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吸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伸吸管,其包括:外管,其一端径向向内形成有外管箍口,其另一端为开口端;中管,其可轴向移动地穿设在所述外管内,所述中管的一端设有中管凸部,所述中管凸部位于所述开口端内,所述中管的另一端径向向内形成有中管箍口,所述中管箍口位于所述外管箍口内,所述中管凸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外管箍口的直径;内管,其可轴向移动地穿设在所述中管内,所述内管穿出所述外管箍口的一端连接有勺体,其另一端设有内管凸部,所述内管凸部的外径大于所述中管箍口的直径。本实用新型的拉伸吸管,不仅具有吮吸作用,而且通过连接在内管一端的勺体,可顺利地将附着在包装杯或包装盒内壁和底壁的饮品食用干净,避免浪费的情况发生。
【专利说明】拉伸吸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吸管,尤其有关于一种生活用品领域中应用的拉伸吸管。【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粘稠度较高的饮品,该些饮品的流动性较低。现有的吸食饮品的吸管仅具有吮吸作用,而不具有汤匙作用,食用者在使用吸管吸食包装杯或包装盒内的饮品后,在包装杯或包装盒的内壁和底部常常会粘着较多未被吸食的饮品,该些未被吸食的饮品不易被吸管吸走,常造成浪费的情况;另外,针对妇女儿童等力气较小的人群,该些粘稠度较高的饮品会产生吮吸困难的现象。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吸管,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伸吸管,其不仅具有吮吸作用,而且通过连接在内管一端的勺体,可顺利地将附着在包装杯或包装盒内壁和底壁的饮品食用干净,避免浪费的情况发生。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伸吸管,所述拉伸吸管包括:
[0007]外管,其一端径向向内形成有外管箍口,其另一端为开口端;
[0008]中管,其可轴向移动地穿设在所述外管内,所述中管的一端设有中管凸部,所述中管凸部位于所述开口端内,所述中管的另一端径向向内形成有中管箍口,所述中管箍口位于所述外管箍口内,所述中管凸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外管箍口的直径;
[0009]内管,其可轴向移动地穿设在所述中管内,所述内管穿出所述外管箍口的一端连接有勺体,其另一端设有内管凸部,所述内管凸部的外径大于所述中管箍口的直径。
[001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管的侧壁径向向内形成有环凹槽,所述环凹槽靠近所述外管箍口设置,在所述中管凸部移动到所述外管箍口一端的状态下,所述中管凸部卡设在所述环凹槽与所述外管箍口之间。
[001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管的侧壁径向向内形成有环凹槽,所述环凹槽靠近所述中管箍口设置,在所述内管凸部移动到所述中管箍口一端的状态下,所述内管凸部卡设在所述环凹槽与所述中管箍口之间。
[0012]本实用新型的拉伸吸管的特点及优点是:该拉伸吸管为三段伸缩结构,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可将内管穿设在中管内、将带有内管的中管穿设在外管内,减小了拉伸吸管的长度,可实现将拉伸吸管黏结到具有一定尺寸的包装杯或包装盒外部的目的,而内管、中管于拉伸后可与外管形成具有一定长度的吸管,满足了吸食包装杯或包装盒内饮品的目的;另夕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拉伸吸管在内管的一端连接有勺体,使得拉伸吸管不但具有吸食作用,同时还兼具S食功能,在饮用粘稠饮品时,可避免粘着于包装杯或包装盒内壁和底部的剩余饮品的浪费。【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拉伸吸管的收缩状态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拉伸吸管的拉伸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7]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伸吸管,其包括外管1、中管2和内管3,其中:外管I的一端径向向内形成有外管箍口 11,其另一端为开口端12 ;中管2可轴向移动地穿设在所述外管I内,所述中管2的一端设有中管凸部21,所述中管凸部21位于所述开口端12内,所述中管2的另一端径向向内形成有中管箍口 22,所述中管箍口 22位于所述外管箍口 11内,所述中管凸部21的外径大于所述外管箍口 11的直径;内管3可轴向移动地穿设在所述中管2内,所述内管3穿出所述外管箍口 11的一端连接有勺体31,其另一端设有内管凸部32,所述内管凸部32的外径大于所述中管箍口 22的直径。
[0018]具体是,外管I大体呈圆柱筒形,其内部中空,外管I的一端为开口端12,其另一端径向向内渐缩形成一外管箍口 11。
[0019]中管2大体呈圆柱筒形,其穿设在外管I内,中管2的内部中空,其一端径向向外凸设有中管凸部21,其另一端径向向内渐缩形成一中管箍口 22。中管2的中管凸部21位于外管I的开口端12 —侧,中管2的中管箍口 22位于外管I的外管箍口 11 一侧,中管2可在外管I内轴向移动,当中管2的中管凸部21移动至外管I的外管箍口 11 一端时,由于中管凸部21的外径大于外管箍口 11的直径,因此中管2不会自外管I内拉伸出外管1,并且中管凸部21于拉伸至外管箍口 11处时会卡紧在外管箍口 11处,从而使得中管凸部21与外管箍口 11形成密闭状态,防止饮用时漏气的情况发生。
[0020]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外管I的侧壁径向向内形成有环凹槽13,环凹槽13靠近外管箍口 11设置,在中管凸部21移动到外管箍口 11 一端的状态下,中管凸部21恰好卡设在环凹槽13与外管箍口 11之间。环凹槽13的设置,可使中管2于拉伸后,锁定在外管I的环凹槽13与外管箍口 11之间,防止使用过程中中管2回缩的情况发生。
[0021]内管3大体呈圆柱筒形,其穿设在中管2内,内管3的内部中空,其一端穿出中管2的中管箍口 22并自外管I的外管箍口 11穿出外管1,内管3穿出外管I的一端连接有勺体31,勺体31位于外管I的外侧,内管3的另一端径向向外凸设有内管凸部32,内管凸部32位于中管2的中管凸部21 —侧,内管3可在中管2内轴向移动,当内管3的内管凸部32移动至中管2的中管箍口 22 —端时,由于内管凸部32的外径大于中管箍口 22的直径,因此内管3不会自中管2内拉伸出中管2,并且内管凸部32于拉伸至中管箍口 22处时会卡紧在中管箍口 22处,从而使得内管凸部32与中管箍口 22形成密闭状态,防止饮用时漏气的情况发生。
[0022]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中管2的侧壁径向向内形成有环凹槽23,环凹槽23靠近中管箍口 22设置,在内管凸部32移动到中管箍口 22 —端的状态下,内管凸部32卡设在环凹槽23与中管箍口 22之间。环凹槽23的设置,可使内管3于拉伸后,锁定在中管2的环凹槽23与中管箍口 22之间,防止使用过程中内管3回缩的情况发生。
[0023]本实用新型的拉伸吸管,为三段伸缩结构,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可将内管3穿设在中管2内、将带有内管3的中管2穿设在外管I内,减小了拉伸吸管的长度,可实现将拉伸吸管黏结到具有一定尺寸的包装杯或包装盒外部的目的,而内管3、中管2于拉伸后可与外管I形成具有一定长度的吸管,满足了吸食包装杯或包装盒内饮品的目的;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拉伸吸管在内管3的一端连接有勺体31,使得拉伸吸管不但具有吸食作用,同时还兼具S食功能,在饮用粘稠饮品时,可避免粘着于包装杯或包装盒内壁和底壁的剩余饮品的浪费。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拉伸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吸管包括: 外管,其一端径向向内形成有外管箍口,其另一端为开口端; 中管,其可轴向移动地穿设在所述外管内,所述中管的一端设有中管凸部,所述中管凸部位于所述开口端内,所述中管的另一端径向向内形成有中管箍口,所述中管箍口位于所述外管箍口内,所述中管凸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外管箍口的直径; 内管,其可轴向移动地穿设在所述中管内,所述内管穿出所述外管箍口的一端连接有勺体,其另一端设有内管凸部,所述内管凸部的外径大于所述中管箍口的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侧壁径向向内形成有环凹槽,所述环凹槽靠近所述外管箍口设置,在所述中管凸部移动到所述外管箍口一端的状态下,所述中管凸部卡设在所述环凹槽与所述外管箍口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的侧壁径向向内形成有环凹槽,所述环凹槽靠近所述中管箍口设置,在所述内管凸部移动到所述中管箍口一端的状态下,所述内管凸部卡设在所述环凹槽与所述中管箍口之间。
【文档编号】A47G21/18GK203539009SQ201320717769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4日
【发明者】杨杰, 巴根纳, 贺宇峰 申请人: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