出,可以在排放格栅82的外部或内部上设置泡沫过滤器。当排放格栅82使用单阶段旋风模块组件不是所示出的双阶段旋风模块组件沈吋,这种泡沫过滤器也可能是有用的。第二出ロ组件42包括用于第二阶段分离器36的出ロ盖110、通过出ロ盖110选择性地容纳的过滤组件112、以及排放盖114,该排放盖用于包围过滤器组件112并且用于将工作空气从旋风模块组件沈排出。如此处示出的,出ロ盖110和排放盖114能够单独地形成;可替换地,出口盖110和排放盖114能够整体地形成。出口盖110包括放置在第二阶段分离器36的圆柱部分68的顶壁72上的径向延伸壁116,以封闭第二阶段分离器室66 ;以及涡流探測器118,该涡流探测器从壁116的中央部分向下地延伸进入到第二阶段分离室66中。涡流探測器118限定第二阶段分离室66 的空气出口 120。出口盖110能够进一歩包括过滤器接收器122,该过滤器接收器122从用于接收过滤器组件112的壁116向上地延伸,使得穿过空气出口 120的空气还必须穿过过滤器组件112。排放盖114包括排放盖壳体124,该壳体至少部分地限定出ロ室126。过滤器组件 112和/或过滤器接收器122也限定出ロ室126的一部分。排放盖壳体IM具有顶壁128, 该顶壁具有从顶壁128向下地延伸到开ロ底部的大致圆柱形外壁130。来自出口室126的出ロ 132形成在外壁130中,并且由从外壁130向外地延伸的出口导管134限定。尽管未示出,出口导管134与电机腔20(图1)中的真空风扇/电机组件流体连通。一个或多个悬垂突出部(其包括但不限于壁、指状物、或肋)能够在ロ室126内从顶壁128的内表面向下地伸出。当工作空气流经旋风模块组件沈吋,突出部能够在过滤器接收件122内至少部分地将过滤器组件112保持就位。如示出的,突出部包括肋部136, 该肋部从顶壁128向下地延伸并且以同心的关系向内地与外壁130间隔;以及多个指状物 138,这些指状物从顶壁128向下地延伸并且以同心的关系向内地与肋部136间隔。肋部 136可以是半圆形的形状,肋部136中的间断部140至少部分地与出口 132对齐。尽管在图 2中仅有两个指状物138是可见的,排放盖114可以设有四个均勻间隔的指状物138。指状物138围绕旋风模块组件沈的中心轴线X布置,并且能够比肋部136和/或外壁130更靠近顶壁128的中心。过滤器组件112包括过滤器介质142,该过滤器介质流体地定位在第二阶段分离器36与出口室1 之间。过滤器介质142可以包括非多孔或者多孔的介质,或者折叠或者非折叠的介质。例如,过滤器介质142能够是诸如HEPA过滤器(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的非多孔、折叠过滤器。在另ー实施例中,过滤器介质142可以是诸如海绵型过滤器的多孔、 非折叠过滤器。过滤器组件112可以对于使用者是可接触的,以便周期性清洁和/或替换过滤器介质142。參照图4 (其中工作空气的流动路径通过箭头指示),将描述旋风分离模块沈的操作。当抽吸源144(诸如电机腔20(图1)中的真空风扇/电机组件)致动时,抽吸源从吸嘴30抽取灰尘和包含灰尘的空气到入口 M并且进入到旋风分离模块26,在旋风分离模块处脏空气围绕第一阶段分离器室46盘旋。应该注意的是,尽管第一阶段分离器室46内的工作空气沿相对于中心轴线X具有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的着气流通道流动,但是水平部分的量大于竖直部分的量。较大或者较粗的碎屑Dl落入灰尘杯38的第一阶段收集室58内。 然后还包含一些较小或较细碎屑的工作空气穿过排放格栅82,如下所述,该排放格栅能够
7分离出ー些附加的碎屑,并且进入通道86。从通道86,工作空气经由入口 78进入第二阶段分离器室66。入口 78沿着壳体64的内部表面相切地并且向下地引导工作空气。气流在碎屑出口 80附近转变方向,这造成较小或者较细的碎屑D2分离并且落入到第二阶段收集室 60中。然后工作空气直接地向上前进到空气出ロ 120并且通过过滤器组件112,这能够移除剩留在工作空气中的碎屑。从过滤器组件112,工作空气进入到出口室1 中并且通过出 Π 132。为了处理收集的污物和灰尘,壳体从真空吸尘器10拆除以便为被捕获在第一阶段收集室58和第二阶段收集室60中的待移除碎屑提供畅通的、未受阻的通道。通过使壳体44倒置来完成灰尘和污物的处理。图5是沿着图3的线5-5所截取的排放格栅82的横截面视图。百叶窗106相互间隔以形成多个间隙146,并且百叶窗106之间的间隙146形成通向第二阶段分离器36 (图 2)的通道86的进气ロ。包括一些被带走的灰尘颗粒的工作空气通常沿着有箭头A指示的流动方向在排放格栅82周围流动。对于图2如上所述,尽管工作空气沿着具有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的路径流动,但是水平部分的量大于竖直部分的量,并且因此为了简化的目的,相对于排放格栅82通过箭头A表示,箭头A相对于中心轴线X仅具有水平部分。图6是排放格栅82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每个百叶窗106均包括外部前端148 和内部后端150,这表示百叶窗106的首先地以及最后地与围绕百叶窗106通过的工作气流相遇的端部。两个相对侧或边缘在前端148与后端150之间延伸;下游侧或者边缘限定百叶窗106的下游表面152,并且上游侧或边缘限定百叶窗106的上游表面154。每个间隙 146均由第一百叶窗106的上游表面154以及沿着与流动方向A相反的方向与第一百叶窗 106紧邻的第二百叶窗的下游表面152形成。前端148能够包括翼叶末端156,该末端构造为使灰尘颗粒偏转远离间隙146。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翼叶末端156由形成在上游表面巧4上的弯曲引导表面158形成。引导表面158能够位于上游表面154的最外部分处。与上游表面巧4朝向后端150的曲率半径相比,引导表面158朝向前端148可具有较小的曲率半径。引导表面158包括过渡点 160,该过渡点限定这样的点,在该点处过渡点160的靠近前端148的侧部上的第一正切线 Tl的斜率小于过渡点160的靠近后端150的侧部上的第二切线Τ2的斜率,这导致在翼叶末端156的上游表面巧4上的凹入的新月形状。在操作中,工作空气大致沿着由箭头A指示的流动方向围绕排放格栅82流动。如箭头B所指示的,翼叶末端156从百叶窗106沿向外的径向方向引导工作空气。与沿着由箭头A指示的流动路径的径向速度相比,这增加了被偏转的工作空气的径向速率。工作空气沿着箭头B的増加的速度,増加了伴随在工作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的动能。然后,如通过箭头C所指示,工作空气朝向百叶窗106转回,并且通过间隙146进入排放格栅82的内部。由于灰尘颗粒增加的动能,在工作空气朝向百叶窗106转回的同吋,至少ー些灰尘颗粒可从百叶窗106继续沿着向外的径向方向移动,如箭头D所指示。灰尘颗粒由此被从工作空气中分离,并且落入到灰尘杯38 (图4)的第一阶段收集室58内,并且不会进入到排放格栅82 的内部。图7-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旋风模块组件26’。除了第一出ロ组件 40’以外,旋风模块组件26’与图1-4中示出的旋风模块组件沈大致相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出口组件40’包括排放格栅162,该排放格栅定位在灰尘杯38’的一部分内壁 52’和/或第二阶段分离器36’的截头圆锥部分70’周围;以及出ロ壳体164’,该出ロ壳体在排放格栅162与入口 78’之间限定通向第二阶段分离器36的通道166。如此处示出的, 排放格栅162和出ロ壳体164可以单独形成;可替换地,排放格栅164和出ロ壳体164可以整体形成。出口壳体164包括上圆锥部分168和下截头圆锥部分170。圆柱部分168包括具有唇部172的开口上端和具有朝向第二阶段分离器36’向内突出的台阶174的开口下端。 当装配吋,第二阶段分离器36’的底壁74’与台阶174隔开。台阶174形成用于第一阶段分离器34’和灰尘杯38’的盖,该盖向内延伸以接合截头圆锥部分170并且在盖的外周边处包括唇部176。台阶/盖174与壳体44’密封配合,唇部176被容纳在外壁50’的上边缘上,以封闭壳体44’的开ロ顶部。一个或多个间隔件178可以从台阶174的上表面向上地延伸,并且当装配吋,第二阶段分离器36’的底壁74’可以与间隔件178邻接。紧固件(未示出)可以附接在间隔件178与第二阶段分离器36’之间。截头圆锥部分170从台阶174向下地延伸,并且包括具有开ロ下端182的锥形侧壁180。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侧壁180是没有穿孔的,并且不包括用于空气从其通过的开 ロ。排放格栅162被容纳在截头圆锥部分170中,靠近开ロ的下端182。截头圆锥部分102 可以包括悬垂的外周凸缘184,该凸缘向下延伸经过排放格栅108,这对于工作空气从第一阶段分离器34’排出来说形成了更曲折的路径,并且增加了灰尘分离。尽管未示出,可以在排放格栅162的外部或内部上设置泡沫过滤器。当排放格栅162使用单阶段旋风模块组件而不是所示的双阶段旋风模块组件26’吋,这种泡沫过滤器也可能是有用的。排放格栅162将第一阶段分离器室46与通道166分离,并且包括具有圆形形状的大致平的本体186。本体186可以是环状的,具有圆形外壁188、从外壁188径向向内间隔的圆形内壁190、以及在内壁188与外壁190之间纵向延伸的多个叶片或百叶窗192。如图所示,百叶窗192是水平定向的,并且从旋风模块组件沈的中心轴线X大致径向地延伸。图9是图7的旋风模块组件的排放格栅的立体图,并且图10是沿图9的线10-10 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径向延伸的百叶窗192包括连接到外壁188的第一端部194以及连接到内壁190的第二端部196。百叶窗192可以布置为螺旋的样式,使得从内壁190到外壁 188画出的直线不会经过百叶窗192的第一和第二端部194、196。百叶窗192的螺旋样式的布置与直的径向百叶窗相比増加了百叶窗192的长度。较大的长度可以增加沿着百叶窗 192的空气路径的长度,这能够増加了工作空气与百叶窗192之间的接触时间,由此增加了工作空气除去灰尘颗粒的可能性。百叶窗192相互间隔以形成多个间隙198,并且百叶窗192之间的间隙198形成通向第二阶段分离器36’(图7)的通道166的进气ロ。包括一些伴随灰尘颗粒的工作空气沿着由箭头A’ (图10)指示的流动方向大致围绕排放格栅162的下侧流动。对于图2如上所述,尽管工作空气沿着具有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的路径流动,但是水平部分的量大于竖直部分的量,并且因此为了简化的目的,相对于排放格栅162通过箭头A’表示,箭头A’相对于中心轴线X’仅具有水平部分。每个百叶窗192均包括外部前端200和内部后端202,这表示百叶窗192的首先地以及最后地与围绕百叶窗192通过的工作气流相遇的端部。两个相对边缘在前端200与后端202之间延伸;下游边缘限定百叶窗192的下游表面204,并且上游边缘限定百叶窗192 的上游表面206。每个间隙198均由第一百叶窗192的上游表面206以及沿着与流动方向 A’相反的方向与第一百叶窗192紧邻的第二百叶窗的下游表面204形成。图11是通过图9的线11-11的横截面视图,在第一端部194示出了百叶窗192 的形状,并且图12是通过图9的线12-12的横截面视图,示出了在第二端部196的百叶窗 192的形状。如图11和图12所示,每个百叶窗均具有变化的轮廓,以便当沿着横截面观察时第一端部194比第二端部192更加水平,并且当沿着横截面观察时第二端部比第一端部 194更加竖直。变化的轮廓可以被构造为沿着百叶窗192的长度在第一端部194与第二端部196之间将间隙198的尺寸保持在期望的范围(诸如当在相邻百叶窗192的前端之间测量时在15. Omm与7. Omm之间)内,或者使百叶窗19具有11. Omm的平均间隙尺寸,其中平均间隙尺寸通过将在百叶窗192的多个点处沿着相邻百叶窗192的前端之间测得的间隙进行平均计算来确定。较小的间隙可以增加由排放格栅162导致的压降,导致抽吸能量的损失,而较大的间隙可以允许更多的灰尘颗粒通过排放格栅162,导致清洁性能的降低。可以选择期望的范围和/或平均的间隙尺寸来使抽吸能量和清洁性能最优化。图13是由图10的排放格栅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前端200可以包括翼叶末端 208,该末端构造为使灰尘颗粒偏转远离间隙198。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翼叶末端208由形成在上游表面206上的弯曲引导表面210形成。引导表面210可以位于上游表面206的最外部分处。与上游表面206朝向后端202的曲率半径相比,引导表面210朝向前端200可具有较小的曲率半径。引导表面210包括过渡点212,该过渡点限定这样的点,在该点处过渡点212的靠近前端200的侧部上的第一正切线Tl的斜率小于过渡点212的靠近后端202 的侧部上的第二切线T2的斜率,这导致在翼叶末端208的上游表面206上的凹入的新月形状。尽管第二实施方式的翼叶末端208被示出为具有引导表面210,该引导表面与第一实施方式(图6)的翼叶末端156的引导表面158相比具有更大的曲率,但是以与翼叶末端156 相同的方式构造的翼叶末端也在本发明范围内。在操作中,工作空气大致沿着由箭头A’指示的流动方向围绕排放格栅162流动。 如箭头B’所指示的,翼叶末端208沿着向外且向下的方向从百叶窗192引导工作空气。与沿着由箭头A’指示的流动路径的水平速度相比,这增加了被偏转的工作空气的向下的或者竖直的速度。工作空气沿着箭头B’増加的速度使伴随在工作空气中灰尘颗粒的动能增加。 如箭头C’所指示的,工作空气然后朝向百叶窗192转向,并且通过间隙198进入排放格栅 162的内部。由于灰尘颗粒增加的动能,如箭头D’所指示的,在工作空气朝向百叶窗192 转回的同吋,至少ー些灰尘颗粒可以继续从百叶窗192沿着向下的以及径向向外的方向移动。灰尘颗粒被由此从工作空气分离,并且落入到灰尘杯38’(图7)的第一阶段收集室58 内,并且不会进入到排放格栅162的内部。图14-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排放格栅220。排放格栅220可以取代排放格栅162而被用于图7-图8中示出的旋风模块组件26’中。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排放格栅220包括具有圆形形状的大致平的本体222。本体222可以是环状的,具有圆形外壁224、从外壁2 径向向内间隔的圆形内壁226、以及在内壁2 与外壁2 之间纵向延伸的多个叶片或百叶窗228。如示出的,百叶窗2 是水平定向的,并且当排放格栅220安装到旋风模块组件26’内吋,百叶窗从旋风模块组件26’ (图7)的中心轴线V大致径向地延伸。径向延伸的百叶窗2 包括连接到外壁2M的第一端部230、以及连接到内壁2 的第二端部232。百叶窗2 可以布置为径向的(radial,辐射状的)样式,使得从内壁226 到外壁2 画出的直线将经过百叶窗228的第一端部230和第二端部232。百叶窗2 相互间隔以形成多个间隙234,并且百叶窗2 之间的间隙234形成通向第二阶段分离器36’(图7)的通道166的进气ロ。包括一些伴随灰尘颗粒的工作空气沿着由箭头A”指示的流动方向大致围绕排放格栅220的下侧流动。如上针对图2所述的,尽管工作空气沿着具有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的路径流动,但是水平部分的量大于竖直部分的量,并且因此为了简化的目的,相对于排放格栅220通过箭头A”表示,箭头A”相对于中心轴线X’仅具有水平部分。每个百叶窗2 均包括外部前端236和内部后端238,这表示百叶窗2 的首先地以及最后地与围绕百叶窗2 通过的工作气流相遇的端部。每个百叶窗2 还具有大致S 形状的轮廓,水平底壁240和水平顶壁242通过竖直中间壁244连接并且从竖直中间壁244 延伸。底壁240和顶壁242从中间壁244沿着相反的方向延伸,底壁240大致从中间壁244 沿着与流动方向A”相同的方向延伸。底壁240终止于前端236中,并且顶壁242终止于后端238中。两个相对边缘在前端236与后端238之间延伸;底壁240和中间壁M4的凸起下游边缘限定百叶窗2 的下游表面M6,并且底壁240和中间壁244的凹入上游边缘限定百叶窗228的上游表面M8。每个间隙234均由第一百叶窗228的上游表面M8以及沿着与流动方向A相反的方向与第一百叶窗2 紧邻的第二百叶窗的下游表面246形成。尽管百叶窗2 并未示出为具有翼叶末端,但是,以与翼叶末端156或208相似的方式构造的设置有翼叶末端的百叶窗228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图16是图14的排放格栅仰视平面图;各个百叶窗228的底壁240可以具有楔形形状,使得当从排放格栅220的底部观察时第一端部230比第二端部232宽。楔形形状可以被构造为沿着相邻百叶窗228的长度在第一端部230与第二端部232之间将前下端236之间的间隙234的尺寸保持在期望的范围(诸如当在相邻百叶窗2 下端之间测量时在25mm 与12mm之间)内,或者使百叶窗2 具有18. 5mm的平均间隙尺寸,其中平均间隙尺寸通过将在百叶窗2 的多个点处沿着相邻百叶窗2 的下端之间测得的间隙进行平均计算来确定。可以选择期望的范围和/或平均的间隙尺寸来使抽吸能量和清洁性能最优化。图17是由图14的排放格栅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在操作中,工作空气大致沿着由箭头A”指示的流动方向围绕排放格栅220流动。如箭头B”所指示的,工作空气然后朝向百叶窗2 转回并且通过间隙234。如箭头C”所指示的,由于百叶窗228的S状的轮廓,エ 作空气必须围绕底部壁M0、中间壁M4、顶壁242沿着弯曲的路径进入排放格栅220的内部。如箭头D”所指示的,由于弯曲的路径,至少ー些灰尘颗粒可以从工作气流去除。灰尘颗粒被由此从工作空气分离,并且落入到灰尘杯38’(图7)的第一阶段收集室58内,并且不会进入到排放格栅220的内部。尽管已经根据本发明的ー些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具体地描述了本发明,但应该理解的是,这是用于说明的而不用于限制。例如,尽管在这里描述的旋风模块组件被示出为具有两个同心的分离阶段,应该理解的是百叶窗排放格栅也可以应用于单阶段分离器、多个平行的第一阶段和/或第二阶段、或者附加的下游分离器、或者其它类型的旋风分离器。在不偏离限定在所附权利要求中的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在上述公开和附图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合理的变型和修改。因此与在这里公开的实施方式相关的具体的尺寸和其它的物理特征,除非权利要求以其它方式清晰地描述,否则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的。
权利要求
1.ー种真空吸尘器,包括 壳体,具有吸嘴;分离模块,具有限定中心轴线和空气出ロ的至少ー个分离器室; 抽吸源,流体地连接到所述吸嘴和所述分离模块,用于建立和保持从所述吸嘴到所述至少ー个分离器室的含灰尘工作气流;以及排放格柵,定位在所述至少一个分离器室的下游以及所述空气出口的上游,并且包括多个百叶窗;以及多个入口,限定在相邻的百叶窗之间;其中,所述百叶窗中的至少ー个包括翼叶,所述翼叶构造为使灰尘远离所述多个入口中的至少ー个偏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所述多个百叶窗与所述中心轴线基本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所述排放格栅是圆柱形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所述百叶窗从所述中心轴线径向向外地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所述多个百叶窗布置成螺旋样式与径向样式中的ー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所述排放格栅包括平的圆形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所述排放格栅是环形的,所述排放格栅具有圆形外壁和与所述外壁向内地隔开的圆形内壁,并且其中,所述多个百叶窗在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之间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百叶窗中的所述至少ー个包括前端和后端,并且所述翼叶包括设置在所述前端上的翼叶末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所述百叶窗中的所述至少ー个包括下游边缘,在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延伸,所述下游边缘限定百叶窗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下游表面;上游边缘,在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延伸,所述上游边缘限定百叶窗中的所述至少ー个的上游表面,其中,所述翼叶末端包括形成在所述上游表面上的弯曲引导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与所述上游表面朝向所述后端的曲率半径相比,所述引导表面朝向所述前端具有较小的曲率半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所述引导件表面包括过渡点,该过渡点限定这样的点,在该点处过渡点的靠近所述前端的侧部上的第一正切线的斜率小于或者大于过渡点的靠近所述后端的侧部上的第二切线的斜率。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所述引导件表面在所述上游表面具有凹入的新月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至少两个相邻百叶窗沿着百叶窗的长度具有变化的轮廓,所述变化的轮廓构造为保持限定在所述相邻百叶窗之间的入口的尺寸。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百叶窗中的所述至少ー个包括S形轮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所述S形轮廓通过由中间壁所接合的底壁和顶壁限定,并且其中,所述底壁具有楔形形状,以使所述底壁的远离所述中心轴线的一端比所述底壁的靠近所述中心轴线的一端更宽。
16.ー种真空吸尘器,包括 壳体,具有吸嘴;分离模块,具有限定中心轴线和空气出ロ的至少ー个分离器室; 抽吸源,流体地连接到所述吸嘴和所述分离模块,用于建立和保持从所述吸嘴到所述至少ー个分离器室的含灰尘工作气流;以及排放格柵,定位在所述至少一个分离器室的下游以及所述空气出口的上游,并且包括多个百叶窗,其中所述百叶窗从所述中心轴线径向向外地延伸;以及多个入口,限定在相邻的百叶窗之间; 其中,所述排放格栅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地定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所述多个百叶窗布置成螺旋样式与径向样式中的ー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所述排放格栅包括平的圆形本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所述排放格栅是环形的,所述排放格栅具有圆形外壁和与所述外壁向内地隔开的圆形内壁,并且其中,所述多个百叶窗在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之间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所述百叶窗中的所述至少ー个包括翼叶,所述翼叶构造为使灰尘远离所述多个入ロ中的至少ー个偏转。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至少两个相邻百叶窗沿着百叶窗的长度具有变化的轮廓,所述变化的轮廓构造为保持限定在所述相邻百叶窗之间的入口的尺寸。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百叶窗中的所述至少ー个包括S形轮廓。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所述S形轮廓通过由中间壁所接合的底壁和顶壁限定,并且其中,所述底壁具有楔形形状,以使所述底壁的远离所述中心轴线的一端比所述底壁的靠近所述中心轴线的一端更宽。
全文摘要
一种真空吸尘器,具体地是一种具有分离模块的真空吸尘器,该真空吸尘器包括流体地定位在分离器室与空气出口之间的排放栅格。所述排放栅格可以包括本体,本体具有多个百叶窗和限定在相邻百叶窗之间的多个入口。
文档编号A47L9/16GK102551595SQ20111045269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9日
发明者吉姆·托尔, 杰弗里·A·斯科尔滕, 蓬·H·德兰 申请人:碧洁家庭护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