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靠近感应操作的电饭煲控制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357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体靠近感应操作的电饭煲控制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体靠近感应操作的电饭煲控制板,包括常规按键输入检测模块(1)、电源稳压模块(2)、底部温度检测模块(3)、界面显示模块(4)、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输入扫描模块(6)、立体加热输出模块(7)及语音信号输出模块(8),还包括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9);所述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分别连接常规按键输入检测模块、电源稳压模块、底部温度检测模块、界面显示模块、输入扫描模块、立体加热输出模块、语音信号输出模块及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体靠近感应操作的电饭煲控制板,不需要人体接触即可方便操作电饭煲,方便快捷,用户体验感极佳,可以通过感应人体的存在来控制显示屏的亮度,也可以通过人手的姿势来直接输入各种功能。
【专利说明】一种人体靠近感应操作的电饭煲控制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饭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体靠近感应操作的电饭煲控制板。【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面上的电饭煲一般为轻触按键、触摸输入的方式,都需要人体接触到电饭煲的面板完成功能操作,没有更多的考虑到用户体验。与现代化家居的科技感、现代感不搭配。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需要人体接触即可方便操作、方便快捷、用户体验感好的人体靠近感应操作的电饭煲控制板。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体靠近感应操作的电饭煲控制板,包括常规按键输入检测模块、电源稳压模块、底部温度检测模块、界面显示模块、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输入扫描模块、立体加热输出模块及语音信号输出模块,还包括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所述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分别连接常规按键输入检测模块、电源稳压模块、底部温度检测模块、界面显示模块、输入扫描模块、立体加热输出模块、语音信号输出模块及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
[0005]进一步地,所述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包括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七运放、第四二极管、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及第十五电阻;所述第九电容连接于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信号输入端和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四二极管正极连接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信号输入端,负极连接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十二电阻一端连接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三电阻一端连接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另一端连接第七运放的正向端;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十四电阻一端连接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第七运放的正向端;所述第十六电阻一端连接第七运放的反相端,另一端连接地;所述第十五电阻一端连接第七运放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所述第十电容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另一端连接地。
[0006]更进一步地,所述常规按键输入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八电容、第七电解电容、第一运放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连接于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的输入端和第四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电阻连接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一直流电压端;所述第七电解电容的正极连接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负极连接地;所述第三电阻接于第一运放的正向端和第七电解电容的正极;所述第八电容连接于第一运放的正向端和反向端之间;所述第一运放的电源端连接第一直流电压端,反向端及接地端连接地;所述第一电容一端连接第一运放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所述第一二极管跨接于第一电容的两端。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稳压模块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第九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解电容及第五电解电容;所述第一电源模块输出端一端连接于第二直流电压端,另一端连接地;所述第九电阻连接于第二直流电压端和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之间;所述第四电解电容的正端连接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负端连接地;所述第二电容连接于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和地之间;所述第二电源模块接地端接地,输出端连接第一直流电压端;所述第五电解电容的正端连接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负端连接地;所述第二电容连接于第一直流电压端和地之间。
[0008]更进 一步地,所述底部温度检测模块包括电位器;所述电位器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另一端接地。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界面显示模块包括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所述第一按键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按键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另一端接地。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包括单片机微处理器和晶振;所述晶振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另一端接地。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输入扫描模块包括发光二极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及第一三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第一直流电压端,负极连接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连接于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一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五电阻及第六电阻,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五电阻一端连接第六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另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立体加热输出模块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三二极管、及继电器;所述第七电阻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及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八电阻一端连接第七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继电器及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直流电压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负极连接第二直流电压端。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语音信号输出模块包括第六电解电容、第十一电阻、第三三极管及喇叭;所述第六电解电容正极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负极连接第十一电阻;所述第三三极管基极连接第十一电阻,发射极连接地,集电极连接喇叭负极;所述喇叭正极连接第
一直流电压端。
[00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00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人体靠近感应操作的电饭煲控制板,是一种不需要人体接触即可方便操作的电饭煲,方便快捷,用户体验感极佳,可以通过感应人体的存在来控制显示屏的亮度,也可以通过人手的姿势来直接输入各种功能,市场前景良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I为常规按键输入检测模块、2为电源稳压模块、3为底部温度检测模块3、4为界面显不模块、5为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6为输入扫描模块、7为立体加热输出模块、8为语音信号输出模块、9为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U1为第一运放、U2为第一反相器、U3为第二反相器、U4为单片机微处理器、U5为第一电源模块、U6为第二电源模块、U7为第七运放、Rl为第一电阻、R2为第二电阻、R3为第三电阻、R4为第四电阻、R5为第五电阻、R6为第六电阻、R7为第七电阻、R8为第八电阻、R9为第九电阻、RlO为电位器、Rll为第十一电阻、R12为第十二电阻、R13为第十三电阻、R14为第十四电阻、R15为第十五电阻、R16为第十六电阻、Cl为第一电容、C2为第二电容、C3为第三电容、C4为第四电解电容、C5为第五电解电容、C6为第六电解电容C7为第七电解电容、C8为第八电容、C9为第九电容、ClO为第十电容、Dl为第一二极管、D2为发光二极管、D3为第三二极管、Ql为第一三极管、Q2为第二三极管、Q3为第三三极管、SI为第一按键、S2为第二按键、Y为晶振、及K为继电器K、SP为喇叭、+5V为第一直流电压端、+12V为第二直流电压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1]参考图1和图2,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人体靠近感应操作的电饭煲控制板,包括常规按键输入检测模块1、电源稳压模块2、底部温度检测模块3、界面显示模块4、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输入扫描模块6、立体加热输出模块7及语音信号输出模块8,还包括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9 ;所述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分别常规按键输入检测模块1、电源稳压模块2、底部温度检测模块3、界面显示模块4、输入扫描模块6、立体加热输出模块7、语音信号输出模块8及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9。
[0022]所述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9包括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一反相器U2、第二反相器U3、第七运放U7、第四二极管D4、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及第十五电阻R15 ;所述第九电容C9连接于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9信号输入端和第一反 相器U2的输入端;所述第四二极管D4正极连接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9信号输入端,负极连接第一反相器U2的输入端;所述第十二电阻R12 —端连接第一反相器U2的输入端,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三电阻R13 —端连接第一反相器U2的输入端,另一端连接第七运放U7的正向端;所述第一反相器U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反相器U3的输入端;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端连接第二反相器U3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第七运放U7的正向端;所述第十六电阻R16 —端连接第七运放U7的反相端,另一端连接地;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端连接第七运放U7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 ;所述第十电容ClO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另一端连接地。
[0023]所述常规按键输入检测模块I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l、第八电容C8、第七电解电容C7、第一运放Ul及第一二极管Dl ;所述第一电阻Rl连接于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I的输入端和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于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第一直流电压端+5V ;所述第七电解电容C7的正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负极连接地;所述第三电阻R3接于第一运放Ul的正向端和第七电解电容C7的正极;所述第八电容CS连接于第一运放Ul的正向端和反向端之间;所述第一运放Ul的电源端连接第一直流电压端+5V,反向端及接地端连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l 一端连接第一运放Ul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 ;所述第一二极管Dl跨接于第一电容Cl的两端。
[0024]所述电源稳压模块2包括第一电源模块U5、第二电源模块U6、第九电阻R9、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解电容C4及第五电解电容C5 ;所述第一电源模块U5输出端一端连接于第二直流电压端+12V,另一端连接地;所述第九电阻R9连接于第二直流电压端+12V和第二电源模块U6的输入端之间;所述第四电解电容C4的正端连接第二电源模块U6的输入端,负端连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2连接于第二电源模块U6的输入端和地之间;所述第二电源模块U6接地端接地,输出端连接第一直流电压端+5V ;所述第五电解电容C5的正端连接第二电源模块U6的输出端,负端连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2连接于第一直流电压端+5V和地之间。
[0025]所述底部温度检测模块3包括电位器RlO ;所述电位器RlO —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另一端接地。
[0026]所述界面显示模块4包括第一按键SI和第二按键S2 ;所述第一按键SI 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按键S2 —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另
一端接地。
[0027]所述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包括单片机微处理器U4和晶振Y ;所述晶振Y —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U4,另一端接地。[0028]所述输入扫描模块6包括发光二极管D2、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及第一三极管Ql ;所述发光二极管D2正极连接第一直流电压端+5V,负极连接第四电阻R4 ;所述第四电阻R4连接于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一三极管Ql基极连接第五电阻R5及第六电阻R6,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五电阻R5 —端连接第六电阻R6,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6另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
[0029]所述立体加热输出模块7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二三极管Q2、第三二极管D3、及继电器K ;所述第七电阻R7 —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及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八电阻R8 —端连接第七电阻R7,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继电器K及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继电器K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直流电压端+12V ;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负极连接第二直流电压端+12V。
[0030]所述语音信号输出模块8包括第六电解电容C6、第^ 电阻R11、第三三极管Q3及喇叭SP;所述第六电解电容C6正极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负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ll ;所述第三三极管Q3基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11,发射极连接地,集电极连接喇叭SP负极;所述喇叭SP正极连接第一直流电压端+5V。
[00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出特征在于: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9处理感应信号后输出给单片机微处理器5运算处理后,控制输出显示界面模块4及立体加热输出模块7语音信号输出模块8,完成循环控制。
[00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具体的工作原理为: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9感应到人体接近信号时,会产生电压差引起电路震荡频率改变,芯片根据感应信号的强弱来判断是否有人体接近,从而启动或者关闭系统。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本实例,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人体靠近感应操作的电饭煲控制板,包括常规按键输入检测模块(I)、电源稳压模块(2)、底部温度检测模块(3)、界面显示模块(4)、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输入扫描模块(6)、立体加热输出模块(7)及语音信号输出模块(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9);所述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分别连接常规按键输入检测模块(I)、电源稳压模块(2)、底部温度检测模块(3)、界面显示模块(4)、输入扫描模块(6)、立体加热输出模块(7 )、语音信号输出模块(8 )及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9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体靠近感应操作的电饭煲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9)包括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IO)、第一反相器(U2)、第二反相器(U3)、第七运放(U7)、第四二极管(D4)、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及第十六电阻(R16);所述第九电容(C9)连接于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9)信号输入端和第一反相器(U2)的输入端;所述第四二极管(D4)正极连接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9)信号输入端,负极连接第一反相器(U2)的输入端;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端连接第一反相器(U2)的输入端,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端连接第一反相器(U2)的输入端,另一端连接第七运放(U7)的正向端;所述第一反相器(U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反相器(U3)的输入端;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端连接第二反相器(U3)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第七运放(U7)的正向端;所述第十六电阻(R16) —端连接第七运放(U7)的反相端,另一端连接地;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端连接第七运放(U7)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所述第十电容(ClO) —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另一端连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体靠近感应操作的电饭煲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按键输入检测模块(O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l)、第八电容(CS)、第七电解电容(C7)、第一运放(Ul)及第一二极管(Dl);所述第一电阻(Rl)连接于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I)的输入端和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于第四三极管(Q4)的集 电极和第一直流电压端;所述第七电解电容(C7)的正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负极连接地;所述第三电阻(R3)接于第一运放(Ul)的正向端和第七电解电容(C7)的正极;所述第八电容(CS)连接于第一运放(Ul)的正向端和反向端之间;所述第一运放(Ul)的电源端连接第一直流电压端,反向端及接地端连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l) 一端连接第一运放(Ul)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所述第一二极管(Dl)跨接于第一电容(Cl)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体靠近感应操作的电饭煲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稳压模块(2)包括第一电源模块(U5)、第二电源模块(U6)、第九电阻(R9)、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解电容(C4)及第五电解电容(C5);所述第一电源模块(U5)输出端一端连接于第二直流电压端,另一端连接地;所述第九电阻(R9)连接于第二直流电压端和第二电源模块(U6)的输入端之间;所述第四电解电容(C4)的正端连接第二电源模块(U6)的输入端,负端连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2)连接于第二电源模块(U6)的输入端和地之间;所述第二电源模块(U6)接地端接地,输出端连接第一直流电压端;所述第五电解电容(C5)的正端连接第二电源模块(U6)的输出端,负端连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2)连接于第一直流电压端和地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体靠近感应操作的电饭煲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温度检测模块(3)包括电位器(R10);所述电位器(RlO) —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另一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体靠近感应操作的电饭煲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显不模块(4)包括第一按键(SI)和第二按键(S2);所述第一按键(SI) —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按键(S2) —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体靠近感应操作的电饭煲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包括单片机微处理器(U4)和晶振(Y);所述晶振(Y) —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U4),另一端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体靠近感应操作的电饭煲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扫描模块(6)包括发光二极管(D2)、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及第一三极管(Ql);所述发光二极管(D2)正极连接第一直流电压端,负极连接第四电阻(R4);所述第四电阻(R4)连接于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一三极管(Ql)基极连接第五电阻(R5)及第六电阻(R6),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五电阻(R5)—端连接第六电阻(R6),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6)另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体靠近感应操作的电饭煲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加热输出模块(7)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二三极管(Q2)、第三二极管(D3)、及继电器(K);所述第七电阻(R7) —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及第二三极管(Q 2)的基极;所述第八电阻(R8)—端连接第七电阻(R7),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继电器(K)及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继电器(K)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直流电压端;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负极连接第二直流电压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人体靠近感应操作的电饭煲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信号输出模块(8)包括第六电解电容(C6)、第^ 电阻(R11)、第三三极管(Q3)及喇叭(SP);所述第六电解电容(C6)正极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负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ll);所述第三三极管(Q3)基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11),发射极连接地,集电极连接喇叭(SP)负极;所述喇叭(SP)正极连接第一直流电压端。
【文档编号】A47J36/00GK203735971SQ201320738110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1日
【发明者】黄显光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高迅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