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电自动变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8269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电自动变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变速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摩托车电自动变速装置。
现有的摩托车在动力变速、传输过程中存在以下弊端对于采用手动离合器和脚踏离合器这种车型来说,其起步、升速、减速的操作比较麻烦,尤其是对初学驾驶的人员来说更是难以掌握;对于无极变速、皮带传输动力的踏板型车来说,虽然操作比较简单,但在动力变速、传输过程中存在着能量损耗大、油耗高、零部件易损坏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济耐用、能耗及油耗皆小的摩托车电自动变速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摩托车电自动变速装置,包括由曲轴、过桥轴、变速主轴和后轮轴组成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由变速电机、变速副轴、摇臂、液压上总泵、液压管、液压下分泵和湿式离合器组成的电自动变速装置控制;变速电机输出轴上固定的齿轮与变速付轴上固定的齿轮啮合,固定在摇臂轴上的若干摇臂的两端可分别与变速付轴上的若干凸轮和液压上总泵上的若干活塞连杆对应动连接;液压上总泵的液轴输出端分别由液压管与液压下分泵对应连接;液压下分泵上的活塞连杆分别与固定在变速主轴端上的湿式离合器动连接,湿式离合器上的从动齿轮与后轮轴上的变速齿轮对应啮合;变速电机的电源由转速、车速传感器和CPU芯片及档位开关控制。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液压上总泵、液压下分泵和湿式离合器结构连接示意图;图3为档位开关展开结构示意图;图4为限位器结构示意图;图5为变速电机的电源控制电路方框图。

图1可见,摩托车曲轴1的两端分别设有自动湿式离合器1-1和磁电机1-2,自动湿式离合器1-1上的从动齿轮1-3由链条2与固定在过桥轴3上的齿轮3-1连接。该过桥轴3上还固定两只过桥齿轮3-2,过桥齿轮3-2分别与固定在两根变速主轴4上的传动齿轮4-2啮合;每根变速主轴4上还分别固定有两只湿式离合器12,湿式离合器12上的从动齿轮12-1分别与车后轮轴5上套装的四只变速齿轮5-1对应啮合。
变速电机D的输出端固定一齿轮6,该齿轮6与变速付轴7上的齿轮7-1啮合。变速付轴7的轴身上按一定的角度和间隔设置四个凸轮7-2,轴7的一端固定有触片7-3,该触片7-3伸入档位开关下7-4的绝缘环片内,可分别与绝缘环片内壁上固定的五对触点7-4-1接触(见图3)。轴7的另一端设有限位器7-5(见图4)。限位器7-5由限位轮7-5-1和限位臂7-5-2组成。限位轮7-5-1固定在变速付轴7上,其轮心四周设有五个凹槽。限位臂7-5-2的一端铰接在限位轮侧的箱体上,另一端上设有滚轮,该滚轮可卡人限位轮7-5-1的轮心凹槽内,实现对变速付轴7的限位。上述限位轮7-5-1的轮心凹槽与变速付轴7上的凸轮7-2同角度固定,档位开关7-4的绝缘环片内壁上的每对触点7-4-1的设置与变速付轴7上的凸轮7-2的上止点相对应。
摇臂轴8平行固定在变速付轴7的上部。轴8上按变速付轴7上的凸轮7-2的位置对应固定四只摇臂8-1。每根摇臂8-1的下端分别与对应的凸轮7-2靠近,其上端分别由螺母与液压上总泵9上对应设置的四根活塞连杆9-2的上端固定(见图2)。活塞连杆9-2的上端部车有螺纹,通过调整螺母,可调节摇臂8-1的上端与活塞9-1的间距。
液压上总泵9的液油输出端分别由四支液压管10与四只液压下分泵11对应连接(见图2)。液压下分泵11的活塞11-1端部固定的活塞连杆11-2上套装有滚针平面轴承11-4和调整垫片11-3,其上部穿过湿式离合器12的压盖12-4延伸在与该离合器12主动盘固定的变速主轴4轴端的凹槽内。湿式离合器12的主动盘与从动盘之间由摩擦片12-5连接。调节调整垫片11-3可调整液压下分泵11的活塞连杆11-2与湿式离合器12的压盖12-4之间的间隙距离。
变速电机D的电源由点火开关K、转速传感器1-4、车速传感器5-3和CPU芯片13及档位开关7-4控制(见图5)。转速传感器1-4和车速传感器5-3分别为电感线圈L1和L2。
其工作过程是当车辆启动时,打开点火开关K,发动机驱动曲轴1空转。当转速达到一定的速度时,转速传感器1-4产生感应电流,控制CPU芯片13接通变速电机D的正向电源回路、变速电机D正向旋转,通过其输出轴上的齿轮6传动变速付轴7上的齿轮7-1,齿轮7-1传动变速付轴7旋转到一定角度时,变速付轴7端头上固定的触片7-3从档位开关7-4的0档触点7-4-1上脱开,与档位开关7-4的1档触点7-4-1短接。触片7-3在从0档进到1档时,变速电机D电源电路由断开到再接通,从而使变速电机D断电停转。此时,曲轴1上的自动湿式离合器1-1上的摩擦片咬合,动力经链条2传递到过桥轴3,再传递到变速主轴4上。设在变速付轴7端上的限位器7-5将变速付轴7定位,变速付轴7上的第一个凸轮7-2上止点与第一个摇臂8-1的下端抵紧,通过摇臂轴8,使其上端产生位移并推动与该摇臂相连接的活塞连杆9-2,将液压上总泵9上对应设置的活塞9-1推向前进,该活塞9-1压缩液油进入相对应的液压管10,再进入相对应的液压下分泵11并推动该液压下分泵11的活塞11-1产生相同的前进位移,使活塞连杆11-2上的滚针平面轴承11-4和调整垫片11-3抵压湿式离合器12的压盖12-4,从而使湿式离合器12的主动盘与从动盘上的摩擦片12-5压紧接获来自曲轴1的扭矩,带动湿式离合器12上的从动齿轮12-1,该从动齿轮12-1传动后轮轴5上的相对应的变速齿轮5-1,最终将扭矩传递到后轮,驱动车辆起步前行。
当车辆升变速时,随着转速和车速的不断升高,转速和车速每达到设定的进档速度时,转速传感器1-4和车速传感器5-3均产生感应电流,分别逐档控制CPU芯片13接通变速电机D的正向电源回路,变速电机D间歇传动变速付轴7,变速付轴7上的触片7-3依次间歇地与档位开关7-4上的2、3、4档触点接触,变速付轴7上的第二、第三、第四个凸轮7-2也依次间歇地与第二、第三、第四根摇臂8-1的下端抵压,并传动其上端依次间歇地压缩液压上总泵9上的相应的活塞连杆9-2,使液油相继通过第二、第三、第四根液压管10进入相应的液压下分泵11,液压下分泵11上的活塞连杆11-2抵压湿式离合器12的压盖12-4,使摩擦片12-5压紧,接获来自曲轴1的扭矩,并将扭矩传递给相对应的后轮轴5上的变速齿轮5-1,最终将扭矩传递到后轮,实现升变速的目的。
当车辆降变速时,由于转速和车速下降,车速每下降到设定的退档速度时,转速传感器1-4和车速传感器5-3均产生感应电流,控制CPU芯片13依次间歇接通变速电机D的反向电源电路,使变速电机D间歇反向运转,并传动变速付轴7也间歇反向运转,使档位开关7-4依次间歇从4档退至0档,直至停驶。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驱动装置中设置电自动变速装置,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速度升、降自如,自动控制,简化了操作程序,方便了操作。另外,由于在电自动变速装置中采用液压装置控制变速,使得机械磨损小,能耗及油耗也小。适用于各类摩托车的变速。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电自动变速装置,包括由曲轴(1)、过桥轴(3)、变速主轴(4)和后轮轴(5)组成的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驱动装置由变速电机(D)、变速付轴(7)、摇臂(8-1)、液压上总泵(9)、液压管(10)、液压下分泵(11)和湿式离合器(11)组成的电自动变速装置控制;变速电机(D)输出轴上固定的齿轮(6)与变速付轴(7)上固定的齿轮(7-1)啮合,固定在摇臂轴(8)上的若干摇臂(8-1)的两端可分别与变速付轴(7)上的若干凸轮(7-2)和液压上总泵(9)上的若干活塞连杆(9-2)对应动连接;液压上总泵(9)的液油输出端分别由液压管(10)与液压下分泵(11)对应连接;液压下分泵(11)上的活塞连杆(11-2)分别与固定在变速主轴(4)端上的湿式离合器(12)动连接,湿式离合器(12)上的从动齿轮(12-1)与后轮轴(5)上的变速齿轮(5-1)对应啮合;变速电机(D)的电源由转速、车速传感器(1-4、5-3)和CPU芯片(13)及档位开关(7-4)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自动变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变速付轴(7)的一端固定有触片(7-3),该触片(7-3)可伸入档位开关(7-4的绝缘环片内,可分别与绝缘环片内壁上固定的若干触点(7-4-1)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自动变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变速付轴(7)的另一端固定有限位器(7-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自动变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限位器(7-5)由限位轮(7-5-1)和限位臂(7-5-2)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自动变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液压下分泵(11)的活塞端部固定的活塞连杆(11-2)上套装有滚针平面轴承(11-4)和调整垫片(11-3),活塞连杆(11-2)的上端部穿过湿式离合器(12)的压盖(12-4)延伸在与该离合器(12)主动盘固定的变速主轴(4)端的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自动变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转速传感器(1-4)和车速传感器(5-3)分别为电感线圈(L1和L2)。
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电自动变速装置,包括由曲轴、过桥轴、变速主轴和后轮轴组成的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驱动装置由变速电机、变速副轴、摇臂、液压上总泵、液压管、液压下分泵和湿式离合器组成的电自动变速装置控制,变速电机的电源由转速、车速传感器和CPU芯片及档位开关控制。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变速、操作简便、油耗、能耗低、零部件不易损坏等优点,适用于各类摩托车的变速。
文档编号B62M25/08GK2408042SQ0021933
公开日2000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3日
发明者晋松 申请人:晋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