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式电饭锅的温控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581阅读:14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式电饭锅的温控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饭锅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节能式电饭锅的温控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饭锅领域,其使用的温控器,一般通过导热粘合剂粘固在内胆的外底面,这种温控器的固定安装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鉴于温控器系直接粘固在内胆的外底面,电饭锅长期使用,导热粘合剂长期经历热胀冷缩变化,容易造成导热粘合剂粘结能力减弱,温控器与内胆外底面接触不良,造成温控监测不准确,甚至因温控器脱落,电饭锅无法使用的不足;再有,导热粘合剂虽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但它始终具有一定的阻热性(相当于中间隔层),因此,温控器无法直接监测内胆外底面的温度,其温控始终存在一定差异、甚至延后,造成电能损耗;而且,导热粘合剂长期被加热,容易影响导热粘合剂的导热性能,造成温控器监测内胆温度不准确;(2)鉴于导热粘合剂的干固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必须等导热粘合剂完全干固后,使温控器完全固定,才能继续进行下一工序,这严重影响其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装简易、生产效率高,温控器始终能保持与内胆外底面接触,其温控监测更准确的节能式电饭锅温控器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节能式电饭锅的温控器安装结构,包括外锅和内胆,内胆置于外锅内,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温控器及其弹性件,所述外锅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定位座,定位座上连接有弹性件,温控器置于弹性件上,且温控器的感温面与内胆的外底面弹性接触;这种温控器的安装结构,鉴于温控器直接与内胆外底面接触,其中间没有导热粘合剂这一隔层(阻热),因此,温控器的温控更准确,而且,温控器与内胆外底面的弹性接触,温控器不会因震动而造成与内胆外底面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如这种温控器的安装结构应用在车载电饭锅,即使在汽车在行驶时,遇到强烈震动,温控器仍能准确温控使用;再有,由于这款电饭锅,避免使用导热粘合剂,因此,无需担心粘合剂因长期使用,而造成粘结性能下降,温控器容易松脱甚至脱落之不足;更有的是,温控器的安装固定,系采用定位座、竖直导向板和弹簧等配件的安装配合,其操作简易、快捷,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可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避免因使用导热粘合齐U,需要等待粘合剂干固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造成生产效率低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作为更具体的一种方案,所述温控器顶面为感温面,温控器顶面与内胆的外底面相接触,这种温控器顶面与内胆底面的配合,使它们之间构成上、下弹性连接关系,其结构更合理,安装更简易,而且配合汽车行驶时的上下震动,使它们之间始终保持接触状态。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和端帽,弹簧下端连接定位座,上端套置有所述端帽,端帽与温控器底部相抵,以使温控器受弹簧力作用更均匀,从而提高温控器与内胆底部的接触更好。所述外锅包括锅身及其锅底,锅底上设置有向上突起的柱形定位座,弹簧下端套置在定位座外壁,因此,弹簧的安装简易,而且这种弹簧下端套置在柱形定位座上的方式,弹簧不易脱离。所述定位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竖直导向板,弹簧和端帽均设置在两侧的竖直导向板之间,温控器底部与两侧竖直导向板的顶端相抵,这种竖直导向板的作用,既有利于弹簧(弹性)伸展的导向作用,又保证弹簧和端帽不易因剧烈震动,而造成移位甚至脱落。所述内胆的外底面与外锅的内腔底部之间分别设置有左右各一个温控器、及其对应的弹性件、定位座和两侧的竖直导向板,以使电饭锅的功能更多元化,见下述有益效果第三点。所述内胆的上部开口设置有外翻边,内胆的外翻边与外锅顶面之间设置有防水胶圈,且所述外锅通过加压方式使外锅、内胆和防水胶圈三者固定在一起,以防止液体从内胆边缘进入锅体内,而且,这种内胆与外锅压固在一起的方式,可避免因震动,而造成产品结构松散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I)此款温控器安装结构,由于温控器系通过弹性件安装在内胆底部,并且保持与内胆的外底面弹性接触,克服因使用导热粘合剂,而造成温控器容易松脱甚至脱落之不足,使温控器直接地、准确地监测内胆外底面的温度;再有,鉴于温控器直接与内胆的外底面弹性接触,它们之间无需设置中间隔层,因此,避免因导热粘合剂作为中间隔层的隔热性,而造成温控监测存在误差、甚至延后,从而损耗电能的不足。(2)这种温控器的安装结构,避免因使用导热粘合剂,需要等待粘合剂干固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造成生产效率低之不足,它通过定位座、竖直导向板和弹簧等配件的安装配合,其操作简易、快捷,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可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3)传统的电饭锅,仅设置单一温控器,造成电饭锅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要;如电饭锅既能煮饭,又兼有煮粥之功能,就需要在内胆底部设置两个温控器,本实用新型的电饭锅,通过在内胆底部设置两组温控组件,一组作为煮饭监测之用,另一组作为煮粥测温之用,因为,这种温控器与内胆外底面的弹性接触结构,可保证一组或多组温控组件,始终保持与内胆外底面处于接触状态,其测温准确、且工作稳定,一旦内胆温度过高,温控器内部电路随即断开,电饭锅停止加热工作,避免烹调的食物被烧焦等。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电饭锅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饭锅的温控器、端帽、弹簧和锅底之间的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饭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饭锅剖示图。图5为图4的A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I至图5所示,节能式电饭锅的温控器安装结构,包括外锅17和内胆14,内胆14置于外锅17内,所述温控器安装结构还包括有温控器6及其弹性件18,所述外锅17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定位座93,定位座93上连接有弹性件18,温控器6置于弹性件18上,且温控器6的感温面与内胆14的外底面141弹性接触。上述温控器6顶面为感温面,温控器6顶面与内胆14的外底面141相接触;而弹性件18包括弹簧13和端帽12,弹簧13下端连接定位座93,上端套置有所述端帽12,端帽12与温控器6底部相抵,以使温控器6受弹簧力作用更均匀,从而保证温控器6与内胆14底部的接触更好。 所述外锅17包括锅身10及其锅底9,锅底9上设置有向上突起的柱形定位座93,弹簧13下端套置在定位座93外壁,因此,弹簧13的安装简易,而且这种弹簧13下端套置在柱形定位座93上的方式,弹簧13不易脱离。所述定位座9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竖直导向板92,弹簧13和端帽12均设置在两侧的竖直导向板92之间,温控器6底部与两侧竖直导向板92的顶端相抵;这种竖直导向板92的作用,既有利于弹簧13 (弹性)伸展的导向作用,又保证弹簧13和端帽12不易因剧烈震动,而造成移位甚至脱落。所述内胆14的上部开口设置有外翻边142,内胆14的外翻边142与外锅17顶面之间设置有防水胶圈11,且所述外锅17通过加压方式使外锅17、内胆14和防水胶圈11三
者固定在一起。所述锅体10—侧设置有电源插口 91,电源插口 91处设置有电源口盖8。当不使用电饭锅时,将电源口盖封住电源插口,防止灰尘进入电源插口内,同时,也避免电源插口外露,容易氧化而造成导电性减弱。所述盖体包括外盖2和内盖3,内盖3设置在外盖2内底部、其外周还设置有密封圈15,外盖2通过扣板7固定在锅体10顶部,锅体10外壁设置有扣座101,扣板7—端与扣座101铰接、另一端与外盖2扣接。所述外盖2上转动设置有提手I。所述外盖2内底面中心延伸出连接柱21,内盖3套设在连接柱21上,连接柱21下端还设置有防止内盖3掉下的硅胶盖16。所述电饭锅还配备有蒸盒4,蒸盒4顶面外周设置有翻边,翻边承接在内胆14开口上。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使用功能,传统的电饭锅,仅设置单一温控器6,造成电饭锅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要;本专利的电饭锅,在所述内胆14的外底面141与外锅17的内腔底部之间分别设置有左右各一个温控器6、及其对应的弹性件18、定位座93和两侧竖直导向板92 ;这样,使电饭锅既能煮饭,又兼有煮粥之功能,鉴于其内胆14底部设置两个温控器6,即通过在内胆14底部设置两组温控组件,一组作为煮饭监测之用,另一组作为煮粥测温之用。终上所述,这种温控器6与内胆14外底面141的弹性接触结构,可保证一组或多组温控组件,始终保持与内胆14外底面141处于接触状态,其测温准确、节能,且工作稳定,一旦内胆14温度过高,温控器6内部电路随即断开,使电饭锅停止加热工作,避免烹调的食物被烧焦等。本实用新型的电饭锅温控器安装结构,可应用在车载或个人使用的微型电饭锅(煲);当然,也可以根据使用要求,调整电加热器功率,应用在家庭、甚至满足集体食用要求的大型电饭锅(煲)领域,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权利要求1.节能式电饭锅的温控器安装结构,包括外锅(17)和内胆(14),内胆(14)置于外锅(17)内,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温控器(6)及其弹性件(18),所述外锅(17)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定位座(93),定位座(93)上连接有弹性件(18),温控器(6)置于弹性件(18)上,且温控器(6)的感温面与内胆(14)的外底面(141)弹性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节能式电饭锅的温控器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温控器(6)顶面为感温面,温控器(6)顶面与内胆(14)的外底面(141)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节能式电饭锅的温控器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弹性件(18)包括弹簧(13)和端帽(12),弹簧(13)下端连接定位座(93),上端套置有所述端帽(12),端帽(12)与温控器(6)底部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节能式电饭锅的温控器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外锅(17 )包括锅身(10 )及其锅底(9 ),锅底(9 )上设置有向上突起的柱形定位座(93 ),弹簧(13 )下端套置在定位座(93)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节能式电饭锅的温控器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定位座(9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竖直导向板(92),弹簧(13)和端帽(12)均设置在两侧的竖直导向板(92)之间,温控器(6)底部与两侧竖直导向板(92)的顶端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节能式电饭锅的温控器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内胆(14)的外底面(141)与外锅(17)的内腔底部之间分别设置有左右各一个温控器(6)、及其对应的弹性件(18)、定位座(93)和两侧的竖直导向板(92)。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节能式电饭锅的温控器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内胆(14)的上部开口设置有外翻边(142),内胆(14)的外翻边(142)与外锅(17)顶面之间设置有防水胶圈(11),且所述外锅(17)通过加压方式使外锅(17)、内胆(14)和防水胶圈(11)三者固定在一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式电饭锅的温控器安装结构,包括外锅和内胆,内胆置于外锅内,此结构还包括有温控器及其弹性件,外锅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定位座,定位座上连接有弹性件,温控器置于弹性件上,且温控器的感温面与内胆的外底面弹性接触;此款温控器安装结构,由于温控器系通过弹性件安装在内胆底部,并且保持与内胆的外底面弹性接触,克服因使用导热粘合剂,而造成温控器容易松脱甚至脱落之不足,使温控器直接地、准确地监测内胆外底面的温度;再有,鉴于温控器直接与内胆的外底面弹性接触,它们之间无需设置中间隔层,因此,避免因导热粘合剂作为中间隔层的隔热性,而造成温控监测存在误差、甚至延后造成损耗电能的不足。
文档编号A47J36/24GK202553579SQ20122023680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4日
发明者何志雄 申请人:何志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