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保温电热水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保温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保温电热水壶是常用的厨房用具,它包括盛水容器、电发热组件和带供电组件的座体。盛水容器的侧壁为抽真空的双层壁,底壁为单层壁,电发热组件设置在盛水容器的底壁外,且可与座体连接通电。通电后,电发热组件产生的热量经底壁热传递给盛水容器内的水,待水被煮沸后,直接由抽真空的双层壁对其隔热保温,但是由于底壁为单层壁,仍有大部分热量从水壶底壁流失,隔热、保温的效果差。也有一种保温电热水壶,在其底部增设了隔热部件,如中国专利:201110021822.4,通过增设一由热传导系数较低的材料制成的下卡圈和一隔热材料层来防止底部热量过多的流失,但是这种保温电热水壶在实际使用时的隔热保温效果仍旧不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的保温电热水壶。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保温电热水壶,包括盛水容器、电发热组件和带供电组件的座体,盛水容器包括内壁和外壁,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一真空腔,且焊接成一整体,其技术特征是,所述的电发热组件通过锁紧组件锁紧在内壁的底面上,电发热组件与锁紧组件之间通过第一封水圈密封连接;所述的电发热组件包括导热板和设置在导热板的底面上的发热体,导热板与内壁通过第二封水圈密封连接。这一设置,使得盛水容器的底部也是抽真空的双层壁,只需要留供锁紧组件以及电发热组件的电引线穿过的通孔即可,保温效果好。作为改进,所述的导热板为陶瓷板或微晶玻璃板,所述的发热体为喷涂或印刷在导热板的底面上形成的发热膜。这一设置,使得电发热组件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发热体发热效果好;导热板的导热性能好,耐高温,喷涂、印刷发热膜的粘附力好。作为改进,所述的导热板包括设置在上层的不锈钢层和设置在下层的铝层,不锈钢层与内壁通过第二封水圈密封连接,所述的发热体为发热管。这一设置,使得电发热组件的成本低。作为改进,所述的电发热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发热体下方的隔热层。这一设置,使得在与座体连接通电后,发热体因隔热层的隔热作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绝大部分都通过导热板传递散发到盛水容器内需加热的水中,从而提高产品的热效率,增加了能源的利用率,加热时间减少,能耗少。作为改进,所述的内壁和外壁的底面上均开有通孔,两个通孔同轴设置,内壁上的通孔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环状的第一连接片,外壁上的通孔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环状的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片的长度大于内壁到外壁的距离,第二连接片的内侧与第一连接片的外侧相抵并且焊接;所述的锁紧组件包括螺柱、螺母和螺母垫圈,螺母垫圈设置在外壁的下方,螺母设置在螺母垫圈的下方,螺柱的下部螺杆部分依次穿过电发热组件、第一连接片和螺母垫圈后与螺母配合使用。这一设置,使得锁紧组件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导热板上表面被覆盖的面积小,避免影响导热板与水的充分接触,热效率高。作为改进,所述的在电发热组件与螺母垫圈之间的螺柱的外部还套有一隔热圈,隔热圈的外侧壁与第一连接片的内侧紧配合。这一设置,使得螺柱与第一连接片之间的热传递被隔热圈隔断,水壶底部的隔热保温效果更好。作为改进,所述的隔热圈的下部形成一限位块,限位块的外径大于限位块的上部的隔热圈的外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下端齐平,且与限位块的上表面相抵。这一设置,使得限位块在隔热圈挤入到第一连接片内时起到限位作用,避免了隔热圈向上滑而露出螺杆,隔热可靠。作为改进,所述的限位块的上部的隔热圈的外侧壁上还形成至少一外径自下而上缩小的台阶。这一设置,使得隔热圈在安装时更容易被挤入第一连接片内,安装方便。作为改进,所述的隔热圈上轴向设有两个环形孔,两个环形孔轴对称设置在隔热圈上。这一设置,电发热组件上的两根正、负极电引线可以分别从对应的两个环形孔内穿过,避免了电引线直接暴露在不锈钢的第一连接片和金属螺柱之间,防磨损。作为改进,所述的隔热圈上还轴向开有一条形缺口,两个环形孔均设置在条形缺口上,且环形孔的直径均大于条形缺口的宽度。这一设置,使得隔热圈可通过条形缺口向两边分开,电引线直接从条形缺口侧向放入到环形孔内,无需从环形孔的端部穿入,穿线方便,套到螺柱的外部的操作也方便、省力。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第一,盛水容器的底部也设置为抽真空的双层壁,只需要留供锁紧组件以及电发热组件的电引线穿过的通孔即可,保温效果好;第二,在与座体连接通电后,发热体因隔热层的隔热作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绝大部分都通过导热板传递散发到盛水容器内需加热的水中,从而提高产品的热效率,增加了能源的利用率,加热时间减少,能耗少;第三,通过锁紧组件将电发热组件锁紧在内壁的底面上,避免了电发热组件在加热、运输、外力撞击等情况下在盛水容器内晃动,结构稳固,同时,螺栓的体积小,导热板上表面被覆盖的面积小,避免影响导热板与水的充分接触,热效率更高;第四,螺柱与第一连接片之间的热传递被隔热圈隔断,水壶底部的隔热保温效果更好,电发热组件上的两根正、负极电引线可以分别从对应的两个环形孔内穿过,避免了电引线直接暴露在不锈钢的第一连接片和金属螺柱之间,防磨损。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剖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导热板的仰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热圈装配后的放大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热圈放大后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局部剖面图。图中所示:1、盛水容器,11、内壁,12、外壁,13、第一连接片,14、第二连接片,2、电发热组件,21、导热板,22、发热体,23、不锈钢层,24、铝层,25、隔热层,3、座体,4、锁紧组件,41、螺柱,42、螺母,43、螺母垫圈,51、第一封水圈,52、第二封水圈,6、隔热圈,61、限位块,62、台阶,63、环形孔,64、条形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保温电热水壶,包括盛水容器1、电发热组件2和带供电组件的座体3,盛水容器I由内壁11和外壁12组成,内壁11和外壁12的底面上均开有通孔,两个通孔同轴设置,内壁11上的通孔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环状的第一连接片13,外壁12上的通孔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环状的第二连接片14,第一连接片13的长度大于内壁11到外壁12的距离,第二连接片14的内侧与第一连接片13的外侧相抵并且焊接,内壁11与外壁12之间形成一真空腔。所述的电发热组件2通过锁紧组件4锁紧在内壁11的底面上,锁紧组件4由螺柱41、螺母42和螺母垫圈43组成,螺母垫圈43设置在外壁12的下方,螺母42设置在螺母垫圈43的下方,螺柱41的下部螺杆部分依次穿过电发热组件2、第一连接片13和螺母垫圈43后与螺母42配合使用。电发热组件2与螺柱41之间通过第一封水圈51密封连接。所述的电发热组件2由导热板21、设置在导热板21的下表面上的发热体22和位于导热板21下方的隔热层25组成,如图2所示,导热板21为陶瓷板或微晶玻璃板,所述的发热体22为喷涂或印刷在导热板21的底面上形成的发热膜,导热板21与内壁11通过第二封水圈52密封连接,隔热层25可以是石棉或云母材料的隔热层。所述的在电发热组件2与螺母垫圈43之间的螺柱41的外部还套有一硅胶隔热圈6,隔热圈6的外侧壁与第一连接片13的内侧紧配合;如图3所示,所述的隔热圈6的下部形成一限位块61,限位块61的外径大于限位块61的上部的隔热圈的外径;第一连接片13和第二连接片14的下端齐平,且与限位块61的上表面相抵;所述的限位块61的上部的隔热圈的外侧壁上还形成一个外径自下而上缩小的台阶62。如图4所示,所述的隔热圈6上轴向设有两个环形孔63,两个环形孔63轴对称设置在隔热圈6上。所述的隔热圈6上还轴向开有一条形缺口 64,两个环形孔63均设置在条形缺口 64上,且环形孔63的直径均大于条形缺口 64的宽度。组装时,隔热圈6可通过条形缺口 64向两边分开,两根正、负极的电引线直接从条形缺口 64侧向放入到环形孔63内,再将隔热圈6紧配合装入第一连接片13内,挤入第一连接片13后的隔热圈6将其自然状态下呈缺口状的条形缺口 64挤压在一起,缝隙全部封闭。待锁紧组件4锁紧后,将电引线与供电组件电连接。使用时,座体3与电源连通,座体3上也可设置一电源开关,通电后,因隔热层25的隔热作用,发热体22产生的热量绝大部分都通过导热板21直接传递给盛水容器I内的水,完成加热。水煮沸后,直接由双层壁的保温盛水容器I对其隔热保温。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导热板21包括设置在上层的不锈钢层23和设置在下层的铝层24,不锈钢层23与内壁11通过第二封水圈52密封连接,所述的发热体22为发热管。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保温电热水壶,包括盛水容器(I)、电发热组件(2)和带供电组件的座体(3),盛水容器(I)包括内壁(11)和外壁(12),内壁(11)与外壁(12)之间形成一真空腔,且焊接成一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发热组件(2)通过锁紧组件(4)锁紧在内壁(11)的底面上,电发热组件(2)与锁紧组件(4)之间通过第一封水圈(51)密封连接;所述的电发热组件(2)包括导热板(21)和设置在导热板(21)的底面上的发热体(22),导热板(21)与内壁(11)通过第二封水圈(52)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板(21)为陶瓷板或微晶玻璃板,所述的发热体(22)为喷涂或印刷在导热板(21)的底面上形成的发热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板(21)包括设置在上层的不锈钢层(23)和设置在下层的铝层(24),不锈钢层(23)与内壁(11)通过第二封水圈(52)密封连接,所述的发热体(22)为发热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保温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发热组件(2)还包括设置在发热体(22 )下方的隔热层(25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壁(11)和外壁(12)的底面上均开有通孔,两个通孔同轴设置,内壁(11)上的通孔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环状的第一连接片(13),外壁(12)上的通孔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环状的第二连接片(14),第一连接片(13)的长度大于内壁(11)到外壁(12)的距离,第二连接片(14)的内侧与第一连接片(13)的外侧相抵并且焊接;所述的锁紧组件(4)包括螺柱(41)、螺母(42)和螺母垫圈(43),螺母垫圈(43)设置在外壁(12)的下方,螺母(42)设置在螺母垫圈(43)的下方,螺柱(41)的下部螺杆部分依次穿过电发热组件(2)、第一连接片(13)和螺母垫圈(43)后与螺母(42)配合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电发热组件(2)与螺母垫圈(43)之间的螺柱(41)的外部还套有一隔热圈(6),隔热圈(6)的外侧壁与第一连接片(13)的内侧紧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温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圈(6)的下部形成一限位块(61),限位块(61)的外径大于限位块(61)的上部的隔热圈的外径;第一连接片(13)和第二连接片(14)的下端齐平,且与限位块(61)的上表面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温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块(61)的上部的隔热圈的外侧壁上还形成至少一外径自下而上缩小的台阶(62 )。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圈(6)上轴向设有两个环形孔(63),两个环形孔(63)轴对称设置在隔热圈(6)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温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圈(6)上还轴向开有一条形缺口(64),两个环形孔(63)均设置在条形缺口(64)上,且环形孔(63)的直径均大于条形缺口(64)的宽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温电热水壶。为克服现有保温电热水壶中大部分热量从水壶底壁流失,隔热、保温的效果差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盛水容器、电发热组件和带供电组件的座体,盛水容器包括内壁和外壁,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一真空腔,且焊接成一整体,所述的电发热组件通过锁紧组件锁紧在内壁的底面上,电发热组件与锁紧组件之间通过第一封水圈密封连接;所述的电发热组件包括导热板和设置在导热板的底面上的发热体,导热板与内壁通过第二封水圈密封连接。其优点是盛水容器的底部也设置为抽真空的双层壁,只需要留供锁紧组件以及电发热组件的电引线穿过的通孔即可,保温效果好。
文档编号A47J36/24GK203028966SQ20132006221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陈合林 申请人: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爱仕达生活电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