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206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水壶,包括壶盖、壶体和设置在壶体上的手柄,壶盖与壶体铰接,壶体上设置有蒸汽孔,手柄内设置有用于与蒸汽孔连通的蒸汽导管,还包括套装在蒸汽导管上的蒸汽密封件,蒸汽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块和置于第一密封块下侧且与第一密封块连接的第二密封块;第一密封块设置在壶盖与壶体之间,用于在壶盖闭合时密封隔离壶体的内腔和手柄的内腔;第一密封块的一侧一体设置有缓冲部,缓冲部的纵截面的形状为L形,壶盖打开时,壶盖与缓冲部抵接;第二密封块卡接于壶体且密封连接蒸汽导管和壶体,第二密封块上设置有连通蒸汽导管和蒸汽孔的蒸汽通道。本实用新型的电水壶,避免了开盖过程中壶盖与电水壶的开盖支座碰撞而产生甩水的现象。
【专利说明】电水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水壶。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电水壶,电水壶蒸汽密封垫用于连接五金桶身的蒸汽孔与蒸汽导管,但是,壶盖闭合时,水煮开后的蒸汽容易逸出,并在手柄内形成冷凝水,密封性能较差。同时,由于壶盖在开盖的过程中会与电水壶的开盖支座碰撞容易造成甩水的现象而烫伤用户。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水壶,避免了开盖过程中壶盖与电水壶的开盖支座碰撞而产生甩水的现象。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电水壶,包括壶盖、壶体和设置在所述壶体上的手柄,所述壶盖与所述壶体铰接,所述壶体上设置有蒸汽孔,所述手柄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蒸汽孔连通的蒸汽导管,
[0006]还包括套装在所述蒸汽导管上的蒸汽密封件,所述蒸汽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块和置于所述第一密封块下侧且与所述第一密封块连接的第二密封块;
[0007]所述第一密封块设置在所述壶盖与所述壶体之间,用于在所述壶盖闭合时密封隔离所述壶体的内腔和所述手柄的内腔;所述第一密封块的一侧一体设置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的纵截面的形状为[形,所述壶盖打开时,所述壶盖与所述缓冲部抵接;
[0008]所述第二密封块卡接于所述壶体且密封连接所述蒸汽导管和所述壶体,所述第二密封块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蒸汽导管和所述蒸汽孔的蒸汽通道。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块还包括密封部,所述壶体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内桶;所述内桶的顶端设置有向所述内桶的外侧且向所述内桶的底端延伸的翻边;
[0010]所述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翻边和所述壶盖之间,所述壶盖闭合时,所述壶盖压紧所述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将所述内桶的内腔和所述手柄的内腔密封隔离。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内还设置有开盖支座,所述第一密封块上还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翻边的第一凹槽,所述翻边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缓冲部置于所述第一密封块上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背对的一侧,所述缓冲部与所述第一密封块的主体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缓冲部通过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开盖支座卡接。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块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外壳卡接的第一定位槽,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凸起部,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部卡接。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密封块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缺口插接配合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分布于所述第一密封块的边缘,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两个槽壁分别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和外壁抵接,所述第一密封块的一侧与所述内桶的外壁抵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块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凸起部,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凸起部卡接。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密封块的边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缺口插接配合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的两个槽壁分别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和外壁抵接,所述第二密封块的一侧与所述内桶的外壁抵接。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缺口为V型缺口,所述第二定位槽沿V型分布于所述第二密封块的边缘。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块和所述第二密封块一体成型。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块和所述第二密封块的材料均为硅胶。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实用新型的电水壶,通过设置在壶盖与壶体之间的第一密封块,当壶盖闭合时密封隔离壶体的内腔和手柄的内腔,避免了蒸汽从壶盖与壶体之间的缝隙逸出,进而避免了蒸汽进入手柄的内腔中形成冷凝水;通过设置第二密封块,避免了蒸汽从蒸汽导管与壶体之间的缝隙逸出,提高了密封性能;且第一密封块的一侧一体设置有缓冲部,使得当壶盖打开时,壶盖与缓冲部抵接而不是直接与开盖支座接触,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减缓了壶盖对开盖支座的冲击力,降低了壶盖的弹动频率,防止了壶盖与开盖支座的碰撞而产生的甩水现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水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六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水壶中蒸汽密封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的剖视图;
[0025]图5为图3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水壶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7]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水壶包括壶盖400、壶体300和设置在壶体300上的手柄500,手柄500内设置有开盖支座600,壶盖400与壶体300铰接。其中,壶体300上设置有蒸汽孔310,手柄500内设置有用于与蒸汽孔310连通的蒸汽导管510。
[0028]电水壶还包括套装在蒸汽导管510上的蒸汽密封件,且该蒸汽密封件与壶体300抵接。优选地,该蒸汽密封件与壶体300上的蒸汽孔310抵接。通过设置蒸汽密封件,可以防止蒸汽从壶体与蒸汽导管之间的间隙逸出到手柄内形成冷凝水,提高了密封的性能。
[0029]蒸汽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块100和置于第一密封块100下侧且与第一密封块100连接的第二密封块200。第一密封块100设置在壶盖400和壶体300之间,用于在壶盖400闭合时密封隔离壶体300的内腔和手柄500的内腔。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避免了蒸汽从壶盖与壶体之间的间隙逸出,进而避免了蒸汽进入手柄的内腔中形成冷凝水,提高了密封性能。
[00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块100的一侧一体设置有缓冲部120,如图2至图4所示,这样简化了第一密封块的生产加工程序。缓冲部120的纵截面的形状为I形,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用料,还进一步提高了缓冲部的缓冲效果。这样还可以使得缓冲部120将开盖支座600部分地包裹起来,增强了第一密封块100的稳固性,同时提高了第一密封块100的密封性。壶盖打开时,壶盖400与缓冲部120抵接,而不是直接与开盖支座600发生碰撞,减少了壶盖400在开盖过程中的振动,从而避免了开盖过程中因壶盖与开盖支座的碰撞而产生的甩水现象。在本实施例中,当壶盖400打开时,壶盖400的上盖边缘与缓冲部120抵接。[0031〕 本实施例中的电水壶,通过设置缓冲部120,使得壶盖400打开时,壶盖400与缓冲部120相抵接,避免了壶盖400与开盖支座600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碰撞。由于缓冲部120的缓冲作用,降低了壶盖400对开盖支座600的冲击力,减少了壶盖400在开盖过程中的振动,从而避免了开盖过程中因壶盖与开盖支座的碰撞而产生的甩水现象。
[0032]如果没有上述缓冲部120,当壶盖400打开时,壶盖400与开盖支座600直接碰撞,壶盖400受到开盖支座600的反作用力冲击,使得壶盖400的振动幅度比较大,容易产生噪音,且壶盖400受到开盖支座600的冲击力后易使得壶盖400上附着的热水甩出并飞溅而导致用户被烫伤。
[0033]第二密封块200卡接于壶体300且密封连接蒸汽导管510和壶体300,第二密封块200上设置有连通蒸汽导管510和蒸汽孔310的蒸汽通道210。即蒸汽通道210的一端连接蒸汽孔310,蒸汽通道210的另一端连接蒸汽导管510,从而使得蒸汽依次经过蒸汽孔310和蒸汽通道210后进入蒸汽导管510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块200与壶体300抵接,避免了蒸汽从蒸汽导管与壶体之间的间隙逸出并在手柄中形成冷凝水的现象。
[0034]通过设置在壶盖与壶体之间的第一密封块,当壶盖闭合时密封隔离壶体的内腔和手柄的内腔,避免了蒸汽从壶盖与壶体之间的缝隙逸出,进而避免了蒸汽进入手柄的内腔中形成冷凝水;通过设置第二密封块,避免了蒸汽从蒸汽导管与壶体之间的缝隙逸出,提高了密封性能;且第一密封块的一侧一体设置有缓冲部,使得当壶盖打开时,壶盖与缓冲部抵接而不是直接与开盖支座接触,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减缓了壶盖对开盖支座的冲击力,降低了壶盖的弹动频率,防止了壶盖与开盖支座的碰撞而产生的甩水现象。
[0035]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密封块100还包括密封部110。在本实施例中,壶体300包括外壳320和设置在外壳320内的内桶330 ;优选地,外壳320为塑料外壳,内桶330为五金内桶,这样既能够减轻电水壶的重量,也能够保证烧水的安全性。当然,外壳320和内桶330也可以采用不锈钢等其他金属材料制成。
[0036]内桶330的顶端设置有向内桶330的外侧且向内桶330的底端延伸的翻边331。在其他实施例中,翻边331也可以是由内桶330的顶端向内桶330的外侧延伸形成,即翻边331可以不向内桶330的底端延伸。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孔310依次贯穿内桶330和外壳320,使得内桶330内的蒸汽通过第二密封块上的蒸汽通道210进入蒸汽导管510中。
[0037]为表述方便,将蒸汽通道210与蒸汽导管510相连接的一端记为第一端,将蒸汽通道210与蒸汽孔310相连接的一端记为第二端。在本实施例中,蒸汽通道210的第一端的直径大于蒸汽通道210的第二端的直径,这样可以方便蒸汽导管510的安装,且使得蒸汽导管510与蒸汽孔310之间的缝隙减小。当然,蒸汽通道210的第一端的直径也可以等于蒸汽通道210的第二端的直径,此时,蒸汽导管510与蒸汽通道210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
[0038]密封部110设置在翻边331和壶盖400之间,壶盖400闭合时,壶盖400压紧密封部110,密封部110将内桶330的内腔和手柄500的内腔密封隔离。这样,避免了蒸汽从壶盖400与壶体300之间的间隙逸出,并在手柄500内形成冷凝水的现象。
[0039]较优地,第一密封块100上还设置有用于容纳翻边331的第一凹槽130,翻边331嵌入第一凹槽130内。缓冲部120置于第一密封块100上与第一凹槽130的相背对的一侧,缓冲部120与第一密封块100的主体形成第二凹槽140,缓冲部120通过第二凹槽140与开盖支座600卡接。这样,缓冲部120将开盖支座600部分地包裹起来,从而避免了开盖过程中因壶盖400与开盖支座600的碰撞而产生的甩水现象。同时,通过开盖支座600进一步限位第一密封块100,提高了第一密封块100的稳固性和密封性能。具体的,内桶330的外壁和开盖支座600分别位于第一密封块100的两侧。
[0040]在本实施例中,缓冲部120设置在第一密封块100上与第一凹槽130的槽口相背对的一侧,且缓冲部120与第一凹槽130的槽底形成第二凹槽140。这样,壶盖400打开时,壶盖400与缓冲部120抵接。这样避免了壶盖400与开盖支座600之间的直接接触,减缓了壶盖对开盖支座的冲击力,降低了壶盖的弹动频率,从而避免了开盖过程中壶盖与开盖支座的碰撞而产生的甩水现象。
[0041]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密封块100上设置有用于与外壳320卡接的第一定位槽150,外壳320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槽150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凸起部,第一定位槽150与第一定位凸起部卡接。当然,第一定位槽150也可设置在第一密封块100的与壶体300相抵接的侧面上。这样就实现了第一密封块100的限位和固定,在第一密封块100上设置第一定位槽150,方便装配,且提高了第一密封块100装配后的稳固性。
[0042]较优地,第二密封块200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220 ;外壳320上设置有与第二定位槽220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凸起部,第二定位槽220与第二定位凸起部卡接。当然,第二定位槽220也可设置在第二密封块200的与壶体300相抵接的侧面上。第二定位槽220与第二定位凸起部的配合,实现了第二密封块200的限位和固定,在第一密封块200上设置第二定位槽220,方便装配,且加强了第二密封块200在装配后的稳固性。第一定位槽150可为第二定位槽220的延伸。
[0043]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外壳320上设置有第一缺口,第一密封块100上设置有与第一缺口插接配合的第一定位槽150,第一定位槽150分布于第一密封块100的边缘。第一定位槽150的两个槽壁分别与外壳320的内壁和外壁抵接,第一密封块100的一侧与内桶330的外壁抵接。这样,第一密封块100就嵌入到外壳320上的第一缺口中,保证了第一密封块100限位的稳固性。进一步地,第一定位槽150与第一缺口之间密封配合。
[0044]较优地,外壳320上设置有第二缺口,第二密封块200的边缘设置有与第二缺口插接配合的第二定位槽220。第二定位槽220的两个槽壁分别与外壳320的内壁和外壁抵接,第二密封块200的一侧与内桶330的外壁抵接,这样第二密封块200就嵌入外壳320上的第二缺口中,使得第二密封块200稳固的卡接在外壳320上。外壳320上的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可为一整体,第一缺口可为第二缺口的延伸。
[0045]在本实施例中,外壳320上的第二缺口可以是渐缩型缺口、半圆形缺口或I型缺口。较优地,第二缺口为I型缺口,第二定位槽220沿V型分布于第二密封块200的边缘,这样可以保证第二密封块200限位的稳固性。在本实施例中,I型缺口朝向壶盖。进一步地,第二定位槽220与第二缺口之间密封配合。
[0046]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块100和第二密封块200还可以采用直接与外壳320紧密贴合的固定方式,实现对第一密封块100和第二密封块200的限位和固定。
[0047]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密封块100和第二密封块200 —体成型。这样便于加工,且密封效果好,同时简化了装配工艺。优选地,蒸汽密封件为左右对称结构,其中,第一密封块100和第二密封块200也均为左右对称结构。在图3和图4中,第一密封块100和第二密封块200均为左右对称结构。
[0048]较优地,第一密封块100和第二密封块200的材料均为硅胶、塑料或橡胶等具有缓冲作用的材料。为了避免蒸汽密封件影响水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块100和第二密封块200的材料优选为硅胶,进一步,第一密封块100和第二密封块200优选有机硅胶材料,环保无污染。
[0049]本实用新型的电水壶,通过设置在壶盖与壶体之间的第一密封块,当壶盖闭合时密封隔离壶体的内腔和手柄的内腔,避免了蒸汽从壶盖与壶体之间的缝隙逸出,进而避免了蒸汽进入手柄的内腔中形成冷凝水;通过设置第二密封块,避免了蒸汽从蒸汽导管与壶体之间的缝隙逸出,提高了密封性能;且第一密封块的一侧一体设置有缓冲部,使得当壶盖打开时,壶盖与缓冲部抵接而不是直接与开盖支座接触,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减缓了壶盖对开盖支座的冲击力,降低了壶盖的弹动频率,防止了壶盖与开盖支座的碰撞而产生的甩水现象。
[005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水壶,包括壶盖、壶体和设置在所述壶体上的手柄,所述壶盖与所述壶体铰接,所述壶体上设置有蒸汽孔,所述手柄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蒸汽孔连通的蒸汽导管,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套装在所述蒸汽导管上的蒸汽密封件,所述蒸汽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块和置于所述第一密封块下侧且与所述第一密封块连接的第二密封块; 所述第一密封块设置在所述壶盖与所述壶体之间,用于在所述壶盖闭合时密封隔离所述壶体的内腔和所述手柄的内腔;所述第一密封块的一侧一体设置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的纵截面的形状为L形,所述壶盖打开时,所述壶盖与所述缓冲部抵接; 所述第二密封块卡接于所述壶体且密封连接所述蒸汽导管和所述壶体,所述第二密封块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蒸汽导管和所述蒸汽孔的蒸汽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块还包括密封部,所述壶体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内桶;所述内桶的顶端设置有向所述内桶的外侧且向所述内桶的底端延伸的翻边; 所述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翻边和所述壶盖之间,所述壶盖闭合时,所述壶盖压紧所述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将所述内桶的内腔和所述手柄的内腔密封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内还设置有开盖支座,所述第一密封块上还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翻边的第一凹槽,所述翻边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缓冲部置于所述第一密封块上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背对的一侧,所述缓冲部与所述第一密封块的主体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缓冲部通过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开盖支座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块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外壳卡接的第一定位槽,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凸起部,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部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密封块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缺口插接配合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分布于所述第一密封块的边缘,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两个槽壁分别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和外壁抵接,所述第一密封块的一侧与所述内桶的外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密封块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凸起部,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凸起部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密封块的边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缺口插接配合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的两个槽壁分别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和外壁抵接,所述第二密封块的一侧与所述内桶的外壁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缺口为U型缺口,所述第二定位槽沿U型分布于所述第二密封块的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块和所述第二密封块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块和所述第二密封块的材料均为硅胶。
【文档编号】A47J27/21GK204105726SQ201420485726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6日
【发明者】邓志龙, 王红兵, 廖泓斌, 张毅, 张林峰, 王超, 郭炳辉, 涂贤云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