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棒之吸震、减噪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621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棒球棒之吸震、减噪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运动器材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棒球棒。
技术背景
随着棒球运动的发展,参与的人与随之增多。目前棒球运动所使 用的球棒根据材质可概分为木棒、铝棒及碳纤维球棒三大类,各类球 棒有各自的优缺点。其中,木棒的结构较为脆弱,容易裂损甚至折断; 而且木棒在击中球体时所产生的震动十分剧烈,会使打击者手部感到 酸麻甚至造成伤害。而铝棒虽然比木棒坚固耐用,但击球部位仍可能 出现凹痕,且击球时亦仍有震动剧烈的问题,并且还会发出尖锐刺耳 的击球声及余响。至于近年发展出的碳纤维球棒,虽然重量轻盈且结 构强固,然而其仍无法有效吸收击球时的冲击震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棒球棒之吸震、减噪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棒球棒之吸震、减噪结构,该结构存在于棒球棒的局部或全部区 域,该结构至少包括内层、外层及嵌置于内外层之间的中层,中层主 要设置弹性管体;弹性管体为圆管结构的木、铝或碳纤维。圆管结构的木、铝或碳纤维管顺着棒球棒轴向设置,于中层之木、 铝或碳纤维的圆管结构之间形成的间隙处适当填充沙。
内层、外层为纤维层,如由碳纤维布、玻璃纤维布或克维拉纤维 布包覆形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震、减噪结构,结构简单,制作容易,通过 圆管结构的木、铝或碳纤维嵌设,并适当配合有沙做填料,由此可增 强棒球棒的吸震、减噪功效,同时可获得结实、耐用的结构体系。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断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棒球棒击球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棒球棒手握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l为图3之A处放大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棒球棒之吸震、减噪结构,其
至少包括内层10、外层20及嵌置于内外层之间的中层30,中层30 主要设置弹性管体31,该弹性管体为圆管结构的木、铝或碳纤维。 弹性管体顺着棒球棒轴向并列设置,于弹性管体之间形成的间隙处适 当填充沙32。
在实施时,圆管结构的木、铝或碳纤维可增加产品之结构性,如,具有避震的效果,使 产品具有良好的弹性及缓冲性,圆管结构的木、铝或碳纤维顺着棒球 棒轴向设置,由此获得结构性能均衡的结构。于中层之弹性管体之间 形成的间隙处适当填充沙32,当然也可填充其它避震材料,如泡棉、 PU、 EVA等,可增加吸震、减噪功能,解决运动中产生的剧烈震动 的问题,使运动舒适,不伤手。
本实施例中,内层10和外层20为纤维层,可采用碳纤维布、玻
璃纤维布或克维拉纤维布包覆形成。制作时可釆用包铁芯加压成型或 模压成型,纤维布适当涂有树脂,纤维布包一圈或多圈。
在实际加工中,中层30可根据需要做间隔分层嵌入,即形成四 层以上的结构,制作时先构造内层10,嵌入中层30,于中层外包覆 一层纤维布后再嵌入中层30之结构,再包覆外层20,如此间隔构造
出本实用新型四层以上的形态。
参阅图2所示,本结构设置于棒球棒的击球部上,中层30之圆 管结构的木、铝或碳纤维可增加吸收击球时产生的震动,及时消灭震 动,击球稳定且有力。参阅图3及图3-l所示,本结构设置于棒球棒 的手握部上,中层30之圆管结构的木、铝或碳纤维可增加吸收击球 时产生的震动,防止震动传到手上,具有保护作用。
参阅图4所示,使用时,球撞击球棒时,中层30之弹性管体适 当变形,如变成椭圆形等,可分散应力,减少传到手握部的震力;且 利用弹性管体的回弹性,可增加击球效果;球离开时,中层30之弹性管体自动复原,迎接下次击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棒球棒之吸震、减噪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情 况,存在于棒球棒的局部或全部区域,由此提升长久手握打击的使用 性,减少运动挫伤及酸麻感,获得理想的棒球棒。
权利要求1、棒球棒之吸震、减噪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存在于棒球棒的局部或全部区域,该结构至少包括内层、外层及嵌置于内外层之间的中层,中层主要设置弹性管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球棒之吸震、减噪结构,其特征在 于于中层之弹性管体之间形成的间隙处填充沙。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棒球棒之吸震、减噪结构,其特 征在于弹性管体为圆管结构的木、铝或碳纤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球棒之吸震、减噪结构,其特征在 于内层、外层为纤维层。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棒球棒之吸震、减噪结构,其特 征在于弹性管体顺着棒球棒轴向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运动器材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棒球棒之吸震、减噪结构,该结构存在于棒球棒的局部或全部区域,该结构至少包括内层、外层及嵌置于内外层之间的中层,中层主要设置弹性管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容易,通过圆管结构的木、铝或碳纤维嵌设,并适当配合有沙做填料,由此可增强棒球棒的吸震、减噪功效,同时可获得结实、耐用的结构体系。
文档编号A63B59/06GK201379950SQ20082023484
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5日
发明者李明贤 申请人:李明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