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包括壶盖组件、壶身组件、壶嘴组件、手柄组件、设有电耦合器的底盖组件以及电源底座组件,所述壶盖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上盖、中盖、下盖、密封盖,所述下盖上设有第一泄压孔,所述第一泄压孔上安装有蒸气阀,所述蒸气阀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非对称分布的第二泄压孔,所述密封盖上在蒸气阀位置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蒸气通孔,所述中盖上与所述蒸气通孔对应位置设有蒸气室,所述中盖上还设有出水口,所述蒸气通孔、第一泄压孔、第二泄压孔、蒸气室、出水口形成常开蒸气通道。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壶盖组件中设置一常开气通道,保证了壶内的压力小于4KPa,防止壶内的蒸气量烫伤手的危险。
【专利说明】—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尤其涉及一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
【背景技术】
[0002]电水壶产品,已经成为居家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家用电器。电水壶一般包括壶盖组件、手柄组件、壶身,设置于壶身下方加热器件和与其电耦合连接的底座。而保温电热水壶,分为普通的电热偶重复加热保温:此种保温水壶的能耗高,且水重复加热影响水的质变,产生健康问题;另一和保温电热水壶是通过结构设计使容纳腔体的液体密封,不能与外部冷空气对流,达到保温的目的。后者的低能耗、环保、健康,是目前的研发的主要方向。此种保温电热水壶,是普通电水壶和保温壶的结合体,即能加热又能保温和防烫。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使用量超过的普通保单层水壶,有取而代之的趋势,此种水壶是通过在两层壶体间及底部填充隔热材料或通过辐射层或空气层或真空层的方式,减少热对流或延缓热对流来实现保温效果。作为保温电水壶主要部件,壶体组件(容纳腔)和壶盖的密封性是保温的核心部份。壶体组件密封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产品的保温。
[0003]目前中国市场上此类保温电热水壶,主要为五金内胆+塑胶外壳,五金内胆与塑胶外壳间大多为空气隔热或加填充隔热材料,在内胆底部增加隔热层或在隔热层内填充隔热材料;加一个密封壶盖组成的保温水壶,密封壶盖在煮水时需有泄压功能。此类保温水壶主要还是防烫功能,保温效果不明显,一般都在水烧开后两小时保温70度左右,存在很大改进和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温效果好、倒水顺畅、安全的改良的保温电水壶。
[000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包括壶盖组件、壶身组件、壶嘴组件、手柄组件、设有电耦合器的底盖组件以及电源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上盖、中盖、下盖、密封盖,所述下盖上设有第一泄压孔,所述第一泄压孔上安装有蒸气阀,所述蒸气阀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非对称分布的第二泄压孔,所述密封盖上在蒸气阀位置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蒸气通孔,所述中盖上与所述蒸气通孔对应位置设有蒸气室,所述中盖上还设有出水口,所述蒸气通孔、第一泄压孔、第二泄压孔、蒸气室、出水口形成常开蒸气通道。当电水壶工作时,壶内的气压无法顶起蒸气阀时,通过常开蒸气通道泄压,保证了壶内的压力小于4KPa。只有在压力小于4KPa,瞬间打开盖的情况下,壶内蒸气量和压力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壶内气压过大,瞬间打开盖,壶内的蒸气量很大会对拿盖的手部有烫伤的危险。当壶内压力过大,能顶开蒸气阀时,壶内压力通过下盖的第一泄压孔泄压,壶内压力小于蒸气阀的覆盖面的弹力时,蒸气阀自动复位,密封住下盖的第一泄压孔,让壶内形成一个空气流动相对较小的密封状态。中低海拔(小于1000M)的情况下,水温高于90度才会产生蒸气,电热水壶在保温状态下,是不加热的,壶内的压力约等于外界,没有压力时,蒸气只能通过第二泄压孔流出,由于此第二泄压孔很小,蒸气热流失也很小。当壶内没有蒸气时,壶内的热量也只通此第二泄压孔和外界热对流,没有外力和压力,且壶内是静止的情况下,热对流是微小的,对保温没有多大的影响。
[0007]进一步,所述蒸气室与出水口之间设有蒸气通道,所述蒸气通道通过在所述中盖上设置凹槽而形成。
[0008]进一步,所述蒸气通孔、蒸气室的位置设置在相应零部件上的远离出水口的位置。这种设置是为了防止在用户正常提壶微小倾斜时,壶盖组件内的蒸气凝水从出水口流出。
[0009]进一步,所述蒸气通孔、蒸气室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出水口的相反方向大约180°角的位置。
[0010]进一步,所述中盖上的靠近边缘的位置设置有空气泻出孔,在水壶处于密封状态下,所述空气泻出孔位于中盖与下盖之间的密封点的离圆心较近的一侧。以防止由于壶内沸腾安全空间的空气压力的原因在打开倒水时出现不稳定贯出的情况而使倒水更顺畅,同时确保在不倒水的情况下,水不会从空气泻出孔处泄漏。
[0011]进一步,所述空气泻出孔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出水口的相反方向大约180°角的位置。保证了电水壶最大倾斜的倒水角度为90度,确保空气泻出孔不会被水淹没。
[0012]进一步,所述下盖、密封盖及其之间的下盖密封圈连接形成一可活动的壶下盖组件,所述下盖与中盖分离时,所述下盖与中盖之间的外周一圈间隙形成一环形的进水区,所述下盖与中盖之间形成一个出水通道。
[0013]进一步,所述壶盖组件内安装有带动壶下盖组件向下运动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安装在下盖上带动下盖向下运动的压盖,所述压盖与将其下压的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杆可转动的安装在壶盖组件内,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带动其转动的传动杆连接,所述传动杆连接在带动其运动的出水按钮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压盖与密封盖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0015]进一步,所述壶盖组件内设有转轴,所述连杆可转动地套装在转轴上。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壶盖组件中设置一常开蒸气通道,保证了壶内的压力小于4KPa,防止壶内的蒸气量烫伤手的危险;而且第二泄压孔非常小,不会影响电水壶的保温效果;壶盖组件上设置有空气泄出孔,保证了倒水时的出水流畅;蒸气出口与出水口是同一个,而且出水和出蒸气共用一个通道,节省了空间资源。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壶盖组件的主视剖视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壶盖组件的爆炸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中盖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一。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中盖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二。
[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中盖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一。
[00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中盖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二。
[0024]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蒸气阀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实用新型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0027]参照图1-9,一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包括壶盖组件、壶身组件3、壶嘴组件8、手柄组件18、设有电耦合器的底盖组件13以及电源底座组件14,所述壶盖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上盖1、中盖2、下盖7、密封盖6,所述下盖7上设有第一泄压孔701,所述第一泄压孔701上安装有蒸气阀4,所述蒸气阀4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非对称分布的第二泄压孔401,所述密封盖6上在蒸气阀4位置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蒸气通孔601,所述中盖2上与所述蒸气通孔601对应位置设有蒸气室202,所述中盖2上还设有出水口 204,所述蒸气通孔601、第一泄压孔701、第二泄压孔401、蒸气室202、出水口 204形成常开蒸气通道。当电水壶工作时,壶内的气压无法顶起蒸气阀4时,通过常开蒸气通道泄压,保证了壶内的压力小于4KPa。只有在压力小于4KPa,瞬间打开盖的情况下,壶内蒸气量和压力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壶内气压过大,瞬间打开盖,壶内的蒸气量很大会对拿盖的手部有烫伤的危险。当壶内压力过大,能顶开蒸气阀4时,壶内压力通过下盖的第一泄压孔701泄压,壶内压力小于蒸气阀4的覆盖面402的弹力时,蒸气阀4自动复位,密封住下盖的第一泄压孔701,让壶内形成一个空气流动相对较小的密封状态。中低海拔(小于1000M)的情况下,水温高于90度才会产生蒸气,电热水壶在保温状态下,是不加热的,壶内的压力约等于外界,没有压力时,蒸气只能通过第二泄压孔401流出,由于此第二泄压孔401很小,蒸气热流失也很小。当壶内没有蒸气时,壶内的热量也只通此第二泄压孔401和外界热对流,没有外力和压力,且壶内是静止的情况下,热对流是微小的,对保温没有多大的影响。
[0028]所述的蒸气阀4的覆盖面402和与下盖7平面相配合且大于平面的第一泄压孔701的外径,蒸气阀4的轴微小于下盖的装配孔,蒸气阀的卡环部位大于装配孔,且卡环部位到覆盖面的高度微等于下盖7的厚度,用于固定蒸气阀4 ;在蒸气阀4的覆盖面402上的第二泄压孔401的直径大小不能大于3MM。
[0029]所述蒸气室202与出水口 204之间设有蒸气通道203,所述蒸气通道203通过在所述中盖2上设置凹槽而形成,见图4、图5。当然如果蒸气室202设在出水口 204正方,则不需要设计蒸气槽203,见图6、图7。
[0030]所述蒸气通孔601、蒸气室202的位置设置在相应零部件上的远离出水口 204的位置。这种设置是为了防止在用户正常提壶微小倾斜时,壶盖组件内的蒸气凝水从出水口流出。
[0031]所述蒸气通孔601、蒸气室202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出水口 204的相反方向大约180°角的位置。
[0032]所述中盖2上的靠近边缘的位置设置有空气泻出孔201,在水壶处于密封状态下,所述空气泻出孔201位于中盖2与下盖7之间的密封点的离圆心较近的一侧。以防止由于壶内沸腾安全空间的空气压力的原因在打开倒水时出现不稳定贯出的情况而使倒水更顺畅,同时确保在不倒水的情况下,水不会从空气泻出孔201处泄漏。
[0033]所述空气泻出孔201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出水口 204的相反方向大约180°角的位置。保证了电水壶最大倾斜的倒水角度为90度,确保空气泻出孔201不会被水淹没。
[0034]所述下盖7、密封盖6及其之间的下盖密封圈5连接形成一可活动的壶下盖组件,所述下盖7与中盖2分离时,所述下盖7与中盖2之间的外周一圈间隙形成一环形的进水区17,所述下盖7与中盖2之间形成一个出水通道。
[0035]所述壶盖组件内安装有带动壶下盖组件向下运动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安装在下盖7上带动下盖7向下运动的压盖12,所述压盖12与将其下压的连杆11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杆11可转动的安装在壶盖组件内,所述连杆11的另一端与带动其转动的传动杆16连接,所述传动杆16连接在带动其运动的出水按钮15连接。
[0036]所述压盖12与密封盖6之间设有复位弹簧9。
[0037]所述壶盖组件内设有转轴10,所述连杆11可转动地套装在转轴10上。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包括壶盖组件、壶身组件、壶嘴组件、手柄组件、设有电耦合器的底盖组件以及电源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上盖、中盖、下盖、密封盖,所述下盖上设有第一泄压孔,所述第一泄压孔上安装有蒸气阀,所述蒸气阀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非对称分布的第二泄压孔,所述密封盖上在蒸气阀位置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蒸气通孔,所述中盖上与所述蒸气通孔对应位置设有蒸气室,所述中盖上还设有出水口,所述蒸气通孔、第一泄压孔、第二泄压孔、蒸气室、出水口形成常开蒸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气室与出水口之间设有蒸气通道,所述蒸气通道通过在所述中盖上设置凹槽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气通孔、蒸气室的位置设置在相应零部件上的远离出水口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气通孔、蒸气室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出水口的相反方向大约180°角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上的靠近边缘的位置设置有空气泻出孔,在水壶处于密封状态下,所述空气泻出孔位于中盖与下盖之间的密封点的离圆心较近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泻出孔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出水口的相反方向大约180°角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密封盖及其之间的下盖密封圈连接形成一可活动的壶下盖组件,所述下盖与中盖分离时,所述下盖与中盖之间的外周一圈间隙形成一环形的进水区,所述下盖与中盖之间形成一个出水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组件内安装有带动壶下盖组件向下运动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安装在下盖上带动下盖向下运动的压盖,所述压盖与将其下压的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杆可转动的安装在壶盖组件内,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带动其转动的传动杆连接,所述传动杆连接在带动其运动的出水按钮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与密封盖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组件内设有转轴,所述连杆可转动地套装在转轴上。
【文档编号】A47J36/38GK203662576SQ201320717512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4日
【发明者】龚益官, 黄理水, 徐先平 申请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