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48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绳轮具有复位机构且以单向机构带动阻力机构,而仅于拉绳的行程中带动阻力机构产生阻力来达到运动效果的健身器。
然而,当使用者施力将拉绳拉至极限后,使用者需逐渐减少施力至小于配重块的重力,才能使配重块顺势下落并回拉拉绳,换言的,在拉绳回复的行程中,使用者仍需施以相当的力量来对抗配重块下落的重力,否则,配重块在重力作用力落下所产生的加速度可能会让使用者被拉伤;尤其对初学者而言,还可能在拉绳的过程中,因力竭而无法施力对抗配重块的重力,导致被配重块落下的重力加速度所拉伤,故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有部分简易型的拉绳健身器是以弹性材质制成拉绳,而由弹性拉绳自身的弹力来对抗使用者的施力,以达到运动的效果。
需知,弹性拉绳需具备有相当的弹力才能产生良好的运动效果,弹力愈强则运动效果愈好,但是,弹力愈强代表着回拉的力量愈大,同样地,使用者在拼命施力拉伸拉绳后,仍需施以相当大的力量来阻止弹性拉绳回拉的弹力,如果施力不当,同样会造成运动伤害的问题,所以,同样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该本体对应该阻抗轮设有一摩擦力调整装置,而借由旋转调整螺栓改变摩擦带抵触阻抗轮的力量,以达到变化运动量的功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健身器,设有一本体;其特征是所述本体具有一个以上供使用者压抵或握持的接触部,该本体枢设有至少一绳轮,该绳轮是供一拉绳绕设,且该绳轮设有一复位机构,由该复位机构驱动绳轮卷收被拉出的拉绳,该绳轮连接有一阻力机构。
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可采取如下技术措施前述的健身器,其中复位机构具有一蜗形弹簧,该蜗形弹簧具有一外端与一内端,该外端钩设于该绳轮,该内端则钩设于该本体接近轴处的销上。
前述的健身器,其中绳轮具有一凹入的容置空间供该蜗形弹簧容设于其中。
前述的健身器,其中本体还设有一导引机构,以在该绳被拉出或被卷收时供导引该绳以减少绳行进的阻力。
前述的健身器,其中导引机构设有一枢设于本体且可自由旋转的转动座,该转动座具有一供绳穿设的轴向贯穿的孔,该孔供绳穿出的一端界定为出口端,该转动座在该孔的出口端枢设一滑轮并穿设一销,该滑轮与该销间的间距仅容许该绳通过,以使该绳受销的限制而绕于该滑轮上,以使该绳被拉出或被卷收时,该转动座能随之转动且由该滑轮导引该绳以减少绳行进的阻力。
前述的健身器,其中阻力机构为一阻抗轮,所述绳轮与一轴连接,该轴另连接一单向机构。
前述的健身器,其中单向机构为一单向轴承。
前述的健身器,其中阻抗轮为一摩擦轮,该本体对应该摩擦轮还设有一摩擦力调整装置,该摩擦力调整装置设有一圈绕于阻抗轮外缘的摩擦带,该摩擦带至少具有一自由端,该自由端固定于一活动座,该活动座借转动一调整栓产生位移。
前述的健身器,其中摩擦力调整装置的调整螺栓上旋设一滑块,该滑块以可滑动的形态嵌设于该本体,该滑块与活动座间设有一弹簧,该滑块可顶推该弹簧抵压活动座。
图2是


图1所示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蜗形弹簧与绳轮的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摩擦力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导引机构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导引机构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摩擦力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二。
该本体1对应各摩擦轮19设有一摩擦力调整装置2,该摩擦力调整装置2具有一圈绕于该二摩擦轮19外缘的摩擦带21,该摩擦带21的两端是固定于一活动座22,该活动座22穿套于一滑块23上,该滑块23具有二凸部231以分别嵌设于本体1的滑槽101中,该滑块23是与一调整螺栓24相旋锁,且该滑块23与该活动座22间设有一弹簧25,借转动该调整螺栓24来带动该滑块23移动,以顶推该弹簧25抵压活动座22以改变该活动座22拉动摩擦带21抵触二摩擦轮19的力量,来调整改变该二摩擦轮19的摩擦阻力。
该本体1对应各拉绳14分别设有一导引机构3,该导引机构3具有一枢设于该本体1且可自由旋转的转动座31,该转动座31具有一轴向贯穿的孔32,供该拉绳14穿设,该拉绳14穿出转动座31的一端结合有一把手141,且该孔32供拉绳穿出的一端界定为出口端321。该转动座31在该孔32的出口端321枢设有一滑轮33并穿设一销34,该滑轮33与该销34间的间距仅容许该拉绳14通过,以使该拉绳14受销34的限制而绕于该滑轮33上,使该拉绳14被拉出或被卷收时,该转动座31能随之转动,且由该滑轮33导引该拉绳14以减少拉绳14行进的阻力。
请参阅图7,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双脚踩踏于踏板11上,而以双手握住各拉绳14上的把手141,当使用者施力拉动拉绳14带动绳轮13转动的同时,会卷紧该蜗形弹簧15,并经由轴16上的单向轴承18带动摩擦轮19转动。由于摩擦轮19被摩擦带21抵触,因此,使用者拉动拉绳14时,需施力对抗摩擦轮19与摩擦带21间的摩擦力,借此达到运动的效果。当使用者不再施力时,便会由该蜗形弹簧15的回复力带动绳轮13将拉绳14卷收,由于该蜗形弹簧15的设计仅需拉回拉绳14,因此可使扭力较低,以避免造成使用者的负荷,且绳轮13在卷收拉绳14的行程中,该轴16与单向轴承18间为空转的形态,而不会带动摩擦轮19,所以,拉绳14被拉回时,使用者只需轻微的施力便能对抗蜗形弹簧15的回复力,而不会像习用的结构一样,在绳被回拉的行程中造成不必要的运动伤害。
当然,使用者可依所需转动该调整螺栓14来调整该滑块23的位置,以变化滑块23顶推弹簧25推动活动座22的推力,推力愈大,则活动座22会将摩擦带21拉得愈紧,使摩擦带21抵触摩擦轮19的力道愈大,而产生较大的抗力,令使用者可获得较大的运动量;而要降低摩擦阻力时,则依前述的方法反向调整即可。
在使用者拉动拉绳14的过程中,由于该拉绳14是穿过该转动座31中的孔32,且该孔32出口端321上枢设的滑轮33与销34间的间距仅容该拉绳14通过,使该拉绳14受销34的限制而保持绕于该滑轮33上,因此,使用者不论朝任何方向拉动拉绳14或拉绳14被卷收时,该转动座31均能随的转动,且由该滑轮33转动导引该拉绳14,而能减少拉绳14行进时的阻力,且使拉绳14可被由任何方向拉出,而能便于使用者进行各种不同的拉绳动作。
除了前述的运动方式外,使用者亦可以双手握住本体1的两握持部12,而以双脚分别穿设于拉绳14的把手141上,如图9所示,如此,使用者便能由双脚来拉动拉绳14达到运动双脚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与该绳轮13连结的轴16上设有一单向轴承18来连接一摩擦轮19,以便在使用者拉动拉绳14带动绳轮13旋转的行程中由单向轴承18带动摩擦轮19来进行运动。该绳轮13并设有一蜗形弹簧15,以由该蜗形弹簧15驱动绳轮13卷收被拉出的拉绳14,而避免使用者在拉绳1被回拉的行程中被拉扯受伤的问题。再者,该本体1对应该摩擦轮19设有一摩擦力调整装置2,而借由旋转调整螺栓24改变摩擦带21抵触摩擦轮19的力量,以达到变化运动量的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健身器,设有一本体;其特征是所述本体具有一个以上供使用者压抵或握持的接触部,该本体枢设有至少一绳轮,该绳轮是供一拉绳绕设,且该绳轮设有一复位机构,由该复位机构驱动绳轮卷收被拉出的拉绳,该绳轮连接有一阻力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器,其特征是所述复位机构具有一蜗形弹簧,该蜗形弹簧具有一外端与一内端,该外端钩设于该绳轮,该内端则钩设于该本体接近轴处的销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健身器,其特征是所述绳轮具有一凹入的容置空间供该蜗形弹簧容设于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器,其特征是所述本体还设有一导引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健身器,其特征是所述导引机构设有一枢设于本体且可自由旋转的转动座,该转动座具有一供绳穿设的轴向贯穿的孔,该孔供绳穿出的一端界定为出口端,该转动座在该孔的出口端枢设一滑轮并穿设一销,该滑轮与该销间的间距仅容许该绳通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器,其特征是所述阻力机构为一阻抗轮,所述绳轮与一轴连接,该轴另连接一单向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健身器,其特征是所述单向机构为一单向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健身器,其特征是所述阻抗轮为一摩擦轮,该本体对应该摩擦轮还设有一摩擦力调整装置,该摩擦力调整装置设有一圈绕于阻抗轮外缘的摩擦带,该摩擦带至少具有一自由端,该自由端固定于一活动座,该活动座借转动一调整栓产生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健身器,其特征是所述摩擦力调整装置的调整螺栓上旋设一滑块,该滑块以可滑动的形态嵌设于该本体,该滑块与活动座间设有一弹簧,该滑块可顶推该弹簧抵压活动座。
专利摘要一种健身器,其设一本体,本体枢设有至少一绳轮以供一拉绳绕设,绳轮并设有一复位机构,俾由复位机构驱动绳轮卷收被拉出的拉绳,且绳轮与一轴连结,此轴并连结一单向机构,借单向机构在拉绳带动绳轮旋转的行程中单向带动一能调整阻力的阻抗轮,在使用者拉绳时变化阻力来进行运动。本实用新型借由复位机构驱动绳轮卷收被拉出的拉绳,而避免使用者在绳被回拉的行程中,被拉扯受伤,且由于本体对应阻抗轮设有一摩擦力调整装置,而借由旋转调整螺栓改变摩擦带抵触阻抗轮的力量,以达到变化运动量的功效。
文档编号A63B21/012GK2495323SQ01232148
公开日2002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25日
发明者陈晋祥 申请人:陈晋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