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不粘炒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395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锈钢不粘炒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不锈钢不粘炒锅,涉及一种炊具。该不锈钢不粘炒锅,下凹的锅体具有非磁性不锈钢的内表面层和磁性不锈钢的外表面层,以及铝合金的中间夹层;锅体内表面层的内表面底部布满网状的凹槽,该凹槽中的突出部分为圆柱形凸点组成的点阵;各圆柱形凸点的顶面为平面;该凹槽的深度为0.1-0.2mm,各圆柱形凸点的直径为2.0-3.0mm,该凹槽底部的面积为所有圆柱形凸点顶面面积总和的3-3.5倍。它易于生产、具有较好的不粘效果,且易于清洗。
【专利说明】一种不锈钢不粘炒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炊具。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不粘锅是在锅体下凹的内表面使用氟化聚合物形成一个不粘食物的薄膜 层。在锅具上最常运用的氟化聚合物是特氟龙。特氟龙的不粘特性是因其低表面能,但是 这也会导致其对锅体的粘附力不强。特氟龙附着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薄膜,这个薄膜在 显微镜下显现大量的气孔。当烹饪过程中,盐分通过这些气孔,易于与金属、特别是铁发生 反应,造成锅体内表面的特氟龙凸出鼓包、脱落。虽然这种化学不粘的方式具有不俗的不粘 效果,但是特氟龙涂层的脱落问题,以及当锅体温度大于200°C时,特氟龙开始分解有害物 质的问题,导致人们追寻锅具物理不粘的方法和结构。
[0003] 锅具物理不粘的原理是烹饪中使食物表面均匀碳化,由于碳化后的食物的表面能 降低,易与锅具表面分离,从而表面均匀碳化后的食物整体易与锅具分离。然而,在烹饪中, 往往会出现食物被加热表面尚未均匀碳化就翻动食物,这时食物与锅具就会出现局部粘黏 现象。更进一步,人们发现,当锅体下凹的内表面布满凸点构成的点阵,烹饪时以各个凸点 的上表面与食物的表面接触,即减小锅体下凹的内表面与食物直接接触的接触面,对于食 物上在这些接触面上没有同时碳化的局部位置,由于碳化的过程会造成食物表面的硬化缩 小变形,这时凸点周围凹陷处内已被加热的油脂就会自由填充食物表面由于变形形成的间 隙,进一步加快食物表面未碳化部位的碳化,可以有效地促进食物表面的均匀碳化。
[0004] 目前市场上的不锈钢炒锅为了获得良好的导热性并可用电磁炉加热,均采用"夹 层钢"材料,这种材料的内表面层是厚度为0. 5mm的非铁磁性不锈钢、外表面层是厚度为 0. 5_的铁磁性不锈钢,而中间的夹层采用铝合金(一般外表面层为SUS 430铁磁性不锈 钢-中间的夹层为1007A1铝合金-内表面层为SUS 304非铁磁性不锈钢)。这种不锈钢炒 锅,因为内表面层的表面大多数采用常规的抛磨处理,不粘性能不强。
[0005] 现有不锈钢炒锅锅体下凹的内表面的物理防粘处理,主要是采用冲压方式做出蜂 窝图案的点阵状压纹图案,这种方式因为技术原因无法形成点阵中每个六边形凸点周边上 下面垂直的高低落差,且伴随着冲压的过程,六边形凸点的上表面会形成一个圆弧面,相比 理想状态增大了与食物的接触面。另一个问题是冲压六边形凸点只能以较细的直线来分割 锅体下凹的内表面,也难以实现较小尺寸六边形凸点的点阵,这不仅无法大面积减少锅具 与食物的直接接触面,也破坏了内部铝合金层的密度分布,同时六边形凸点也带来清洗上 的麻烦。因此实际使用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不锈钢不粘炒锅,它易于生产且具有较好的不粘效果。
[0007]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锈钢不粘炒锅,下凹的锅体具有非磁性不锈钢 的内表面层和磁性不锈钢的外表面层,以及铝合金的中间夹层;锅体内表面层的表面底部 布满网状的凹槽,该凹槽中的突出部分为圆柱形凸点组成的点阵;各圆柱形凸点的顶面为 平面;该凹槽的深度为〇· 1-0. 2mm,各圆柱形凸点的直径为2. 0-3. Omm,该凹槽底部的面积 为所有圆柱形凸点顶面面积总和的3-3. 5倍。
[0008] 本实用新型的物理不粘结构采用网状凹槽与圆柱形凸点的点阵的组合,无论锅铲 从任何方向铲向圆柱形凸点,它都会将食物与圆柱形凸点的接触部位从1个点开始分离, 从而促进食物在任何方向上都易于与锅体分离。而现有技术正六边形的凸点,则有时会出 现锅铲将食物与该凸点的接触部位从一个直线边开始分离的现象,这会导致分离不易彻 底,存在粘连的问题。再者采用周边没有棱角的圆柱形凸点,清洗操作不受方向的制约,凹 槽内的污垢容易清洗干净,清洗过程基本跟清洗普通平面的不锈钢锅具一样轻松。各圆柱 形凸点的顶面为平面而非圆弧面,食物与锅体的接触面接近理想状态;有利于提高不粘性 能。由于食物在圆柱形凸点的点阵上,会在圆柱形凸点之间的凹陷处产生微微下垂的现 象,食物与锅体的接触角不再是180 %而是形成小于90 °的接触角,大大降低了分离食 物与锅具所需要的力,更易实现食物与锅具的分离。所以这样做可以保证锅体与食物之间 形成易于分离的微观接触角,有利于食物在锅铲的作用下与锅体分离。由于锅体是用圆形 的"夹层钢"平板冲压拉伸形成的,将凹槽的深度定为〇. 1-0. 2_,各圆柱形凸点的直径定为 2. 0-3. 0mm,不仅可以使锅体具有好的不粘性,而且预先用电腐蚀方法加工了上述网状凹槽 和圆柱形凸点的点阵的"夹层钢"平板,在后续冲压拉伸成型加工工序不会出现破裂,并且 生产的锅体日常配合不锈钢锅铲使用时也不会出现破裂。由于煎炒作业时,凹槽内充满油 月旨,这些油脂会对其所接触的食物表面均匀地加热,规定凹槽底部的面积为所有圆柱形凸 点顶面面积总和的3-3. 5倍,这个比值太大会因槽底表面直接与食物接触的面积加大,造 成食物受热不均匀的面积加大,这个比值太小则会加大食物与锅体直接接触的面积,加剧 受热不均匀,同时也加大了清洗上的困难。以上规定的比值范围内,可以实现食物与锅体最 少约为24%的直接接触面积,最多约为76%的悬浮油脂加热面。烹饪时油脂与锅体对食物 的导热将更为均匀,从而促使食物的被加热表面更均匀碳化。
[0009] 在优选的实施结构中: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 15mm,所述圆柱形凸点的直径为 2. 40mm〇
[0010] 实验证明,采用以上参数的锅体不粘性能最好,且冲压拉伸成型加工中抗破裂性 能好,使用寿命长。
[0011] 进而:位于同一行的相邻两个所述圆柱形凸点之间水平方向的圆心间距为 4. 40mm ;每一行圆柱形凸点与一个相邻行圆柱形凸点之间的垂直方向圆心间距为3. 81mm 且该行圆柱形凸点中每一圆柱形凸点相对该相邻行圆柱形凸点中相邻的圆柱形凸点分别 向右水平移动2. 20mm ;每一行圆柱形凸点与另一个相邻行圆柱形凸点之间的垂直方向圆 心间距为4. 17mm,且该行圆柱形凸点中每一圆柱形凸点相对该相邻行圆柱形凸点中相邻的 圆柱形凸点分别向右水平移动I. 40mm。
[0012] 网状凹槽中各个圆柱形凸点采用上述不完全对称形式的点阵结构,锅铲的前端无 论从任何方向都不会卡入网状凹槽的凹陷部位中,从而可以避免使用时凹槽对锅铲运动的 干扰,保证锅铲使用的流畅性。
[0013] 本实用新型不锈钢不粘炒锅,采用电腐蚀技术形成常规冲压技术不能在"夹层钢" 的内表面层上形成的圆柱形凸点的点阵,不仅易于生产且具有较好的不粘效果,其产品还 便于清洗。由于电腐蚀技术不会破坏"夹层钢"中间铝合金的结构,以及可以精确控制每个 凸点的大小,所以本实用新型可以最大限度地在结构上实现物理不粘性能,具有推广的价 值和前景。
[0014] 由于冷冻肉片富含水分,在油煎过程中其水分渗出会影响肉片表面的碳化并且这 种未碳化的肉片表面很容易粘在锅具内表面,对锅具的不粘性能是很大的考验。所以,我们 用本实用新型不锈钢不粘炒锅与常规的不锈钢炒锅做煎冷冻肉片的对比测试。
[0015] 实验材料:90*50*4mm肉片4片(冷冻猪肉放入水中解冻并清洁后捞出,未作任何 去除多余水分的处理)
[0016] 实验过程:
[0017]

【权利要求】
1. 一种不镑钢不粘炒锅,下凹的锅体具有非磁性不镑钢的内表面层和磁性不镑钢的外 表面层,W及铅合金的中间夹层;其特征在于;锅体内表面层的表面底部布满网状的凹槽, 该凹槽中的突出部分为圆柱形凸点组成的点阵;各圆柱形凸点的顶面为平面;该凹槽的深 度为0. 1-0. 2mm,各圆柱形凸点的直径为2. 0-3. 0mm,该凹槽底部的面积为所有圆柱形凸点 顶面面积总和的3-3. 5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镑钢不粘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为 0. 15mm,所述圆柱形凸点的直径为2. 40mm。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镑钢不粘炒锅,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行的相邻两个 所述圆柱形凸点之间水平方向的圆也间距为4. 40mm;每一行圆柱形凸点与一个相邻行圆 柱形凸点之间的垂直方向圆也间距为3. 81mm且该行圆柱形凸点中每一圆柱形凸点相对该 相邻行圆柱形凸点中相邻的圆柱形凸点分别向右水平移动2. 20mm ;每一行圆柱形凸点与 另一个相邻行圆柱形凸点之间的垂直方向圆也间距为4. 17mm,且该行圆柱形凸点中每一圆 柱形凸点相对该相邻行圆柱形凸点中相邻的圆柱形凸点分别向右水平移动1. 40mm。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4218631SQ201420659606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5日
【发明者】潘孝贞 申请人:厦门金牌厨柜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