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玩具车的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753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遥控玩具车的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尤其涉及一种遥控玩具车的控制器。
虽然习用的玩具车二段式变速机构可以克服前述一段式变速机构的缺点,但其体积较大,占用玩具车的底盘空间,导致玩具车的体积也必须制造得较大,这样,其重量必然随着增加,又容易损坏,使制造成本提高,不符合经济效益;又,因为其精密度较高,结构也较为复杂,使得习用二段式变速机构制造比较困难。
习用的汽油引擎式遥控玩具车可以控制该车的前进,也可以控制其倒车,但是玩具车的前进或后退,必须借助传动机构完成。这种前进传动机构与后退传动机构分属不同的系统,换言之,当玩具车行进时,必须启动前进传动系统驱动车子的前进,当需要倒车时,则必须将前进传动系统停止,改换成倒车系统。这样,不仅整个玩具车的机构较为复杂,且体积增大,重量重,制造成本提高,更需要耗费较多的汽油,操作控制的灵敏度无法再进一步改进。
习用遥控玩具车在行进中转弯时,转弯的内侧与外侧的车轮转速不一样,为了使内、外侧的车轮转速相同,以稳定转弯,需要在遥控玩具车内设置差速器。
由上所述可知,习用的遥控玩具车,其二段变速机构、控制前进和倒车的传动机构及差速器均属独立机构,无法设置在同一本体内,因此制成后的体积很大,会占用玩具车内很多的空间,也增加玩具车本身的重量,降低操作控制的灵活性,其制造成本高,不符合经济效益,实有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习用的遥控玩具车控制装置所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不占用过多底盘空间,不易损坏制造成本低的遥控玩具车的控制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遥控玩具车的控制器,其由一组二段变速机构、一组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以及一组差速机构组成,所述二段变速机构设有一引擎、一第一被动齿轮、一第二被动齿轮、一传动套管及一离合器,其中,引擎与一第一主动齿轮与一第二主动齿轮相结合,第一被动齿轮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第二被动齿轮与第二主动齿轮啮合,第二主、被动齿轮间的齿轮比小于所述的第一主、被动齿轮间的齿轮比,传动套管串设在前述的第一被动齿轮与第二被动齿轮,且传动套管与第一被动齿轮之间设有单向轴承,离合器固定设在传动套管上且与第二被动齿轮组合;所述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设有一第一齿轮、一第二齿轮、一活动齿轮、一第一惰齿轮及一第二惰齿轮,其中,第一齿轮固定设在前述的传动套管,该第一齿轮设有排列在外圆周的外齿和排列在内圆周的内齿,第二齿轮设有排列在外圆周的外齿和排列在内圆周的内齿,活动齿轮的轮齿啮合在该第一齿轮的内齿或第二齿轮的内齿,第一惰齿轮啮合于第一齿轮的外齿,第二惰齿轮同时啮合于第二齿轮的外齿和第一惰齿轮;所述差速机构设有一多角轴、一第一中心轴、一第二中心轴、数个第一行星齿轮及数个第二行星齿轮,其中,多角轴穿设在前述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的活动齿轮,活动齿轮在多角轴上可轴向移动,第一中心轴穿设在多角轴和传动套管的通孔,该第一中心轴与传动套管和多角轴之间均可以相对地旋转,第二中心轴与第一中心轴连接,且第二与第一中心轴之间可以相对地旋转,数个第一行星齿轮设在结合于多角轴的本体,第二中心轴设有第二中心齿轮,该第二中心齿轮啮合于每一个第一行星齿轮,数个第二行星齿轮设在结合于多角轴的本体,第一中心轴设有第一中心齿轮,该第一中心齿轮啮合于每一个第二行星齿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遥控玩具车的控制器,其由一组二段变速机构以及一组差速机构组成,所述二段变速机构设有一引擎、一第一被动齿轮、一第二被动齿轮、一传动套管及一离合器,其中,引擎设有一第一主动齿轮与一第二主动齿轮,第一被动齿轮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第二被动齿轮与第二主动齿轮啮合,该第二主、被动齿轮之间的齿轮比小于所述的第一主、被动齿轮之间的齿轮比,传动套管串设在前述的第一被动齿轮与第二被动齿轮,且在传动套管与第一被动齿轮之间设有单向轴承,离合器固定设在传动套管上且与第二被动齿轮组合;所述的差速机构设有一本体、一第一中心轴、一第二中心轴、数个第一行星齿轮及数个第二行星齿轮,其中,本体固定在前述传动套管,第一中心轴穿设在传动套管的通孔,该第一中心轴与传动套管之间可以相对地旋转,第二中心轴与第一中心轴连接,且第二与第一中心轴之间可以相对地旋转,数个第一行星齿轮设在差速机构的本体,第二中心轴设有第二中心齿轮,该第二中心齿轮啮合于每一个第一行星齿轮,数个第二行星齿轮设在差速机构的本体,第一中心轴设有第一中心齿轮,该第一中心齿轮啮合于每一个第二行星齿轮。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遥控玩具车的控制器,其由一组二段变速机构、一组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以及一组差速机构组成,所述二段变速机构设有一第一齿轮、一第二齿轮、一传动套管、一离合器、一惰齿轮、一被动齿轮及一引擎,其中,传动套管串设在前述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且传动套管与第一齿轮之间设有双向轴承,传动套管与第二齿轮间设有单向轴承,该传动套管与双向轴承、单向轴承固定,离合器固定设在传动套管上且与第一齿轮配合,惰齿轮设有第一轮齿与第二轮齿,第一、第二轮齿分别啮合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被动齿轮与第一齿轮结合,引擎设有一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啮合于被动齿轮;所述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设有一第一齿轮、一第二齿轮、一活动齿轮、一第一惰齿轮及一第二惰齿轮,其中,第一齿轮固定设在前述的传动套管,该第一齿轮设有排列在外圆周的外齿和排列在内圆周的内齿,第二齿轮设有排列在外圆周的外齿和排列在内圆周的内齿,活动齿轮的轮齿啮合于该第一齿轮的内齿或第二齿轮的内齿,第一惰齿轮啮合在该第一齿轮的外齿,第二惰齿轮同时啮合于该第二齿轮的外齿和第一惰齿轮;所述差速机构设有一多角轴、一第一中心轴、一第二中心轴、数个第一行星齿轮及数个第二行星齿轮,其中,多角轴穿设在前述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的活动齿轮,该活动齿轮可在该多角轴上轴向移动,第一中心轴穿设在多角轴和传动套管的通孔,该第一中心轴与传动套管和多角轴之间均可以相对地旋转,第二中心轴与第一中心轴连接,且第二与第一中心轴之间可相对地旋转,数个第一行星齿轮设在结合于多角轴的本体,第二中心轴设有第二中心齿轮,该第二中心齿轮啮合于每一个第一行星齿轮,数个第二行星齿轮设在结合于多角轴的本体,第一中心轴设有第一中心齿轮,该第一中心齿轮啮合于每一个第二行星齿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体积缩小,占据玩具车内的空间少,不容易损坏,制造成本低,使用效果理想,达到预期的设计目的。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二段变速机构、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与差速机构的组合关系结构平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的活动齿轮切换至啮合于第一齿轮动作的平面剖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与差速机构组合关系分解结构的平面剖视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传动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第一齿轮主视结构的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第一齿轮侧视结构的剖面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第二齿轮主视结构的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第二齿轮侧视结构的剖面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活动齿轮主视结构的示意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活动齿轮侧视结构的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差速机构的第二中心齿轮与第一、第二行星齿轮传动关系平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二段变速机构与差速机构结合一起的平面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装设在玩具车骨架的位置示意图。解结构的平面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二段变速机构的平面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
图11所示的二段变速机构、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及差速机构组合关系分解结构平面剖视图。
参阅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二段变速机构1,其设有一结合有第一主动齿轮101与第二主动齿轮102的引擎10、一第一被动齿轮11、一第二被动齿轮12、一离合器13、一套件4及一单向轴承15。其中,第一主动齿轮101与第二主动齿轮102固定结合在引擎10的驱动轴,第一主动齿轮101的直径小于第二主动齿轮102的直径。所述单向轴承15组合在第一被动齿轮11的中心孔,所述的套件14组合在第二被动齿轮12的中心孔,并将离合器13组合在套件14的内空间中;第一被动齿轮11与第二被动齿轮12并列设置在两组固定座15之间,并使第一被动齿轮11与第一主动齿轮101啮合(第一被动齿轮与第一主动齿轮的齿轮比为5∶1),第二被动齿轮12与第二主动齿轮102啮合(第二被动齿轮与第二主动齿轮的齿轮比为3∶1);两组固定座15的中心孔另外设置有双向轴承16。
本实用新型另外设独立的一传动套管26,该传动套管26穿过所述的双向轴承16、离合器13和单向轴承15,并使传动套管26与双向轴承16、离合器13和单向轴承15固定,传动套管26一端设有内螺纹261(图4B所示)。
前述的二段变速机构,当引擎10开始运转时,第一、第二主动齿轮101、102可被同步驱动旋转,并驱动第一、第二被动齿轮11、12同步旋转。由于第一主、被动齿轮101、11之间的齿轮比大于第二主、被动齿轮102、12之间的齿轮比,再加上离合器13在低转速下与套件14之间呈脱离状态,所以引擎10开始运转时,第二主动齿轮102虽然会驱动第二被动齿轮12以较快的转速旋转,但是套件14与离合器13的咬合机构之间并未啮合而形成空转,因此,第一主动齿轮101是先驱动第一被动齿轮11以低速旋转,第一被动齿轮11再经由单向轴承15的作用而驱动传动套管26以低速状态旋转,传动套管26在旋转的同时,让离合器13随着传动套管26旋转。当引擎10的动力不断输出而加速,致使传动套管26的转速增加到达离合器13所预定的设定值时,离合器13受到离心力作用会使其内部的掣动元件(图中未示)甩出离合器外,致使掣动元件啮合在套件14内空间中所设的嵌合元件,可以使引擎动力经由第二主动齿轮102驱动第二被动齿轮12以高速旋转,而且传动套管26也被高速地传动而旋转。又,当引擎10所输出的动力降低进而使传动套管26的转速降低至预期的设定值后,所述的掣动元件会缩入离合器13内,因而引擎10的动力可以再经由第一主动齿轮101、第一被动齿轮11及单向轴承15驱动传动套管26减速输出,让传动套管26具有较大的扭力,从而达到二段自动变速的目的。
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2,是在一第一本体20与一第二本体20A所构成的内空间中设置一第一齿轮21、一第二齿轮22、一活动齿轮23、一第一惰齿轮24和一第二惰齿轮25。
参阅图5A、图5B所示,其中的第一齿轮21一端设有外螺纹213,并利用该外螺纹213锁合在前述的传动套管26的内螺纹261而结合在一起;所述的第一齿轮21设有排列在外圆周的外齿211和排列在内圆周的内齿212。
参阅图6A、图6B所示,其中的第二齿轮设有排列在外圆周的外齿221和排列在内圆周的内齿222。
参阅图7A、图7B所示,所述的活动齿轮23外环周设有一凹环沟232,该凹环沟232中嵌设一拨杆28(图4所示)。活动齿轮23的外环也设有轮齿231,活动齿轮23设有一多角形的中心孔,且该中心孔对应于所述差速机构3多角轴31断面形状,借由该中心孔配合在多角轴31,使活动齿轮23可以在多角轴31轴向移动,但不能相对于多角轴31旋转。所述的拨杆28经由连杆机构连接到伺服器(图中未示),通过遥控器操作控制伺服器动作而连动拨杆28拨动活动齿轮23可以在多角轴31上轴向移动。该活动齿轮23在轴向移动时,可以使其轮齿231啮合于所述第一齿轮21的内齿212,或使轮齿231脱离内齿212后,让轮齿231啮合于第二齿轮22的内齿222。
如图4A所示,所述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中的第一惰齿轮24和第二惰齿轮25分别利用一转轴组合在第一、第二本体20、20A之间,使第一、第二惰齿轮24、25可以自由旋转,而且第一、第二惰齿轮24、25是彼此啮合,第一惰齿轮24同时啮合于第一齿轮21的外齿211,第二惰齿轮25则同时啮合于第二齿轮22的外齿221。
图4A所示的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的部件组合后的结构如
图1、图2所示。通过前述的机构,其利用遥控器控制伺服器(图中未示)动作而驱动拨杆28带动活动齿轮23在多角轴31上轴向移动。当活动齿轮23被切换成如图2所示的状态时,引擎10所产生的动力经由二段变速机构1和传动套管26传递到第一齿轮21进行正向旋转,第一齿轮21经由第一惰齿轮24和第二惰齿轮25而驱动第二齿轮22反向旋转,由于第二齿轮22的内齿222是啮合于活动齿轮23,因而活动齿轮23也随着反向旋转,活动齿轮23再驱动所述差速机构3的多角轴31反向旋转。又,倘若活动齿轮23被切换成如图3所示的状态时,由于活动齿轮23的轮齿231已脱离第二齿轮22的内齿222,而将轮齿231啮合于第一齿轮21的内齿212,这样,正向旋转的第一齿轮21会直接驱动活动齿轮23也正向旋转,而多角轴31也受到活动齿轮23驱动进行正向旋转。
参阅
图1、图2、图4A、图4B、图7A、图7B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差速机构3,设有一结合于本体的多角轴31、一第一中心轴4、一第二中心轴41、数个第一行星齿轮33及数个第二行星齿轮34,其中,第一中心轴4与第二中心轴41连接,且第二与第一中心轴41、4之间可以相对地旋转,多角轴31的适当位置设有扣环沟311,当多角轴31穿过第二齿轮22与活动齿轮23的中心孔后,利用扣环27扣在该扣环沟311,以防止多角轴31与第二齿轮22脱离,从而限制活动齿轮23仅能在第一齿轮21与第二齿轮22之间移动。第一中心轴4穿过多角轴31和传动套管26的通孔,该第一中心轴4与传动套管26和多角轴31之间均可以相对地旋转,第一、第二中心轴4、41分别连接至不同输出系统,第一中心轴4与第二中心轴41上分别设有一第一中心齿轮40和第二中心齿轮410。本实用新型的差速机构3在多角轴31所结合的本体端面与一盖体32之间设置数个第一行星齿轮33和数个第二行星齿轮34,第一行星齿轮33与第二行星齿轮34所装设的方向互为相反,使得第一行星齿轮33啮合于所述的第二中心齿轮410,如图8所示,第二行星齿轮34啮合于第一中心齿轮40。
借由前述本实用新型的差速机构3,当多角轴31受到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2驱动时,会使整个差速机构的壳体旋转,因而使第一行星齿轮33与第二行星齿轮34分别绕着第二中心齿轮410和第一中心齿轮41公转,在此状态中即可使第一、第二中心齿轮40、410分别受到第二、第一行星齿轮410、41驱动而令第一、第二中心轴4、41旋转,进而同步输出,在此同时,第一、第二中心齿轮41、410也产生自转而令第一、第二中心轴4、41产生差速。
本实施例的特征是将二段变速机构、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以及差速机构整合在一起,使玩具车在运转时,除了具有自动转换高、低扭力,容易控制前进或倒车,以及使车子行驶时更为稳定的功能外,其整体的体积较习用产品的体积小,且结构精简,制造成本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也可在不设置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的情况下,直接将二段变速机构与差速机构结合在一起,其结合的方式是在差速机构3的本体外设置外螺纹36,将外螺纹36锁合在前述传动套管26的内螺纹261,传动套管26仍依前述的方式组合在二段变速机构1,这样二段变速机构1就可以将动力经由传动套管26传递到差速机构3,使差速机构3的本体旋转,旋转中的本体则将动力经由各个行星齿轮34、33同时驱动第一、第二中心齿轮40、410,进而使第一、第二中心轴4、41以差速状态输出动力。

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二段变速机构的实施例,该二段变速机构1A设有结合有主动齿轮1A01的引擎1A0、一被动齿轮1A1、一第一齿轮1A2、一离合器1A3、一第二齿轮1A4、一惰齿轮1A6及一单向轴承1A5。第一齿轮1A2的一侧面设有凹入空间,该凹入空间的侧壁设有突块(图中未示),第一齿轮1A2的外缘设有轮齿1A21,第一齿轮1A2的中心孔内设有一个可以在两个方向旋转的双向轴承1A8。第二齿轮1A4的外缘设有轮齿1A41,第二齿轮1A4的中心孔内配合设置一个单向轴承1A5。传动套管26穿过所述的单向轴承1A5、离合器1A3和双向轴承1A8,并使传动套管26与单向轴承1A5、离合器1A3及双向轴承1A8固定。二段变速机构1A中的惰齿轮1A6具有较大外径的第一轮齿1A61和相对较小外径的第二轮齿1A62,利用一转轴1A7穿过惰齿轮1A6的轴孔后,再将转轴1A7的两端分别组合在二段变速机构1A的壳体,使其第一轮齿1A61啮合在第一齿轮1A2的轮齿1A21,而第二轮齿1A62则啮合在第二齿轮1A4的轮齿1A41。前述的第一齿轮1A2组合在壳体内后,再使其突出壳体外的部分固定地结合于一被动齿轮1A1,使被动齿轮1A1与第一齿轮1A2结合为一体,被动齿轮1A1则啮合于结合在引擎1A0的主动齿轮1A01。
参阅
图12所示,通过前述的机构,当引擎1A0开始运转时,主动齿轮1A01驱动被动齿轮1A1与第一齿轮1A2同步旋转,第一齿轮1A2因为啮合于第一轮齿1A61而驱动惰齿轮1A6旋转,由于第二轮齿1A62是结合在第一轮齿1A61,因而惰齿轮1A6再驱动第二齿轮1A4旋转,第二齿轮1A4经由单向轴承1A5的作用而驱动传动套管26以低速状态旋转,传动套管26在旋转的同时,让离合器1A3随着传动套管26旋转;当引擎1A0的动力不断输出而加速,致使传动套管26的转速增加到达离合器1A3所预定的设定值时,离合器1A3受到离心力作用,会使其内部的掣动元件(图中未示)甩出离合器1A3外,此时,旋转中的第一齿轮1A2的突块会与掣动元件嵌合,因此可以使引擎动力直接经由被动齿轮1A1与第一齿轮1A2传达到传动套管26而达到不减速作用,使传动套管26的加速进一步得到提高。又,当引擎1A0所输出的动力降低,进而使传动套管26的转速降低至预期的设定值后,所述的掣动元件会缩入离合器1A3内,因而引擎1A0的动力可以再经由第一齿轮1A2、惰齿轮1A6及第二齿轮1A4,再由传动套管26减速输出,使传动套管26具有较大的扭力,以此达到相同的二段自动变速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遥控玩具车的控制器,其特征是,由一组二段变速机构、一组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以及一组差速机构组成,所述二段变速机构设有一引擎、一第一被动齿轮、一第二被动齿轮、一传动套管及一离合器,其中,引擎与一第一主动齿轮与一第二主动齿轮相结合,第一被动齿轮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第二被动齿轮与第二主动齿轮啮合,第二主、被动齿轮间的齿轮比小于所述的第一主、被动齿轮间的齿轮比,传动套管串设在前述的第一被动齿轮与第二被动齿轮,且传动套管与第一被动齿轮之间设有单向轴承,离合器固定设在传动套管上且与第二被动齿轮组合;所述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设有一第一齿轮、一第二齿轮、一活动齿轮、一第一惰齿轮及一第二惰齿轮,其中,第一齿轮固定设在前述的传动套管,该第一齿轮设有排列在外圆周的外齿和排列在内圆周的内齿,第二齿轮设有排列在外圆周的外齿和排列在内圆周的内齿,活动齿轮的轮齿啮合在该第一齿轮的内齿或第二齿轮的内齿,第一惰齿轮啮合于第一齿轮的外齿,第二惰齿轮同时啮合于第二齿轮的外齿和第一惰齿轮;所述差速机构设有一多角轴、一第一中心轴、一第二中心轴、数个第一行星齿轮及数个第二行星齿轮,其中,多角轴穿设在前述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的活动齿轮,活动齿轮在多角轴上可轴向移动,第一中心轴穿设在多角轴和传动套管的通孔,该第一中心轴与传动套管和多角轴之间均可以相对地旋转,第二中心轴与第一中心轴连接,且第二与第一中心轴之间可以相对地旋转,数个第一行星齿轮设在结合于多角轴的本体,第二中心轴设有第二中心齿轮,该第二中心齿轮啮合于每一个第一行星齿轮,数个第二行星齿轮设在结合于多角轴的本体,第一中心轴设有第一中心齿轮,该第一中心齿轮啮合于每一个第二行星齿轮。
2.一种遥控玩具车的控制器,其特征是,由一组二段变速机构以及一组差速机构组成,所述二段变速机构设有一引擎、一第一被动齿轮、一第二被动齿轮、一传动套管及一离合器,其中,引擎设有一第一主动齿轮与一第二主动齿轮,第一被动齿轮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第二被动齿轮与第二主动齿轮啮合,该第二主、被动齿轮之间的齿轮比小于所述的第一主、被动齿轮之间的齿轮比,传动套管,是串设在前述的第一被动齿轮与第二被动齿轮,且在传动套管与第一被动齿轮之间设有单向轴承,离合器固定设在传动套管上且与第二被动齿轮组合;所述的差速机构设有一本体、一第一中心轴、一第二中心轴、数个第一行星齿轮及数个第二行星齿轮,其中,本体固定在前述传动套管,第一中心轴穿设在传动套管的通孔,该第一中心轴与传动套管之间可以相对地旋转,第二中心轴与第一中心轴连接,且第二与第一中心轴之间可以相对地旋转,数个第一行星齿轮设在差速机构的本体,第二中心轴设有第二中心齿轮,该第二中心齿轮啮合于每一个第一行星齿轮,数个第二行星齿轮设在差速机构的本体,第一中心轴设有第一中心齿轮,该第一中心齿轮啮合于每一个第二行星齿轮。
3.一种遥控玩具车的控制器,其特征是,由一组二段变速机构、一组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以及一组差速机构组成,所述二段变速机构设有一第一齿轮、一第二齿轮、一传动套管、一离合器、一惰齿轮、一被动齿轮及一引擎,其中,传动套管串设在前述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且传动套管与第一齿轮之间设有双向轴承,传动套管与第二齿轮间设有单向轴承,该传动套管与双向轴承、单向轴承固定,离合器固定设在传动套管上且与第一齿轮配合,惰齿轮设有第一轮齿与第二轮齿,第一、第二轮齿分别啮合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被动齿轮与第一齿轮结合,引擎设有一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啮合于被动齿轮;所述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设有一第一齿轮、一第二齿轮、一活动齿轮、一第一惰齿轮及一第二惰齿轮,其中,第一齿轮固定设在前述的传动套管,该第一齿轮设有排列在外圆周的外齿和排列在内圆周的内齿,第二齿轮设有排列在外圆周的外齿和排列在内圆周的内齿,活动齿轮的轮齿啮合于该第一齿轮的内齿或第二齿轮的内齿,第一惰齿轮啮合在该第一齿轮的外齿,第二惰齿轮同时啮合于该第二齿轮的外齿和第一惰齿轮;所述差速机构设有一多角轴、一第一中心轴、一第二中心轴、数个第一行星齿轮及数个第二行星齿轮,其中,多角轴穿设在前述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的活动齿轮,该活动齿轮可在该多角轴上轴向移动,第一中心轴穿设在多角轴和传动套管的通孔,该第一中心轴与传动套管和多角轴之间均可以相对地旋转,第二中心轴与第一中心轴连接,且第二与第一中心轴之间可相对地旋转,数个第一行星齿轮设在结合于多角轴的本体,第二中心轴设有第二中心齿轮,该第二中心齿轮啮合于每一个第一行星齿轮,数个第二行星齿轮设在结合于多角轴的本体,第一中心轴设有第一中心齿轮,该第一中心齿轮啮合于每一个第二行星齿轮。
专利摘要遥控玩具车的控制器,其将二段变速机构、控制前进和倒车机构及差速机构组合一起,或只将二段变速机构及差速机构组合一起,使玩具车在运转时具有自动转换高低扭力,容易控制前进或倒车,以及使玩具车行驶时更为稳定的功能,其整体结构精简,占据空间少,不易损坏,制造成本低。
文档编号A63H17/26GK2502754SQ0123295
公开日2002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9日
发明者吕可为 申请人:吕可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