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围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154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玩具围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棋类玩具,尤其是由棋子与棋盘所组成的玩具围棋;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同时可用于技术特征与围棋相同的玩具五子棋。
儿童活泼好动,因而对儿童玩具有着坚固耐用、不易散失、经的起移动与磕碰等要求。目前,众所周知的围棋或五子棋是由自古流传下来的固定的棋盘及与棋盘分离的单个的黑色或白色棋子所组成的普通用棋,这种普通用棋不能作垂直、侧顷、到置等多角度使用,而且稍有磕碰就会使棋子四处散落。此外还有一种常在主题为围棋或五子棋的电视体育节目中出现的、由带有磁铁的棋子及可使棋子吸附其上的棋盘所组成的演示用棋;这种演示用棋虽能以垂直、侧顷等角度使用,但在受到磕碰时仍会使棋子四处散落,且不便移动。以上所述的围棋或五子棋都是由单个的可与棋盘分离的棋子与棋盘所组成,使用角度有一定的局限,经不起磕碰,已布下棋局的棋盘搬动起来不很方便,而且棋子较易散失,或为幼童所误食,因而不适于用作儿童的益智启蒙玩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角度不受局限,已布下棋局的棋盘办动起来很方便,经得起磕碰,而且棋子不会散失,或为幼童所误食,因而可以用作儿童的益智启蒙玩具的玩具围棋或五子棋。它应同时具有围棋与五子棋的一般对局应用功能。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玩具围棋或五子棋由棋盘框架、横向安置在棋盘框架上的两端带有转轮的棋轴,串在棋轴上的分别有着黑子面、白子面及无棋子棋盘面这三个棋面的正三棱形棋子,以及附带阻碍齿、纵向安置在棋盘框架上的处于正三棱形棋子下方、两端带有旋钮的阻碍杆所组成。其中,棋盘框架是由四条边框所组成的中间空置的“口”字形框架,四个边框上分别留有安置棋轴与阻碍杆两端的穿孔,穿孔的数量、位置与间距根据棋轴和阻碍杆的数量、位置与间距而定。棋轴上所串正三棱形棋子的制作材料可以是木质材料、树脂材料或塑料等材料,正三棱形棋子的外形为水平安置的三棱体,它的两个侧面为同等大小的正三角形形状,两个侧面间的距离可与正三角形的一个边等长;棋子的三个同样大小的方形棋面分别为黑子面、白子面及无棋子的棋盘面,三棱形棋子留有贯穿两侧的棋轴穿孔,此棋轴穿孔位于棋子侧面的中心位置。棋轴呈横向两端插接在棋盘框架左右两个边框的棋轴穿孔中,可使棋轴转动的两端转轮处于人手可以很方便的触摸转动之处;棋轴与棋轴间的距离由串在其上的正三棱形棋子的尺寸大小来决定,即棋轴上所串棋子的向上棋面与纵向相邻的棋轴上所串棋子的向上棋面之间能较好拼接,同时稍有互不影响转动的间隙。产品为围棋时设十九根棋轴,每根棋轴上各串有十九个正三棱形棋子,整个围棋盘共有正三棱形棋子三百六十一个;产品为五子棋时设十五根棋轴,每根棋轴上各串有十五个正三棱形棋子,整个五子棋棋盘共有正三棱形棋子二百二十五个。阻碍杆呈纵向两端插接在棋盘框架上下两个边框的穿孔中,可使阻碍杆转动的两端旋钮伸出棋盘框架处于人手可以很方便的触摸旋动之处;阻碍杆在被旋动后可以手动复位向上,也可以为了方便而设置帮助阻碍杆自动复位向上的机构;每一阻碍杆阻碍一纵列的正三棱形棋子;阻碍齿以类似锯齿的方式排列在阻碍杆的朝上一侧,阻碍齿的作用是恰住三棱形棋子的向下一端使之不能随同棋轴转动,因而每一阻碍杆的阻碍齿数目与此纵列棋子的数目相等,阻碍齿与阻碍齿间的距离取决于纵列中棋子与棋子之间的纵向距离,以恰好能卡住每一正三棱形棋子的下端为准;而阻碍杆与阻碍杆间的距离则由三棱形棋子与相邻棋子之间的横向尺寸来决定,即每一纵列棋子的下方都有相应的纵向阻碍杆,棋子纵列与棋子纵列间的距离即为阻碍杆间的距离;产品为围棋时设十九根阻碍杆,产品为五子棋时设十五根阻碍杆。阻碍杆具有阻碍齿向上恰住三棱形棋子时的阻碍状态以及阻碍杆侧顷时的非阻碍状态这两种工作状态;而三棱形棋子应较为紧固的串在棋轴上从而使棋轴与棋子之间有着较大的磨擦系数,这样就使棋轴具有在非阻碍状态时因磨擦而带同棋子转动,在棋子被阻碍时棋轴又可单独转动的两种工作状态;此外,还可在必要时增设使棋轴与串在其上的正三棱形棋子之间增大磨擦系数的附属部分以达成同等效果。使用时,选定将要行棋置子或去子的棋子位,旋动这一棋子所在纵列的阻碍杆,使阻碍这一列棋子转动的阻碍杆侧顷而失去阻碍功能,再转动这一棋子所在行的横向棋轴的转轮,这一棋子所在行的其它棋子由于受到各自阻碍杆的阻碍而不能随同棋轴转动;而选定的这一棋子由于没有受到阻碍,棋轴得以带动这一棋子转动,从而翻出这一棋子三个棋面中所需的一面。
以上所述及的各组成部分的制造材料并不作特定的限定,最好采用轻质而坚固的材料;如木质材料、树脂材料或塑料、轻金属等材料。
上述棋盘框架可用所需形状的边框根据其材料的工艺要求,用粘接、钉接、熔接等相应的方法来制成;边框可有多种形状的设计,例如横截面类似“工”字型的铁路钢轨状边框、横截面为缺一边或不缺边的“口”字型的管状边框,或者条形板状边框等;同时,为了美观和安全、实用,还可在棋盘框架的左右两个边框的朝上一面设置转轮孔,棋盘框架的朝内一面的棋轴穿孔与转轮孔相通,使棋轴两端转轮的上端露出边框上所设的转轮孔,并使人手可以很方便的触摸转动;转轮孔与棋轴穿孔的数量与间距根据棋轴的数量与间距而定,转轮及转轮孔的尺寸在比棋轴间距小时可以一线并列,而在转轮及转轮孔的尺寸相对棋轴间距较大,无法一线并列时也可以分奇偶数错开排成两列。
上述正三棱形棋子可以是带有棋轴穿孔的实心棋子或空心棋子;棋面上的黑子或白子可以是塑于棋面或刻、绘在棋面上的。
上述棋轴可以增设使棋轴与串在其上的正三棱形棋子之间增大磨擦系数的附属部分,此增大磨擦系数的棋轴附属部分可有多种设计,在此仅试举两例一是在棋轴上附设胶皮层,从而使带有胶皮层的棋轴与三棱形棋子的棋轴穿孔的孔壁之间存有较大的磨擦系数,这样,棋子在阻碍杆没有发生阻碍作用的情况下因较大磨擦力的带动而随着棋轴一同转动,但当阻碍杆发生阻碍作用而使这一磨擦力不足以带动棋子时,又可以使棋轴单独转动。方案二是在棋轴上增加间隔树立的毛刷或弹性橡胶小棒,此一实施方式中的正三棱形棋子应为两侧带有穿孔的壳式空心棋子,棋轴穿过穿孔并使间隔树立在棋轴上的毛刷或弹性橡胶小棒恰好在中空的正三棱形棋子的空腔中伸展,由于毛刷或弹性橡胶小棒都具有可折弯性与一定的弹力,故而在阻碍杆发生阻碍作用而使棋子被卡住的情况下,毛刷或橡胶小棒将被折弯而随同棋轴转动,这时阻碍杆对棋子发生的阻碍力大于毛刷或橡胶小棒对棋子的带动力,从而迫使毛刷或橡胶小棒折弯而随同棋轴转动;而在阻碍杆没有发生阻碍作用的情况下,毛刷或橡胶小棒又可以带动棋子转动,这时毛刷或橡胶小棒抗折弯的弹力和对空壳式棋子内壁的推动力、磨擦力大于棋子本身的重力,从而使棋子转动。
上述为了方便而设置的帮助阻碍杆自动复位向上的机构如下在接近阻碍杆两端处增设可连接弹性伸缩物的复位连接孔,在其上连接的弹性伸缩物的另一端需连于棋盘框架上;设置弹性伸缩物来连接阻碍杆与棋盘框架的目的在于这样可使被旋动而侧顷的阻碍杆因弹性伸缩物的弹性拉动力而自动复位朝上;此弹性伸缩物可以是弹簧或橡皮筋;当采用这一借助弹性伸缩物来使阻碍杆复位朝上的方案时,需在棋盘框架的上下两个边框上设置相应的连接固定点,这些连接固定点可以是在边框上增设的、可连接弹性伸缩物其中一端的小的连接穿孔、挂钩、紧固螺丝等,弹性伸缩物的固定点的数量与间距根据阻碍杆的数量与间距而定。
上述阻碍杆上的阻碍齿可有多种形状各异而功能相同的设计,如锯齿状排列的三角形齿、波浪状排列的半圆形齿、城垛状排列的方形齿、梳齿状排列的棍形齿等。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使得产品成为一个整体,棋子与棋盘实现了一体化,因而使用者不必担心棋子会丢失,或被年幼的儿童误吞;且能经受磕碰而不会使棋子散落,并可以作垂直、侧顷、到置等多角度使用,布有棋局的棋盘搬动起来也很方便。由于使用时需找准棋位,旋动阻碍杆与棋轴转轮,因而能够锻炼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空间定位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并可学习围棋与五子棋基础。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正三棱形棋子的运动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正三棱形棋子的棋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核心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图中1.正三棱形棋子 2.棋轴穿孔3.阻碍杆4.阻碍齿5.棋轴6.转轮 7.胶皮层8.毛刷或橡胶小棒9.复位连接孔10.阻碍杆旋钮11.棋盘框架12.转轮孔13.弹性伸缩物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正三棱形棋子的运动原理示意图由图可知,正三棱形棋子(1)的侧视面为三个边等长的正三角形,棋子侧面的中心位置留有棋轴穿孔(2),棋子的向上棋面与相邻棋子的向上棋面之间能较好拼接,同时稍有互不影响转动的间隙;当其中的任一棋子以棋轴穿孔(2)为轴心转动时,它侧面的正三角形形状所形成的最大圆弧不会触及静止的相邻棋子;阻碍杆(3)处于正三棱形棋子(1)之下,其上的阻碍齿(4)正好可以恰住正三棱形棋子(1)向下的一角,从而使棋子不能转动。
由图2可知,正三棱形棋子的三个棋面分别为黑子棋面、白子棋面及无棋子棋面。
从图3可知,正三棱形棋子(1)串在棋轴(5)上,其中串于左边的棋子为空心棋子,串于右边的棋子为实心棋子;穿在右边实心棋子中的棋轴(5)上附带有使棋轴(5)与三棱形棋子(1)的棋轴穿孔(2)孔壁之间增大磨擦系数的胶皮层(7),穿在左边空心棋子中的棋轴(5)上附带有树立在棋轴(5)上的毛刷或橡胶小棒(8),毛刷或橡胶小棒(8)在正三棱形棋子(1)的中空式壳体中伸展;棋轴(5)的两端带有可使棋轴转动的转轮(6)。带有阻碍齿(4)、旋钮(10)及复位连接孔(9)的阻碍杆(3)纵向安置在正三棱形棋子(1)的下方,阻碍杆(3)具有右侧阻碍杆所显示的阻碍齿(4)向上恰住正三棱形棋子(1)时的阻碍状态,以及左侧阻碍杆所显示的阻碍杆(3)侧旋倒顷时的非阻碍状态这两种工作状态;因而相对的棋轴(5)也具有左侧棋子和阻碍杆所显示的在非阻碍状态时可带同正三棱形棋子(1)转动,以及右侧棋子和阻碍杆所显示的在正三棱形棋子(1)被阻碍杆(3)上的阻碍齿(4)所阻碍时,棋轴(5)又可单独转动的两种工作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玩具围棋的结构剖视图。四条具有一定强度的注塑塑料边框被粘接或熔接为中间空置的“口”字形棋盘框架(11),这些塑料边框的横截面呈“凹”字型,其中上下两个边框的缺口朝内,左右两个边框的缺口朝下;棋盘框架(11)的左右两个边框的朝上一面分别设置有十九个分奇偶数错开排成两列的长方形转轮孔(12),而朝内一面设有十九个与转轮孔(12)相通的棋轴穿孔;而棋盘框架(11)的上下两个边框朝外一面分别设有十九个通达框外的安置阻碍杆(3)两端的穿孔,同时在穿孔上方的边框顶板内侧设置有十九个一体注塑的用于连接弹性伸缩物(13)其中一端的小的连接固定点,在此应为小连接孔。十九根塑料棋轴(5)呈横向两端插接在棋盘框架(11)左右两个边框的棋轴穿孔中,并使两端附带的塑料转轮(6)的一部分露出转轮孔(12),使人手可以很方便的触摸转动;在每根棋轴(5)上间隔附有十九撮类似牙刷刷毛的小撮毛刷(8),小毛刷(8)的间隔正好使每撮毛刷(8)处于串列在棋轴(5)上的空心棋子的空腔内;所串正三棱形棋子(1)的棋轴穿孔(2)与纵向相邻棋子的棋轴穿孔(2)间的距离即为棋轴(5)之间的距离;在每根棋轴(5)上各串有十九个正三棱形棋子(1),所串正三棱形棋子(1)是两侧呈正三角形形状并留有棋轴穿孔(2)的、有着三个同样大小的方形棋面的塑料制空心棋子(见图3串于左边的棋子),棋子的三个棋面分别为黑子面、白子面及无棋子的棋盘面(见图2),整个围棋盘共有正三棱形棋子(1)三百六十一个;正三棱形棋子(1)的向上棋面与相邻棋子的向上棋面之间要可以较好拼接,同时稍有互不影响转动的间隙。十九根由不易变形的硬度塑料注塑而成的阻碍杆(3)在正三棱形棋子(1)的下方呈纵向两端插接在棋盘框架(11)上下两个边框的穿孔中,在阻碍杆(3)的朝上一侧以类似锯齿的方式排列有十九个三角形阻碍齿(4),每一阻碍杆(3)阻碍所在纵列的正三棱形棋子(1),所以阻碍齿(4)的数目与此纵列棋子的数目相等,阻碍齿(4)之间的距离取决于纵列中棋子与棋子之间的纵向距离,而棋子纵列与棋子纵列间的横向距离即为阻碍杆(3)之间的距离;在阻碍杆(3)靠近两端处附带有可连接弹性伸缩物(13)的复位连接孔(9),在复位连接孔(9)上连接着弹性橡皮筋,橡皮筋的另一端连于棋盘框架(11)上的连接固定点;由穿孔伸出棋盘框架(11)外的阻碍杆(3)两端杆头上紧固的套接有可使阻碍杆(3)转动的扁平塑料旋钮(10),旋钮(10)处于人手可以很方便的触摸旋动之处。
在此还可给出另一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棋盘框架(11)由四条横截面类似“工”字型的铁路钢轨状木制边框粘接或钉接而成,左右两个边框的朝上一面分别设置有十九个延边框一线纵列的椭圆形转轮孔(12),转轮孔(12)下方框壁上设有棋轴穿孔;而棋盘框架(11)的上下两个边框的框壁上也分别设有十九个通达框外的安置阻碍杆(3)两端的穿孔,同时在“工”字型框架内侧位于穿孔上方的边框顶板上设置十九个钉接的用于连接弹性伸缩物(13)其中一端的小的连接固定点,在此应为小金属挂钩。此外金属转轮(6)、金属阻碍杆(3)及金属棋轴(5)与上例作相同数量、方式的安置,金属制棋轴(5)上附有胶皮层(7);每根棋轴(5)上各串有十九个留有棋轴穿孔(2)的木制实心正三棱形棋子(1),棋面上的黑子或白子是刻绘在棋面上的。阻碍杆(3)上带有叉状阻碍齿(4)(见
图1),在阻碍杆(3)的复位连接孔(9)上连接有小弹簧,弹簧的另一端连于棋盘框架(11)上的小金属挂钩。阻碍杆(3)两端杆头上焊接有圆形金属旋钮(10)。
使用时,选定将要行棋置子或去子的棋子位,旋动这一棋子所在纵列的阻碍杆(3)的旋钮(10),使阻碍这一列棋子转动的阻碍杆(3)侧顷而失去阻碍功能,再转动这一棋子所在行的横向棋轴(5)的转轮(6),这一棋子所在行的其它棋子由于受到各自阻碍杆(3)上的阻碍齿(4)的阻碍而不能随同棋轴(5)转动;而选定的这一正三棱形棋子(1)由于没有受到阻碍,棋轴(5)得以通过附带的小毛刷(8)或胶皮层(7)的磨擦力带动这一或空心或实心的正三棱形棋子(1)转动,从而翻出这一正三棱形棋子(1)三个棋面中所需的一面;而在复位连接孔(9)与棋盘框架(11)的连接固定点之间的弹性伸缩物(13),即弹簧或橡皮筋的弹性拉动力会使被旋动侧顷的阻碍杆(3)自行复位向上恢复阻碍状态。
当然,上述各组件并不局限于所述及的具体结构、尺寸或制作材料,还可以采用具有相同功能的其它结构、尺寸或制作材料,如棋盘框架可用树脂材料制成的横截面为四方形的实心条状边框粘接而成,左右两边框的朝上一面带有挖凿而出的转轮孔,朝内一面设有与转轮孔相通的棋轴穿孔;上下两边框上设置的弹性伸缩物的连接固定点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如紧固螺丝;棋子可以是横向尺寸稍大的正三棱条形棋子,棋面上的黑子或白子也可采用其它方式,如贴于棋面的彩印纸;阻碍杆上的阻碍齿也可有多种形状各异而功能相同的设计,如波浪状排列的半圆形齿、城垛状排列的方形齿或其它适用形状。这些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玩具围棋,同样适用于技术特征与围棋相同的玩具五子棋,当产品为五子棋时,只需将棋轴、阻碍杆及其两端的穿孔、转轮孔、弹性伸缩物与连接固定点和小毛刷等附属物件的数量设为十五,每根阻碍杆上排列十五个阻碍齿,每根棋轴上串十五个正三棱形棋子,整个五子棋棋盘共有正三棱形棋子二百二十五个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玩具围棋,由棋子和棋盘所组成,其特征是四条边框组成中间空置的“口”字形棋盘框架(11),棋盘框架(11)的四个边框的框壁上分别设置有十九个安置棋轴(5)或阻碍杆(3)两端的穿孔,十九根棋轴(5)呈横向两端插接在棋盘框架(11)左右两个边框的棋轴穿孔中,并使两端的可带同棋轴(5)一齐转动的转轮(6)露于外使人手可以很方便的触摸转动;在每根棋轴(5)上各串有十九个正三棱形棋子(1),所串正三棱形棋子(1)的棋轴穿孔(2)与纵向相邻棋子的棋轴穿孔(2)间的距离即为棋轴(5)之间的距离,所串正三棱形棋子(1)是两侧呈正三角形形状并留有棋轴穿孔(2)的、有着黑子面、白子面及无棋子棋盘面这三个棋面的三棱体;正三棱形棋子(1)的向上棋面与相邻棋子的向上棋面之间形成拼接,同时稍有互不影响转动的间隙;棋轴(5)上可带有使棋轴(5)与串在其上的正三棱形棋子(1)之间增大磨擦系数的附属部分;十九根具有向上恰住正三棱形棋子(1)时的阻碍状态以及侧顷时的非阻碍状态这两种工作状态的阻碍杆(3),在正三棱形棋子(1)的下方呈纵向两端插接在棋盘框架(11)上下两个边框的穿孔中,在阻碍杆(3)的朝上一侧以类似锯齿的方式排列有十九个阻碍齿(4),阻碍齿(4)能够上恰住正三棱形棋子(1)的向下一角使之不能随同棋轴(5)转动,每一阻碍杆(3)阻碍所在纵列的正三棱形棋子(1),阻碍齿(4)数目与此纵列棋子的数目相等,阻碍齿(4)之间的距离取决于纵列中棋子与棋子之间的纵向距离,而棋子纵列与棋子纵列间的横向距离即为阻碍杆(3)之间的距离;由穿孔伸出棋盘框架(11)外的阻碍杆(3)两端杆头上紧固的接有可旋动阻碍杆(3)使之侧顷或复位向上的旋钮(10);棋盘中有一个帮助阻碍杆(3)自动复位向上的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围棋,其特征是棋盘框架(11)的左右两个边框的朝上一面设有转轮孔(12),而框壁上的棋轴穿孔与转轮孔(12)相通;转轮孔(12)与棋轴穿孔的数量与间距根据棋轴(5)的数量与间距而定,转轮孔(12)的尺寸根据转轮(6)的大小而定,转轮孔(12)可以在尺寸较小时一线并列,而在转轮孔(12)的尺寸比棋轴(5)的间距大,无法一线并列时也可以分奇偶数错开排成两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围棋,其特征是上述正三棱形棋子(1)是带有棋轴穿孔(2)的实心棋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围棋,其特征是上述正三棱形棋子(1)是带有棋轴穿孔(2)的空心棋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围棋,其特征是上述正三棱形棋子(1)的黑子棋面与白子棋面是带有塑刻的黑子或白子的棋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围棋,其特征是棋轴(5)上所附有的使棋轴(5)与串在其上的正三棱形棋子(1)之间增大磨擦系数的附属部分为附着在棋轴(5)上的胶皮层(7)。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玩具围棋,其特征是棋轴(5)上所附有的使棋轴(5)与串在其上的正三棱形棋子(1)之间增大磨擦系数的附属部分为间隔树立在棋轴(5)上的类似牙刷刷毛的小撮毛刷(8),小毛刷(8)的间隔正好使每撮毛刷(8)处于串列在棋轴(5)上的空心正三棱形棋子(1)的空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围棋,其特征是该帮助阻碍杆(3)自动复位向上的机构是连接于阻碍杆(3)上的复位连接孔(9)与棋盘框架(11)上的连接固定点之间的弹性伸缩物(13)。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玩具围棋,其特征是该弹性伸缩物(13)为橡皮筋。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玩具围棋,其特征是该弹性伸缩物(13)为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多角度使用并经得起磕碰与搬动,棋子不会散失,具有对局应用功能的玩具围棋或五子棋。它由棋盘框架、带有转轮(6)及磨擦部分的棋轴(5)、串在棋轴上的有三个棋面的正三棱形棋子(1),以及有阻碍齿(4)、两端带旋钮(10)的阻碍杆(3)所组成。相应数量的棋轴横向、阻碍杆纵向并低于棋轴安置在棋盘框架上,棋轴磨擦部分例如胶皮层(7)、毛刷或橡胶小棒(8)可使棋子在不受阻碍时随同棋轴翻转出所需棋面;而棋子被阻碍时又可使棋轴单独转动。
文档编号A63F3/02GK2445782SQ00247100
公开日2001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8日
发明者苏步泰 申请人:苏步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