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滴漏智能油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041阅读:935来源:国知局
防滴漏智能油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防滴漏智能油壶,包括油壶体和密封盖,油壶体包括壶身、壶口,壶口包括出油口、回油盖,出油口上端有油嘴口,出油口下端与回油盖一体连接;回油盖与水平面有倾角,回油盖的左端高于右端,回油盖右端有回油孔;回油盖安装在壶身上端;密封盖包括主盖、子盖、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一转动轴安装在主盖的前、后壁之间,第一转动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悬摆物;第二转动轴安装在主盖的前、后壁之间,第二转动轴上固定有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三转动轴安装在主盖的前、后壁之间,第三转动轴上固定有第三齿轮及子盖;第一齿轮与第二主动齿轮啮合,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主盖安装在壶身上端。
【专利说明】防滴漏智能油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特别是油壶。
【背景技术】
[0002]CN 203143276 U于2013年8月21日公开了一种油壶盖,该油壶盖包括下盖及设在下盖边缘的手柄,手柄与下盖的连接处设有上盖,下盖上部中心设有出油嘴,出油嘴顶端设有防滴漏嘴,出油嘴周围设有二级回流槽,二级回流槽边缘设有回油孔,二级回流槽外围设有一级回流槽。
[0003]上述油壶盖存在两个问题:一、为防止倒油后,挂在出油嘴上的油流向外侧,采用安装防滴漏嘴,这样使得出油口结构复杂;二、无法实现上盖的自动开合。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防滴漏智能油壶,它能实现密封盖的自动开关,防滴漏,且出油口结构简单,便于生产。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滴漏智能油壶,包括油壶体和密封盖;所述油壶体包括壶身、壶口,所述壶口包括出油口、回油盖,所述出油口的上端有油嘴口,所述出油口的下端与回油盖一体连接;所述回油盖与水平面有倾角,回油盖的左端高于回油盖的右端,回油盖的右端有回油孔;所述回油盖安装在所述壶身的上端;所述密封盖包括主盖、子盖、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安装在主盖的前、后壁之间,第一转动轴可绕轴中心线转动,第一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悬摆物;所述第二转动轴安装在主盖的前、后壁之间,第二转动轴可绕轴中心线转动,第二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安装在主盖的前、后壁之间,第三转动轴可绕轴中心线转动,第三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及所述子盖;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主盖安装在所述壶身的上端。
[0006]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回油盖包括上平板圆面和下圆筒面,所述下圆筒面上端与上平板圆面下侧相连,所述回油孔位于所述上平板圆面的右端;所述壶身的上端有卡位、凹槽,所述下圆筒面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上平板圆面由所述卡位卡紧。
[0007]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下圆筒面由软胶制成。
[0008]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油嘴口与水平面成25° -35°角。
[0009]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平板圆面与水平面成15° -20°角。
[0010]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壶身的上端有小立柱,所述主盖安装在所述小立柱上。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0012]1、本实用新型的油壶利用悬摆物的重力左右,能实现密封盖的自动开关,使用十分简便。[0013]2、采用油嘴口构成第一道防滴漏结构,使液体不至于滴漏在出油口外壁,且出油口结构简单,便于生产。
[0014]3、采用回油盖和回油孔共同构成第二道防滴漏结构,使流出的液体顺着有斜度的回油盖向右流动,流进回油孔,最终进入油壶。这样既保持了油壶外壁的清洁,又可以做到点滴不浪费。
[001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实施例的外观图。
[0018]图3为图2中防滴漏智能油壶的左视图。
[0019]图4为图1实施例未安装密封盖时俯视图。
[0020]图5为壶口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密封盖及壶口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壶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防滴漏智能油壶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包括油壶体和密封盖;油壶体包括壶身9、壶口,壶口包括出油口 13、回油盖14,出油口 13的上端有油嘴口 12,出油口 13的下端与回油盖14 一体连接;回油盖14与水平面有倾角,回油盖14的左端高于回油盖14的右端,出油口 13位于回油盖14的左侧,回油盖14的右端有回油孔15 ;密封盖包括主盖5、子盖10、第一转动轴7、第二转动轴4、第三转动轴I ;第一转动轴7安装在主盖5的前、后壁之间,第一转动轴7可绕轴中心线转动,第一转动轴7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6、悬摆物8 ;第二转动轴4安装在主盖5的前、后壁之间,第二转动轴4可绕轴中心线转动,第二转动轴4上固定安装有第二主动齿轮3、第二从动齿轮2 ;第三转动轴I安装在主盖5的前、后壁之间,第三转动轴I可绕轴中心线转动,第三转动轴I上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11及子盖10 ;第一齿轮6与第二主动齿轮3啮合,第二从动齿轮2与第三齿轮11啮合。回油盖14包括上平板圆面14-1和下圆筒面14-2,下圆筒面14-2上端与上平板圆面14_1下侧相连,回油孔15位于上平板圆面14-1的右端;壶身9的上端有小立柱9-1、卡位9-2、凹槽9-3,下圆筒面14-2安装在凹槽9-3内,上平板圆面14-1由卡位9_2卡紧,主盖5安装在小立柱9-1上。下圆筒面由软胶制成。油嘴口 12与水平面间夹角a为30°。夹角a还可以为25° -35°间任一其他角度。上平板圆面14-1与水平面所成夹角b为15°。夹角b还可以为15° -20°间任一其他角度。
[00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是:使用本实用新型油壶倒油时,油壶倾斜,悬摆物8在重力作用下带动第一转动轴7、第一齿轮6绕第一转动轴7的中心线顺时针转动,第一齿轮6作用于第二主动齿轮3,使得第二转动轴4、第二主动齿轮3、第二从动齿轮2绕第二转动轴4中心线逆时针转动,第二从动齿轮2又带动第三齿轮11转动,使第三转动轴1、第三齿轮11、子盖10绕第三转动轴I中心线顺时针转动,从而实现子盖10的自动打开;当倒完油平放油壶时,悬摆物8在重力作用下带动第一转动轴7、第一齿轮6绕第一转动轴7的中心线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6作用于第二主动齿轮3,使得第二转动轴4、第二主动齿轮3、第二从动齿轮2绕第二转动轴4中心线顺时针转动,第二从动齿轮2又带动第三齿轮11转动,使第三转动轴1、第三齿轮11、子盖10绕第三转动轴I中心线逆时针转动,从而实现子盖10的自动关闭。
[0026]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油壶采用油嘴口 12构成第一道防滴漏结构,当倒完油油壶放平后,油嘴口 12处的食用油会自动流进壶内,不至于让油滴漏在出油口 13外壁;同时,采用回油盖14和回油孔15共同构成第二道防滴漏结构,使流出的油滴顺着有斜度的回油盖14向右流动,流进回油孔15,最终进入油壶,这样既保持了油壶外壁的清洁,又可以做到点滴不浪费。
[002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不能认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没有产生本质上的区别,对上述实施方式的推演或替换仍然被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防滴漏智能油壶,包括油壶体和密封盖,其特征是:所述油壶体包括壶身、壶口,所述壶口包括出油口、回油盖,所述出油口的上端有油嘴口,所述出油口的下端与回油盖一体连接;所述回油盖与水平面有倾角,回油盖的左端高于回油盖的右端,回油盖的右端有回油孔;所述回油盖安装在所述壶身的上端;所述密封盖包括主盖、子盖、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安装在主盖的前、后壁之间,第一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悬摆物;所述第二转动轴安装在主盖的前、后壁之间,第二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安装在主盖的前、后壁之间,第三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及所述子盖;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主盖安装在所述壶身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滴漏智能油壶,其特征是:所述回油盖包括上平板圆面和下圆筒面,所述下圆筒面上端与上平板圆面下侧相连,所述回油孔位于所述上平板圆面的右端;所述壶身的上端有卡位、凹槽,所述下圆筒面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上平板圆面由所述卡位卡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滴漏智能油壶,其特征是:所述下圆筒面由软胶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防滴漏智能油壶,其特征是:所述油嘴口与水平面成 25。-35。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滴漏智能油壶,其特征是:所述上平板圆面与水平面成 15。-20。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防滴漏智能油壶,其特征是:所述壶身的上端有小立柱,所述主盖安装在所述小立柱上。
【文档编号】A47J47/01GK203576365SQ201320782753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4日
【发明者】沈满泉 申请人:沈满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