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用保温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029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餐用保温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盘,特别是一种经改良后,在用餐时,能确保盘中食物保持热度的一种新型、结构简单、实用的餐用保温盘。
背景技术
一般加热过的食物端在餐桌上食用,都会随着外在温度慢慢降下来,特别是在冬天,其降温速度更加迅速,食物的温度降下来,其有失食物好的口感。现在使用于餐桌上的食物保温设备有很多,有利用电源保温的电磁炉,用煤气加热的锅炉,或是用酒精加热的小锅炉,这些都需要另外加设设备才能实现,其使用设备比较复杂麻烦,成本也比较昂贵,需要特别装置才能完成。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能简单、有效保持餐桌上的加热食物温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餐用保温盘,包括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盘体的中间设有一纳热腔,所述的纳热腔是在盘体中间凸出,其腔口设在盘体的底部,对应纳热腔的腔口还设有纳热腔盖。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纳热腔盖一头采用卡扣结构与盘体连接,一头采用销轴连接结构与盘体连接。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纳热腔盖由栏栅片与底座构成内部置有空间的纳热腔盖。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纳热腔盖上的底座边缘设有通气孔,所述的通气孔与纳热腔盖内的空 间相通。采用上述结构后,使用时,在纳热腔内放入燃料进行燃烧,由纳热腔盖的通气孔供氧给燃料燃烧进行供热,燃料燃烧的热量直接由盘体吸收,再由盘体把热量传递到盘内食物,以实现在用餐时,保持食物的恒温温度。降低了加温食物的设备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提高产品的使用性、方便性和实用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新型的纳热腔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示为:I盘体、11纳热腔、12纳热腔盖、121栏栅片、122底座、123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名称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0016]如图1、2、3所示:一种餐用保温盘,包括盘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盘体I的中间设有一纳热腔11,所述的纳热腔11是在盘体I中间凸出,其腔口设在盘体I的底部,对应纳热腔11的腔口还设有纳热腔盖12。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纳热腔盖12 —头采用卡扣结构与盘体I连接,一头采用销轴连接结构与盘体I连接。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纳热腔盖12由栏栅片121与底座122构成内部置有空间的纳热腔盖12。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纳热腔盖12上的底座122边缘设有通气孔123,所述的通气孔123与纳热腔盖12内的空间相通。使用时,打开纳热腔盖12,在纳热腔内11放入燃料进行燃烧,由纳热腔盖12的通气孔123供氧给燃料燃烧进行供热,燃料燃烧的热量直接由盘体I吸收,再由盘体I把热量传递到盘内食物,以实现在用餐时,保持食物的恒温温度。纳热腔盖12 —头采用卡扣结构与盘体I连接,一头采用销轴连接结构与盘体I连接,达到方便打开纳热腔盖12,即放然料放入纳热腔11内进行燃烧,或者方便取出燃料燃烧后的残喳。使用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加温食物的设备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提高产品的安 全性、方便性和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餐用保温盘,包括盘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盘体(I)的中间设有一纳热腔(11),所述的纳热腔(11)是在盘体⑴中间凸出,其腔口设在盘体⑴的底部,对应纳热腔(11)的腔口还设有纳热腔盖(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用保温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热腔盖(12)—头采用卡扣结构与盘体(I)连接,一头采用销轴连接结构与盘体(I)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用保温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热腔盖(12)由栏栅片(121)与底座(122)构成内部置有空间的纳热腔盖(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餐用保温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热腔盖(12)上的底座(122)边缘设有通气孔(1 23),所述的通气孔(123)与纳热腔盖(12)内的空间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餐用保温盘,包括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盘体的中间设有一纳热腔,所述的纳热腔是在盘体中间凸出,其腔口设在盘体的底部,对应纳热腔的腔口还设有纳热腔盖。使用时,在纳热腔内放入燃料进行燃烧,由纳热腔盖的通气孔供氧给燃料燃烧进行供热,燃料燃烧的热量直接由盘体吸收,再由盘体把热量传递到盘内食物,以实现在用餐时,保持食物的恒温温度。降低了加温食物的设备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提高产品的使用性、方便性和实用性。
文档编号A47G23/04GK203106660SQ20132005572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0日
发明者梁富杰 申请人:梁富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