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打孔即可安装的窗帘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799阅读:75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不需打孔即可安装的窗帘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窗帘轨,用于悬挂窗帘之用。
现有的商品窗帘轨都需要用电钻在墙体上打孔,然后用膨胀螺栓将其固定在墙上,这给用户带来了许多麻烦。即使厂家上门安装,也需预约并支付安装费。为了避免安装窗帘轨过程中打孔的问题,一些中国专利提出了一些技术方案。以CN85203230U为代表的一部分方案的原理是利用窗帘轨端部设置的弹簧对墙体产生正压力,靠该正压力产生的磨擦力固定窗帘轨。这种方案的缺点是对墙间距变化的补偿能力很小,弹簧力难以调整。弹性力太小,窗帘轨不稳固,太大,则安装困难,且易造成窗帘轨失稳。另一部分方案的原理是在窗帘轨端部设置螺旋机构,螺旋机构调长时在两侧墙壁上产生正压力,从而产生磨擦力。这种方案对墙间距变化的补偿能力较大,正压力调整也方便,但当墙体长时间变形而造成墙间距变大时,则会由于正压力突然消失而使窗帘轨脱落,而对于墙间距变小,又会造成正压力增加,导致窗帘轨失稳。另外,在保证刚度和稳定性条件下,如何构造窗帘轨主梁截面,减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上述方案考虑的也不多。由于上述这些问题,市场上至今还没有出现不用在墙体上打孔即可安装的窗帘轨商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而推出一种不需在墙体上打孔即可安装,且对两侧墙间距变化有较大适应性、正压力可调、安装方便、稳固且价格可被市场接受的窗帘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窗帘轨主梁的一端有一带有若干顶尖的顶板可与墙壁接触,在另一端有一螺旋机构、压缩弹簧和一个带有若干顶尖的顶板串联组成的撑紧机构,当螺旋调长时,两端的顶板被顶紧在两侧墙壁之间,通过带有顶尖的顶板与墙壁之间的摩擦力、形状约束力固定主梁。因为两端顶板上的顶尖可嵌入墙壁3mm左右。因此窗帘轨可承受较大的下拉力。对于只需要窗帘轨长度略大于窗口宽度的场合,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因为窗扇平面与墙体平面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形成了窗口的窗台及两个垂直的内侧面。利用两个垂直的内侧面先固定一个撑杆,再通过固结在撑杆上的延伸架固定窗帘轨主梁并将其向前上方伸出以保证窗帘离开墙壁一定的距离并遮盖整个窗口。撑杆由一根管子和其两端的零件组成在管子的一端有一带有若干顶尖的顶板可与窗口内侧面接触,在另一端有一螺旋机构、压缩弹簧和一个带有若干顶尖的顶板串联组成的撑紧机构,当螺旋调长时,两端的顶板被顶紧在两个垂直内侧面之间,通过带有顶尖的顶板与内侧面之间的摩擦力、形状约束力固定撑杆。安装时,先在两侧墙壁上左、右顶板顶尖对应的位置打出若干个深3mm左右的小坑,使顶板的顶尖能够嵌入,再根据墙间距调整螺栓的伸出长度。将窗帘轨装在预定位置后调长螺栓压缩弹簧,弹簧的弹性力将两端顶板压紧在两侧墙壁上。弹簧的刚度是设计好的,其最大弹性力不会使窗帘轨失稳。在弹簧弹性压力产生的磨擦力和顶板顶尖与墙壁凸凹形状约束力共同作用下,窗帘轨非常稳固。窗帘轨主梁或撑杆采用薄壁空腹铝型材或带钢冷轧型材以达到用较少的材料取得较大刚度和压杆稳定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弹簧弹性压力产生的磨擦力和顶板顶尖与墙壁之间凸凹形状约束力的双重作用下,窗帘轨非常稳固,承重力可达60~70Kg;由于采用螺旋调长机构,因此对墙间距变化有较大的适应性;压缩弹簧的弹性力可由螺旋机构调整,安装方便;由于采用空腹铝合金型材或带钢冷轧型材作为主梁,有较大的压杆稳定性,从而节省了原材料、降低了成本。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带幔杆的窗帘轨的装配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带遮板的窗帘轨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带钢冷轧型材制作窗帘轨主梁时推荐的断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带遮板的双轨窗帘轨的断面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带幔杆的双轨窗帘轨的断面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百叶窗窗轨的装配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只希望窗帘轨长度略大于窗口宽度时所用的窗帘轨的装配图。
实施例1如
图1所示,[1]为左顶板,嵌入主梁[2]的封闭型腔内,在其左端面上凸起几个顶尖,顶尖高约3mm,可嵌入墙体内。[2]为带有封闭型腔的主梁,可由铝合金挤压而成。[3]为封头,嵌入主梁[2]的封闭型腔内。封头[3]与螺栓[4]组成螺旋机构。螺栓[4]的光柱与右顶板[6]的孔组成园柱移动副。螺旋压缩弹簧[5]被压在螺栓[4]的头部与右顶板[6]之间。[7]为滑轮,[8]为吊钩,[9]为拉绳,[10]为窗幔吊杆固定卡,[11]为窗幔吊杆。左顶板[1]、右顶板[6]、封头[3]可由金属铸造或工程塑料注塑而成。为方便安装窗幔吊杆,在主梁顶部挤压有槽,用以安装窗幔吊杆固定卡[10]。安装时,先调节螺栓长度使窗帘轨长度略小于两墙之间的间距,然后将窗帘轨调整到预定位置,调长螺栓,使螺旋弹簧受压到一定程度后即可。安装前,最好在左顶板[1]、右顶板[6]的顶尖在墙壁上的对应位置打几个深3mm左右的小眼以使顶尖嵌入墙壁。视使用要求,撑紧机构也可以设计在左端。
实施例2参见图2,本实施例给出的是自带遮板的窗帘轨,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了材料,在主梁[2]左右两端有可滑动盖板[12]用以遮盖两端内部结构。设计盖板[12]可滑动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调整螺栓[4]的长度,为扳手留出操作空间。螺栓[4]调整完毕后,盖板[12]移到端部遮盖住内部结构,这样比较美观。
实施例3本实施例给出了用带钢冷轧型材作为主梁的窗帘轨,其主梁截面如图3所示,呈开口型。由于其无封闭型腔,因此其压杆稳定性稍差,但其材料成本较低。除截面与实施例1的不同外,端部结构与实施例1的完全相同。
实施例4本实施例给出了两种双轨窗帘轨结构。图4给出的是自带遮板的双轨窗帘轨,这种窗帘轨由实施例2给出的自带遮板的窗帘轨[13]与普通窗帘轨[15]通过联接卡[14]联接而成。图5给出的是由实施例1给出的窗帘轨[18]与普通窗帘轨[16]通过联接卡[17]联接而成的。
实施例5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不需打孔即可安装的百叶窗的技术方案。参见图6,[1]为左顶板,[2]为主梁,[3]为封头,[4]为螺栓,[5]为压缩弹簧,[6]为右顶板,[7]为滑轮,[19]为角度调整器,[20]为传动杆,[21]为叶片,其端部结构与实施例1的完全相同。
实施例6以上给出的各种窗帘轨均属于长度约等于墙间距的全宽型窗帘轨,适用于客厅、办公室等场合。而对于仅希望窗帘轨长度略大于窗口宽度的场合,则可以使用本实施例中给出的窗帘轨。如图7所示,[25]为右顶板,[26]为撑杆主粱,[27]为封头,[28]为螺栓,[29]为压缩弹簧,[30]为左顶板,[22]为延伸架,[23]为吊装卡,[24]为窗帘轨主粱。撑杆由[25]、[26]、[27]、[28]、[29]、[30]组成。该撑杆撑紧在窗口两侧的墙壁上,右顶板[25]、左顶板[30]的顶尖可嵌入墙壁,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使用这种撑杆,安装窗帘轨或百叶窗就不再需要打孔。
权利要求1.一种不需打孔即可安装的窗帘轨,包括主梁、弹簧、滑轮、吊钩、拉绳,其特征在于两端各有一个带有顶尖的顶板[1]、[6]与墙壁接触;顶板[6]与主梁[2]之间有一个由螺旋机构与压缩弹簧[5]串联组成的撑紧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轨,其特征在于主梁[2]具有封闭型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轨,其特征在于左顶板[1]、封头[3]的一端可嵌入主梁[2]的封闭型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轨,其特征在于右顶板[6]与螺杆[4]的光杆组成移动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轨,其特征在于主梁[2]上自带遮板,且两端有可沿主梁移动的盖板[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轨,其特征在于主梁[2]上部有槽,用以安装双轨连接卡[14],[17]和窗幔吊杆固定卡[10]。
7.一种不需打孔即可安装的窗帘轨,包扩主梁、弹簧、滑轮、吊钩、拉绳,其特征在于有一个通过延伸架[22],吊装卡[23]与主梁[24]联接的撑杆,撑杆的一端有一个带有顶尖的顶板[25],另一端有一个由螺旋机构、压缩弹簧[29]和带有顶尖的顶板[30]串联组成的撑紧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不需打孔即可安装的窗帘轨,其特征在于撑杆主梁[26]具有封闭型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帘轨,其特征在于右顶板[25]、封头[27]的一端可嵌入撑杆[26]的封闭型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帘轨,其特征在于左顶板[30]与螺栓[28]的光杆组成移动副。
专利摘要一种不需要在墙体上打孔就可以安装的窗帘轨及百叶窗轨,在窗帘轨的两端有两个压板,压板面向墙体的表面有3mm高左右的顶尖可嵌入墙体。在一个压板与主梁之间有一螺旋机构和压缩弹簧相串联。螺旋机构用于调节窗帘轨长度并压缩弹簧产生弹性力作用于压板,使压板与墙体之间产生正压力。在该正压力产生的摩擦力与嵌入墙体内顶尖与墙体凸凹形状约束力的双重作用下固定窗帘轨。4m跨度的窗帘轨可承受60~70Kg的重量。
文档编号A47H1/102GK2226897SQ94236719
公开日1996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23日
发明者康凯宁, 李柏林, 史士杰, 王嘉章 申请人:康凯宁, 李柏林, 史士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