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加热保温控湿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29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加热保温控湿套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加热保温控湿套件,其包括保温腔体、加热腔体、控湿腔体、传感模块、中央控制单元、调节模块、信号处理电路和显示电路;所述传感模块置于所述保温腔体内部,包括用于检测所述保温腔体内部空气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加热腔体内设有加热器;所述控湿腔体内设有干燥剂放置槽、排水口和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加热腔体与所述控湿腔体之间通过换气扇加速气体交换;所述传感模块、所述加热腔体、所述控湿腔体的物理信号由所述中央控制单元、所述信息处理电路和所述调节模块进行控制、调节;所述显示电路具有数字显示等功能。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适应性好,节能环保,干净卫生,安全可靠。
【专利说明】一种便携式加热保温控湿套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保温控湿套件,尤其是一种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干燥剂和加热器进行冷热控制的便携式加热保温控湿套件,属于日常家用电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质量和外观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受到工作节奏等多种原因的限制,烹调好的食物常常因种类、保存时间或方式的不同,影响其外型、品相、口感和味道。许多食物不仅对保存温度有一定要求,而且对保存的环境湿度也有较高的要求。如油炸类食品,不仅需要一定的恒温保存要求,还需要保存环境的湿度不能过高,以避免因吸收过多的水分而失去松脆的口感。传统的保存方法是将食物放在密闭容器中,以隔绝空气中的水分渗透至食物表面,但这种非真空缺乏保温的食品保存方式在口味上又难以满足食客的要求。目前缺乏一种既具有保温功能、又具有控湿功能的便携式家用小型食物保存电器。本发明专利通过多种传感检测技术和电路控制系统,设计了一种便携式的加热保温控湿套件,不仅可以实现保温控湿的功能,又具有便携化、环保和低功耗等优点。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加热保温控湿套件,其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适应性好,节能环保,干净卫生,安全可靠。
[0004]一种便携式加热保温控湿套件,包括保温腔体、加热腔体、控湿腔体和中央控制区域,其特征是:所述保温腔体是一可开关的密闭腔体,其内部设有实时检测所述保温腔体内部空气温度或湿度的若干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分别放置在所述保温腔体内部的各个角落,可以通过均匀等间距的设置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以提高实时监测的准确性;所述保温腔体的下方从左到右分别设有所述加热腔体和所述控湿腔体;所述保温腔体与所述加热腔体的界面连接处设有第一换气扇,以用于加速所述保温腔体内部的空气流向所述加热腔体,所述保温腔体与所述控湿腔体的界面连接处设有第二换气扇,以用于加速所述保温腔体内部的空气流向所述控湿腔体,所述加热腔体和所述控湿腔体之间的界面连接处设有第三换气扇,以用于加速所述控湿腔体内部的空气流向所述加热腔体;所述加热腔体内设有加热器,以用于对所述加热腔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所述控湿腔体内设有半导体制冷片、干燥剂放置槽、和排水口 ;所述干燥剂放置槽位于所述加热腔体与所述控湿腔体之间的界面连接处,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所述干燥剂放置槽内放置一定量的干燥剂,以用于对流向所述加热腔体的空气进行控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位于所述保温腔体和所述控湿腔体之间的界面连接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在所述控湿腔体的内部,制热面在所述保温腔体的内部,可通过热量交换的方式,降低能量消耗;所述控湿腔体的底部设有所述排水口,以排除空气在冷凝过程中产生的水分;所述中央控制 区域的右侧与所述保温腔体和所述加热腔体的左侧相连,所述中央控制区域内部设有中央控制单元、信号处理电路、调节电路和显示电路;根据所述便携式加热保温控湿套件的电路工作特点,其电路系统包括加热模块、控湿模块、传感模块、所述中央控制单元、所述调节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所述显示电路,其工作原理如下:所述传感模块包括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所述保温腔体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检测和采样,并将获取的物理信号发送至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可以对多个所述物理信号进行放大与调理,并将调理后的信号发送至所述中央控制单元;所述调节电路由温度控制旋钮和湿度控制旋钮构成,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调节旋转,以设定所述保温腔体内的温度或湿度值,所述调节电路同时将设定后的温度或湿度信号发送至所述中央控制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单元接收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和所述调节电路发送过来的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以实时控制所述加热模块和所述控湿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所述加热腔体和所述加热器,当所述保温腔体内的空气温度低于预期设定值的许可范围时,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发出控制信号,以开启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一换气扇;
所述控湿模块包括所述控湿腔体、所述干燥剂放置槽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当所述保温腔体内的湿度超出预期设定值的许可范围时,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发出控制信号,以开启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所述第二换气扇;
所述显示电路可根据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发送的显示信号,既可实时显示所述保温腔体内的温度值和湿度值,又可显示温度和湿度的预期设定值以及所述加热模块和所述控湿模块的实时工作状态。
[0005]在所述信号处理电路中,第一放大器的同相端与第一电容的第一引脚相连,并作为所述物理信号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端与第一电阻的第一引脚、第二电阻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引脚与第二放大器的同相端、第三电阻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反相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一引脚相连,并作为所述物理信号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引脚与第三放大器的反相端和第四电阻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同相端和第五电阻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十一电阻的第一引脚相连;
第四放大器的同相端与第三电容的第一引脚相连,并作为所述物理信号的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四放大器的反相端与第六电阻的第一引脚、所述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七电阻的第一引脚相连;第五放大器的反相端与第四电容的第一引脚相连,并作为所述物理信号的第四输入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五放大器的同相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五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八电阻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引脚与第六放大器的反相端和第九电阻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六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十二电阻的第一引脚相连;
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六放大器的同相端与和第十电阻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引脚与第七放大器的反相端和第十三电阻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七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八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相连;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七放大器的同相端和第十四电阻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
所述第八放大器的反相端与第十五电阻的第一引脚、所述第八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十六电阻的第一引脚相连;第九放大器的反相端与第五电容的第一引脚相连,并作为所述物理信号的第五输入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九放大器的同相端、所述第九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十七电阻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引脚与第十放大器的反相端和第十九电阻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十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十放大器的同相端和第十八电阻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
第十一放大器的同相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一电流源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电流源的阳极浮空;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六电容的第二引脚和第二可变电阻的调节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可变电阻的第一引脚均与电源相连,所述第二可变电阻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i 放大器的反相端与第一可变电阻的第一引脚、第七电容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十电阻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十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二引脚和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二引脚与第十三放大器的同相端和第二十四电阻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二十四电阻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十三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作为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可变电阻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一可变电阻的调节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引脚和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一引脚相连;
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二引脚与第十二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二运算放器的同相端和第二电流源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二电流源的阳极浮空;所述第十二运算放器的反相端浮空;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十三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和第二十五电阻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的第二引脚与电压参考端相连;所述信号处理电路中的多个所述信号输入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的增减,以实现对多个温度信号或湿度信号的比较和放大。
[0006]在所述传感模块中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传感检测电路中,第三可变电阻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三可变电阻的调节端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第三可变电阻的第二引脚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数字地相连;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第一引脚相
连,作为温度信号输出端,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通过镜像电流源为所述温度传感器供电,以提高温度检测的精确度;
在所述传感模块中的所述湿度传感器传感检测电路,所述湿度传感器的第一引脚与第十电容的第二引脚、第二十七电阻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湿度传感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九电容的第二引脚、555定时器的第八引脚、第八电容的第二引脚和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555定时器的第七引脚与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555定时器的第六引脚与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555定时器的第五引脚与所述555定时器的第一引脚、第二十八电阻的第一引脚、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十八电阻的第二引脚、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555定时器的第二引脚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二十六电阻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的第二引脚与第四可变电阻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四可变电阻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四可变电阻的调节端、所述555定时器的第三引脚、所述555定时器的第四引脚和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的第二引脚作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电路采用方波源为湿度传感器供电,以提高湿度检测的精确度。
[0007]本发明的优点:所述保温腔体与所述加热腔体和所述控湿腔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换气扇、所述第二换气扇、所述第三换气扇进行气体交换,所述保温腔体内设有若干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对所述保温腔体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加热模块和控湿模块的工作情况由所述中央控制单元控制;半导体制冷片既可以实现对对数控湿腔体的制冷又可以实现对所述保温腔体的加热,节能高效;所述加热器由所述中央控制单元控制,可以实现对所述加热腔体的快速加热;所述控湿腔体设有所述干燥剂放置槽,可以实现在不启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情况下进行除湿操作;加热温度和目标湿度可调;整个系统大小适中,节能环保,操作简单,不仅适用于家庭使用,也适用于商业餐饮场合,不受地域,空间等使用习惯的局限,使用方便,适应性好,节能环保,干净卫生,安全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加热保温控湿套件的结构图。
[0009]图2为本发明的控制原理图。
[0010]图3为信号处理电路图。
[0011]图4为温度传感检测电路图。
[0012]图5为湿度传感检测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3]本发明包括保温腔体(101),加热腔体(102),控湿腔体(103),中央控制单元(104),信号处理电路(105),调节电路(106),显示电路(107),温度传感器(108),
湿度传感器(109),加热器(110),第一换气扇(111),半导体制冷片(112),干燥剂放置槽(113),第二换气扇(114),第三换气扇(115),排水口(116)。
[0014]如图1所示:所述保温腔体101是一可开关的密闭腔体,其内部设有实时检测所述保温腔体101内部空气温度或湿度的若干个温度传感器108和湿度传感器109,所述温度传感器108和所述湿度传感器109分别放置在所述保温腔体101内部的各个角落,可以通过均匀等间距的设置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108和所述湿度传感器109,以提高实时监测的准确性;
所述保温腔体101的下方从左到右分别设有所述加热腔体102和所述控湿腔体103 ; 所述保温腔体101与所述加热腔体102的界面连接处设有第一换气扇111,以用于加速所述保温腔体101内部的空气流向所述加热腔体102,所述保温腔体101与所述控湿腔体103的界面连接处设有第二换气扇114,以用于加速所述保温腔体101内部的空气流向所述控湿腔体103,所述加热腔体102和所述控湿腔体103之间的界面连接处设有第三换气扇115,以用于加速所述控湿腔体103内部的空气流向所述加热腔体102 ;
所述加热腔体102内设有加热器110,以用于对所述加热腔体10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所述控湿腔体103内设有半导体制冷片112、干燥剂放置槽113、和排水口 116 ;所述干燥剂放置槽113位于所述加热腔体102与所述控湿腔体103之间的界面连接处,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所述干燥剂放置槽113内放置一定量的干燥剂,以用于对流向所述加热腔体102的空气进行控湿;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2位于所述保温腔体101和所述控湿腔体103之间的界面连接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2的制冷面在所述控湿腔体103的内部,制热面在所述保温腔体101的内部,可通过热量交换的方式,降低能量消耗;
所述控湿腔体103的底部设有所述排水口 116,以排除空气在冷凝过程中产生的水分;所述中央控制区域的右侧与所述保温腔体101和所述加热腔体102的左侧相连,所述中央控制区域内部设有中央控制单元104、信号处理电路105、调节电路106和显示电路107 ;
根据所述便携式加热保温控湿套件的电路工作特点,其电路系统包括加热模块、控湿模块、传感模块、所述中央控制单元104、所述调节电路106、信号处理电路105和所述显示电路107,其工作原理如下:
所述传感模块包括所述温度传感器108和所述湿度传感器109,可以实现对所述保温腔体101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检测和采样,并将获取的物理信号发送至所述信号处理电路105 ;
所述信号处理电路105可以对多个所述物理信号进行放大与调理,并将调理后的信号发送至所述中央控制单元104 ;
所述调节电路106由温度控制旋钮和湿度控制旋钮构成,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调节
旋转,以设定所述保温腔体101内的温度或湿度值,所述调节电路106同时将设定后的温度或湿度信号发送至所述中央控制单元104 ;
所述中央控制单元104接收所述信号处理电路105和所述调节电路106发送过来的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以实时控制所述加热模块和所述控湿模块;
所述加热模块包括所述加热腔体102和所述加热器110,当所述保温腔体101内的空气温度低于预期设定值的许可范围时,所述中央控制单元104发出控制信号,以开启所述加热器110和所述第一换气扇111 ;
所述控湿模块包括所述控湿腔体103、所述干燥剂放置槽113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2 ;当所述保温腔体101内的湿度超出预期设定值的许可范围时,所述中央控制单元104发出控制信号,以开启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2和所述第二换气扇114 ;
所述显示电路107可根据所述中央控制单元114发送的显示信号,既可实时显示所述保温腔体101内的温度值和湿度值,又可显示温度和湿度的预期设定值以及所述加热模块和所述控湿模块的实时工作状态。[0015]如图3所示:在所述信号处理电路105中,第一放大器Al的同相端与第一电容Cl的第一引脚相连,并作为所述物理信号的第一输入端P1,所述第一电容Cl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一放大器Al的反相端与第一电阻Rl的第一引脚、第二电阻R2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一放大器Al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二引脚与第二放大器A2的同相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放大器A2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放大器A2的反相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引脚相连,并作为所述物理信号的第二输入端P2 ;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引脚与第三放大器A3的反相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三放大器A3的同相端和第五电阻R5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三放大器A3的输出端和第十一电阻Rll的第一引脚相连;
第四放大器A4的同相端与第三电容C3的第一引脚相连,并作为所述物理信号的第三输入端P3,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四放大器A4的反相端与第六电阻R6的第一引脚、所述第四放大器A4的输出端和第七电阻R7的第一引脚相连;第五放大器A5的反相端与第四电容C4的第一引脚相连,并作为所述物理信号的第四输入端P4,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五放大器A5的同相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五放大器A5的输出端和第八电阻R8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引脚与第六放大器A6的反相端和第九电阻R9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六放大器A6的输出端和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六放大器A6的同相端与和第十电阻RlO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十电阻RlO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
所述第十一电阻Rll的第二引脚与第七放大器A7的反相端和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七放大器A7的输出端和第八运算放大器AS的同相端相连;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七放大器A7的同相端和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
所述第八放大器AS的反相端与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引脚、所述第八放大器AS的输出端和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引脚相连;第九放大器A9的反相端与第五电容C5的第一引脚相连,并作为所述物理信号的第五输入端P5,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九放大器A9的同相端、所述第九放大器A9的输出端和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引脚与第十放大器AlO的反相端和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十放大器AlO的输出端和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十放大器AlO的同相端和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
第十一放大器All的同相端与第一三极管Tl的发射极和第一电流源Iscl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电流源Iscl的阳极浮空;所述第一三极管Tl的基极与第六电容C6的第二引脚和第二可变电阻RW2的调节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Tl的集电极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可变电阻RW2的第一引脚均与电源VCC相连,所述第二可变电阻RW2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十一放大器All的反相端与第一可变电阻RWl的第一引脚、第七电容C7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十一放大器All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二引脚和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二引脚与第十三放大器A13的同相端和第二十四电阻R24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二十四电阻R24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十三放大器A13的输出端相连,作为所述信号处理电路105的信号输出端Vout ;所述第一可变电阻RWl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一可变电阻RWl的调节端、所述第七电容C7的第二引脚和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一引脚相连;
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二引脚与第十二放大器A12的输出端和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二运算放器A12的同相端和第二电流源Isc2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二电流源Isc2的阳极浮空;所述第十二运算放器A12的反相端浮空;所述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十三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和第二十五电阻R25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二十五电阻R25的第二引脚与电压参考端相连;
所述信号处理电路105中的多个所述信号输入端Pl?P5,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的增减,以实现对多个温度信号或湿度信号的比较和放大。
[0016]如图4所示,在所述传感模块中的所述温度传感器108传感检测电路,第三可变电阻RW3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三可变电阻RW3的调节端与所述电源VCC相连,所述第三可变电阻RW3的第二引脚与第四三极管T4的集电极、所述第四三极管T4的基极和第五三极
管T5的基极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T4的发射极、所述第五三极管T5的发射极与数字地相连;所述第五三极管T5的集电极与所述温度传感器108的第一引脚相连,作为温度信号输出端T,所述温度传感器108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通过镜像电流源为所述温度传感器108供电,以提高温度检测的精确度。
[0017]如图5所示,在所述传感模块中的所述湿度传感器109传感检测电路,所述湿度传感器109的第一引脚与第十电容ClO的第二引脚、第二十七电阻R27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湿度传感器109的第二引脚与第九电容C9的第二引脚、555定时器Timer的第八引脚、第八电容CS的第二引脚和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555定时器Timer的第七引脚与所述第九电容C9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555定时器Timer的第六引脚与所述第十电容ClO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555定时器Timer的第五引脚与所述555定时器Timer的第一引脚、第二十八电阻R28的第一引脚、第五三极管T5的集电极和所述电源VCC相连,所述第五三极管T5的基极与所述第二十八电阻R28的第二引脚、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和所述555定时器Timer的第二引脚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与所述第五三极管T5的发射极和第二十六电阻R26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二十六电阻R26的第二引脚与第四可变电阻RW4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四可变电阻RW4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四可变电阻RW4的调节端、所述555定时器Timer的第三引脚、所述555定时器Timer的第四引脚和所述第八电容CS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二十七电阻R27的第二引脚作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M,电路采用方波源为湿度传感器供电,以提高湿度检测的精确度。
[0018]本发明的保温温度和湿度都可调,具有干燥剂除湿和半导体制冷片除湿两种除湿方法,可以快速加热,热损耗小,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同时整个系统大小适中,十分便携;还具有外观简洁,操作简便和人性化等特点;既实现了家用电器的多功能化,又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0019]最后说明,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加热保温控湿套件,包括保温腔体(101)、加热腔体(102)、控湿腔体(103)和中央控制区域,其特征是: 所述保温腔体(101)是一可开关的密闭腔体,其内部设有实时检测所述保温腔体(101)内部空气的若干个温度传感器(108)和湿度传感器(109),所述温度传感器(108)和所述湿度传感器(109)分别放置在所述保温腔体(101)内部的各个角落,可以通过均匀等间距的设置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108)或所述湿度传感器(109),以提高实时检测的准确性; 所述保温腔体(101)的下方从左到右分别设有所述加热腔体(102)和所述控湿腔体(103); 所述保温腔体(1 01)与所述加热腔体(102 )的界面连接处设有第一换气扇(111 ),以用于加速所述保温腔体(101)内部的空气流向所述加热腔体(102),所述保温腔体(101)与所述控湿腔体(103)的界面连接处设有第二换气扇(114),以用于加速所述保温腔体(101)内部的空气流向所述控湿腔体(103),所述加热腔体(102)和所述控湿腔体(103)之间的界面连接处设有第三换气扇(115),以用于加速所述控湿腔体(103)内部的空气流向所述加热腔体(102); 所述加热腔体(102)内设有加热器(110),以用于对所述加热腔体(10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 所述控湿腔体(103)内设有半导体制冷片(112)、干燥剂放置槽(113)、和排水口(116);所述干燥剂放置槽(113)位于所述加热腔体(102)与所述控湿腔体(103)之间的界面连接处,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所述干燥剂放置槽(113)内放置一定量的干燥剂,以用于对流向所述加热腔体(102)的空气进行除湿;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2)位于所述保温腔体(101)和所述控湿腔体(103)之间的界面连接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2)的制冷面在所述控湿腔体(103)的内部,制热面在所述保温腔体(101)的内部,可通过热量交换的方式,降低能量消耗; 所述控湿腔体(103)的底部设有所述排水口(116),以排除空气在冷凝过程中产生的水分; 所述中央控制区域的右侧与所述保温腔体(101)和所述加热腔体(102)的左侧相连,所述中央控制区域内部设有中央控制单元(104)、信号处理电路(105)、调节电路(106)和显示电路(107); 根据所述便携式加热保温控湿套件的电路工作特点,其电路系统包括加热模块、控湿模块、传感模块、所述中央控制单元(104)、所述调节电路(106)、信号处理电路(105)和所述显示电路(107),其工作原理如下: 所述传感模块包括所述温度传感器(108)和所述湿度传感器(109),可以实现对所述保温腔体(101)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检测和采样,并将获取的物理信号发送至所述信号处理电路(105); 所述信号处理电路(105)可以对多个所述物理信号进行放大与调理,并将调理后的信号发送至所述中央控制单元(104); 所述调节电路(106)由温度控制旋钮和湿度控制旋钮构成,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调节旋转,以设定所述保温腔体(101)内的温度或湿度值,所述调节电路(106)同时将设定后的温度或湿度信号发送至所述中央控制单元(104); 所述中央控制单元(104)接收所述信号处理电路(105)和所述调节电路(106)发送过来的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以实时控制所述加热模块和所述控湿模块; 所述加热模块包括所述加热腔体(102)和所述加热器(110),当所述保温腔体(101)内的空气温度低于预期设定值的许可范围时,所述中央控制单元(104)发出控制信号,以开启所述加热器(110)和所述第一换气扇(111); 所述控湿模块包括所述控湿腔体(103)、所述干燥剂放置槽(113)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2);当所述保温腔体(101)内的湿度超出预期设定值的许可范围时,所述中央控制单元(104)发出控制信号 ,以开启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2)和所述第二换气扇(114); 所述显示电路(107)可根据所述中央控制单元(114)发送的显示信号,既可实时显示所述保温腔体(101)内的温度值和湿度值,又可显示温度和湿度的预期设定值以及所述加热模块和所述控湿模块的实时工作状态。
2.根据所述权利要求项I所述便携式加热保温控湿套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信号处理电路(105)中,第一放大器(Al)的同相端与第一电容(Cl)的第一引脚相连,并作为所述物理信号的第一输入端(P1),所述第一电容(Cl)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一放大器(Al)的反相端与第一电阻(Rl)的第一引脚、第二电阻(R2)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一放大器(Al)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二引脚与第二放大器(A2)的同相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放大器(A2)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放大器(A2)的反相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引脚相连,并作为所述物理信号的第二输入端(P2);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引脚与第三放大器(A3)的反相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三放大器(A3)的同相端和第五电阻(R5)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三放大器(A3)的输出端和第i 电阻(RlI)的第一引脚相连; 第四放大器(A4)的同相端与第三电容(C3)的第一引脚相连,并作为所述物理信号的第三输入端(P3),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四放大器(A4)的反相端与第六电阻(R6)的第一引脚、所述第四放大器(A4)的输出端和第七电阻(R7)的第一引脚相连;第五放大器(A5)的反相端与第四电容(C4)的第一引脚相连,并作为所述物理信号的第四输入端(P4),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五放大器(A5)的同相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五放大器(A5)的输出端和第八电阻(R8)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引脚与第六放大器(A6)的反相端和第九电阻(R9)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六放大器(A6)的输出端和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六放大器(A6)的同相端与和第十电阻(RlO)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十电阻(RlO)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 所述第十一电阻(Rll)的第二引脚与第七放大器(A7)的反相端和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七放大器(A7)的输出端和第八运算放大器(AS)的同相端相连;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七放大器(A7)的同相端和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 所述第八放大器(AS)的反相端与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引脚、所述第八放大器(AS)的输出端和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引脚相连;第九放大器(A9)的反相端与第五电容(C5)的第一引脚相连,并作为所述物理信号的第五输入端(P5),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九放大器(A9)的同相端、所述第九放大器(A9)的输出端和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引脚与第十放大器(AlO)的反相端和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十放大器(AlO)的输出端和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十放大器(AlO)的同相端和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 第十一放大器(All)的同相端与第一三极管(Tl)的发射极和第一电流源(Iscl)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电流源(Iscl)的阳极浮空;所述第一三极管(Tl)的基极与第六电容(C6)的第二引脚和第二可变电阻(RW2)的调节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Tl)的集电极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可变电阻(RW2)的第一引脚均与电源(VCC)相连,所述第二可变电阻(RW2)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十一放大器(All)的反相端与第一可变电阻(RWl)的第一引脚、第七电容(C7)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十一放大器(All)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二引脚和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二引脚与第十三放大器(A13)的同相端和第二十四电阻(R24)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二十四电阻(R24)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十三放大器(A13)的输出端相连,作为所述信号处理电路(105)的信号输出端(Vout);所述第一可变电阻(RWl)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一可变电阻(RWl)的调节端、所述第七电容(C7)的第二引脚和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一引脚相连; 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二引脚与第十二放大器(A12)的输出端和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与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二运算放器(A12)的同相端和第二电流源(Isc2)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二电流源(Isc2)的阳极浮空;所述第十二运算放器(A12)的反相端浮空;所述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十三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和第二十五电阻(R25)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二十五电阻(R25)的第二引脚与电压参考端相连; 所述信号处理电路(105)中的多个所述信号输入端(Pf P5),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的增减,以实现对多个温度信号或湿度信号的比较和放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加热保温控湿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模块中的所述温度传感器(108)传感检测电路,第三可变电阻(RW3)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三可变电阻(RW3)的调节端与所述电源(VCC)相连,所述第三可变电阻(RW3)的第二引脚与第四三极管(T4)的集电极、所述第四三极管(T4)的基极和第五三极管(T5)的基极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T4)的发射极、所述第五三极管(T5)的发射极与数字地相连;所述第五三极管(T5)的集电极与所述温度传感器(108)的第一引脚相连,作为温度信号输出端(T),所述温度传感器(108)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地相连,通过镜像电流源为所述温度传感器(108)供电,以提高温度检测的精确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的便携式加热保温控湿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模块中的所述湿度传感器(109)传感检测电路,所述湿度传感器(109)的第一引脚与第十电容(CIO)的第二引脚、第二十七电阻(R27)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湿度传感器(109)的第二引脚与第九电容(C9)的第二引脚、555定时器(Timer)的第八引脚、第八电容(CS)的第二引脚和所述公共地相连,所述555定时器(Timer)的第七引脚与所述第九电容(C9)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555定时器(Timer)的第六引脚与所述第十电容(ClO)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555定时器(Timer)的第五引脚与所述555定时器(Timer)的第一引脚、第二十八电阻(R28)的第一引脚、第五三极管(T5)的集电极和所述电源VCC相连,所述第五三极管(T5)的基极与所述第二十八电阻(R28)的第二引脚、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和所述555定时器(Timer)的第二引脚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与所述第五三极管(T5)的发射极和第二十六电阻(R26)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二十六电阻(R26)的第二引脚与第四可变电阻(RW4)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四可变电阻(RW4)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四可变电阻(RW4)的调节端、所述555定时器(Timer)的第三引脚、所述555定时器(Timer)的第四引脚和所述第八电容(CS)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第二十 七电阻(R27)的第二引脚作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CM),电路采用方波源为湿敏电容供电,以提高湿度检测的精确度。
【文档编号】A47J39/02GK103948329SQ201410210887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9日
【发明者】梁海莲, 毕秀文, 黄龙, 顾晓峰 申请人:江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