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炒食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3809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自动炒食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炒食机,包括主机座、位于主机座内的电机和主机座上用于放置炒锅的炒锅台,所述炒锅台上设置有旋转台,所述主机座的后端设置有转折座,所述转折座的上端设置有旋转活动架,该旋转活动架的前端设置有可自转的螺旋炒丝,所述电机和螺旋炒丝、旋转台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该炒食机通过合理的结构改造,特别是通过电机和螺旋炒丝、旋转台的联动设计,实现自动炒菜的功能,既保证食物色泽和口味,也减少人工操作的麻烦,符合自动化的潮流,适合在饭堂、餐馆等场合使用。
【专利说明】自动炒食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烹调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炒食机。
【背景技术】
[0002]人工炒菜需要投入人力和时间,一般包括将主食材倒入锅中,加各种各样的配菜、调料翻炒均匀至炒热、配菜炒熟才能出锅。显然即使烹制过程再简单、快捷的菜式,还是会占用烹饪者的部分时间,并且烹制的整理过程需要烹饪者亲力亲为,手工操作,这无疑会出现手工操作常见的失误或误差。同时,在饭店及食堂中,往往会烹制量较大,给厨师带来较大的工作量,需要占用了大量人手,浪费了劳动力,人多杂乱也容易出错,还要面对比平时更多的高温和油烟,对人的健康不好。因而本领域需要一种翻炒效果更好,使用更方便的炒食机。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自动炒食机。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自动炒食机,包括主机座、位于主机座内的电机和主机座上用于放置炒锅的炒锅台,所述炒锅台上设置有旋转台,所述主机座的后端设置有转折座,所述转折座的上端设置有旋转活动架,该旋转活动架的前端设置有可自转的螺旋炒丝,所述电机和螺旋炒丝、旋转台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位于电机和螺旋炒丝之间的炒丝传动杆、位于电机和旋转台之间的炒锅传动杆,所述炒丝传动杆与电机之间设置有安装在炒丝传动杆下端的炒丝传动杆输入齿轮和与电机连接的炒丝动力输入齿轮,所述炒丝传动杆和螺旋炒丝之间设置有安装在炒丝传动杆上端的炒丝传动杆输出齿轮和连接于螺旋炒丝后端的炒丝动力输出齿轮,所述炒锅传动杆和电机之间设置有安装在炒锅传动杆下端的炒锅传动杆输入齿轮和与电机连接的炒锅动力输入齿轮,所述炒锅传动杆和旋转台之间设置有连接于炒锅传动杆上端的炒锅传动杆输出齿轮和与旋转台连接的炒锅动力输出齿轮,其中所述炒丝动力输入齿轮和炒锅动力输入齿轮依次安装在电机的同一根转轴上。
[0006]为了使整个传动结构更紧凑,所述炒丝传动杆和炒锅传动杆竖直安装,所述炒丝传动杆输入齿轮、炒丝传动杆输出齿轮、炒丝动力输入齿轮、炒丝动力输出齿轮、炒锅传动杆输入齿轮、炒锅传动杆输出齿轮、炒锅动力输入齿轮和炒锅动力输出齿轮米用锥齿轮。
[0007]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旋转台包括若干个围成一圈的滚轮部件,所述滚轮部件包括与炒锅台连接的小支架和小支架上的滚轮,其中一个滚轮部件的滚轮和炒锅动力输出齿轮连接。
[0008]为了使螺旋炒丝抬起后不再旋转,所述旋转活动架通过水平设置的转轴与转折座连接,所述螺旋炒丝设置在旋转活动架前端,所述炒丝动力输出齿轮固定连接在螺旋炒丝后端,所述炒丝传动杆安装在转折座里。
[0009]为了提高翻炒效果,所述旋转活动架的前端设置有指向炒锅的炒板,该炒板的下端设置有配合炒锅的弧边。
[0010]为了避免食物被甩出,所述旋转活动架的前端设置有伸向炒锅台上方一侧的弧形挡板。
[0011]作为一个加热方案,所述炒锅台上设置有碗状微晶板,该碗状微晶板的下端设置有电磁加热器。
[0012]为了避免水渗入,所述碗状微晶板上端的外侧与炒锅台连接,其中所述碗状微晶板与炒锅台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0013]为了便于保持整洁,所述炒锅台上开有排水口,该排水口连接有延时至主机座底端的排水管。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炒食机通过合理的结构改造,特别是通过电机和螺旋炒丝、旋转台的联动设计,实现自动炒菜的功能,且与过去的炒食机相比,螺旋炒丝的翻炒沿着直杆方向类似锅铲直推动作,配合旋转台带动炒锅旋转,其翻炒结构设计更合理,使得炒锅内的食物受热均匀且不会把菜翻炒出去,既保证食物色泽和口味,也减少人工操作的麻烦,符合自动化的潮流,适合在饭堂、餐馆等场合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剖视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传动机构部分的右视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工作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照图1、图2,自动炒食机,包括主机座1、位于主机座I内的电机11和主机座I上用于放置炒锅21的炒锅台12,其中主机座I采用落地式设计。所述炒锅台12上设置有旋转台2,旋转台2可支撑炒锅21并带动炒锅21旋转。所述主机座I的后端设置有转折座13,所述转折座13的上端设置有旋转活动架3,该旋转活动架3的前端设置有可自转的螺旋炒丝31,其中螺旋炒丝31旋转即可翻炒炒锅21里的菜,操作简单且翻炒效果良好。
[0021]参照图2、图3,所述电机11和螺旋炒丝31、旋转台2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4,其中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位于电机11和螺旋炒丝31之间的炒丝传动杆41、位于电机11和旋转台2之间的炒锅传动杆42,所述炒丝传动杆41与电机11之间设置有安装在炒丝传动杆41下端的炒丝传动杆输入齿轮43和与电机11连接的炒丝动力输入齿轮44,所述炒丝传动杆41和螺旋炒丝31之间设置有安装在炒丝传动杆41上端的炒丝传动杆输出齿轮45和连接于螺旋炒丝31后端的炒丝动力输出齿轮46,所述炒锅传动杆42和电机11之间设置有安装在炒锅传动杆42下端的炒锅传动杆输入齿轮47和与电机11连接的炒锅动力输入齿轮48,所述炒锅传动杆42和旋转台2之间设置有连接于炒锅传动杆42上端的炒锅传动杆输出齿轮49和与旋转台2连接的炒锅动力输出齿轮40,其中所述炒丝动力输入齿轮44和炒锅动力输入齿轮48依次安装在电机11的同一根转轴上。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炒丝传动杆41和炒锅传动杆42竖直安装,所述炒丝传动杆输入齿轮43、炒丝传动杆输出齿轮45、炒丝动力输入齿轮44、炒丝动力输出齿轮46、炒锅传动杆输入齿轮47、炒锅传动杆输出齿轮49、炒锅动力输入齿轮48和炒锅动力输出齿轮40采用锥齿轮。采用锥齿轮配合竖直传动杆的设计,相比常用的圆柱齿轮或者传动条的设计,更有利于简化整个传动机构4的传动结构,而且这个结构也更加紧凑,减少占用空间。
[0022]旋转台2可以采用常见的圆框状配合滚珠结构,但作为优选项,本申请采用滚轮部件组合,具体所述旋转台2包括若干个围成一圈的滚轮部件22,所述滚轮部件22包括与炒锅台12连接的小支架23和小支架23上的滚轮24,其中一个滚轮部件22的滚轮24和炒锅动力输出齿轮40连接,具体炒锅动力输出齿轮40带动滚轮24旋转,从而带动炒锅21跟着旋转。上述设计不但更容易制造和清洁,而且带动起来所耗的能量也更少。
[0023]所述旋转活动架3通过水平设置的转轴32与转折座13连接,所述螺旋炒丝31设置在旋转活动架3前端,所述炒丝动力输出齿轮46固定连接在螺旋炒丝31后端,所述炒丝传动杆41安装在转折座13里,即旋转活动架3向上旋转时会带动螺旋炒丝31向上提起,从而带动炒丝动力输出齿轮46与炒丝传动杆输出齿轮45分离,使螺旋炒丝31不再旋转,避免螺旋炒丝31在提起来后继续旋转打到周围的人或物品。
[0024]参照图1,所述旋转活动架3的前端设置有指向炒锅21的炒板33,该炒板33的下端设置有配合炒锅21的弧边34,炒板33配合自转的炒锅21,可辅助螺旋炒丝31翻炒。所述旋转活动架3的前端设置有伸向炒锅台12上方一侧的弧形挡板35,避免食物被甩出去。
[0025]所述炒锅台12上设置有碗状微晶板5,该碗状微晶板5的下端设置有电磁加热器51,其中碗状微晶板5的设计可最大程度利用电磁加热器51的能量。所述碗状微晶板5上端的外侧与炒锅台12连接,其中所述碗状微晶板5与炒锅台12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避免水从碗状微晶板5边沿渗入。参照图4,通过把手把旋转活动架3提起并把炒锅21和旋转台2的顶盖拿开后,只需在碗状微晶板5上放个炒锅,即可直接作为一个电磁炉来使用。
[0026]所述炒锅台12上开有排水口 6,该排水口 6连接有延时至主机座I底端的排水管,有利于保持炒锅台12整洁。
[0027]根据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0028]经过实践证明,该炒食机通过合理的结构改造,特别是通过电机11和螺旋炒丝31、旋转台2的联动设计,实现自动炒菜的功能,且与过去的炒食机相比,螺旋炒丝31的翻炒沿着直杆方向类似锅铲直推动作,配合旋转台2带动炒锅21旋转,其翻炒结构设计更合理,使得炒锅2内的食物受热均匀且不会把菜翻炒出去,既保证食物色泽和口味,也减少人工操作的麻烦。
【权利要求】
1.自动炒食机,包括主机座(I)、位于主机座(I)内的电机(11)和主机座(I)上用于放置炒锅(21)的炒锅台(12),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台(12)上设置有旋转台(2),所述主机座(I)的后端设置有转折座(13),所述转折座(13)的上端设置有旋转活动架(3),该旋转活动架(3)的前端设置有可自转的螺旋炒丝(31),所述电机(11)和螺旋炒丝(31)、旋转台(2)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4),其中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位于电机(11)和螺旋炒丝(31)之间的炒丝传动杆(41)、位于电机(11)和旋转台(2)之间的炒锅传动杆(42),所述炒丝传动杆(41)与电机(11)之间设置有安装在炒丝传动杆(41)下端的炒丝传动杆输入齿轮(43)和与电机(11)连接的炒丝动力输入齿轮(44),所述炒丝传动杆(41)和螺旋炒丝(31)之间设置有安装在炒丝传动杆(41)上端的炒丝传动杆输出齿轮(45)和连接于螺旋炒丝(31)后端的炒丝动力输出齿轮(46),所述炒锅传动杆(42)和电机(11)之间设置有安装在炒锅传动杆(42 )下端的炒锅传动杆输入齿轮(47 )和与电机(11)连接的炒锅动力输入齿轮(48 ),所述炒锅传动杆(42)和旋转台(2)之间设置有连接于炒锅传动杆(42)上端的炒锅传动杆输出齿轮(49 )和与旋转台(2 )连接的炒锅动力输出齿轮(40 ),其中所述炒丝动力输入齿轮(44 )和炒锅动力输入齿轮(48)依次安装在电机(11)的同一根转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炒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丝传动杆(41)和炒锅传动杆(42)竖直安装,所述炒丝传动杆输入齿轮(43)、炒丝传动杆输出齿轮(45)、炒丝动力输入齿轮(44)、炒丝动力输出齿轮(46)、炒锅传动杆输入齿轮(47)、炒锅传动杆输出齿轮(49)、炒锅动力输入齿轮(48)和炒锅动力输出齿轮(40)采用锥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炒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台(2)包括若干个围成一圈的滚轮部件(22),所述滚轮部件(22)包括与炒锅台(12)连接的小支架(23)和小支架(23)上的滚轮(24),其中一个滚轮部件(22)的滚轮(24)和炒锅动力输出齿轮(4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炒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活动架(3)通过水平设置的转轴(32)与转折座(13)连接,所述螺旋炒丝(31)设置在旋转活动架(3)前端,所述炒丝动力输出齿轮(46)固定连接在螺旋炒丝(31)后端,所述炒丝传动杆(41)安装在转折座(13)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炒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活动架(3)的前端设置有指向炒锅(21)的炒板(33),该炒板(33)的下端设置有配合炒锅(21)的弧边(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炒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活动架(3)的前端设置有伸向炒锅台(12)上方一侧的弧形挡板(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炒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台(12)上设置有碗状微晶板(5),该碗状微晶板(5)的下端设置有电磁加热器(5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炒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碗状微晶板(5)上端的外侧与炒锅台(12)连接,其中所述碗状微晶板(5)与炒锅台(12)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炒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台(12)上开有排水口(6),该排水口(6)连接有延时至主机座(I)底端的排水管。
【文档编号】A47J27/14GK203436165SQ201320380078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8日
【发明者】李运宇, 罗玉基 申请人:李运宇, 罗玉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