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组合式茶果剥壳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44215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组合式茶果剥壳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组合式茶果剥壳机,在移动底盘上设有行走轮、转向轮;只需调整使力角度,便可实现转向、行走的功能。分离筛采用偏心轮的方式,使茶果的籽、壳进行分离。采用双级独立进料,分级筛通过调节支撑杆上设有螺栓孔进行调节;使大、小颗粒茶果通过自身的自流角和茶果分级筛的水平角度,进入一、二级进料斗。茶果经剥壳后进入分离筛,果壳上层筛板排出、油料籽经茶籽出口输出、小杂经小杂出口输出。粗细不同的茶果分级进入剥壳机;改善了粗细颗粒茶果混合而导致剥壳不彻底。通过双级分离筛精细分离,达到控制油茶籽中的含壳率,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籽油料出油率;同时使设备达到流动作业的效果,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多功能组合式茶果剥壳机
【技术领域】:
[0001]本项目涉及的产品,适用于食用油脂工程茶籽压榨取油前的茶果的籽、壳分离的专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山茶油的脂肪酸的组成成分索有“油中之王、黄金液体”的美称。油茶品种较多,果实成熟期一般在10-11月上旬,茶果色泽鲜艳、发红或发黄、呈现油光,果皮茸毛脱尽,果基毛硬而粗,果壳微裂,籽壳变黑发亮,籽仁现油。茶果成熟即应及时采收。不同品种的茶果应先熟先采,后熟后采,随熟随采;采回的茶果放在室内堆怄6-7天,让茶籽起后熟作用,增加油分。然后抓紧晴天,摊开翻晒,晒3-4天后,茶果自然开裂,多数果的茶籽能分离,未分离的用人工剥离,然后过筛扬净,断续晒干,一般要晒12天,才能使淀粉和可溶性糖等有机物充分转化为油脂。晒茶籽用土坪或竹席比水泥晒坪好,可以提高出油率和茶油质量;然后进行油茶果去壳,为避免脱壳困难与种仁破碎过多,控制茶籽的含水率在5 % -6 %以内。脱壳后通过粉碎机加工成粉状,无粗粒,得到较高的出油率。山茶通过这种自然干燥法去壳时,还含有30%左右的茶果尚未裂开;通过人工剥离耗时特别大,少批量的茶果籽壳分离,采用人工处理尚可;但市场经济的今天,劳动者的工资日益增高,其经济效益很低;很难达到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0003]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油脂加工企业采用的剥壳机,基本上是小产量剥壳机;没有配套的设备,致使产量上不去;同时茶果不可能存放在一块,在剥壳时需要人工进行搬运;费工费时。在剥壳的效果上,由于茶果颗粒粗细不一致,茶果籽壳分离得不到控制,致使油料进入榨油机的山茶籽含仁率偏高或偏低。当油料中含壳率偏高造成油料的出油率降低,生产成本升高;当油料中含壳率偏低时,油料进入榨油机的榨膛,由于榨膛温度很高很容易卡死榨油机的榨螺,造成必须停机处理才能继续生产。榨油机的榨螺拆装耗时长,从而降低生产效率。另外,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剥壳机大都是固定式不能移动,而茶果的收集不是在一处;茶果需要通过交通工具汇集到一起,进行剥壳加工;浪费人力、物力并且影响生产进度;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产品,多功能组合式茶果剥壳机,针对上述茶果剥壳操作不方便和茶果剥壳效果不佳;茶果颗粒粗细得不到控制;致使油料进入榨油机的山茶籽含仁率偏高或偏低;造成油料的出油率降低,卡死榨油机榨螺及剥壳机大都是固定式不能移动,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0005]多功能组合式茶果剥壳机,包括:行走系统、剥壳系统、分级系统、分离系统。行走系统:由移动底盘、行走轮、转向轮组成;剥壳系统:由机架、一号电机、二号电机、一级进料斗、二级进料斗、双级剥壳机组成;分级系统:由一号支撑块、二号支撑块、分级筛、调节支撑杆组成;分离系统:由支承架、一号悬挂连杆、二号悬挂连杆、双级分离筛、偏心轮组成。双级剥壳机设置在机架上,一、二级剥壳装置各设有独立电机。机架设置在移动底盘上,移动底盘的一端设有大承载力的大行走轮,移动底盘的另一端设有转向轮;在人工推动剥壳机行走时,只需调整使力角度,设备便可实现转向的功能。机架的下方设有悬挂式的双级分离筛,通过机架上的支承架设有的悬挂件进行支撑;双级分离筛内部设有两层筛板,上层筛板的筛孔比下层筛板的筛孔大。由于两层筛板的设立,使筛体形成上中下三个腔;在双级分离筛出料端设有茶籽出口、小杂出口。上层出果壳、中层出籽、下层出小杂。双级分离筛采用偏心轮的方式传动,产生往复性的震动;使茶果的籽、壳进行分离。双级分离筛采用独立电机,通过传动带进行传动。双级剥壳机设有双级进料斗独立进料,双级进料斗分为一级进料斗、二级进料斗;二级进料斗上设有二号支撑块,分级筛上设有一号支撑块,一号支撑块与二号支撑块通过销轴连接。茶果分级筛采用三点固定法固定,茶果分级筛下端两边与二级进料斗上设有支座通过销轴,进行平衡连接;上端通过调节支撑杆与机架上设有的支承架进行连接。通过调节支撑杆上设有螺栓孔进行调节;从而达到调整茶果分级筛的水平角度。茶果分级筛分两层结构,中间通过筛板采取与底板平行的方式隔成上、下两层;大颗粒茶果通过自身的自流角和茶果分级筛的水平角度,从上层的筛板进入一级进料斗;小颗粒茶果通过自身的自流角和茶果分级筛的水平角度,从茶果分级筛设有筛板的筛孔进入下层,进入二级进料斗。茶果通过其他输送设备进入茶果分级筛,大颗粒茶果进入一级进料斗,小颗粒茶果进入二级进料斗。茶果经双级剥壳机剥壳后进入双级分离筛,经籽壳分离后果壳上层筛板排出、油料籽经茶籽出口输出、分离出小杂经小杂出口输出。
[0006]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粗细不同的茶果分级进入双级剥壳机;改善了粗细颗粒茶果混合而导致剥壳不彻底。通过双级分离筛设置茶果籽、壳、小杂精细分离,达到控制油茶籽中的含壳率,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籽油料出油率。行走轮的设置,使设备达到流动作业的效果,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1多功能组合式茶果剥壳机结构示意图。
[0008]如图1所示:
[0009]移动底盘1、行走轮2、 机架3、 一号电机4、 双级剥壳机5、
[0010]一级进料斗6、一号支撑块7、分级筛8、二号支撑块9、二级进料斗10、
[0011]调节支撑杆11、二号电机12、支承架13、二号悬挂连杆14、双级分离筛15、
[0012]茶籽出口 16、小杂出口 17、转向轮18、一号悬挂连杆19、 偏心轮20。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图1所示,双级剥壳机5设置在机架3上,机架3设置在移动底盘I上。移动底盘I采用4轮支撑的方式,移动底盘I 一端设有2个大承载力的行走轮2,移动底盘I的另一端设有2个转向轮17 ;在人工;推动剥壳机行走时,调整使力角度,设备便可实现转向的功能。机架3的下方设有双级分离筛14,机架3上设有支承架12 ;支承架12通过一号悬挂连杆18、二号悬挂连杆13悬挂在支承架12上。双级分离筛14通过偏心轮(19)传动,产生往复性的震动;使茶果的籽、壳进行分离。双级分离筛14采用独立电机,通过传动带进行传动。双级剥壳机5设有一级进料斗6、二级进料斗10独立进料,二级进料斗10上设有二号支撑块9 ;分级筛8上设有一号支撑块7,一号支撑块7与二号支撑块9通过销轴连接,调节支撑杆11与机架3上设有的支承架13进行活动连接。通过调节支撑杆11上设有螺栓孔进行调节;从而达到调整茶果分级筛的水平角度。分级筛8分两层结构,中间通过筛板采取与底板平行的方式隔成上、下两层;大颗粒茶果从上层的筛板进入一级进料斗6 ;小颗粒茶果从分级筛8的筛孔进入下层,从而进入二级进料斗10。茶果经双级剥壳机5剥壳后进入双级分离筛15,经籽壳分离后果壳上层筛板排出、油料籽经茶籽出口 16输出、分离出小杂经小杂出口 17输出。
【权利要求】
1.多功能组合式茶果剥壳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剥壳机,包括行走系统、剥壳系统、分级系统、分离系统;所述的行走系统:由移动底盘(1)、行走轮(2)、转向轮(18)组成;所述的剥壳系统:由机架(3)、一号电机(4)、二号电机(12)、一级进料斗(6)、二级进料斗(10)、双级剥壳机(5)组成;所述的分级系统:由一号支撑块(7)、二号支撑块(9)、分级筛(8)、调节支撑杆(11)组成;所述的分离系统:由支承架(13)、一号悬挂连杆(19)、二号悬挂连杆(14)、双级分离筛(15)、偏心轮组(20)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式茶果剥壳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移动底盘(I)采用4轮支撑的方式,移动底盘(1) 一端设有2个大承载力的行走轮(2),另一端设有2个转向轮(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式茶果剥壳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机架(3)的下方设有双级分离筛(14),机架(3)上设有支承架(12),通过一号悬挂连杆(18)、二号悬挂连杆(13)悬挂在支承架(12)上;所述的双级分离筛(14)通过偏心轮(19)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式茶果剥壳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双级剥壳机(5)设有一级进料斗(6)、二级进料斗(10)独立进料,二级进料斗(10)上设有二号支撑块(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式茶果剥壳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分级筛(8)上设有一号支撑块(7),所述的一号支撑块(7)与二号支撑块(9)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的调节支撑杆(11)与支承架(13)进行活动连接,通过调节支撑杆(11)上设有螺栓孔进行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式茶果剥壳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分级筛(8)分两层结构,中间通过筛板采取与底板平行的方式隔成上、下两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式茶果剥壳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双级分离筛(15)内部设有两层筛板,上层筛板的筛孔比下层筛板的筛孔大;通过两层筛板的设立,使筛体形成上中下三个腔;所述的双级分离筛(15)出料端设有茶籽出口(16)、小杂出口(17)。
【文档编号】C11B1/04GK203569059SQ201320681369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日
【发明者】李宁 申请人:李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