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籽浸出料的脱溶烘干方法

文档序号:1533764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油茶籽浸出料的脱溶烘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茶籽浸出料的脱溶烘干方法,具体地说是将来自浸出器的湿柏,通过一台8层以上多料层烘干机,进行茶籽湿柏脱溶烘干的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浸湿柏的脱溶烘干方法,是将来自浸出器的湿柏,通过一台5层烘干机,再通入饱和蒸汽蒸馏,然后在出料口调节水分到12%左右,再将物料输送进入包装车间。现有的五层烘干机,第一和第二层为预脱段,三、四、五层为烘干段,没有冷却段。采用现有的方法,不仅烘干柏残溶高,而且由于烘干机料层较高,蒸馏蒸汽含水大,使得物料经常结块堵塞,茶籽柏燃爆实验合格率低。由于茶籽柏中的溶剂残留很高,因此也使得茶籽柏储存的安全隐患加大。因烘干过程中经常结块,也使得烘干机经常堵塞,生产效率低下,设备故障不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茶籽浸出柏的烘干方法,使得浸出后的物料,较现在的常用工艺可以有效降低残溶 ,有效解决湿柏烘干机的堵塞问题,并解决烘干机出料结块的问题,从而提闻生广效率。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I)从浸出器出来的含溶湿柏,通过输送设备,经过密封绞龙,将湿柏送入油茶籽湿柏烘干机;湿柏烘干机进料之前应进行预热。(2)油茶籽湿柏烘干机的结构为8层以上,第一层和第二层为预脱溶段,采用夹套间接蒸汽进行加热;3_7层为烘干段,采用过热直接蒸汽进行加热;第8层为冷却段。湿柏进入湿柏烘干机后,开启加热。(3)湿柏经过湿柏烘干机烘干后,经过冷却层进入出料绞龙,出料绞龙为双螺旋蚊龙,加水调质后进入立式绞龙或者弯曲刮板,然后再进入出料刮板或者绞龙送至茶籽柏包装车间;(4)所采用的过热直接蒸汽是通过一台列管换热器实现的。上述烘干前的物料,为从浸出器出来的含有溶剂的湿柏,溶剂为正己烷或者是6号溶剂油。从浸出器出来的含溶湿柏,通过输送设备,经过密封绞龙,将湿柏送入油茶籽湿柏烘干机;湿柏烘干机进料之前应进行预热,预热的温度要超过80° C。湿柏进入第一层后,将第一、二层间接加热打开,使第一层物料的温度达到60-65° C。同时开启第七层直接加热蒸汽。物料进入第二层后,再将第二层加热到65-75° C。湿柏进入第三层到第八层之间时,调节直接和间接加热,使得第七层柏温达到110°左右。烘干机各层的物料高度为20-30cm。目前茶籽柏烘干机的料层高度为50cm左右。在湿柏烘干的过程中,动态调节直接和间接蒸汽,使得烘干机的气相温度保持在82。C-88。Co直接蒸汽的获得采用的是列管换热器,换热器的管程走减压到0. 2MPa的直接蒸汽,壳程走压力为IMPa左右的蒸汽,使得从管程出来的蒸汽达到过热状态。换热器的面积按照每小时烘干物料的设计能力(吨/小时),乘以4计算。如,烘干机设计能力为4吨/小时,那么换热器的面积为4*4=16平方米。从烘干机出来的物料,进入双螺旋绞龙(现有技术采用的是单螺旋绞龙或刮板),并在烘干机出料口调节茶籽柏的水分,使得水分维持在12%左右(12± 1%)。再通过一台立式绞龙或者弯曲刮板(选绞龙效果好),送入出料输送机(绞龙或者刮板),输送到包装车间
定量包装。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超过8层的多料层烘干机,各层的料层高度较低。采用现有的技术,浸出后茶籽柏的溶剂消耗6-12kg/吨柏;采用本发明后,不仅使得浸出烘干后的溶剂消耗降低到2-3kg/吨柏,而且茶籽柏燃爆实验合格。与现有的饱和蒸汽蒸馏相比,采用过饱和蒸汽蒸馏,出料用双绞龙,不仅解决了物料结块的难题,也提高了
生产效率。本发明湿柏脱溶系统,同时适用于茶叶籽浸出湿柏的脱溶。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 :将从浸出器出来的含溶湿柏,通过输送设备,经过密封绞龙,将湿柏送入油茶籽湿柏烘干机;湿柏烘干机进料之前应进行预热,预热的温度大约85° C。湿柏进入第一层后,将第一、二层间接加热打开,使第一层物料的温度达到60° C。同时开启第七层直接加热蒸汽。物料进入第二层后,再将第二层加热到65° C。湿柏进入第三层到第八层之间时,调节直接和间接蒸汽加热,使得第七层柏温达到108°左右。烘干机各层的物料高度为30cm。在湿柏烘干的过程中,动态调节加热蒸汽,使得烘干机的气相温度保持在88° C。直接蒸汽的获得采用的是列管换热器,换热器的管程走减压到0. 2MPa的直接蒸汽,壳程走压力为1.1MPa的蒸汽,使得从管程出来的蒸汽达到过热状态。烘干机设计能力为4吨/小时,换热器的面积为4*4=16平方米。从烘干机出来的物料,进入双螺旋绞龙,并在烘干机出料口调节茶籽柏的水分,使得水分维持在11. 5%左右。再通过一台立式绞龙,送入出料绞龙,输送到包装车间定量包装。实施例2 :从浸出器出来的含溶湿柏,通过输送设备,经过密封绞龙,将湿柏送入油茶籽湿柏烘干机;湿柏烘干机进料之前应进行预热,预热的温度要80° C。湿柏进入第一层后,将第一、二层间接加热打开,使第一层物料的温度达到65° C。同时开启第七层直接加热蒸汽。物料进入第二层后,再将第二层加热到75° C。湿柏进入第三层到第八层之间时,调节直接和间接加热,使得第七层柏温达到112左右。烘干机各层的物料高度为20cm。
在湿柏烘干的过程中,动态调节直接和简介蒸汽,使得烘干机的气相温度保持在
82。Co直接蒸汽的获得采用的是列管换热器,换热器的管程走减压到0. 2MPa的直接蒸汽,壳程走压力为1. OMPa左右的蒸汽,使得从管程出来的蒸汽达到过热状态。烘干机设计能力为4吨/小时,换热器的面积为4*4=16平方米。从烘干机出来的物料,进入双螺旋绞龙,并在烘干机出料口调节茶籽柏的水分,使得水分维持在12%左右。再通过一台弯曲刮板,送入出料刮板,输送到包装车间定量包装。采用本工艺浸出后的茶籽柏主要指标如下燃爆实验合格溶剂消耗2. 0 -3. Okg/吨柏。
权利要求
1.一种浸出油茶籽湿柏脱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从浸出器出来的含溶湿柏,通过输送设备,经过密封绞龙,将湿柏送入油茶籽湿柏烘干机;湿柏烘干机进料之前应进行预热;(2)油茶籽湿柏烘干机的结构为8层以上,第一层和第二层为预脱溶段,采用夹套间接蒸汽进行加热;3_7层为烘干段,采用过热直接蒸汽进行加热;第8层为冷却段;湿柏进入湿柏烘干机后,开启加热;(3)湿柏经过湿柏烘干机烘干后,经过冷却层进入出料绞龙,出料绞龙为双螺旋蚊龙, 加水调质后进入立式绞龙或者弯曲刮板,然后再进入出料刮板或者绞龙送至茶籽柏包装车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浸出油茶籽湿柏脱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油茶籽湿柏为经过浸出器浸出提取茶籽油后的物料。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湿柏烘干机进料之前应进行预热,预热的温度要超过80° C ;湿柏进入烘干机第一层后,将第一、二层间接加热打开,使第一层物料的温度达到60-65° C ;同时开启第七层直接加热蒸汽;物料进入第二层后,再将第二层加热到65-75° C ;湿柏进入第三层到第八层之间时,调节直接和间接加热, 使得第七层柏温达到110°左右;烘干机各层的物料高度为20-30cm ;在湿柏烘干的过程中,动态调节直接和间接蒸汽,使得烘干机的气相温度保持在 82° C-88。Co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浸出油茶籽湿柏脱溶的方法,其特征在步骤(2)所采用的过热直接蒸汽通过一台列管换热器实现。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浸出油茶籽湿柏脱溶的方法,其特征在换热器的管程走减压到O. 2MPa的直接蒸汽,壳程走压力为IMPa的蒸汽,使得从管程出来的蒸汽达到过热状态。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烘干机出来的物料,进入双螺旋绞龙,并在烘干机出料口调节茶籽柏的水分,使得水分维持在12± 1%。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浸出油茶籽湿粕脱溶的方法,其包括(1)从浸出器出来的含溶湿粕,通过输送设备,经过密封绞龙,将湿粕送入油茶籽湿粕烘干机;湿粕烘干机进料之前应进行预热。(2)油茶籽湿粕烘干机的结构为8层以上,第一层和第二层为预脱溶段,采用夹套间接蒸汽进行加热;3-7层为烘干段,采用过热直接蒸汽进行加热;第8层为冷却段。湿粕进入湿粕烘干机后,开启加热。(3)湿粕经过湿粕烘干机烘干后,经过冷却层进入出料绞龙,出料绞龙为双螺旋蛟龙,加水调质后进入立式绞龙或者弯曲刮板,然后再进入出料刮板或者绞龙送至茶籽粕包装车间。本发明不仅解决了物料结块的难题,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C11B1/10GK103031199SQ20121050923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日
发明者郭少海, 杨冬青 申请人:郭少海, 苏秀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