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327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式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健身装置领域,涉及一种旋转式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普通保龄球装置中,保龄球(以下简称球)撞击瓶后,被撞倒的瓶与球混在一起继续运动,由于没有球、瓶分离装置,球与瓶不能很好分离,有时个别瓶会与球一起挤到球门口,造成球不能及时自动打开球门并及时滚出球门口,以及个别瓶也不能及时被回拢,影响正常运行,有时出现“卡死”,必须人工排除,不仅麻烦、费时,而且影响健身、娱乐的情趣,若值正常比赛时,更会带来负面影响,中国专利ZL01191189·4公开的一种球与瓶分离装置,虽能起一定作用,但结构粗笨,噪音大,而且效果不佳;中国专利ZL02244047·X公开的一种球与瓶分离装置,其横向地毯带的设置,结构复杂,运行中与纵向地毯带不易协调,因此效果也不理想。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旋转式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可靠、有效地解决球与瓶分离的问题,同时兼起球门的作用,并能与回球加速器组合为一体,结构简单、易实施。
采用的技术方案旋转式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具有机架、装在机架上的以电机为中心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通过转轴装在机架上的大转轮;大转轮的侧面板上具有有效深度为H宽度为m的腰果型凹槽,并且H及m均大于球的直径φ0;腰果型凹槽的一个端头部位装有瓶滑落用的斜坡,而相应的侧壁上装有配套对应的提升球用的托球块,腰果型凹槽的另一端头部位的外侧壁上具有径向出球口;大转轮的右侧具有与其外缘面配套对应的挡板固定在机架上,该挡板的下边缘与机架的底板固定在一起;机架与腰果型凹槽相对应的竖架板上具有能完全露出腰果型凹槽的外边缘口的腰果形开口。
有益效果旋转式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能可靠、有效地解决球与瓶分离的问题,同时能兼起球门的作用,从而完全消除了球门故障;大转轮3正常运行中,瓶能够与球20同时进入腰果型凹槽7,一旦出现此种情况,瓶能自动迅速地溜出腰果型凹槽7并顺利被回拢,而球20在托球块9的作用下仍留在腰果型凹槽7中,并随大转轮3的运行直至出球口10而顺利自动落入回球道;当瓶单独率先进入腰果型凹槽7时,同样更能自动迅速地溜出腰果型凹槽7顺利被回拢,根本不影响球20进入腰果型凹槽7中并进而顺利落入回球道;本实用新型的球与瓶分离装置能与回球加速器组合为一体,共用一台电机,节约能量、节约成本,又合理利用空间,结构简单·易实施·好维护。


图1、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按图1所示的放大I示意图;图3、按图1所示的A向视图;图4、按图2所示的C-C剖视腰果型凹槽7的槽底15的结构示意图(a)、(a’)、(b)、(b’)、(c)、(d);图5、按图1所示的A-A剖视图;图6、按图1所示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进一步详加说明;如图1和3所示,在传动系统中,电机2通过减速装置16带动主传动轮17,主传动轮17以齿轮驱动的方式与大转轮3直接相互啮合在一起。
如图1和2所示,腰果型凹槽7的腰形曲面为以大转轮3的转轴4为圆心的同心圆形。
如图4所示,腰果型凹槽7的槽底15的结构如(a)和(a’)所示,为上开口的矩形或呈弧形底角式上开口的矩形;或者如(b)和(b’)所示,为上开口的倒置等腰梯形或呈弧形底角式上开口的倒置等腰梯形;或者如(c)所示,为上开口呈弧形底的圆筒形;或者如(d)所示,为上开口的椭圆形。
如图1、5和6所示,在大转轮3的两块相互对应的侧面板5上,分别各具有一个以大转轮3的中心点为对称、相对而置,并且形状、结构及出球口10均完全相同的腰果型凹槽7;在机架1的两块相互对应的竖架板12完全相对的位置上,各具有一个形状、结构均完全相同的腰果形开口14,分别与两个腰果形凹槽7相互配套对应,此种球与瓶分离装置能同时适用于相邻的两条球道,共用一套回球装置。
如图1、3和6所示,在机架1的竖架板12上装有带一定弹性的皮帘19,并且必须盖在腰果形开口14靠上的适度部分上,使瓶在腰果型凹槽7的具有出球口10的端头部位隐蔽前夕只能溜出而不能进入该部位,以免卡住瓶而影响正常运行。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球与瓶分离装置时,球道的相应墙板上无需装球门,但需在相应于球门口的位置,开一个至少能完全露出腰果形开口14的洞口,正常使用时,腰果形开口14在墙板外侧紧贴并正对洞口;机架1的顶部应加顶盖板18,以防落入杂物。
本实用新型的球与瓶分离装置最好是与回球加速器组合为一体,共用一台电机,在大转轮3的两块相互对应的侧面板5上,分别各具有一个相应的腰果型凹槽7及出球口10,以及在竖架板12上具有相应的腰果形开口14,同时适用于相邻的两条球道,共用一套回球装置,即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又合理利用空间。
运行原理按图1所示,正常运行时,大转轮3逆时针转动,当瓶与球20同时出墙板的洞口并经腰果形开口14进入腰果型凹槽7中,瓶能自动迅速地溜出腰果型凹槽7并顺利被回拢,而球20在托球块9的作用下仍留在腰果型凹槽7中,并随大转轮3的运行而被提升直达出球口10而靠重力顺利自动落入回球道,顺利回球,当瓶单独率先进入腰果型凹槽7时,同样更能自动迅速地溜出腰果型凹槽7并顺利被回拢,根本不影响球20进入腰果型凹槽7以及顺利回球。
当大转轮3同时适用于相邻的两条球道,共用一套回球装置时,两条球道的相应墙板一左、一右,其洞口刚好与机架1上的两块相互对应的竖架板12上的腰果形开口14相互对应;当第一条球道的腰果型凹槽7显露并能进球时,第二条球道的腰果形开口14刚好将被大转轮3的相应的侧面板5所摭挡关闭,并且第二条球道的腰果型凹槽7收进的球20随后从出球口10落入回球道,随即第一条球道的腰果型凹槽7收进球20,并被提升进而即将被隐蔽,也即相应的腰果形开口14将被大转轮3的相应的侧面板5所摭挡关闭,球20随后也将从出球口10落入回球道;如此循环往复,互不影响。
权利要求1.旋转式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具有机架(1)、装在机架(1)上的以电机(2)为中心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通过转轴(4)装在机架(1)上的大转轮(3);大转轮(3)的侧面板(5)上具有有效深度为H宽度为m的腰果型凹槽(7),并且H及m均大于球(20)的直径φ0;腰果型凹槽(7)的一个端头部位装有瓶滑落用的斜坡(6),而相应的侧壁(8)上装有配套对应的提升球(20)用的托球块(9),腰果型凹槽(7)的另一端头部位的外侧壁(8)上具有径向出球口(10);大转轮(3)的右侧具有与其外缘面配套对应的挡板(11)固定在机架(1)上,该挡板(11)的下边缘与机架(1)的底板(13)固定在一起;机架(1)与腰果型凹槽(7)相对应的竖架板(12)上具有能完全露出腰果型凹槽(7)外边缘口的腰果形开口(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传动系统中,电机(2)通过减速装置(16)带动主传动轮(17),主传动轮(17)以齿轮驱动的方式与大转轮(3)直接相互啮合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式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腰果型凹槽(7)的腰形曲面为以大转轮(3)的转轴(4)为圆心的同心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式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腰果型凹槽(7)的槽底(15)的结构为上开口的矩形或呈弧形底角式上开口的矩形;或者为上开口的倒置等腰梯形或呈弧形底角式上开口的倒置等腰梯形;或者为上开口呈弧形底的圆筒形;或者为上开口的椭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腰果型凹槽(7)的槽底(15)的结构为上开口的矩形或呈弧形底角式上开口的矩形;或者为上开口的倒置等腰梯形或呈弧形底角式上开口的倒置等腰梯形;或者为上开口呈弧形底的圆筒形;或者为上开口的椭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旋转式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大转轮(3)的两块相互对应的侧面板(5)上,分别各具有一个以大转轮(3)的中心点为对称、相对而置,并且形状、结构及出球口(10)均完全相同的腰果型凹槽(7);在机架(1)的两块相互对应的竖架板(12)完全相对的位置上,各具有一个形状、结构均完全相同的腰果形开口(14),分别与两个腰果型凹槽(7)相互配套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大转轮(3)的两块相互对应的侧面板(5)上,分别各具有一个以大转轮(3)的中心点为对称、相对而置,并且形状、结构及出球口(10)均完全相同的腰果型凹槽(7);在机架(1)的两块相互对应的竖架板(12)完全相对的位置上,各具有一个形状、结构均完全相同的腰果形开口(14),分别与两个腰果型凹槽(7)相互配套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大转轮(3)的两块相互对应的侧面板(5)上,分别各具有一个以大转轮(3)的中心点为对称、相对而置,并且形状、结构及出球口(10)均完全相同的腰果型凹槽(7);在机架(1)的两块相互对应的竖架板(12)完全相对的位置上,各具有一个形状、结构均完全相同的腰果形开口(14),分别与两个腰果型凹槽(7)相互配套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2、5、7或8所述的旋转式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机架(1)的竖架板(12)上装有带一定弹性的皮帘(19),并且必需盖在腰果形开口(14)靠上的适度部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机架(1)的竖架板(12)上装有带一定弹性的皮帘(19),并且必需盖在腰果形开口(14)靠上的适度部分上。
专利摘要旋转式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属于体育、健身装置领域,主要解决保龄球与瓶分离的问题,同时兼起球门的作用,具有机架(1)、装在机架(1)上的以电机(2)为中心的传动系统以及大转轮(3),大转轮(3)的侧面板(5)上具有腰果型凹槽(7),该凹槽能同时容下球(20)和瓶;腰果型凹槽(7)的一个端头部位装有瓶滑落用的斜坡(6),而相应的侧壁(8)上装有配套对应提升球(20)用的托球块(9),腰果型凹槽(7)的另一端头部位的外侧壁(8)上具有径向出球口(10);大转轮(3)的右侧具有配套挡板(11)装在机架(1)上;与腰果型凹槽(7)相对应的竖架板(12)上具有能完全露出腰果型凹槽(7)的腰果形开口(14)。
文档编号A63D5/00GK2717496SQ200420066978
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4日
发明者何邦喜, 韩国正 申请人:何邦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