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木柳卫生筷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327252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灌木柳卫生筷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夹具及制作,尤其是指一种灌木柳卫生筷的生产方法。
目前国内餐饮行业广泛使用的一次性卫生筷子几乎全部是以木材为材料制作的,据初步估算其所需木材每天要耗去几十亩森林,面对我国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土地荒漠化日趋扩大这些严峻现实,为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尽快寻找一种新的材料替代木材生产一次性卫生筷已是当务之急,迫在眉睫。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材料来源广泛,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灌木柳卫生筷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生产工艺实现的1、一种扁平条形灌木柳卫生筷,其特征是由卫生筷本体和用于封堵卫生筷下端天然孔眼的竹楔片或硬木楔片构成。其生产工艺包括,(1)材料制备、(2)轧扁制条、(3)机加成型、(4)楔片封孔、(5)干燥灭菌。
2、一种园柱形灌木柳卫生筷,其特征是由灌木柳卫生筷本体和用于封堵卫生筷本体下端的天然孔眼及兼有增加其纵向强度作用的长竹签或长硬木签构成。其生产工艺包括(1)材料制备、(2)机加成型、(3)竹签封孔加强、(4)干燥灭菌。
如以上1或2技术方法方案中所述的灌木柳经检验属于材质坚硬、天然孔眼细小的品类,则不必采用楔片、竹签封孔及卫生筷本体下端增强。本发明采用野生或人工种植的灌木柳材料生产一次性卫生筷,与现有的木材材料相比其优点是全国各地都有生长,材料来源广泛,生长期短,当年种植当年受益,收割时只要留下柳根便可年年获得合乎使用标准的材料,不与农业生产争地,该灌木柳适应性强,可充分利用各地的江河堤坡、涝洼湿地种植,既可防浪固堤改善生态环境,又提供了所需材料,在实际生产中实行就近取材,就近生产,就近销售以降低运输费用,与使用木材材料相比二者在加工方面的难、易程度更是显而易见的,木材材料粗大笨重,劳动强度大,耗能高,仅制材就需数道工序,而灌木柳条的形状,大小和我们日常使用的筷子极其相似,只须经过简单加工处理就可以获得美观实用的一次性卫生筷子。
下面针对上述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1、一种扁平条形灌木柳卫生筷,其特征是由卫生筷本体和用于封堵卫生筷本体下端天然孔眼的竹楔片或硬木楔片构成,其生产工艺包括(1)材料制备、将新鲜、挺直、无病害、无分权的灌木柳枝条去掉叶片、截取其端头直径在5-10毫米之间的部分干燥备用,将竹料或硬木料劈制成长约1厘米的扁平楔片、其楔片的宽、厚应与轧制后的卫生筷下端天然孔眼相适应,实践生产中应多制备几种规格的楔片以备选用。(2)轧扁制条,当柳条材料接近于燥时,即用轧辊将其轧压成约3毫米厚的扁平条备用。(3)机加成型,将轧制好的扁平条形料送入专门用于加工扁平形卫生筷的制筷机或木工四面床内加工成型并按所需长度截断。(4)楔片封孔,将制备好的楔片楔入卫生筷体下端天然孔眼中并将端头毛刺打磨平整。(5)干燥灭菌,其生产工艺与现有制筷工艺技术相同,可参照进行。
2、一种圆柱形灌木柳卫生筷,其特征是由卫生筷本体和用于封堵卫生筷本休下端天然孔眼及兼有增加其纵向强度作用的长竹签或长硬木签构成。其生产工艺包括(1)材料制备、将新鲜挺直、无病害、无分杈的灌木柳枝条去掉叶片,截取其端头直径在5-10毫米之间的部分干燥备用,将竹料或硬木料劈制成长约5厘米的竹签或硬木签,竹签的粗细应与圆柱形卫生筷下端天然孔眼相适应,实践生产中应多制备几种规格的竹签或硬木签以备选用。(2)机加成型,当柳条材料完全干燥时,即将该材料送入专门用于加工圆柱形卫生筷的制筷机中加工成型并按所需长度截断。(3)竹签封孔及加强、将所备长竹签或硬木签楔入卫生筷本体下端天然孔眼中并将端头毛刺打磨平整。(4)干燥灭菌,其生产工艺与现有制筷工艺技术相同,可参照进行。
如以上1或2实施例中所述的灌木柳经检验属于材质坚硬、天然孔眼细小的品类、则不必采用楔片、竹签封孔及卫生筷本体下端的纵向加强。
权利要求
1.一种扁平条形灌木柳卫生筷,其特征是由卫生筷本体和用于封堵卫生筷本体下端天然孔眼的竹楔片或硬木楔片构成。其生产工艺包括材料制备(1)、轧扁制条(2)、机加成型(3)、楔片封孔(4)、干燥灭菌(5)。
2.一种圆柱形灌木柳卫生筷,其特征是由灌木柳卫生筷本体和用于封堵卫生筷本体下端天然孔眼及兼有增加其纵向强度作用的长竹签构成。其生产工艺包括材料制备(1)、机加成型(2)、竹签封孔(3)、干燥灭菌(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灌木柳经检验属于材质坚硬,天然孔眼细小的品类,则不必采用楔片、竹签封孔及用于卫生筷本体下端的加强。
全文摘要
一种灌木柳卫生筷同卫生筷本体和用于封堵卫生筷本体天然孔眼的竹签构成,其生产工艺包括:材料制备(1)、轧扁制条(2)、机加成型(3)、楔片封孔(4)、干燥灭菌(5)。本发明所提供的制筷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生产工艺简便易行,能节省大量森林资源。
文档编号A47G21/10GK1289577SQ9911966
公开日2001年4月4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24日
发明者张石刚 申请人:张石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