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杆头击球面隐藏式线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648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尔夫杆头击球面隐藏式线沟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和高尔夫用具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高尔夫杆头击球面的隐藏式线沟结构。
高尔夫杆头的击球面通常都设有线沟,使球被击出后产生倒转(BackSpin),球落地后减少滚动距离,藉以增进控球性。然而线沟的边角却容易造成高尔夫球损伤,减短高尔夫球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尔夫杆头击球面隐藏式线沟结构,不会有线沟损伤高尔夫球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尔夫杆头击球面隐藏式线沟结构,具有较佳的控球性。
为达成上揭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高尔夫杆头击球面隐藏式线沟结构,包含有一击球面板片,呈薄板状,固设在高尔夫杆头击球面位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击球面板片的背面设有相隔预定间距的支撑部,顶持支位该板片,使该板片击球时未受支撑部位可挠曲变形,藉以形成隐藏的线沟。
其中该等支撑部呈相隔预定间距的点状结构。
其中该等支撑部呈长条形水平向平行排列。
其中该等支撑部呈长条形铅垂向平行排列。
其中该等支撑部呈网格状结构。
其中该打击面板片的厚度在0.2至1.5mm之间。
其中该杆头在击球面位置设有一凹槽,在该凹槽底面设有支撑部,该击球面板则嵌设在该凹槽中,其背面与该等支撑部连接。
其中该支撑部是一体成型在该杆头凹槽底面。
其中该支撑部是以一设在该击球面板片与该杆头凹槽底壁间的支撑板所构成。
其中该支撑板是固定在该击球面板片背面。
其中在该支撑板背面设有一背板,用以形成该支撑板的背部支撑结构。
其中该击球面板片在其背面一体成型该支撑部,该杆头在其击球面位置设有一凹槽,在该凹槽底面具有一支撑面,供该板片的支撑部顶抵。
兹举七较佳实施例配合图式说明如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显示一高尔夫球铁杆杆头。
图2是沿
图1中3-3剖线方向的剖视图,显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
图3是第二实施例沿相同于
图1中3-3剖线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第三实施例杆头本体的正视图。
图5是第四实施例沿相同于
图1中3-3剖线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6是第五实施例沿相同于
图1中3-3剖线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杆头本体正视图。
图8是击球产生Gear effection效应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杆头本体正视图。

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在一铁杆头1的状态,该杆头1的击球面2是以一金属薄板20制成,表面未设任何线沟,呈平面状,可以不锈钢,麻时效钢(MARAGING)或钛合金等金属制成,其厚度可薄至0.2mm,最厚可至1.5mm,本实施例采用0.63mm厚度不锈钢薄板。
如图2所示,该铁杆杆头本体10是以不锈钢脱腊踌造一体成型,当然亦可以锻造成型,在其对应杆头击球面位置设有一凹槽11,在该凹槽11底壁凸设有预定数目呈水平平行排列的凸起支撑部12,本实施例相邻二支撑部12间的距离为2.5mm,该金属薄板20打击面板片则嵌设固定在该凹槽11位置,其背面与该等支撑部12搭接。该打击面板片20可以烧焊或硬焊或嵌接或同时使用上述二种或三种方式固定在该本体10上。
击球时,打击面板片20受支撑部12顶持支撑的部位不会变形,而未受支撑的部位则会受力内弯变形,而形成线沟结构。当球离开击球面后,该板片20又会自动恢复平面状。
经测试,本实用新型杆头击球后球的旋转数(Spin)明显增加,本实用新型击球的Spin在6900转左右,而现有球杆击球仅约5800转左右,以击中击球面中心点(Center Hits)为例,本实施例的击球飞越距离(Cary Distance)约为167码(Yards),而总距离为172码,球滚动距离约为5码,现有球杆击球仅的球飞越距离约为175码,总距离约为184码,球滚动距离约为9码。再就球落点的分布距离分析,本实用新型击球后的落点分布(Cary Dispersion)在1.38英尺(Feet)范围内,而滚动后的静止点分布在2.16英尺范围内;反观对照组则在4.13英尺与3.84英尺范围内。由上揭数据可知,本实用新型隐藏式线沟杆头结构在控球性上明显优于传统杆头,但在击球距离上则不如传统杆头。此特点特别符合铁杆需要精准控球性的要求。
再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杆头结构,其杆头本体30在击球面位置设一凹槽31,而击球面板片32则在其背面一体成型若干水平平行排列的凸起支撑部33,该等支撑部33则顶抵在该凹槽底壁。
又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杆头本体40结构,在其凹槽41底壁凸设有预定数目分隔布置的凸点(柱)状支撑部42,凹槽41外侧再覆以一片打击面板片(图中未示)。
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其杆头本体50亦设有一凹槽51,在凹槽51中设一呈波浪状的支撑板52,用以形成支撑部,再在凹槽51外覆以一打击面薄板53,如此亦可形成隐藏式线沟结构,该支撑板52可固定在凹槽51中,而本实施例是先将该支撑板52与该打击面板53固定成一体,再将其嵌入凹槽51中固定。
如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其杆头本体60在击球面位置设一凹槽61,凹槽61底面中央透空,而在凹槽61周围形成一圈肩面62,其打击面薄板63背面固设一波浪状支撑板64,在该支撑板64背面再固定一背板65,使其呈现一三明治结构,再将此三明治结构嵌设固定在凹槽的肩面62。其中该支撑板64是用以提供打击板63预定间距的支撑,而该背板65则是提供该支撑板64背部支撑,其作用与凹槽底壁相同。
如图7所示,该等支撑部71亦可做成铅垂平行排列,如此当击球产生偏向(不论内、外侧)时,都可利用隐藏线沟使球产生旋转,再因空气力学的原理(相对风速快的一侧空气压较小)使球产生曲线飞行而自动校正方向(此现象称为Cear effection),如图8所示。
如图9所示,该支撑部81可做成网格状,如此可使杆头增强BackSpin及Gear effection双重效果。
上揭支撑部不论是点状,条状水平平行排列,条状铅垂平行排列或网格状,都可以直接做在杆头本体上,或是直接做在打击面板片背面,或是以一支撑板达成。
又该打击面板片的击球面可为平面状,或是在其表面喷砂使呈粗糙面,或是增设凸球性。
上揭实施例,然都是以铁杆杆头做说明,但不应排除其它种类杆头的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高尔夫杆头击球面隐藏式线沟结构,包含有一击球面板片,呈薄板状,固设在高尔夫杆头击球面位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击球面板片的背面设有相隔预定间距的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杆头击球面隐藏式线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等支撑部呈相隔预定间距的点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杆头击球面隐藏式线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等支撑部呈长条形水平向平行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杆头击球面隐藏式线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等支撑部呈长条形铅垂向平行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杆头击球面隐藏式线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等支撑部呈网格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杆头击球面隐藏式线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打击面板片的厚度在0.2至1.5m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杆头击球面隐藏式线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杆头在击球面位置设有一凹槽,在该凹槽底面设有支撑部,该击球面板则嵌设在该凹槽中,其背面与该等支撑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尔夫杆头击球面隐藏式线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支撑部是一体成型在该杆头凹槽底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尔夫杆头击球面隐藏式线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支撑部是以一设在该击球面板片与该杆头凹槽底壁间的支撑板所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尔夫杆头击球面隐藏式线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支撑板是固定在该击球面板片背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尔夫杆头击球面隐藏式线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该支撑板背面设有一背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杆头击球面隐藏式线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击球面板片在其背面一体成型该支撑部,该杆头在其击球面位置设有一凹槽,在该凹槽底面具有一支撑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高尔夫杆头击球面隐藏式线沟结构,包含有:一击球面板片,呈薄板状,固设有高尔夫杆头击球面位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击球面板片的背面设有相隔预定间距的支撑部,顶持支撑住该板片,使该板片击球时未受支撑部位可挠曲变形,藉以形成隐藏式的线沟。
文档编号A63B53/04GK2403455SQ0020083
公开日2000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19日
发明者陈晴祺 申请人:陈晴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