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的刷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0740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的刷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的刷子。



背景技术:

将一种填充剂加入手机弧形屏幕和钢化膜之间,由于弧形平面与钢化膜之间填充空间由小到大,在填充空间靠近屏幕中心的地方间隙只有约半根毛发粗细的大小。而随着填充空间远离屏幕中心,间隙逐渐增大,最大处约几根毛发粗细的大小。再结合实际,这种使用场合需要一种刷子,刷子的刷头使用端不齐平,刷头中的刷丝呈逐渐增多的排布,刷头的刷丝在使用过程中聚在一起,不分叉。

由于手机屏幕与钢化膜需要填充的空间围绕弧形屏幕,且需要填充均匀,依靠传统小毛刷蘸填充剂的方式不能保证连续填充,比如,蘸取的填充剂不够,就需要刷头上的填充剂使用完后再蘸取,填充一个手机需要多次蘸取,会造成每次蘸取再填充的各部分会产生分界线,该分界线会在手机钢化膜上呈现出来,不利于美观。

故需要一种能将填充剂预装在一个容纳空间,随着刷子使用,填充剂能够控制流出的刷子。且刷子的刷丝使用中不散开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在市场上的刷子不能解决填充手机钢化膜与弧形屏幕间间隙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拆卸的刷子,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拆卸的刷子,包括,注射手柄和刷头,注射手柄包括储存空间、注射杆、注射外接头和注射第一通道,注射头内部设置有远离注射外接头贯通的储存空间,注射杆安装在储存空间中,注射外接头内部设置注射第一通道,注射第一通道一端与储存空间连通,注射第一通道另一端与大气压连通;该结构能够将填充剂预先储存在储存空间中,随着该刷子的使用,通过将注射手柄向刷头方向挤压,使填充剂可控制地填充,该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的优点;

刷头包括注射内接头、注射第二通道、刷丝束、连通孔和聚丝孔,注射内接头内设置有注射第二通道,注射第二通道一端连通大气压,注射第二通道另一端与连通孔连通,连通孔的另一端与聚丝孔连通,刷丝束包括多根刷丝,刷丝束一端穿过聚丝孔固定在刷头内部,刷丝束另一端延伸出聚丝孔;该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连通孔一端连接注射第二通道,连通孔另一端连通聚丝孔,使填充剂能够进入聚丝孔附着在刷丝束上,随着刷丝的滑动,填充剂进入填充空间;

注射手柄的注射外接头与刷头的注射内接头可拆卸配合连接;该刷子形成一个连接通道,储存空间一端连通注射第一通道,注射第一通道连通注射第二通道,注射第二通道与连通孔连通,连通孔连通聚丝孔,通过控制注射手柄能够调节填充剂进入聚丝孔的流量,从而实现对填充剂流量的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连通孔均匀排布在刷丝束周围;该结构能够满足将填充剂围绕着刷丝束均匀注入,实现更好的填充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连通孔为预制的管固定在刷头中形成的;将预制的管固定在刷头中能够更好地保证连通孔的位置以及连通孔内壁的光滑程度,从而保证填充剂进入聚丝孔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刷丝束远离注射手柄的一端为工作端,工作端不齐平设置;由于填充空间为弧形平面,采用不齐平设置能够使工作端沿不平整面滑动。将填充剂均匀填充。

进一步的,所述刷丝束在垂直于刷丝长度方向的平面内成中心对称排布;将刷丝束排布成圆形、矩形、正多边形等中心对称排布,更加美观。

进一步的,所述刷丝束工作端在过中心刷丝的平面内呈等腰三角形排布;将工作端呈对称排布,使工作端的伸出较长的刷丝和伸出较短的刷丝均匀排布,更加美观,且填充剂附着在工作端更加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注射第一通道一端与储存空间通过锥形孔连通;锥形孔能够使储存空间中一定量的填充剂更加容易和完全进入注射第一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注射手柄包括注射塞和注射推杆,注射塞与注射推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注射塞远离注射推杆的一端呈凸台状或锥面;该结构与锥形孔配合,能够更加完全将填充剂注入注射第一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结构,能够将填充剂预先注入储存空间,在刷头的工作端沿着填充间隙滑动过程中,可以随着工作端滑动的快慢,通过控制填充剂的注射流量控制填充剂的填充量,使填充剂的填充流量与工作端的滑动速度配合,实现更好的填充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该实用新型公开的可拆卸刷子示意图;

图2为注射手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刷头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刷头结构实施方式一示意图;

图5为刷头结构实施方式二示意图。

其中:100‐一种可拆卸的刷子;20‐注射手柄;201‐储存空间;202‐注射杆;2021‐注射塞;2022‐注射推杆;203‐注射外接头;204‐注射第一通道;205‐锥形孔;30‐刷头;301‐注射外接头;302‐注射第二通道;303‐刷丝束;3031‐聚丝孔;3032‐中心刷丝;3033‐工作端;304‐连通孔;305‐聚丝孔;401‐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一种可拆卸的刷子100,包括注射手柄20和刷头30;

如图2,注射手柄20包括储存空间201、注射杆202、注射外接头203和注射第一通道204,注射手柄20内部设置有远离注射外接头203贯通的储存空间201,注射杆202安装在储存空间201中,注射杆202包括注射塞2021和注射推杆2022,注射塞2021与注射推杆2022连接,注射塞2021远离注射推杆2022的一端呈凸台状或锥面;所述注射塞远离注射推杆的一端呈凸台状或锥面;注射外接头203内部设置注射第一通道204,注射第一通道204一端与储存空间201通过锥形孔205连通,注射第一通道204另一端与大气压连通;

如图3和图4,刷头30包括注射内接头301、注射第二通道302、刷丝束303、连通孔304和聚丝孔305,注射内接头301内设置有注射第二通道302,注射第二通道302一端连通大气压,注射第二通道302另一端与连通孔304连通,连通孔304的另一端与聚丝孔305连通,连通孔304为预制的管401固定在刷头30中形成的,连通孔304排布在刷丝束303周围,刷丝束303包括多根刷丝3031,刷丝束303一端穿过聚丝孔305固定在刷头30内部,刷丝束303另一端延伸出聚丝孔305,刷丝束303远离注射手柄20的一端为工作端3031,工作端3031不齐平设置,刷丝束303在垂直于刷丝3031长度方向的平面内呈矩形排布,工作端3031在过中心刷丝3032的平面内呈等腰三角形排布。

将注射手柄20的注射外接头203与刷头30的注射内接头301可拆卸配合连接。

使用时,先取下刷头30,将注射手柄20的注射外接头203伸入填充剂,用手拉动注射推杆2022远离注射外接头203,带动注射塞2021移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填充剂被吸入储存空间201,吸好填充剂后,将刷头30的注射内接头301与注射外接头203连接好,将刷头30的工作端3033伸入填充空隙,压注射推杆2022,将填充剂压入聚丝孔305,并附着在刷头30的工作端3033,随着工作端3033滑动的快慢,通过控制注射推杆2022的移动量控制填充剂的填充量,使填充剂的填充量与工作端3033的滑动速度配合,实现填充剂填充在钢化膜与屏幕的填充区域。

实施例二

如图1,一种可拆卸的刷子100,包括注射手柄20和刷头30;

如图2,注射手柄20包括储存空间201、注射杆202、注射外接头203和注射第一通道204,注射手柄20内部设置有远离注射外接头203贯通的储存空间201,注射杆202安装在储存空间201中,注射杆202包括注射塞2021和注射推杆2022,注射塞2021与注射推杆2022连接,注射塞2021远离注射推杆2022的一端呈凸台状或锥面;所述注射塞远离注射推杆的一端呈凸台状或锥面;注射外接头203内部设置注射第一通道204,注射第一通道204一端与储存空间201通过锥形孔205连通,注射第一通道204另一端与大气压连通。

如图3和图5,刷头30包括注射内接头301、注射第二通道302、刷丝束303、连通孔304和聚丝孔305,注射内接头301内设置有注射第二通道302,注射第二通道302一端连通大气压,注射第二通道302另一端与连通孔304连通,连通孔304的另一端与聚丝孔305连通,连通孔304均匀排布在刷丝束303周围,刷丝束303包括多根刷丝3031,刷丝束303一端穿过聚丝孔305固定在刷头30内部,刷丝束303另一端延伸出聚丝孔305,刷丝束303远离注射手柄20的一端为工作端3031,工作端3031不齐平设置,刷丝束303在垂直于刷丝3031长度方向的平面内呈圆形排布,工作端3031在过中心刷丝3032的平面内呈等腰三角形排布。

将注射手柄20的注射外接头203与刷头30的注射内接头301可拆卸配合连接。

使用时,先取下刷头30,将注射手柄20的注射外接头203伸入填充剂,用手拉动注射推杆2022远离注射外接头203,带动注射塞2021移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填充剂被吸入储存空间201,吸好填充剂后,将刷头30的注射内接头301与注射外接头203连接好,将刷头30的工作端3033伸入填充空隙,压注射推杆2022,将填充剂压入聚丝孔305,并附着在刷头30的工作端3033,随着工作端3033滑动的快慢,通过控制注射推杆2022的移动量控制填充剂的填充量,使填充剂的填充量与工作端3033的滑动速度配合,实现填充剂填充在钢化膜与屏幕的填充区域。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该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非创造性劳动产生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