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木柳组织培养方法

文档序号:281058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灌木柳组织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柳树的繁育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灌木类柳树的组织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柳树是杨柳科(Salicaceae)柳属(Salix)植物的通称,全世界共有526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中国有257种,120个变种和33个变型,其中绝大多数为灌木柳。灌木柳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热值高、抗逆性强、易于更新以及木材用途广泛,是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风景林及用材林的重要组成树种,也是备受关注的能源树种。特别是灌木柳种类及其杂交的家系间、无性系间都存在着非常丰富的遗传变异,因此进行速生、高生物量、耐盐碱、抗病虫害良种选育具有丰富的遗传基础。灌木柳的常规繁殖以扦插为主,不同种柳树插条生根能力除了由遗传因素决定以夕卜,还受到插条年龄、粗度、木质化程度、有无生长叶或活动芽等指标的影响,特别是繁殖时间有严格的季节限制。灌木柳还可用播种育苗进行繁殖,但其种子较小,宜随采随播,且不能保持良种原有的优良特性。组织培养技术是目前林业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用途是林木的大规模繁殖和分子育种。该技术的优点在于繁殖效率高,占用空间小,不受季节及外界环境的限制,需要母体材料少,能够在短期内提供大量优质苗木。此外,灌木柳高效组培再生体系的成功建立,对其生物学研究、遗传改良和多目标分子育种等工作的开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本专利所应用的3种灌木柳材料为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遗传育种研究所杂交培育的高生物量杂种无性系2345、2367、1065,其中2345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其来源见下表: 表1.3种灌木柳无性系及其来源
权利要求
1.一种灌木柳组织培养方法,其培养步骤如下: (1)选材及消毒处理: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I 2年生灌木柳枝条,摘除老叶,置于室温下水培7天,每天换水I次,以新长出的嫩茎作为外植体,将然后所选取的外植体剪切成2 4cm长的带芽茎段,经70 %的酒精消毒40s,再用0.1 %的升汞消毒5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
(2)试管苗培养:在超净工作台上和无菌条件下,将步骤(I)中消毒处理后的外植体剪去接触消毒液的伤口部位,留I 2cm带芽茎段接种在含有诱导培养基的培养瓶中,然后将其置于普通日光灯为光源的环境下,光照强度为1500 2000Lx,每日光照时间为16小时,温度26 ± 2°C,相对湿度65 % 75 %,培养15天,长成6 8cm的无菌试管苗; (3)增殖、生根培养:将步骤(2)中长成的试管苗,剪切成长度为1.5 2.0cm带有I 2个腋芽的茎段,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1500 2000Lx,每日光照时间为16小时,温度26 ± 2 °C,相对湿度65 % 75 %,在该培养基中同时可获得健壮的生根苗,无需专门的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阶段,生根率为100%,一个周期20天的繁殖倍数为4 6倍,直至达到所需要的繁殖生产规模时进入下一步骤; (4)将步骤(3)中株高达6 8cm、根系发达且叶片展开的再生植株开瓶培养2天进行炼苗,取出试管苗,洗净,移栽到含有泥炭和黄心土的基质中,其中泥炭与黄心土的体积比为1:1,然后浇透水,用塑料薄膜覆盖容器口,保持温度24 28 °C,相对湿度75% 85%,适当遮荫,培养15 20天至长出的新叶完全展开后,去掉覆盖的塑料薄膜,获得灌木柳苗木,成活率达99.2%。
所述的诱导培养基为:每升基本培养基+0.2mg6-节基腺嘌呤(6-BA)+0.1mg赤霉素(GA3)+500mg酸水解酪蛋白(CH)+IOOOmg活性炭; 所述的增殖培养基为:每升基本培养基+0.6mg6-苄基腺嘌呤(6-BA)+0.05mg萘乙酸(NAA) +500mg酸水解酪蛋白(CH)` +IOOOmg活性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木柳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的带芽茎段为带有顶芽或腋芽且长度为2 4cm的莖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木柳组织培养方法,WPM基本培养基由常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和有机成分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WPM基本培养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常量元素为:硝酸铵(NH4NO3) 400mg/L、硝酸钙(Ca (NO3) 2.4Η20) 556mg/L、氯化钙(CaCl2.2H20)96mg/L、硫酸镁(MgSO4.7H20) 370mg/L、磷酸二氢钾(KH2PO4) 170mg/L、硫酸钾(K2SO4) 990mg/L ; 所述的微量元素为:硫酸锰(MnSO4 -H2O) 22.3mg/L、硫酸锌(ZnSO4.7Η20)8.6mg/L、硼酸(H3BO3) 6.2mg/L、钥酸钠(Na2MoO4.2H20) 0.25mg/L、硫酸铜(CuSO4.5H20) 0.025mg/L、氯化钴(CoCl2.62)0.025mg/L ; 所述的铁盐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 37.3mg/L、硫酸亚铁(FeSO4.7H20) 27.8mg/L ; 所述的有机成分为:肌醇100mg/L、甘氨酸(Gly) 2mg/L、盐酸硫胺素(VB1) lmg/L、盐酸吡哆醇(VB6) 0.5mg/L、烟酸(VPP)0.5m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用于移栽的基质的配方为:泥炭:黄心土=1:1。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灌木柳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材及消毒处理;(2)试管苗培养;(3)增殖、生根培养;(4)炼苗和移栽。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灌木柳组织培养方法具有繁殖效率高,占用空间小,不受季节及外界环境的限制,需要母体材料少,能够在短期内提供大量优质苗木。此外,灌木柳高效组培再生体系的成功建立,对其生物学研究、遗传改良和多目标分子育种等工作的开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文档编号A01H4/00GK103168692SQ20131011362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3日
发明者张敏, 王保松, 黄利斌, 陈智敏, 窦全琴, 施士争 申请人: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