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气球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736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气球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球,尤其是涉及新型气球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气球是人们喜爱的喜庆娱乐物品,尤其是节假日时,人们喜 欢用它来增添节日气氛,装扮家居环境。传统的气球充气可以用 嘴或借助于气筒等工具进行,然而这种方式常常因为不能及时用 绳子捆扎进气口而导致全功尽弃。为此,有人设计出了可实现自 密封的气球。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气球封口装
置[申请号CN 200420120819. 3],装置由外套管、封闭膜、充气 管构成,外套管是一圆管,在外套管的一端内部设有凹形卡环, 充气管是一端封闭的气密性好的硬质管,靠近封闭端的侧壁上设 有一通气孔,充气管的外径大小与外套管的内径大小相配合,在 充气管上设有凸形卡环,与外套管的凹形卡环相配合,外套管的 长度小于充气管的长度,外套管套在充气管外部,使充气管上的 通气孔露出;封闭膜是一个长口袋形气密性好的胶膜,在口袋形 底部侧面开有透气孔,封闭膜口袋的直径小于充气管的外径。
这种结构的气球软充气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存在 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着下述问题。1、充气管是一端封闭的气密 性好的硬质管,靠近封闭端的侧壁上设有一通气孔,并且封闭膜 是一个长口袋形气密性好的胶膜,在口袋形底部侧面开有透气孔, 由于这种结构,很难将充气后气球中的气体放出。2、在充气管上 设有凸形卡环,与外套管的凹形卡环相配合,由于这种结构,两 者的配合难度大,配合不够紧密,拆装都不够方便。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易于充气和排
气,使用灵活性好的新型气球充气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 的排气难度大,使用灵活性较差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 拆装过程简单,配合牢固的新型气球充气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 所存在的配合不够紧密,拆装都不够方便等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新型 气球充气装置,包括固定在气球充气口处的充气软管,充气软管 的外壁与气球充气口内壁之间形成气密封,在充气软管内插有充 气管,固定托杯套在充气管的外围且充气管可与手杆相套接,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管呈管状且充气管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的中 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充气软管呈管状且充气软管的进口 与出口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将充气管设计成管状且充气管的进气口 和出气口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充气软管呈管状且充气 软管的进口与出口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通过这种结构能够 使气路顺畅,方便地迸行充气。更为重要的是,当需要排气的时 候,只需在充气管中插入一根导气管,该导气管可以穿过充气管 直接通到充气软管的出口处,使外界大气与气球内部接通。这样 就可以方便地进行气球的排气了。
在上述的新型气球充气装置中,所述的充气管的外壁与充气 软管的内壁之间固连并形成气密封。
在上述的新型气球充气装置中,所述的充气管上设有若干凸 棱,在固定托杯上设有若干卡爪,上述的卡爪与凸棱相卡接。通 过卡爪与凸棱的配合能够方便地进行安装和拆卸。
在上述的新型气球充气装置中,所述的固定托杯具有2 8 个卡爪,上述的卡爪扣在充气管的凸棱之间。在上述的新型气球充气装置中,所述的固定托杯呈漏斗状, 上述的卡爪设置在固定托杯的一端。
在上述的新型气球充气装置中所述的充气软管呈扁平状,在 充气软管上设有当充气软管被固定到气球充气口处时用于防止充 气软管的进口被完全闭合的涂层,上述的涂层固定在充气软管的 进口内壁。
在上述的新型气球充气装置中,所述的手杆呈管状且手杆的 端部套接在充气管的进气口上。导气管可以通过手杆插入,使排 气更为方便。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新型气球充气装置的优点在于1、气 路顺畅,当需要排气的时候,只需在充气管中插入一根导气管, 该导气管可以穿过充气管直接通到充气软管的出口处,使外界大 气与气球内部接通,方便地实现排气。2、结构合理,拆装过程简
单,配合牢固。3、密封性好,当烫合时可以有效防止充气软管被
完全密封。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充气口 1、充气软管2、进口 21、出口 22、涂层23、 充气管3、进气口 31、出气口 32、凸棱33、固定托杯4、卡爪41、 手杆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新型气球充气装置,包括固定在气球充气口 1处的充气软管2,充气软管2的外壁与气球充气口 1内壁之间形 成气密封,在充气软管2内插有充气管3,固定托杯4套在充气 管3的外围且充气管3可与手杆5相套接。
充气管3呈管状且充气管3的进气口 31和出气口 3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充气软管2呈管状且充气软管2的进 口 21与出口 2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手杆5呈管状且手杆 5的端部套接在充气管3的进气口 31上。充气管3的外壁与充气 软管2的内壁之间固连并形成气密封。通过这种结构能够使气路 顺畅,方便地进行充气。更为重要的是,当需要排气的时候,只 需在充气管中插入一根导气管,该导气管可以穿过充气管直接通 到充气软管的出口处,使外界大气与气球内部接通。这样就可以 方便地进行气球的排气了。
充气软管2呈扁平状,在充气软管2上设有当充气软管2被 固定到气球充气口 l处时用于防止充气软管2的进口 21被完全闭 合的涂层23,上述的涂层23固定在充气软管2的进口 21内壁。 这样,当烫合时可以有效防止充气软管被完全密封。
充气管3上设有若干凸棱33,在固定托杯4上设有4个卡爪 41,上述的卡爪41与凸棱33相卡接。上述的卡爪41扣在充气管 3的凸棱33之间。固定托杯4呈漏斗状,上述的卡爪41设置在 固定托杯4的一端。通过卡爪与凸棱的配合能够方便地进行安装 和拆卸。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 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 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 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充气口 1、充气软管2、进口 21、出 口 22、涂层23、充气管3、进气口 31、出气口 32、凸棱33、固 定托杯4、卡爪41、手杆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 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 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 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 新型气球充气装置,包括固定在气球充气口(1)处的充气软管(2),充气软管(2)的外壁与气球充气口(1)内壁之间形成气密封,在充气软管(2)内插有充气管(3),固定托杯(4)套在充气管(3)的外围且充气管(3)可与手杆(5)相套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管(3)呈管状且充气管(3)的进气口(31)和出气口(3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充气软管(2)呈管状且充气软管(2)的进口(21)与出口(2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球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充气管(3)的外壁与充气软管(2)的内壁之间固连并形 成气密封。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气球充气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充气管(3)上设有若干凸棱(33),在固定托杯(4) 上设有若干卡爪(41),上述的卡爪(41)与凸棱(33)相卡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气球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固定托杯(4)具有2 8个卡爪(41),上述的卡爪(41) 扣在充气管(3)的凸棱(33)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气球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固定托杯(4)呈漏斗状,上述的卡爪(41)设置在固定托 杯(4)的一端。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气球充气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充气软管(2)呈扁平状,在充气软管(2)上设有当 充气软管(2)被固定到气球充气口 (1)处时用于防止充气软管(2)的进口 (21)被完全闭合的涂层(23),上述的涂层(23) 固定在充气软管(2)的进口 (21)内壁。
7. 根据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新型气球充气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手杆(5)呈管状且手杆(5)的端部套接在充气管(3) 的进气口 (31)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气球充气装置。包括固定在气球充气口处的充气软管,充气软管的外壁与气球充气口内壁之间形成气密封,在充气软管内插有充气管,固定托杯套在充气管的外围且充气管可与手杆相套接,所述的充气管呈管状且充气管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充气软管呈管状且充气软管的进口与出口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其优点在于1.气路顺畅,当需要排气的时候,只需在充气管中插入一根导气管,该导气管可以穿过充气管直接通到充气软管的出口处,使外界大气与气球内部接通,方便地实现排气。2.结构合理,拆装过程简单,配合牢固。3.密封性好,当烫合时可以有效防止充气软管被完全密封。
文档编号A63H27/00GK201249037SQ20082016315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5日
发明者盛国强 申请人:盛国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