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擦粉尘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7206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板擦粉尘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擦粉尘处理装置,包括刮板、支撑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一对上支座和一对下支座,支撑杆的固定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下支座上,第一连接杆的固定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上支座上,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键槽形孔,刮板的两端依次设置有与键槽形孔形状相匹配的限位轴和圆轴,第一连接杆的自由端与第二连接杆一端由第一刮板连接,并围绕第一刮板的两端转动,支撑杆与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由第二刮板连接,并围绕第二刮板的两端转动,使得装置展开后刮板处于铅直状态。该装置以刮蹭黑板擦为清理粉尘为工作原理,采用折叠的方式,不仅能够快速清理黑板擦的粉尘,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在运输时也更加的方便。
【专利说明】板擦粉尘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板擦粉尘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虽然现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已经在教学中使用,但是黑板和粉笔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即使很多已经使用了先进教学手段的学校,由于黑板和粉笔能更好的体现某些问题的解决过程,所以很多课程还是离不了黑板和粉笔。而现在的黑板擦用了几下后,就沾满了粉笔末,再继续使用擦黑板的效果就变得很差,影响教学效果O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黑板擦使用几次后,擦黑板效果变差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提供一种板擦粉尘处理装置,包括刮板、支撑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一对上支座和一对下支座,支撑杆的固定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下支座上,第一连接杆的固定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上支座上,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键槽形孔,刮板的两端依次设置有与键槽形孔形状相匹配的限位轴和圆轴,第一连接杆的自由端与第二连接杆一端由第一刮板连接,并围绕第一刮板的两端转动,支撑杆与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由第二刮板连接,并围绕第二刮板的两端转动,使得装置展开后刮板处于铅直状态。
[0006]较优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上的限位轴设置在第二连接杆上的键槽形孔内,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上的圆轴设置在支撑杆的自由端的安装孔与第一连杆上的键槽形孔内。
[0007]较优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杆上的安装孔为圆孔,安装孔的直径大于等于第二刮板上圆轴的直径。
[0008]较优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刮板与第二刮板间的间距为50mm。
[0009]较优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连接杆设置在第一连接杆与支撑杆的内侧。
[0010]较优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装置展开时,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位于一条线上,第二连接杆与支撑杆呈角度弯折。
[0011]较优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装置折叠后,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连接端位于上支座竖直上方,第二连接杆与支撑杆的连接端位于上支座位置处或上支座竖直下方。
[0012]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板擦粉尘处理装置,以刮蹭黑板擦为清理粉尘为工作原理,在使用清理黑板擦器的时候,如图4所示,拉动刮板使折叠状态下的该装置展开,展开后两个刮板平行分布,并且处于铅锤位置,如图1-3所述,操作者可以拿着黑板擦,在刮板上的从内侧往外侧方向移动,刮蹭掉黑板擦上的粉尘。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推动支撑杆,使连杆折叠,使整个装置贴紧多媒体讲桌的侧面,进而折叠起整个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够快速、简捷、方便的清理黑板擦的粉尘,帮助老师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在运输时也更加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擦粉尘处理装置安装并打开后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擦粉尘处理装置放大后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擦粉尘处理装置打开后的俯视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擦粉尘处理装置折叠后的侧视图。
[0018]附图标记为:
[0019]100-板擦粉尘处理装置、110-支撑杆、115-安装孔、120-第一连接杆、130-第二连接杆、140-第一刮板、142-限位轴、144-圆轴、145-键槽形孔、150-第二刮板、160-上支座、170-下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板擦粉尘处理装置100,包括刮板、支撑杆110、第一连接杆120、第二连接杆130、一对上支座160和一对下支座170,支撑杆110的固定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下支座170上,第一连接杆120的固定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上支座160上,第一连接杆120和第二连接杆130的两端设置有键槽形孔145,刮板的两端依次设置有与键槽形孔145形状相匹配的限位轴142和圆轴144,第一连接杆120的自由端与第二连接杆130的一端由第一刮板140连接,并围绕第一刮板140的两端转动,支撑杆110与第二连接杆130的另一端由第二刮板150连接,并围绕第二刮板150的两端转动,使得装置展开后确保刮板处于铅直状态。
[0022]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刮板140和第二刮板150上的限位轴142设置在第二连接杆130上的键槽形孔145内,第一刮板140和第二刮板150上的圆轴144设置在支撑杆110的自由端的安装孔115与第一连杆上的键槽形孔145内。采用这种方式,确保了第一刮板140与第二刮板150在打开时处于铅直状态,方便了黑板擦上粉尘的清理,同时也方便了支撑杆110与第一连杆围绕第二刮板150上圆轴144的转动。
[0023]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支撑杆110上的安装孔115为圆孔,安装孔115的直径大于等于第二刮板150上圆轴144的直径。这样既方便了支撑杆110与第二刮板150的组装,又方便了支撑杆110围绕圆轴144的旋转。
[0024]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刮板140与所述第二刮板150间的间距为50mm。合理的间距设置,即清理了黑板擦上的粉尘,又避免了黑板擦在除尘时由于握力等因素从第一刮板140与第二刮板150间掉落现象的发生。
[0025]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装置展开时,第一连接杆120与第二连接杆130位于一条线上,第二连接杆130与支撑杆110呈角度弯折。整个装置处于立体状态,方便了使用者对板擦上粉尘的清理。
[0026]实施例二:
[0027]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杆130设置在第一连接杆120与支撑杆110的内侧。由于第一刮板140与第二刮板150的限位孔都安装在第二连接杆130上的键槽形孔145内,确保了第一刮板140与第二刮板150在板擦粉尘处理装置100在打开后,处在铅直的状态,同时,在展开时也更加的方便,不用担心是否需要手动旋转刮板的方向。
[0028]上支座160与所述下支座170固定在多媒体讲桌的侧面或墙上。这样使得板擦粉尘处理装置100适用的范围更广。装置打开后,支撑杆110与讲桌或墙体间的夹角为30度。夹角的设定,避免了板擦粉尘处理装置100在打开后占用过多的空间,结构安排的更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板擦粉尘处理装置100的适用性。
[0029]如图4所示,为板擦粉尘处理装置100折叠后的侧视图,第一连接杆120与第二连接杆130的连接端位于上支座160竖直上方,第二连接杆130与支撑杆110的连接端位于上支座160位置处或上支座160竖直下方。支撑杆110、第一连接杆120和第二连接杆130与讲桌或墙面贴合。这样形式的在折叠后占用的空间更小,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0030]在使用的时,拉动刮板把整个装置展开,使两个刮板平行且处于铅锤位置,把第一刮板往外移动,使第一刮板的一端的限位轴插入第一连接杆上的键槽形孔内,利用限位轴与键槽形孔相配合实现整个结构的固定。能够使一个黑板擦连续又互不干扰的上面刮蹭,使用者把黑板擦沿着由多媒体讲桌的方向向外刮蹭,已实现刮掉黑板擦上的粉尘。在不使用或者包装运输时,可以把整个装置折叠起来,方便包装、运输。
[0031]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板擦粉尘处理装置,以刮蹭黑板擦为清理粉尘为工作原理,在使用清理黑板擦器的时候,如图4所示,拉动刮板使折叠状态下的该装置展开,展开后两个刮板平行分布,并且处于铅锤位置,如图1-3所述,操作者可以拿着黑板擦,在刮板上的从内侧往外侧方向移动,刮蹭掉黑板擦上的粉尘。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推动支撑杆,使连杆折叠,使整个装置贴紧多媒体讲桌的侧面,进而折叠起整个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够快速、简捷、方便的清理黑板擦的粉尘,帮助老师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在运输时也更加方便。
[0032]上述实施方式旨在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实现或使用,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故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符合本权利要求书或说明书描述,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创造性特点的方法、工艺、产品,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板擦粉尘处理装置,包括刮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一对上支座和一对下支座,所述支撑杆的固定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下支座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固定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所述上支座上,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键槽形孔,所述刮板的两端依次设置有与所述键槽形孔形状相匹配的限位轴和圆轴,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由第一刮板连接,并围绕所述第一刮板的两端转动,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由第二刮板连接,并围绕所述第二刮板的两端转动,使得所述装置展开后刮板处于铅直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擦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上的限位轴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的键槽形孔内,所述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上的圆轴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的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连杆上的键槽形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擦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上的安装孔为圆孔,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刮板上圆轴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擦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板与所述第二刮板间的间距为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擦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支撑杆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擦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展开时,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一条线上,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支撑杆呈角度弯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擦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折叠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连接端位于所述上支座竖直上方,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支撑杆的连接端位于所述上支座位置处或所述上支座竖直下方。
【文档编号】B08B1/02GK204148164SQ201420485562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7日
【发明者】沈付刚 申请人:沈付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