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面立体人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481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凹面立体人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艺术制品,尤其涉及一种凹面立体人像。



图1所示的立体人像(1),其铸造、射出成型或是灌注成型时,都须要利用反向刻模成型的模具(2)来制造,如图2所示的部分示意图,亦即模具(2)的内部是依据立体人像(1)的轮廓,以1∶1的比例,反向雕刻而成凹模(20)状态,举例来说,立体人像(1)的嘴唇(11)是凹的,则凹模(2)内相对须雕成凸状(21)。又,立体人像(1)的眼睛(12)是呈现凹陷状,则凹模(20)内相对亦须雕成凸状(22)。由于图2所示,是一种正侧视剖面图形态,因此不易显示该凹模(2)内的眼睛(22)的形体,因此,请再参阅图3所示,其显示由眼睛部分方向的侧视剖视图,即可清楚显示该凹模(20)内,相对于立体人像(1)的眼睛(12),是呈现凸出状态(22)。因此,如果人们由图2中的A-A方面观看模具(2)的凹模(20)时,会呈现一种不明显的人像轮廓,亦即原本凹陷的眼睛(12)及嘴唇(11)在凹模(20)内都是呈现凸出状,给人一种巅倒怪异的视觉感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凹面立体人像,其利用凹形面人像轮廓上的凹凸交错的设置,并佐以光线的折射与反射效果,以多角度呈现逼真传神的凹面立体状人像的功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凹面立体人像,是在一物体的表面,将所预定的人像或图像,借由一般反向刻模成型方式,在物体的凹形面,形成一凹形的立体人像轮廓;其特征是该以反向刻模成型方式所设成的凹入立体人像轮廓,是在原本会呈现凸出形态的轮廓部位,令其反向凹陷而设置,变成深入凹形面的形态;并在凹形面表面涂覆反光薄层。借以形成折射或反射,而产生阴影视觉效应,使凹形面在不同角度都得以浮现逼真传神的立体人像。
前述的凹面立体人像,其特征是所述物体为可移动、携带、摆饰的独立物件。
前述的凹面立体人像,其中独立物体是由金属铸造、射出成型、雕塑、波丽灌注,或是其他材质构成。
前述的凹面立体人像,其中反光薄层是由金箔或与其等效的涂料为较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又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凹面立体人像,是在一物体的表面,将所预定的人像或图像,借由一般反向刻模成型方式,在物体的凹形面,形成一凹形的立体人像轮廓;其特征是该以反向刻模成型方式所设成的凹入立体人像轮廓,是在原本呈现凸出形态的轮廓部位,令其反向凹陷而设置,变成深入凹形面的形态,再在凹形面前方设有一可将光线投射在凹形立体人像表面的发光源。
前述的凹面立体人像,其中发光源为灯泡、蜡烛或是能发出光线的物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凹面立体人像,是在一物体的表面,将所预定的人像或图像,借由一般反向刻模成型方式,在物体的凹形面,形成一凹形的立体人像轮廓;其特征是该以反向刻模成型方式所设成的凹形立体人像轮廓,是在原本会呈现凸出形态的轮廓部位,令其反向凹陷而设置,变成深入凹形面的形态,再使该凹形面设成透光体,并于背部适当位置设有发光源。
图2是习用立体人像的制法示意图。
图3是图2以一不同角度显示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可行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可行实施例的右斜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可行实施例的左斜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可行实施例的侧视剖视图。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物体(3),可为较小体积且可移动、携带、摆饰的独立物件,包括可由金属铸造,射出成型、雕塑、波丽灌注,或是其他材质构成。
而上述成型时原本人会呈现凸出形态的轮廓部位,特别包括有眼睛、嘴唇等部位,请参阅图5所示,在凹形面(31)内,假想线所示的凸出物(33)、(34),分别为一般反向刻模成型的眼睛及嘴唇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将其反向设置,改为深入凹形面(31)的凹陷状(33’)及(34’);而鼻子(35)部分原本就是凹陷状,因此没有影响。至于假想线(36)所代表的脖子部位,则可使其向内位移而紧邻下巴至箭头(36’)所示的位置,以避免遮光而无法完整展现阴影视觉效应。而该阴影视觉效应是借助凹形面(31)表面所涂覆的反光薄层(32)来完成。且该反光薄层(32)是用金箔或与其等效的涂料构成较佳,此因金箔其反射及折射效果极佳,可以使浮现的立体人像极为逼真传神,犹如图4所展现的情景。
本实用新型的凹面立体人像,除了前述实施例可以设在铸造、射出成型、雕塑或灌注成型的物件上之外,其亦可如图6所示,设在其他诸如大型平板(W)等物体上,故不赘述。
请再参阅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可行实施例,是在凹形面(31)的前方(以前下方为最佳)设有一可将光线投射在凹入立体人像表面的发光源(4)。该发光源(4)可由蜡烛、灯泡、或是其他能发出光线的物品构成。
借由发光源(4)将光线投射在凹形面(31),则其具有与在凹形面(31)表面涂覆反光薄层(32)的效果相当,可产生阴影视觉效应,使凹形面(31)展现出逼真立体的人像效果。
为使人们能具体了解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功效,本创作人用手工设制一个样品,其形态如图7~图9所示,其中图7是正视图;图8是右侧斜视图;图9是左侧斜视图;该物体(3)的凹形面(31)所设置的人像轮廓则为弥勒佛造型,且其设置则依照上述凹凸交错制法完成后,在凹形面(31)表面涂覆反光薄层(32)或利用前方的发光源(4),使其凹形面(31)展现阴影效应。且无论是正视或斜视,佛像始终注视着你,具有多角度呈现功能,给人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视觉感受,较之传统立体人像更具真实感。
请再参阅
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可行实施例,是将构成凹形面(31)的全部背面部位,为利用透光材料所构成的透光体(37),而位于凹形面的立体人像轮廓,仍依照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凹凸交错方式而设置。而本实施例的凹形面(31)表面,勿须涂覆反光薄层,但须在背部适当位置设有发光源(4),借由发光源(4)的光线投射穿过透光体(37),使得正面所视的凹形面(31)具有阴影视觉效应,且此种利用投射穿过透光体(37)所获得的立体人像的视觉效果,与前述利用反光薄层(32)或是在凹形面(31)前方设有发光源(4)的构造相比,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可依照人像的特性而选用适当的设计,例如佛像就很适合在表面涂覆反光薄层(32),如此可获得极佳的视觉效果。此外,其他人像则可依其轮廓或背景,选择正面投射光源或是背部投射的方式,以达到最佳实施状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凹面立体人像,是在一物体的表面,将所预定的人像或图像,借由一般反向刻模成型方式,在物体的凹形面,形成一凹形的立体人像轮廓;其特征是该以反向刻模成型方式所设成的凹入立体人像轮廓,是在原本会呈现凸出形态的轮廓部位,令其反向凹陷而设置,变成深入凹形面的形态;并在凹形面表面涂覆反光薄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面立体人像,其特征是所述物体为可移动、携带、摆饰的独立物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凹面立体人像,其特征是所述独立物体是由金属铸造、射出成型、雕塑、波丽灌注,或是其他材质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面立体人像,其特征是所述反光薄层是由金箔或与其等效的涂料为较佳。
5.一种凹面立体人像,是在一物体的表面,将所预定的人像或图像,借由一般反向刻模成型方式,在物体的凹形面,形成一凹形的立体人像轮廓;其特征是该以反向刻模成型方式所设成的凹入立体人像轮廓,是在原本呈现凸出形态的轮廓部位,令其反向凹陷而设置,变成深入凹形面的形态,再在凹形面前方设有一可将光线投射在凹形立体人像表面的发光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凹面立体人像,其特征是所述发光源为灯泡、蜡烛或是能发出光线的物品。
7.一种凹面立体人像,是在一物体的表面,将所预定的人像或图像,借由一般反向刻模成型方式,在物体的凹形面,形成一凹形的立体人像轮廓;其特征是该以反向刻模成型方式所设成的凹形立体人像轮廓,是在原本会呈现凸出形态的轮廓部位,令其反向凹陷而设置,变成深入凹形面的形态,再使该凹形面设成透光体,并于背部适当位置设有发光源。
专利摘要一种凹面立体人像,是在一物体的表面,将所预定的人像或图像,借由一般反向刻模成型方式,在物体的凹形面,形成一凹形的立体人像轮廓;该以反向刻模成型方式所设成的凹入立体人像轮廓,是在原本会呈现凸出形态的轮廓部位,令其反向凹陷而设置,变成深入凹形面的形态;并在凹形面表面涂覆反光薄层。本实用新型借助形成的折射或反射效果,而产生阴影视觉效应,使凹形面在不同角度都得以浮现逼真传神的立体人像。
文档编号A63H3/36GK2497660SQ0123214
公开日2002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25日
发明者陈金贤 申请人:陈金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