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碱反应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45356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油碱反应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油碱反应器,有一个壳体,壳体的上口通过密封法兰连接机架,机架上端设置由电动机和减速箱构成的动力头,动力头的输出轴穿过机架上的双端面机械密封装置后伸入到壳体内,在壳体内装置由主轴和沿主轴轴向布置的若干搅拌臂构成的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的主轴与动力头的输出轴相连接,在相邻搅拌臂之间设有折流板,在壳体底部设置进液口,在壳体上部侧面设置出液口。本实用新型用于棉籽油萃取中混合油与氢氧化钠的油碱反应,消除了轴向混合效应,保证了混合液在宏观上的单一流向,在液体的连续流动过程中保证了每一部分液体的反应时间,使得产物不存在反应物残留,满足了工艺所要求的连续性,具有高效、连续、彻底的特点。
【专利说明】油碱反应器【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碱反应器,是为棉籽油萃取、精炼新工艺混合油精炼专门开发、研制的主机设备,属于油脂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针对目前棉籽油浸出、精炼存在的诸多弊端,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开发的棉籽混合油精炼新工艺,是在浸出车间内完成油脂的初步精炼,直接得到国标三级油,原来的两个车间合并为一个车间,节约了厂房和设备投资。与原来的工艺相比较,混合油精炼无需水洗,不产生废水;由于非极性溶剂分子的大量存在,油碱反应过程中乳化的概率大大降低,混合油粘度小,皂脚易分离,从而提高了精炼得率;在反应的过程中除去了混合液中的热敏性成分,大大改善了油脂的色泽,成品油的质量得到提高;由于在高温脱溶前脱除了胶质与热敏性物质,可避免蒸发器的结垢,提高了蒸发效率,降低了能耗,增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分离出来的皂脚宜处理,解决了传统工艺的皂脚污染。新工艺的实现,需要一种新设备,该设备既能在要求防爆的环境内安全工作,又能实现新工艺要求——高效、连续、彻底完成油碱的中和反应。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碱反应器,针对目前棉籽油浸出、精炼存在的弊端而设计的新设备,能实现高效、连续、彻底完成油碱中和反应的目的。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有一个壳体,壳体的上口通过密封法兰连接机架,机架上端设置由电动机和减速箱构成的动力头,动力头的输出轴穿过机架上的双端面机械密封装置后伸入到壳体内,在壳体内装置由主轴和沿主轴轴向布置的若干搅拌臂构成的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的主轴与动力头的输出轴相连接,在相邻搅拌臂之间设有折流板,在壳体底部设置进液口,在壳体上部侧面设置出液口。
[0005]壳体的中部设置支座,用于固定该设备。
[0006]工作时,混合油与氢氧化钠水溶液按一定比例注入反应器,混合液进入反应器后,由于折流板的作用,从而使每层搅拌形成相对独立的仓室,在搅拌器高速旋转作用下,形成强烈的湍动,反应器的整体效果如同多个小反应器的叠加,从而消除整体上的轴向混合效应,使水相更均匀地分布到油相中,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在反应器内得到充分混合,混合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与水相中的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脂肪酸皂化析出,形成皂脚,而且棉籽油中的一些热敏性成分被皂脚吸附一同析出,反应生成物与混合液一同排除,进入离心机完成分离。轴封采用双端面机械密封系统,动力采用防爆电机,完全符合植物油萃取车间的防爆等级要求。
[0007]本实用新型用于棉 籽油萃取中混合油与氢氧化钠的油碱反应,消除了轴向混合效应,保证了混合液在宏观上的单一流向,在液体的连续流动过程中保证了每一部分液体的反应时间,使得产物不存在反应物残留,满足了工艺所要求的连续性,具有高效、连续、彻底 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参照图1,有一个壳体8,壳体8的中部设置支座7,壳体8的上口通过密封法兰4连接机架2,机架2上端设置由电动机和减速箱构成的动力头1,动力头I的输出轴穿过机架2上的双端面机械密封装置3后伸入到壳体8内,在壳体8内装置由主轴和沿主轴轴向布置的若干搅拌臂构成的搅拌装置6,搅拌装置6的主轴与动力头I的输出轴相连接,在相邻搅拌臂之间设有折流板10,在壳体底部设置进液口 9,在壳体8上部侧面设置出液口 5。
【权利要求】
1.一种油碱反应器,有一个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8)的上口通过密封法兰(4)连接机架(2 ),机架(2 )上端设置由电动机和减速箱构成的动力头(I),动力头(I)的输出轴穿过机架(2)上的双端面机械密封装置(3)后伸入到壳体(8)内,在壳体(8)内装置由主轴和沿主轴轴向布置的若干搅拌臂构成的搅拌装置(6),搅拌装置(6)的主轴与动力头(I)的输出轴相连接,在相邻搅拌臂之间设有折流板(10),在壳体(8)底部设置进液口(9),在壳体(8)上部侧面设置出液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碱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壳体(8)的中部设置支座(7)。
【文档编号】C11B3/06GK203582834SQ201320738081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1日
【发明者】魏兴聚, 张明, 王常文, 杨爱国, 赵树超 申请人:山东凯斯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