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推、电动两用竹笋脱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303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手推、电动两用竹笋脱壳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壳机,确切地说是一种手推、电动两用竹笋脱壳机。
竹笋是一种营养丰富、美味的食品,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目前市场上有罐装竹笋,加工好的鲜笋和干笋供应,但这多种类型的竹笋加工时首先需将其脱壳,而现有的竹笋脱壳均为人工操作,即人工用“一”字形削笋刀逐个的一点一点削去外壳,不仅效率低,而且劳动强度大,费力、费时又不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竹笋脱壳的手工操作为机械或电动操作,具体地是提供一种高效、省力、省时,又安全、方便的快速手推、电动两用竹笋脱壳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由支架、脱壳刀、定位斗、导杆和推杆组成,其特征在于a、固定于支架的导杆上开有导向槽,其槽内左端口设置两相连的两只漏斗状定位斗,右端口设置一小口处带有球囊的定位斗,球囊内插接一根架置于支架上的推杆;b、两块对合组成漏斗状的脱壳刀卡嵌于两根固定支架左端部的弹簧钢片内,其大口置左,小口置右与定位斗的小口相对,脱壳刀的小口外两侧各装有一把条形破壳刀。
使用时,将铡去笋尖的竹笋放入导向槽内,将推杆向前推则推动槽口右端的定位斗沿导向槽向前滑动,至槽内的挡台,定位斗停止滑动,推杆顶住竹笋尾部中间继续向前推进,使竹笋经槽口右端相连的两漏斗状定位斗的定位,使笋前端对准脱壳刀小口,在推进的同时由破壳刀切开竹笋两边的壳,进入脱壳刀体内的过程进行脱壳,当笋尾进入脱壳刀内,则完成脱壳,笋肉掉下,再将推杆拉回,使脱壳刀在弹簧钢片的作用下也复原。若在推杆末端连一电动机则可使其成为电动竹笋脱壳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了机械或电动进行竹笋脱壳,不仅速度快,效率高而且省力、省时,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安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方便,利于推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以下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参见
图1)本实用新型由支架1、脱壳刀2、定位斗3-1、3-2、导杆4和推杆5组成。固定于支架1的导杆4上开一导向槽6,其槽内左端口设置相连的两只由橡塑材料制成的漏斗状定位斗3-1,其上、下对称处自小口端向上至定位斗中部开有两条半开口10,右端口设置一小口处带有一球囊7的橡塑定位斗3-2,在其大口端两侧分别装一固定于支架1上的卡爪11。一根架置于支架1上的推杆5前端插于球囊7内。钢制的两块对合组成漏斗状的脱壳刀2卡嵌于两根固定支架1左端部的弹簧钢片8内,其大口置左,由螺钉将两块铰接处固连,小口置右与定位斗3-1的小口相对,脱壳刀2的小口外两侧各焊有一把条形破壳刀9 。还可在推杆5末端连接一电机,使电机转动,促使推杆向前推动,则可装成一电动竹笋脱壳机。
权利要求1.一种手推、电动两用竹笋脱壳机,由支架(1)、脱壳刀(2)、定位斗(3-1)、(3-2)、导杆(4)和推杆(5)组成,其特征在于a、固定于支架1的导杆4上开有导向槽(6),其槽内左端口设置相连的两只漏斗状定位斗(3-1),右端口设置一小口处带有球囊(7)的定位斗(3-2),球囊(7)内插接一根架置于支架(1)上的推杆(5);b、两块对合组成漏斗状的脱壳刀(2)卡嵌于两根固定支架(1)左端部的弹簧钢片(8)内,其大口置左,小口置右与定位斗(3-1)的小口相对,脱壳刀(2)的小口外两侧各装有一把条形破壳刀(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笋脱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斗(3-1)上、下对称处自小口端向上至定位斗中部开有两条半开口(10),定位斗(3-2)大口端两侧分别装有固定于支架(1)上的卡爪(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推、电动两用竹笋脱壳机,由支架、脱壳刀、定位斗、导杆和推杆组成,其特征在于:固定于支架的导杆上开有导向槽,槽内两端分别设置有两相连的定位斗和一只带球囊的定位斗,推杆插接于球囊内。脱壳刀卡嵌于两弹簧钢片内,其大口置左,小口置右与定位斗的小口相对,脱壳刀小口两侧各焊一破壳刀。本实用新型不仅速度快,效率高,而且省力、省时,安全、方便,同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利于推广。
文档编号A47J17/00GK2348728SQ9824269
公开日1999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16日
发明者邱立明 申请人:邱立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