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防串流式多管集风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回收多台机器产生的工业废气的环保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大型化工业生产车间内,往往同时开动多台机器进行生产加工,这些机器产生的废气就需要集中起来一起处理。现有的废气收集装置,一般是用管道将机器的出气口与一条总管道上的接入口相连,再将总管道与抽气机连接。当抽气机运转时,就会产生吸力,将废气吸出。因为这种装置共用一条总管道,所以,距离抽气机比较近的接入口吸力就比较大,距离较远的接入口吸力就比较小,这样就会让整个管道的吸力不均匀,导致部分设备废气回收效果不好,严重时,吸力较小的接入口连接的设备甚至会出现“串气”现象,有可能造成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下降,不但增加了废气的处理难度,而且还留有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之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各个吸气口吸力一致,结构简单、合理的防串流式多管集风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串流式多管集风箱,包括集风罩,所述集风罩为一具有容纳空间的箱体,在集风罩的一端设有一个出风口,另一端设有若干相互独立的吸气口,吸气口连接有废气收集管道,所述废气收集管道之间相互独立,在集风罩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抽气机。优选的是,所述集风罩吸气口 一端比出风口 一端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废气收集管道相互独立式设计,使其连接的设备产生的废气通过独立的管道到达集风箱内,不会产生“串气”现象;本实用新型在集风罩内设置有抽气机,在集风罩上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吸气口,在抽气机工作时,在这些吸气口上产生的吸力相同,不会产生吸力不均的现象,提高废气回收效果,废气回收率能够达到98%以上。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它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所说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011]如图1所示,一种防串流式多管集风箱,包括集风罩1,所述集风罩I为一具有容纳空间的箱体,在集风罩I的一端设有一个出风口 2,另一端设有若干相互独立的吸气口 3,吸气口 3连接有废气收集管道4,所述废气收集管道4之间相互独立,在集风罩I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抽气机5。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防串流式多管集风箱,包括集风罩1,所述集风罩I为一具有容纳空间的箱体,在集风罩I的一端设有一个出风口 2,另一端设有若干相互独立的吸气口 3,吸气口 3连接有废气收集管道4,所述废气收集管道4之间相互独立,在集风罩I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抽气机5,集风罩I吸气口 3的一端比出风口 2的一端大。废气收集管道4与浸胶机多层烘箱7的废气排出口 6相连接。线绳加工时,由于浸胶工艺有3-4次不同的浸胶工序,每次都要进入浸胶机多层烘箱7烘干,在浸胶机多层烘箱7中就会产生不同种类的废气,特别是第一道浸胶工序产生的废气还有有机气体,易燃易爆,若串流进入浸胶机多层烘箱7其他层中极易燃烧,爆炸。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排气,使用时,打开抽气机5,在吸气口 3处会产生相同的吸力,将浸胶机多层烘箱7内不同层内产生的废气独立的吸到集风罩I中再由出风口 2进入废气处理装置进行处理,这样浸胶机多层烘箱7不同层产生的废气就不会相互串流,从而提高了烘箱运行的安全性。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排气后,浸胶机多层烘箱7各层废气回收效率差异较大的情况得到了非常好的改善,浸胶机多层烘箱7各层的废气回收效率均能达到98%以上。
权利要求1.一种防串流式多管集风箱,包括集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罩为一具有容纳空间的箱体,在集风罩的一端设有一个出风口,另一端设有若干相互独立的吸气口,吸气口连接有废气收集管道,所述废气收集管道之间相互独立,在集风罩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抽气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串流式多管集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罩吸气口一端比出风口一 端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各个吸气口吸力一致,结构简单、合理的防串流式多管集风箱,包括集风罩,所述集风罩为一具有容纳空间的箱体,在集风罩的一端设有一个出风口,另一端设有若干相互独立的吸气口,吸气口连接有废气收集管道,所述废气收集管道之间相互独立,在集风罩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抽气机,所述集风罩吸气口一端比出风口一端大。本实用新型采用废气收集管道相互独立式设计,使其连接的设备产生的废气通过独立的管道到达集风箱内,不会产生“串气”现象;本实用新型在集风罩内设置有抽气机,在集风罩上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吸气口,在抽气机工作时,在这些吸气口上产生的吸力相同,不会产生吸力不均的现象,提高废气回收效果,废气回收率能够达到98%以上。
文档编号B08B15/04GK203155666SQ20132011029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1日
发明者周建来 申请人:青岛天邦线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