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便器坐垫脚踏开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704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便器坐垫脚踏开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便器坐垫脚踏开合器。
已往的大便器坐垫脚踏开合器或者只能简单地完成开合两种功能,或者虽然具有多种功能但结构复杂、造价高,维修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便器用的能依次实现开盖,掀坐垫,合盖及坐垫,如此循环的结构较简单的脚踏开合器。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如下(见


图1)它包括坐垫(1)、脚踏器(2),其特征在于;坐垫(1)的后缘一边固接一带套孔的套接件(4),另一边固接一与轴(3)固接的连接件;轴(3)穿过固架(10)的套孔及复位轮(15)的中心套孔与坐垫轮(6)的一端面中心部固接;固定架(10)的下部及固定件(43)分别固定在便座上面、后部的两个原坐垫固定孔的紧固螺栓上;复位轮(5)与坐垫轮(6)端面相贴,坐垫轮(6)的另一端面与索轮(7)的一端面相贴,复位轮(5)的上方圆弧上的轮齿与其上方的从动轮(8)相应的轮齿相啮合;栓轴(9)依次穿过索轮(7)、坐垫轮(6)的中央孔道及轴(3)的内孔道和套接件(4)的套孔及固定件(43)的中心孔,并用紧束件(32)从栓轴(9)的两端将索轮(7)、坐垫轮(6)束紧;定位件(11)固定在轴(3)上将复位轮(5)定位;轴(12)的一端穿过固定架(10)及从动轮(8)的中心套孔,另一带曲柄的一端位于掀起的坐垫(1)背后;用定位件(13)分别在轴(12)上将从动轮(8)及轴(12)定位;在从动轮(8)及轴(12)之间装一复位弹簧(14);索轮(7)的圆周凹面(15)上缠有一条一端固定在索轮(7)上,另一端与脚踏器(2)连接的绳索;索轮(7)的向外端面中央与轴(3)之间装有一复位弹簧(16);在索轮(7)端面近圆周处有一插鞘(23)的插孔(17),在与孔(17)位置对应的坐垫轮(6)端面上有一宽度与孔(17)直径相等的孔道(18),孔道(18)是以坐垫轮(6)端面中心为圆心的圆弧状孔道,孔道(18)的头部(19)是直径比孔(17)小的圆弧形,从这圆弧状的开口部为始点是两条连续渐陷的斜面凸缘(20),凸缘(20)一直延伸至坐垫轮(6)的另一端面,孔道(18)的圆弧度数大于90°;与孔道(19)位置对应的复位轮(5)的端面上有一条宽度不少于孔道(18)的头部(19)宽度的凹槽(21),凹槽(21)是以复位轮(5)端面中心为圆心的圆弧凹槽;插鞘(23)的尾部直径稍小于孔(17),其头部是一变鞘(24),突鞘(24)直径稍小于凹槽(21)的宽度,突鞘(24)的长度不大于凹槽(21)的深度;插鞘(23)从孔(17)插入至孔道(18),突鞘(24)与插鞘尾部间形成的凸肩(25)顶靠着斜面凸缘(20),弹簧(26)顶靠着插鞘(23)的尾部未端,弹簧盖(27)将弹簧(26)压缩并固定在索轮(7)的端面之上。当踏动脚踏器(2)时,索轮(7)逆时针转动,插鞘(23)带动坐垫轮(6)转动,同时也就令轴(3)同时转动,当坐垫(1)旋转大于90°而靠稳时,松开脚踏器(2);在复位弹簧(16)的作用下,索轮(7)顺时针反转,见图2、插鞘(23)沿孔道(18)顺时针复位,由于孔道(18)弧长超过90°,所以插鞘(23)能顺利复位至起点,不会受孔道(18)长度限制。此时,插鞘(23)的凸肩(25)在弹簧(26)的压迫下,顺着斜面凸缘(20)滑动,逐渐回复其起始位置并深插向复位轮(5)的凹槽(21),当插鞘(23)完全复位时,由于凸缘(20)斜面已到尽头,所以失去了凸缘(20)顶靠的插鞘(23),其头部突鞘(24)插入复位轮(5)的凹槽(21)中。(此时坐垫轮(6)并不复位)。见
图1,再次踏动脚踏器(2)时,索轮(7)通过插鞘(23)带动复位轮(5)逆时针旋转,带动从动轮(8)顺时针旋转,从而带动轴(12)一起转动,其曲柄顺时针将坐垫(1)下翻,坐垫(1)转动过了其轨迹最高点后,在重力下产生一个向下运动的势能,这时松开脚踏(2),在复位弹簧(16)及(14)的分别作用下,插鞘(23)和轴(12)同时分别复位,索轮(7)及复位轮(5)同时复位;与此同时,坐垫(1)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翻转,带动坐垫轮(6)顺时针转动,当插鞘(23)复位至始点不再顺时针转动时,见图2,坐垫轮(6)的转动令其孔道(18)的斜面凸缘(20)压迫插鞘(23)凸肩(25)(见图4B),对插鞘(23)产生一个回缩的分力,迫使其回缩、逐渐脱离凹槽(21),因突鞘(24)长度小于凸缘(20)高度,所以,突鞘(24)最终脱离凹槽(21)而缩回坐垫轮(6)的孔道(18)之中。此时坐垫(1)复位,复位轮(5)复位,索轮(7)及插鞘(23)全部回到坐垫(1)掀起前的状态,可再次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的基础上可以作如下的改进;(见
图1,图4)复位轮(5)端面上圆弧凹槽(21)的弧形头部(22)为底部最深处,以此为起点形成由深至浅连续过渡直至端面平面的底部斜面。在复位弹簧(16)、(14)的分别作用下,索轮(7)、复位轮(5)同时复位,带动插鞘(23)转动,当插鞘(23)复位不再顺时针转动时,在复位弹簧(14)的作用下,复位轮(5)仍在转动,在凹槽(21)的底部斜面顶压插鞘(23)头部,从而增加了插鞘(23)回缩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如下的改进;见图7,凹槽(21)的弧形头部上有一楔凹部(39),插鞘(23)的突鞘(24)自根部到先端(38)之间有一环状凹槽,先端(38)形状与楔凹部(39)凹部吻合;突鞘(24)的先端(38)顶靠着凹槽(21)的底部斜面,当插鞘(23)逆时针转动时,先端(38)沿斜面滑动,楔入楔凹部(39),从而使插鞘(23)与凹槽(21)的头部(22)的配合更为牢固。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对盖板(30)的控制,其结构如下;见图5,在索轮(7)与坐垫轮(6)之间增设一盖轮(28),盖轮(28)靠坐垫轮(6)一侧端面中央固接一内轴(29),内轴(29)穿过坐垫轮(6)中央套孔、轴(3)内腔,再穿入套接件(4)的套孔,盖板(30)的后缘通过连接件(31)与内轴(29)固接;栓轴(9)沿索轮(7)、盖轮(28)、内轴(29)的中心线位置上的孔道穿出,再穿过固定件(43)的中心孔用紧束件(32)从两端将索轮(7)、盖轮(29)、坐垫轮(6)束紧;盖轮(28)靠索轮(7)一侧端面上与孔(17)位置对应处有一宽度与孔(17)直径相等的孔道(33),孔道(33)是以盖轮(28)端面中央为圆心的圆弧状孔道,孔道(33)的头部(34)是圆弧状,其开口处宽度比孔(17)的孔径小,从开口处为始点沿孔道(33)有两条连续渐陷的斜面凸缘(35),凸缘(35)一直延伸至盖轮(28)的另一端面,孔道(33)的圆弧度数大于90°;与孔道(33)位置对应的坐垫轮(6)的端面上有一条宽度小于孔道(33)的孔道(18);插鞘(23)的尾部与头部之间有一直径稍小于孔道(18)的腰部鞘轴(36),鞘轴(36)的长度小于凸缘(35)的高度;鞘轴(36)与插鞘(23)尾部间形成凸肩(37),鞘轴(36)的先端有一突鞘(24),插鞘(23)沿索轮(7)插孔(17)插入至盖轮(28)的孔道(33)中,凸肩(37)顶靠着凸缘(35);踏动脚踏器(2),索轮(5)通过插鞘(23)带动盖轮(28)转动,从而经内轴(29)将盖(30)掀起、靠稳;松开脚踏器(2)见图6,插鞘(23)的凸肩(37)沿孔道(33)壁上的凸缘(35)滑动至其突鞘(24)插入孔道(10)之中,插鞘(23)顺时针复位。以后再踏脚器,依前面已述过程,将坐垫(1)掀起、靠稳、再将盖(30)和坐垫(1)同时翻下;在复位弹簧(14)、(16)的作用下以及盖板(30)、坐垫(1)下翻状态的重力作用下,复位轮(5)、坐垫轮(6)、盖轮(28)、索轮分别、同时复位;此时,在凹槽(21)底部斜面,凸缘(20)、(35)的分别作用下,插鞘(23)依次从凹槽(21)、孔道(33)退出回复到初始位置。(见图4B)以后重新启动可循环使用。由于突销(24)长度小于孔道(18)凸缘(20)的高度、鞘轴(36)的长度小于凸缘(35)的高度,所以保证了插鞘能顺利退缩不会被卡住,由于孔道(18)、(33)的弧度超过90°,所以当插鞘(23)分别将盖轮(28)、坐垫轮(6)上翻后,有足够的位置顺时针复位。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索轮(7)与脚踏器(2)之间的绳索上串联一个缓冲弹簧(42),当索轮(7)逆时针转动到位后,如脚踏器还未被踏到底,则弹簧(42)起到缓冲保护作用;弹簧(42)的另一作用是万一装置用久后出现“卡壳”故障,也能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用连接件(40)将轴(12)的曲柄与水箱冲水开关(41)连接起来。当轴(12)顺时针转动时,其曲柄同时将盖(30)、坐垫(1)翻下,以及联动冲水开关,实现合盖板(30)、坐垫(1)以及冲水功能联动进行。(见图5)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坐垫脚踏开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坐垫轮端面各部位的位置配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复位轮端面各部位的位置配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插鞘及其与各控制轮位置配合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带盖板控制功能的坐垫脚踏开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盖轮端面各部位的位置配合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突鞘后端带凹槽的插鞘及其与带楔凹部的复位轮凹槽的位置配合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索轮的中央带复位弹簧(16)安装槽的端面各部位位置配合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合理而简单的插鞘与索轮、盖轮、坐垫轮、复位轮各主动控制轮的配合为主的结构,利用插鞘作为驱动件,可依次实现大便器的盖板打开,坐垫掀起及盖板、坐垫同时盖合,如此循环的功能。具有结构较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但又不影响在需要时改为手直接操作。可广泛地使用于家庭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尤其适用于宾馆会场等公用卫生间。
实施例1如
图1,坐垫(1)的后缘,一边用螺丝固定在与铁制轴(3)焊接在一起的铁制短杆上,另一边用螺丝固定在一带套孔、短柄的铁制的短杆(4)上。轴(3)穿过铝合金固定架(10)的套孔及铁制复位轮(5)的中心套孔后焊接在铁制坐垫轮(6)的一端面中心位置。固定架(10)的下部及固定件(43)分别用螺栓固紧在便座上面、后部的两个原坐垫(1)固定孔上;铁制复位轮(5)与坐垫轮(6)端面相贴,坐垫轮(6)的另一端面与铁制索轮(7)的一端面相贴,复位轮(5)的上方圆弧上的轮齿与其上方的从动轮(8)相应的轮齿相啮合;不锈钢栓轴(9)依次穿过索轮(7)、坐垫轮(6)的中央孔道及轴(3)的内孔道和短杆(4)的套孔,再穿过固定件(43)的中心孔用铁制档圈(32)从栓轴(9)的两端将索轮(7)与坐垫轮(6)束紧。塑料定位档圈(11)固定在轴(3)上将复位轮(5)定位。铁制轴(12)的一端穿过固定架(10)及铁制从动轮(8)的中心套孔,另一端带有的曲柄位于掀起的坐垫(1)背后。用塑料档圈(13)分别在轴(12)上将从动轮(8)及轴(12)定位。在从动轮(8)及轴(12)之间装一复位弹簧(14),索轮(7)的圆周凹面(15)上缠有一条一端固定在索轮(7)上,另一端与脚踏器(2)连接的尼龙绳。索轮(7)的向外端面中央与轴(3)之间装有一复位弹簧(16)。弹簧(16)装在索轮外端面中央的安装槽内,见图8,在索轮(7)端面近圆周处有一铁制插鞘(23)的插孔(17);见图2,在与孔(17)位置对应的坐垫轮(6)端面上有一宽度与孔(17)直径相等的孔道(18),孔道(18)是以坐垫轮(6)端面中心为圆心的圆弧状孔道。孔道(18)的头部(19)是直径比孔(17)小的半圆形,从这圆弧形的开口部为始点是两条连续渐陷的斜面凸缘(20),凸缘(20)一直延伸至坐垫轮(6)的另一端面,孔道(18)的圆弧度数是120°。见图3,与孔道(18)位置对应的复位轮(5)的端面上有一宽度比孔道(18)的头部(19)稍大的凹槽(21),凹槽(21)是以复位轮(5)端面中心为圆心的圆弧凹槽。见图4A,插鞘(23)的尾部直径稍小于孔(17),其头部是一突鞘(24)、突鞘(24)直径稍小于孔道(18)的头部(19)突鞘(24)的长度等于凹槽(21)的深度。见图4B插鞘(23)从孔(17)插入至孔道(18),突鞘(24)与插鞘尾部间形成的凸肩(25)顶靠着斜面凸缘(20),弹簧(26)顶靠着插鞘(23)的尾部未端,弹簧盖(27)将弹簧(26)压缩,并用螺丝固定在索轮(7)的端面上。实施例2如图7,插鞘(23)的头部突鞘(24)自根部到先端(38)之间有一环状凹槽,复位轮(5)的凹槽(21)的半圆形头部(22)上有一与突鞘(24)先端形状吻合的楔凹部(39),从头部(22)的开口处为起点凹槽(21)的底部形成从深至浅连续过渡直至端面平面的斜面。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如图5,在索轮(7)与坐垫轮(6)之间增设一铁制盖轮(28)、盖轮(28)靠坐垫轮(6)一侧端面中央焊接一铁制内轴(29),内轴(29)穿过坐垫轮(6)中央套孔、轴(3)内腔,再穿入短杆(4)的套孔,盖板(30)的后缘用螺钉固定在焊接在内轴(29)上的两条金属杆(31)的端口上。栓轴(9)沿索轮(7)、盖轮(28)、内轴(29)的中心线位置的孔道穿过,再穿过固定杆(43)的中心孔用档圈(32)从两端将索轮(7),盖轮(28)、坐垫轮(6)束紧。见图6,盖轮(28)靠索轮(7)一侧端面上与孔(17)位置对应处有一宽度与孔(17)直径相等的孔道(33),孔道(33)是以盖轮(28)端面中央为圆心的圆弧状孔道,孔道(33)的头部(34)是半圆形,其开口处宽度比孔(17)的孔径小,从开口处为始点沿孔道(33)有两条连续渐陷的斜面凸缘(35),凸缘(35)一直延伸至盖轮(28)的另一端面,孔道(33)的圆弧度数是120°。见图2,与孔道(33)位置对应的坐垫轮(6)的端面有一条宽度小于孔道(33)的孔道(18)。见图4A,插鞘(23)尾部与头部之间有一直径稍小于孔道(18)的腰部鞘轴(36),鞘轴(36)的长度小于凸缘(35)的高度,鞘轴(36)与插鞘(23)尾部间形成凸肩(37),鞘轴(36)的先端有一突销(24),插鞘(23)沿索轮(7)插鞘孔(17)插入至盖轮(28)的孔道(33)中,凸肩(37)顶靠着凸缘(35)。其余部分与实施例2相同。实施例4如图5,在索轮(7)与脚踏器(2)之间的绳索上串接一个缓冲弹簧(42);用尼龙绳(40)将轴(12)的曲柄与水箱冲水开关(41)连接起来,其余的与实施例3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坐式大便器坐垫脚踏开合器,它包括,坐垫(1)、脚踏器(2),其特征在于坐垫(1)的后缘一边固接一带套孔的套接件(4),另一边固接一与轴(3)固接的连接件;轴(3)穿过固定架(10)的套孔及复位轮(5)的中心套孔与坐垫轮(6)的一端面中心部固接;固定架(10)的下部及固定件(43)分别固定在便座上面、后部的两个原坐垫固定孔的紧固螺栓上;复位轮(5)与坐垫轮(6)端面相贴,坐垫轮(6)的另一端面与索轮(7)的一端面相贴,复位轮(5)的上方圆弧上的轮齿与其上方的从动轮(8)相应的轮齿相啮合;栓轴(9)依次穿过索轮(7)、坐垫轮(6)的中央孔道及轴(3)的内孔道和套接件(4)的套孔及固定件(43)的中心孔,并用紧束件(32)从栓轴(9)的两端将索轮(7)、坐垫轮(6)束紧;定位件(11)固定在轴(3)上将复位轮(5)定位;轴(12)的一端穿过固定架(10)及从动轮(8)的中心套孔,另一带曲柄的一端位于掀起的坐垫(1)背后;用定位件(13)分别在轴(12)上将从动轮(8)及轴(12)定位;在从动轮(8)及轴(12)之间装一复位弹簧(14);索轮(7)的圆周凹面(15)上缠有一条一端固定在索轮(7)上,另一端与脚踏器(2)连接的绳索;索轮(7)的向外端面中央与轴(3)之间装有一复位弹簧(16);在索轮(7)端面近圆周处有一插鞘(23)的插孔(17),在与孔(17)位置对应的坐垫轮(6)端面上有一宽度与孔(17)直径相等的孔道(18),孔道(18)是以坐垫轮(6)端面中心为圆心的圆弧状孔道,孔道(18)的头部(19)是直径比孔(17)小的圆弧形,从这圆弧状的开口部为始点是两条连续渐陷的斜面凸缘(20),凸缘(20)一直延伸至坐垫轮(6)的另一端面,孔道(18)的圆弧度数大于90°;与孔道(18)位置对应的复位轮(5)的端面上有一条宽度不少于孔道(18)的头部(19)宽度的凹槽(21),凹槽(21)是以复位轮(5)端面中心为圆心的圆弧凹槽;插鞘(23)的尾部直径稍小于孔(17),其头部是一突鞘(24),突鞘(24)直径稍小于凹槽(21)的宽度,突鞘(24)的长度不大于凹槽(21)的深度;插鞘(23)从孔(17)插入至孔道(18),突鞘(24)与插鞘尾部间形成的凸肩(25)顶靠着斜面凸缘(20),弹簧(26)顶靠着插鞘(23)的尾部未端,弹簧盖(27)将弹簧(26)压缩并固定在索轮(7)的端面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式大便器坐垫脚踏开合器,其特征在于复位轮(5)端面上圆弧凹槽(21)的弧形头部(22)为底部最深处,以此为起点形成由深至浅连续过渡直至端面平面的底部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式大便器坐垫脚踏开合器,其特征在于凹槽(21)的弧形头部上有一楔凹部(39),插鞘(23)的突鞘(24)自根部到先端(38)之间有一环状凹槽,先端(38)形状与楔凹部(39)凹部吻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坐式大便器坐垫脚踏开合器,其特征在于索轮(7)与坐垫轮(6)之间增设一盖轮(28),盖轮(28)靠坐垫轮(6)一侧端面中央固接一内轴(29),内轴(29)穿过坐垫轮(6)中央套孔、轴(3)内腔,再穿入套接件(4)的套孔,盖板(30)的后缘通过连接件(31)与内轴(29)固接;栓轴(9)沿索轮(7)、盖轮(28)、内轴(29)的中心线位置上的孔道穿出,再穿过固定件(43)的中心孔用紧束件(32)从两端将索轮(7)、盖轮(28)、坐垫轮(6)束紧;盖轮(28)靠索轮(7)一侧端面上与孔(17)位置对应处有一宽度与孔(17)直径相等的孔道(33),孔道(33)是以盖轮(28)端面中央为圆心的圆弧状孔道,孔道(33)的头部(34)是圆弧状,其开口处宽度比孔(17)的孔径小,从开口处为始点沿孔道(33)有两条连续渐陷的斜面凸缘(35),凸缘(35)一直延伸至盖轮(28)的另一端面,孔道(33)的圆弧度数大于90°;与孔道(33)位置对应的坐垫轮(6)的端面上有一条宽度小于孔道(33)的孔道(18);插鞘(23)的尾部与头部之间有一直径稍小于孔道(18)的腰部鞘轴(36),鞘轴(36)的长度小于凸缘(35)的高度;鞘轴(36)与插鞘(23)尾部间形成凸肩(37),鞘轴(36)的先端有一突鞘(24),插鞘(23)沿索轮(7)插孔(17)插入至盖轮(28)的孔道(33)中,凸肩(37)顶靠着凸缘(3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坐式大便器坐垫脚踏开合器,其特征在于在索轮(7)与脚踏器(2)之间的绳索上串接一个缓冲弹簧(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坐式大便器坐垫脚踏开合器,其特征在于;用连接件(40)将轴(12)的曲柄与水箱冲水开关(41)连接起来。
专利摘要一种坐式大便器坐垫脚踏开合器,其主要特征是采用插销与索轮、盖轮、坐垫轮、复位轮的配合,依次完成便器的开盖一掀坐垫一闭合盖及坐垫,如此循环的功能过程,实现上述功能的脚踏控制;该装置结构较简单,功能可靠,还可以实现和冲水功能的联动,广泛适用于家庭和宾馆及其它公共场所的卫生间。
文档编号A47K13/00GK2250103SQ9521406
公开日1997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9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9日
发明者束国华 申请人:束国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