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562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热水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电水壶产品,已经成为居家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家用电器。电水壶一般包括壶盖组件、手柄组件、壶身、加热器组件、控器元件、壶身底盖及设置于壶身下方并且与其电耦合连接的底座。作为煮水的主体部分,壶身组件可以包括构成液体容纳腔或在容纳腔内胆外设置于防烫的外壳,外壳的材料可以是塑料或者其他可行材料。或者,壶身是仅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单层结构。壶身的底部设置有作为加热部件的加热盘组件。普通的电热水壶的壶身底片通常是呈凹字型,如图8所示,凹字型底片的底部焊接发热板及发热管组成的发热盘,底片与发热盘的结合件嵌入到壶身的下部并通过环焊或者其他固定连接的方式装配起来,如图9所示,发热盘与壶身无论是焊接连接还是其他装配形式都会存在缝隙,当电水壶加热时,内腔会与水或者其它被加热液体接触,存在生锈、沾染污溃、结垢等问题。此缝隙过小,会造成缝隙的脏物无法清洗而影响使用者的建康。为了对以上问题给予改进,追求为用户提供单层无缝壶身或双层无缝内胆的内腔光洁、无缝的产品。而此无缝的电水壶,其底部需要光洁、无缝、顺滑的结构,底部无加强筋,但此结构的弊端是强度不够,电水壶在工作时,发热管加热引起底部热量聚集产生变形,导致底部下沉,传热板是焊接在壶底部,而壶身底盖是直接固定在传热盘板上,所以壶身底盖也跟着下沉,导壶身底盖与壶身配合处的周圈有间隙;壶身底部与壶底盖的间隙会影响产品外观,间隙过大则产生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热水壶,其整体结构严密无缝,易清洁、制造成本低、外型美观。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热水壶,包括壶主体及与其电耦合连接的底座,所述壶主体包括手柄组件、壶盖组件、包含壶嘴和液体容纳腔的壶身组件、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腔外侧底部上的发热组件、与发热组件相连接的底盖组件,所述液体容纳腔整体上无视觉可见缝隙,所述底盖组件包括环形侧壁和底板,所述壶主体的底部与所述环形侧壁的上边缘相结合,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以其几何中心为对称分布的连续或者断续分布的可弹性变形区域。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发明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环形侧壁的外径小于壶身组件底部的外径。所述的底板上具有与所述发热组件连接的近心区域和与所述环形侧壁相连接的外围区域,所述可弹性变形区域介于所述近心区域与所述外围区域之间。所述底盖为一体成型件,所述可弹性变形区域在厚度上较所述近心区域和/或所述外围区域薄。所述可弹性变形区域为大致以该底盖组件几何中心为中心分布的环形凹陷。所述的环形凹陷在所述底板上的位置为:所述环形凹陷与所述的近心区域之间的平均距离小于所述环形凹陷与所述的外围区域之间的平均距离。所述的环形凹陷的深度为所述底盖组件的底板厚度的1/2-1/4,优选为1/3。所述液体容纳腔由上壶身和封底片,上壶身和封底片无缝对焊形成。所述封底片具有向下凸出的弧度,以使液体容纳腔的底部在受热产生变形时,其底部整体的延展方向朝向下方。底盖组件的环形侧壁的外径小于封底片的外径,当电热水壶加热时,环形壁的上边缘与封底片无缝接触配合,当电热水壶不加热时,环形壁的上边缘与封底片过盈接触配
口 o底盖组件内设有至少两根L形加强筋,L形加强筋沿环形壁的周向均布且位于环形壁的内表面及环形凹槽与环形壁之间的底板内表面上山形加强筋垂直于环形壁的内表面及底板的内表面。所述底盖组件通过至少两个设置在所述近心区域处的连接件与所述发热组件连接。所述底盖组件的底部设有至少3个用于支撑底盖组件的限位凸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首先,本发明所提供的电热水壶,其壶身与底片采用对焊形成无缝的容腔,无缝容腔的内壁和外表面均平整顺滑,底片与壶身不存在装配间隙,不会产生间隙残留物,电热水壶整体外型美观且易于保持清洁和清洗。并且,本发明的电热水壶在底盖组件的底部设计弹性结构,即使在壶身底部受热下沉的情况下,壶身与底盖之间也不会产生缝隙,既能够确保电热水壶的安全性能,又能保持电热水壶整体外观美观一致。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电热水壶的整体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电热水壶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电热水壶的底盖组件的整体示意图。图4为图3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A部位的放大图。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电热水壶的壶身组件中上壶身和封底片对焊前的位置关系不意图。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电热水壶的壶身组件的示意图。图8为普通电热水壶的壶身组件的底片示意图。图9为普通电热水壶的壶身组件的示意图。图中标号:1 一手柄组件、2—壶盖组件、3—壶身组件、3-1—上壶身、3-2—封底片、
4一发热组件、4-1 一传热板、4-2—发热管、5—底盖组件、5-1—环形凹槽、5-2—环形侧壁、5-3—底板、5-4—近心区域、5-5—外围区域、5-6—可弹性变形区域、5-7—加强筋、5-8—限位凸起、6—底座组件、9-电耦合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1-7。一种电热水壶,包括壶主体及与其电耦合连接的底座6,所述壶主体包括手柄组件1、壶盖组件2、包含壶嘴和液体容纳腔的壶身组件3、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腔外侧底部上的发热组件4、与发热组件4相连接的底盖组件5。所述液体容纳腔由上壶身3-1和封底片3-2无缝对焊形成,所述封底片3-2具有向下凸出的弧度,如图6和7所示,这样在封底片3-2与上壶身3-1对焊完成后,所述液体容纳腔整体上无视觉可见缝隙,形成一个平整顺滑的整体,向外凸出的底部使得液体容纳腔的底部在受热产生变形时,其底部整体的延展方向朝向下方,并且便于清洗和擦拭,而不会像普通的电热水壶凹进的底部那样与壶身内壁之间形成间隙,导致积垢不容易清除。所述底盖组件5包括环形侧壁5-2和底板5-3,所述环形侧壁5_2的外径Q3小于壶身组件3底部的外径Q6,所述壶主体的底部与所述环形侧壁5-2的上边缘相结合,壶主体的底部与所述环形侧壁5-2的上边缘相结合具体是指:环形侧壁5-2的上边缘与封底片3-2接触配合,且两者之间的接触配合为无缝接触配合。所述底板5-3上设置有以其几何中心为中心位置对称分布的连续或者断续分布的可弹性变形区域5-6。所述的底板5-3上具有与所述发热组件4连接的近心区域5-4和与所述环形侧壁相连接的外围区域5-5,所述可弹性变形区域5-6位于所述近心区域5-4和所述外围区域5-5之间,所述的近心区域是指底板5-3上位于底盖组件5的几何中心位置的区域,所述的外围区域是指近心区域的外围部分。所述底盖组件5为一体成型件,所述可弹性变形区域5-6的厚度比所述近心区域5-4和/或所述外围区域5-5薄,当近心区域5-4随着发热组件4的受热下移时,可弹性变形区域5-6由于自身厚度较底板的其他部位薄因而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阻断近心区域5-4和外围区域5-5之间的受力传递,从而使得外围区域5-5不会受到近心区域5-4下沉移动的影响。所述可弹性变形区域5-6为以该底盖组件5的几何中心为中心分布的环形凹陷5-1,所述的环形凹陷5-1在所述底板5-3上的位置为:所述环形凹陷5-1与所述的近心区域5-4之间的平均距离小于所述环形凹陷5-1与所述的外围区域5-5之间的平均距离。所述的环形凹陷5-1的深度为所述底盖组件5的底板5-3厚度的1/2-1/4,优选为1/3,环形凹陷5-1所在位置的厚度不宜过薄,否则会影响整个底板5-3的强度,当环形凹陷5-1的深度为底板5-3厚度的1/2-1/4时,可以达到可弹性变形的要求。底盖组件5内设有至少两根L形加强筋5-7,L形加强筋5_7沿环形侧壁5_2的周向均布且位于环形侧壁5-2的内表面及环形凹陷5-1与环形侧壁5-2之间的底板内表面上;L形加强筋5-7垂直于环形侧壁5-2的内表面及底板5-3的内表面,设置了加强筋的部位不易变形。所述底盖组件5通过至少两个设置在所述近心区域处的连接件与所述发热组件4连接,具体来说,近心区域5-4上设有螺栓孔,螺栓穿过螺栓孔将底盖组件5连接到发热组件4上。所述底盖组件5的底部设有至少3个用于支撑底盖组件5的限位凸起5-8,当底盖组件5的下沉幅度过大时,限位凸起5-8与底座组件6接触,进一步支撑底盖组件5,至少3个限位凸起5-8均布于底盖组件5的底部,根据3点定面的原理,起到对整个底盖组件5的稳定的支撑作用。本发明的电热水壶在制造时,首先成形上壶身3-1和封底片3-2,然后将上壶身3-1和封底片3-2对焊成一个无缝的容腔,再将传热板4-1和发热管4-2组成的发热组件4钎焊在封底片3-2的底部,底盖组件5通过螺栓连接在发热组件4上,底盖组件5的高度Q2大于实际安装后底盖组件5的底部与封底片3-2之间的距离Q1,这样,安装后的底盖组件5的环形壁的上边缘与封底片3-2的之间由于过盈结合而形成严密的无缝接触配合。当电热水壶加热时,发热组件4所在的位置由于热量急剧上升而在壶身组件3的底部位置形成热变形,即封底片3-2的底部产生变形下沉,焊接在封底片3-2底部的发热组件4也随之下沉,固定连接在发热组件4上的底盖组件5也跟着下沉,此时,环形凹陷5-1处由于其厚度比底盖组件5底部的其他部位薄,更容易受力,因此能够起到对近心区域5-4和外围区域5-5之间受力传递的阻断作用,即当近心区域5-4随着发热组件4下沉时,环形凹陷5-1通过自身的形变吸收了近心区域5-4传递过来的下沉的受力,而使得处于环形凹陷5-1外围的外围区域5-5不会收到下沉作用力的影响,因此,在封底片3-2和底盖组件5接触的部位始终保持严密的无缝接触配合,整个壶体还是保持无缝的密封状态。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热水壶,包括壶主体及与其电耦合连接的底座¢),所述壶主体包括手柄组件(I)、壶盖组件(2)、包含壶嘴和液体容纳腔的壶身组件(3)、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腔外侧底部上的发热组件(4)、与发热组件(4)相连接的底盖组件(5),其特征是:所述液体容纳腔整体上无视觉可见缝隙,所述底盖组件(5)包括环形侧壁和底板,所述壶主体的底部与所述环形侧壁的上边缘相结合,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以其几何中心为对称分布的连续或者断续分布的可弹性变形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环形侧壁的外径小于壶身组件(3)底部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板上具有与所述发热组件(4)连接的近心区域和与所述环形侧壁相连接的外围区域,所述可弹性变形区域介于所述近心区域与所述外围区域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底盖为一体成型件,所述可弹性变形区域在厚度上较所述近心区域和/或所述外围区域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可弹性变形区域为大致以该底盖组件几何中心为中心分布的环形凹陷(5-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环形凹陷(5-1)在所述底板上的位置为:所述环形凹陷(5-1)与所述的近心区域之间的平均距离小于所述环形凹陷(5-1)与所述的外围区域 之间的平均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环形凹陷(5-1)的深度为所述底盖组件(5)的底板厚度的1/2-1/4,优选为1/3。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液体容纳腔由上壶身(3-1)和封底片(3-2),上壶身(3-1)和封底片(3-2)无缝对焊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封底片(3-2)具有向下凸出的弧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是:底盖组件(5)的环形侧壁的外径小于封底片(3-2)的外径,当电热水壶加热时,环形壁的上边缘与封底片(3-2)无缝接触配合,当电热水壶不加热时,环形壁的上边缘与封底片(3-2)过盈接触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是:底盖组件(5)内设有至少两根L形加强筋,L形加强筋沿环形壁的周向均布且位于环形壁的内表面及环形凹槽与环形壁之间的底板内表面上山形加强筋垂直于环形壁的内表面及底板的内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底盖组件(5)通过至少两个设置在所述近心区域处的连接件与所述发热组件(4)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底盖组件(5)的底部设有至少3个用于支撑底盖组件(5)的限位凸起。
全文摘要
一种电热水壶,包括壶主体及与其电耦合连接的底座,所述壶主体包括手柄组件、壶盖组件、包含壶嘴和液体容纳腔的壶身组件、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腔外侧底部上的发热组件、与发热组件相连接的底盖组件,所述液体容纳腔整体上无视觉可见缝隙,所述底盖组件包括环形侧壁和底板,所述壶主体的底部与所述环形侧壁的上边缘相结合,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以其几何中心为对称分布的连续或者断续分布的可弹性变形区域。本发明具有整体结构严密无缝,易清洁、制造成本低、外型美观的特点。
文档编号A47J36/00GK103120541SQ20131004471
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龚益官, 黄理水, 徐先平, 张准良 申请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