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拍握把吸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102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球拍握把吸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拍握把吸震结构。
背景技术
网球、壁球等球类运动的特点就是打击力度较大,因此人们在选购此类球拍时,除了要选择重量较轻的以外,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就是球拍拍框处的刚性是否足够、球拍三角区及握把处的避震效果是否更好。尤其对于球拍的避震性能来说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如果球拍的避震效果不好,击球时所产生的振动波将直接传递到人体的手臂上,时间久后会使手臂酸痛,即产生俗称的“网球肘”运动现象。因此,如何增加此类球拍的避震性能,是业者长期以来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般球拍的避震结构是在球拍握把上形成弹性层,也有的球拍避震结构是通过在拍框边缘增加弹性层或采用双网线等。但这些球拍的震荡一般还是由手来吸收,避震效果不是很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球拍避震性能的球拍握把吸震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球拍握把吸震结构,该握把上开设有一横向贯穿的凹槽,该凹槽内设置有避震装置。
该避震装置由设置于凹槽两侧的软质吸震材及夹于两软质吸震材之间的硬质吸震体组成。
该硬质吸震体的两端呈悬空设置。
该软质吸震材为橡胶材质制成。
该硬质吸震体由金属或碳棒制成。
该凹槽设于握把的末端、中部或前部。
该凹槽的贯穿方向与球拍的网面垂直或平行,或与网面呈一角度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握把上开设一凹槽,凹槽内设置了软质吸震材及硬质吸震体,因此击球时所产生的振动波经过此处时,软质吸震材可吸收一部分能量,使振动波减弱,而硬质吸震体则可将余波消耗怠尽。如此,即阻隔了拍框上的振动波,使其不于传递到手臂上,大大增加了球拍的避震性能,从而对手臂具有保护作用,减少了“网球肘”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可提升击球时的舒适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击球振动波振动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球拍握把1末端开设有横向贯穿的凹槽11,该凹槽11内设置有避震装置2,该避震装置2由设置于凹槽11两侧的软质吸震材21及夹于两软质吸震材21之间的硬质吸震体22组成,该软质吸震材21可为橡胶等材质,硬质吸震体22可由金属(如铅、铁等)或碳棒制成。此外,该硬质吸震体22的两端呈悬空设置。
配合图4所示,当使用具有该握把的球拍进行击球时,拍框上的振动波会沿着拍框向握把1传递过来,当振动波传至握把1时,握把1凹槽11内的软质吸震材21会吸收此振动波(如图4中X轴方向),由于软性材质的变形,将消耗一部分能量,使振动波减小,而余下的振动波便传至硬质吸震体22上(如图4中Y轴方向),由于硬质材料的特性,且该硬质吸震体22的两端为悬空设置,因此其两端的摆动即可将余波消耗怠尽。如此,即阻隔了拍框上的振动波,使其不于传递到手臂上,从而对手臂具有保护作用,减少了“网球肘”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可提升击球时的舒适度。
另外,所述凹槽并非一定设置在握把的末端,其也可设置于握把的中部或前部,且该凹槽的贯穿方向可与球拍的网面垂直或平行,也可与网面呈一角度设置。
权利要求1.一种球拍握把吸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握把上开设有一横向贯穿的凹槽,该凹槽内设置有避震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拍握把吸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避震装置由设置于凹槽两侧的软质吸震材及夹于两软质吸震材之间的硬质吸震体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拍握把吸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硬质吸震体的两端呈悬空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拍握把吸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软质吸震材为橡胶材质制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拍握把吸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硬质吸震体由金属或碳棒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球拍握把吸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凹槽设于握把的末端、中部或前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球拍握把吸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凹槽的贯穿方向与球拍的网面垂直或平行,或与网面呈一角度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球拍握把吸震结构,该握把上开设有一横向贯穿的凹槽,该凹槽内设置有避震装置。该避震装置由设置于凹槽两侧的软质吸震材及夹于两软质吸震材之间的硬质吸震体组成。当击球时,所产生的振动波经过凹槽处,其内的软质吸震材将吸收一部分能量,使振动波减弱,而硬质吸震体则可将余波消耗怠尽。如此,即阻隔了拍框上的振动波,使其不于传递到手臂上,大大增加了球拍的避震性能。
文档编号A63B49/02GK2808214SQ20052006146
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2日
发明者沈文振 申请人: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