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升加热效率的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64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可提升加热效率的锅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提升加热效率的锅具,其设有一锅体、一挡火盖及一聚热板,其中该锅体设有一上开口、一下开口及环抵缘,该环抵缘径向环设于靠近该上开口的锅体外表面,该挡火盖经该锅体的下开口而固定于该锅体底部,该挡火盖为一顶部大而底部小的渐缩锥状盖体,而该聚热板设于该挡火盖顶部而位于该锅体内,藉以提供一可大幅提高加热效率且具保温效果的锅具。
【专利说明】可提升加热效率的锅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具,尤其涉及一种可大幅提高加热效率且具保温效果的锅具。

【背景技术】
[0002]现有锅具50如图8所示为一开口朝上的中空筒体,于加热时主要通过于锅具50的底部设置一炉具60进行加温,藉以对于锅具50内的食物进行加热,然而,由于炉具60的炉火容易因环境而呈发散状而无法集中对于锅具50进行加热,不仅相对降低炉具60的加热效率,且需要耗费额外的能源(瓦斯)方能达到所要的加热温度,再者,现有锅具50的结构无法在加热后有效地对于温度进行保温,进而在加温后热能容易散失,不仅会降低热能的利用率而需再次进行加热,亦会增加使用现有锅具50加热食物所需的成本与时间,因此,现有锅具50诚有加以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锅具加热效率不佳且不易保温等的不足及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锅具,其通过精简的结构配置方式,达到可提升加热效率且具保温效果的目的。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提升加热效率的锅具,设有一锅体、一挡火盖及一聚热板,其中该锅体设有一上开口、一下开口及环抵缘,两开口分别贯穿该锅体的顶部及底部,该环抵缘径向环设于靠近该上开口的锅体外表面,该挡火盖经该锅体的下开口而固定于该锅体底部,该挡火盖为一顶部大而底部小的渐缩锥状盖体且于底部开设有一炉口,以及该聚热板设于该挡火盖顶部而位于该锅体内且贯穿设有多个对流穿孔。
[0005]上述的可提升加热效率的锅具,其中该聚热板于外周缘轴向朝下凸设出一下挡片。
[0006]上述的可提升加热效率的锅具,其中该锅体于外表面间隔贯穿设有多个调整长孔,该聚热板于外周缘径向间隔贯穿设有多个分别与该锅体调整长孔相对的结合孔,该锅具设有多个经该锅体各调整长孔及该挡火盖结合环而分别与该聚热板各结合孔相锁固的固定,使该聚热板可经由各固定件而与该挡火盖及该锅体相固设结合。
[0007]上述的可提升加热效率的锅具,其中该锅体于前侧的外表面径向贯穿多个排气孔。
[0008]上述的可提升加热效率的锅具,其中该挡火盖于顶部环设有一与该锅体内表面相贴靠的结合环,且该挡火盖的底部与该锅体的底部相切齐。
[0009]上述的可提升加热效率的锅具,其中该锅体于前侧的外表面径向贯穿多个排气孔。
[0010]上述的可提升加热效率的锅具,其中该挡火盖于顶部环设有一与该锅体内表面相贴靠的结合环,且该挡火盖的底部与该锅体的底部相切齐。
[0011]藉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的锅具于使用时,该渐缩锥状的挡火盖以及该聚热板各朝下延伸的下挡片,可对于炉具的炉火提供一导引炉火的效果,使炉火在不发散及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对于该聚热板进行加热,并将热能传导至该内锅底部,大幅缩短加热至所需温度的时间及所需耗费的能源;再者,该聚热板除了可将炉火的热能以远红外线的方式传导至该内锅,且该聚热板具有聚集热能的效果,让炉具关闭使用后能持续地将所聚集的热传能导至该内锅,进而提供一保温食物的功能,有效提升热能的利用率而不需反复进行加热,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锅具除了可通过聚热板将热能以远红外线方式传导至该内锅的方式进行食物的加热外,亦可通过该聚热板各对流穿孔、各下挡片与该挡火盖内表面间的间隙、锅体及该内锅间内、外表面的间隙以及该内锅底部与该聚热板顶面间的间隙,将该炉火的热能通过热对流的方式经由各对流穿孔、各间隙及该聚热板,而对流至该内锅底部,使该内锅可同时经由热传导及热对流的方式进行加热,大幅提高炉具的加热效率,并且通过热能经各对流穿孔中心朝两侧流动、并经该聚热板及该内锅底部间的间距而对朝上对流至该锅体及该内锅之间,可提供该内锅中的食物一保温效果,进而达到加热速度快、减少能量耗费且具保温效果的锅具,并且该锅体于外表面设置多个调整长孔的配置方式,可上、下调整该聚热板与内锅底部间的间距,藉以调整该锅具的加热效率;再者,位于该锅具及内锅间的多余热气则可通过各排气孔排出,可有效避免锅具及内锅间压力过大的情形。
[001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锅具的前视立体外观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锅具的立体外观分解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锅具的局部剖视放大侧视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锅具的局部剖视立体外观示意图;
[0017]图5是本实用新型锅具的聚热板的放大立体外观示意图;
[0018]图6是本实用新型锅具于加热时的操作剖视侧视示意图;
[0019]图7是本实用新型锅具于加热时的另一操作局部剖视放大侧视图;
[0020]图8是现有锅具于加热时的操作剖视侧视示意图。
[0021]其中,附图标记:
[0022]10锅具11锅体
[0023]111环抵缘112排气孔
[0024]113调整长孔12挡火盖
[0025]121 结合环122 炉口
[0026]13聚热板131结合孔
[0027]133下挡片134对流穿孔
[0028]14固定件30内锅
[0029]40炉具50锅具
[0030]60 炉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0032]请参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可提升加热效率的锅具10,其设有一锅体11、一挡火盖12及一聚热板13,其中:
[0033]该锅体11为一中空的筒体且设有一上开口、一下开口、一环抵缘111及多个排气孔112,两开口分别贯穿该锅体11的顶部及底部,该环抵缘111径向环设于靠近该上开口的锅体11外表面,而各排气孔112径向贯穿该锅体11位于前侧的外表面,进一步,该锅体11于外表面间隔贯穿设有多个调整长孔113,该挡火盖12经该锅体11的下开口而固定于该锅体11底部,该挡火盖12的底部与该锅体11的底部相切齐;
[0034]该挡火盖12为一顶部大而底部小的渐缩锥状盖体,较佳地,该挡火盖12于顶部环设有一与该锅体11内表面相贴靠的结合环121,且于底部开设有一如图6所示供一炉具的炉火进入的炉口 122 ;以及
[0035]请配合参看如图3及图5所示,该聚热板13为一设于该挡火盖12顶部而位于该锅体11内的环形板体,该聚热板13可为一聚热钢板所制成且与该挡火盖12内表面相贴靠,该聚热板13于外周缘径向间隔贯穿设有多个分别与该锅体11调整长孔113相对的结合孔131,较佳地,该锅具10设有多个经该锅体11调整长孔113及该挡火盖12结合环121而分别与该聚热板13各结合孔131相锁固的固定件14,使该聚热板13可经由各固定件14而与该挡火盖12及该锅体11相固设结合,进一步,该聚热板13于外周缘轴向朝下凸设出一下挡片133,较佳地,该聚热板13轴向贯穿设有多个长条形的对流穿孔134。
[0036]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请配合参看如图6及图7所示,其中将一内锅30经该锅体11的上开口入该锅体11内,使该内锅30与该聚热板13之间具有一间距,将欲进行烹煮的食物倒入该内锅30中,并且将一炉具40置于该挡火盖12的炉口 122处,当炉具40开启使用时其所产生的炉火,不仅可通过该渐缩锥状的挡火盖12,使该炉具40的炉火可沿着该挡火盖12而集中对于该聚热板13进行加热,并且同时通过该聚热板13各朝下延伸的下挡片133提供一导引炉火的效果,使炉火在不发散及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对于该聚热板13进行加热,使该聚热板13可将炉火的热能以远红外线的方式传导至该内锅30,而对于食物进行加热而缩短加热至所需温度的时间及所需耗费的能源;此外,该聚热板13具有聚集热能的效果(此效果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加以阐述),使炉具40关闭使用后能持续地将所聚集的热传能导至该内锅30,进而提供一保温食物的功能,有效提升热能的利用率而不需反复进行加热;
[0037]再者,本实用新型的锅具10除了可通过聚热板13将热能以远红外线方式传导至该内锅30的方式进行食物的加热外,亦可如图4及7所示通过该聚热板13各对流穿孔134、各下挡片133与该挡火盖12内表面间的间隙、锅体11,内锅30间内、外表面的间隙以及该内锅30底部与该聚热板13顶面间的间隙,将该炉火的热能通过热对流的方式经由各对流穿孔134、各间隙及该聚热板13而对流至该内锅30底部,使该内锅30可同时经由热传导及热对流的方式进行加热,大幅提高炉具40的加热效率,并且通过热能经各对流穿孔134中心朝两侧流动、并经该聚热板13及该内锅30底部间的间距而对朝上对流至锅体11及内锅30之间,可提供该内锅30内的食物一保温效果,进而达到加热速度快、减少能量耗费且具保温效果的锅具10。
[0038]另外,该锅体11于外表面设置多个调整长孔113的配置方式,可如图7所示上、下调整该聚热板13与内锅21底部间的间距,藉以调整该锅具10的加热效率;再者,位于该锅具10及内锅30间的多余热气则可通过各排气孔112排出,可有效避免锅具10及内锅30间压力过大的情形。
[0039]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提升加热效率的锅具,其特征在于,设有一锅体、一挡火盖及一聚热板,其中该锅体设有一上开口、一下开口及环抵缘,两开口分别贯穿该锅体的顶部及底部,该环抵缘径向环设于靠近该上开口的锅体外表面,该挡火盖经该锅体的下开口而固定于该锅体底部,该挡火盖为一顶部大而底部小的渐缩锥状盖体且于底部开设有一炉口,以及该聚热板设于该挡火盖顶部而位于该锅体内且贯穿设有多个对流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加热效率的锅具,其特征在于,该聚热板于外周缘轴向朝下凸设出一下挡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提升加热效率的锅具,其特征在于,该锅体于外表面间隔贯穿设有多个调整长孔,该聚热板于外周缘径向间隔贯穿设有多个分别与该锅体调整长孔相对的结合孔,该锅具设有多个经该锅体各调整长孔及该挡火盖结合环而分别与该聚热板各结合孔相锁固的固定,使该聚热板可经由各固定件而与该挡火盖及该锅体相固设结口 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提升加热效率的锅具,其特征在于,该锅体于前侧的外表面径向贯穿多个排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提升加热效率的锅具,其特征在于,该挡火盖于顶部环设有一与该锅体内表面相贴靠的结合环,且该挡火盖的底部与该锅体的底部相切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加热效率的锅具,其特征在于,该锅体于前侧的外表面径向贯穿多个排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提升加热效率的锅具,其特征在于,该挡火盖于顶部环设有一与该锅体内表面相贴靠的结合环,且该挡火盖的底部与该锅体的底部相切齐。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4033058SQ201420432936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日
【发明者】郑仲延 申请人:郑仲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