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018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特别是指一种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的容器。
背景技术
容器的种类众多,举凡一般常见的水杯、水壶、锅、碗等,而这些容器皆采一体式容积设计,藉以使其在盛装液体,如饮料或汤汁等液态物时,不致有渗流之虞。然而,多数的容器皆设置有倾倒口,以便于使用者倾倒容器内的液体使用。以茶壶为例作说明;茶是中国的传统饮料,由古至今,喝茶风气不间断。茶是饮品中最能生津止渴的,它还有利尿、降火功能。茶中的单宁酸,对肠胃具有收敛性,并有杀菌功效,可以止泻,并防治疾病。此外,单宁酸可溶解脂肪,在吃过大鱼大肉后,饮茶可消除食积, 减轻油腻感。茶中含有的咖啡因,则能够振奋精神,消除疲劳,而且有解酒作用。近年来的医学研究显示绿茶在抗癌方面得效果不错。日本R山大学医学部曾发现,绿茶中的单宁酸能抑制人体“过酸化脂质”的发生,抗老化的效果是维他命E的二十倍。由喝茶的好处众多, 家家户户皆有茶壶。再使用茶壶倒茶时,茶壶内的茶除了由壶嘴流入杯中,亦会有部分的茶由壶嘴流入茶壶外侧,而当流入茶壶外侧的茶干掉后,则会在茶壶外形成茶渍,相当的不好看。不仅仅是茶壶,有些水杯、水壶或锅容器,在将容器内液体倾倒使用时,皆会有部分流漏于容器外,因此留下污渍,除了让容器不好清理,甚至还会有细菌滋生的疑虑。这是因为倾倒液体时,当液体与容器内壁接触,在接触处形成一个液体薄层,这个液体薄层叫做附着层。附着层内部的分子同时受到液体分子和容器内壁的分子的吸引。如果容器内壁的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引力大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那么附着层的分子密度将会大于液体的分子密度,此时附着层内的分子相互作用表现为斥力,液面呈现扩散的趋势,便形成了浸润现象。而多数的容器皆有这样现象产生。因此才会使液体流漏于容器外。若能使液体在留出容器外时, 液体与容器之内壁产生不浸润的现象,则将会减少液体流漏于容器外的情形。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的容器,其系可再使用容器倾倒内部的液体时,液体不会残留于容器外侧,以减少液体流漏于容器外的情形。如此可解决上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的容器,其系于一容器本体之内设置一防浸润层,使防浸润层阻隔液体接触容器的一倾倒口的内壁,如此可使液体不附着于倾倒口,以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故当使用者将液体倒出容器本体外时, 可避免液体沾湿于倾倒口或是容器外,如此可增加容器本体于使用上的便利性。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的容器, 包含一容器本体,具有一倾倒口,容器本体内设有一液体;以及[0009]一防浸润层,设于该容器本体之内并设于该倾倒口的内壁,该防浸润层阻隔该液体接触该倾倒口的内壁。本实用新型中,其中该防浸润层与该倾倒口为一体成形。 本实用新型中,其中该防浸润层与该倾倒口的材质相同。本实用新型中,其中该液体外侧有一附着层,该附着层接触该防浸润层,该附着层与该液体的引力大于该附着层与该防浸润层的引力。本实用新型中,其中该防浸润层具有复数个凸出部,该些凸出部之间具有复数个空隙,该液体接触该些凸出部使一空气滞留于该些凸出部之间。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的容器包含一容器本体与一防浸润层,容器本体具有一倾倒口,容器本体内设有一液体,防浸润层设于容器本体之内并设于倾倒口的内壁,防浸润层阻隔液体接触倾倒口的内壁。如此可使液体不附着于倾倒口,以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故当使用者将液体倒出容器本体外时,可避免液体沾湿于倾倒口或是容器本体外,如此可增加容器本体于使用上的便利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的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的容器的使用的动作示意图;以及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的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号对照说明[0020]10容器本体12倾倒口[0021]20防浸润层22凸出部[0022]30液体32附着层[0023]40空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的容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动作示意图与图2的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的容器包含一容器本体10与一防浸润层20,容器本体10具有一倾倒12,倾倒12可与容器本体10 —体成形,或是利用作设的方式将倾倒口 12设置于容器本体10。容器本体10内设有一液体30,防浸润层20设于容器本体10之内并设于倾倒口 12的内壁,防浸润层20阻隔液体30接触倾倒12的内壁。当使用者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容器而到出内部的液体30时,使用者将容器本体10 倾斜,使液体30流至倾倒12,如图2所示。当液体30流至倾倒口 12时,液体30外侧会接触着防浸润层20,因此会于液体30外侧产生一附着层32,附着层32接触着防浸润层20,附
4着层32亦为液体30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让附着层32与液体30的引力大于附着层32 与防浸润层20的引力,犹如图3所示。当如果防浸润层20对液体30分子的引力小于液体 30分子之间的引力,则附着层32的分子密度将会小于液体30的分子密度,此时附着层32 内的分子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液面呈现收缩的趋势,便形成了不浸润现象。如此可使液体 30不附着于倾倒口 12,以防止液体30浸润于倾倒口 12,故当使用者将液体30倒出容器本体10外时,可避免液体30沾湿于倾倒口 12或是容器本体10外,如此可增加容器本体10 于使用上的便利性。此实施例是以防浸润层20与倾倒口 12为不同的材质为范例作说明, 防浸润层20与倾倒口 12的材质亦可相同。另外,此实施例的防浸润层20与倾倒口 12可为不同的部件作接合,而防浸润层20与倾倒口 12亦可为一体成形。请参阅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的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此实施例的防浸润层20具有复数个凸出部22,凸出部22为数量多且细密的绒毛状排列物,相邻凸出部22之间具有复数个空隙222,当液体30接触防浸润层 20时,液体30将接触这些凸出部22的端点,由于凸出部22数量多且细密,因此当液体30 接触这些凸出部22时,部分空气40将被滞留于相邻的凸出部22之间,并且被液体30封住, 因此液体30无法侵入相邻的凸出部22之间,如此让空气40托住液体30。由此可知,液体 30与防浸润层20的接触面积仅为凸出部22的端点,因此大幅的减少了液体30与防浸润层 20的接触面积,故可避免液体30沾湿于倾倒口 12或是容器本体10外,如此可增加容器本体10于使用上的便利性。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于一种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的容器,其包含一容器本体与一防浸润层,容器本体具有一倾倒口,容器本体内设有一液体,防浸润层设于容器本体之内并设于倾倒口的内壁,防浸润层阻隔液体接触倾倒口的内壁。如此可使液体不附着于倾倒口,以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故当使用者将液体倒出容器本体外时,可避免液体沾湿于倾倒口或是容器本体外,如此可增加容器本体于使用上的便利性。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容器本体,具有一倾倒口,容器本体内设有一液体;以及一防浸润层,设于该容器本体之内并设于该倾倒口的内壁,该防浸润层阻隔该液体接触该倾倒口的内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防浸润层与该倾倒口为一体成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防浸润层与该倾倒口的材质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液体外侧有一附着层,该附着层接触该防浸润层,该附着层与该液体的引力大于该附着层与该防浸润层的引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防浸润层具有复数个凸出部,该些凸出部之间具有复数个空隙,该液体接触该些凸出部使一空气滞留于该些凸出部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的容器,其包含一容器本体与一防浸润层,容器本体具有一倾倒口,容器本体内设有一液体,防浸润层设于容器本体之内并设于倾倒口的内壁,防浸润层阻隔液体接触倾倒口的内壁。如此可使液体不附着于倾倒口,以防止液体浸润于倾倒口,故当使用者将液体倒出容器本体外时,可避免液体沾湿于倾倒口或是容器本体外,如此可增加容器本体于使用上的便利性。
文档编号A47G19/22GK202011516SQ20112006025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4日
发明者李铨容 申请人:李铨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