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机折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875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跑步机折收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跑步机的折收机构。
而且,该等习知产品均必需由使用者弯腰扶举框架并向上顶举才能完成折收的动作,这一点对于年纪稍长或者有腰部、下肢宿疾的人士而言,显然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为达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使跑步机扶手架两端分别利用第二枢轴与二立架垂直部枢接,再于该扶手架两侧适当位置分别向下延伸一接杆,并使该二接杆配合第三枢轴而各与一牵引杆枢结,之后,又使该二牵引杆的另一端配合第四枢轴枢结于框架的对应部位。于是,当扶手架以第二枢轴为转轴而被向上顶举时,其接杆将随之曳拉牵引杆向上位移连动,而牵引杆的上移,又将使框架以第一枢轴为转点而随之被上拉,直到位移至顶点以完成框架的折收步骤。
本实用新型不但免除了使用者必须弯腰施力等方面的不便性,同时,更借特殊设计的接杆、牵引杆及其相对的枢轴点,使框架在被顶举折收后能形成自动卡止的特色,进而充分保障周遭人员的安全。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作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作动示意图。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跑步机折收机构由一匚形扶手架10、二立架20、一框架30、一前支架40、一马达驱动组件50及一后踏板60等构件所组成,其中,该框架30上设有一跑步板31,而跑步板31前、后端则设有一前滚轮32及一后滚轮33,并使前、后滚轮32、33间围绕一跑步带34,同时,框架30后端的后滚轮33处则配合第一枢轴35而枢结于立架20水平部21的适当位置处。
该马达驱动构件50包括一马达51、一皮带52、一被动轮53及一护盖54,其中,该马达51藉一锁固件55的作用而被定位于立架20的水平部21后端,而皮带52则圈绕于动力输出轴56与被动轮53之间,之后,再由被动轮53驱动后滚轮33进行轮转的动作,并又驱动跑步带34轮转。
其主要是使扶手架10两端分别利用第二枢轴11而与二立架20垂直部22枢接,再于该扶手架10两侧适当位置分别向下延伸一接杆12,并使该二接杆12配合第三枢轴13而各与一牵引杆14枢结,之后,又使该二牵引杆14的另一端配合第四枢轴15以枢结于框架30的对应部位。这样,当扶手架10以第二枢轴11为转轴而被向上顶举时,其接杆12将随之曳拉牵引杆14向上位移连动,而牵引杆14的上移,将又使框架30以第一枢轴35为转点而随之被上拉,直到位移至顶点以完成框架30的折收步骤。
这样,利用上述构件的设计,如图3、图4所示,其只需藉由扳动扶手架10,即可进行框架30的折收(收藏状态)及平置(可使用状态)等步骤,同时,该扶手架10于被举升至最顶点时(如图4所示),其接杆12及牵引杆14间将成卡止角度,即,此时若框架30被扳动亦不至会发生非预期的倾落、下放,而是必须按照正确的操作程序,藉扳动扶手架10才能达到将框架30下放的目的,从而多一层安全上的保障。
权利要求1.一种跑步机折收机构,包括一匚型扶手架、二立架、一框架、一前支架、一马达驱动组件及一踏板等构件,其中,该框架上设有一跑步板,跑步板前、后设一前滚轮及一后滚轮,前、后滚轮间圈绕一跑步带,框架后端后滚轮处配合第一枢轴枢结于立架水平部的适当位置处;该马达驱动组件包括一马达、一皮带、一被动轮及一护盖,其中,该马达借一锁固件定位于立架的水平部后端,皮带圈绕于动力输出轴与被动轮之间;其特征在于该折收机构的扶手架两端分别利用第二枢轴与二立架垂直部枢接,扶手架两侧适当位置分别向下延伸一接杆,该二接杆配合第三枢轴各与一牵引杆枢结,该二牵引杆的另一端配合第四枢轴枢结于框架的对应部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跑步机折收机构,其主要是使扶手架两端分别利用第二枢轴而与二立架垂直部枢接,再于该扶手架两侧适当位置分别向下延伸一接杆,并使该二接杆配合第三枢轴而各与一牵引杆枢结,之后,又使该二牵引杆的另一端配合第四枢轴以枢结于框架的对应部位,于是,当扶手架以第二枢轴为转轴而被向上顶举时,其接杆将随之曳拉牵引杆向上连动,而牵引杆的上移,又将使框架以第一枢轴为转点而随之被上拉,直到位移至顶点以完成框架的折收步骤。
文档编号A63B22/00GK2511344SQ01254630
公开日2002年9月1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9日
发明者王国梁, 吴凉舟 申请人:王国梁, 吴凉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