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000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羽毛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羽毛球运动中使用的一种羽毛球。
背景技术
在羽毛球运动中,广泛使用由球帽和毗邻球帽的裙状部件构成的羽毛球。裙状部 件上有气流通道孔,当羽毛球在空气中飞行时,气流流经裙状部件上的气流通道孔。另一方面,在运动中用球拍击球时,羽毛球的裙状部件会因此而散塌(参见专利 文献1)。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号3181059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比赛进行中,如果羽毛球的裙状部件处于散塌状态,选手将很难发挥出自己的 水平。例如,如果裙状部件已散塌,羽毛球在飞行时将无法获得适当的空气阻力。这样,在 扣球等使羽毛球加速飞行的击球动作后,羽毛球可能会飞得过快,甚至飞得过远而飞出场 地(即所谓的出界)。出于上述原因,当羽毛球的裙状部件散塌后,最好能迅速地使其恢复原状。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羽毛球,在裙状部件散塌时,能够迅速恢复至原 状。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羽毛球,包括球帽和裙状部件,在该裙状部件上有气流通道孔,该羽毛球具 有配置在裙状部件上的肋状物,所述肋状物沿裙状部件的母线方向,Btt邻气流通道 孔的后端,所述肋状物具有一种形状,能在通过气流通道孔、进入肋状物内侧的气流与不通 过气流通道而在肋状物外侧的气流之间产生气压差,并由此产生由肋状物内侧到外侧的空 气动力。本发明其它的特征将通过本说明和附图更清晰地表达。


图1为本实施中例羽毛球10的第一幅外部视图;图2为本实施中例羽毛球10的第二幅外部视图;图3A为羽毛球10沿图2中平面A-A切割所得的横截面剖视图;图3B为#1到#10横向肋状物43的横截面剖视3
图3C为#11横向肋状物43的横截面剖视图;图3D为#12横向肋状物43的横截面剖视图;图4为羽毛球10在空气中飞行路径的示意图;图5为#11横向肋状物的形状产生空气动力的图解;图6A为根据本发明羽毛球10的第--个修改例的第--幅图解
图6B为根据本发明羽毛球10的第--个修改例的第二二幅图解
图6C为根据本发明羽毛球10的第--个修改例的第三Ξ幅图解
图6D为根据本发明羽毛球10的第--个修改例的第四幅图解
图7A为根据本发明羽毛球10的第二二个修改例的第--幅图解
图7B为根据本发明羽毛球10的第二二个修改例的第二二幅图解
图7C为根据本发明羽毛球10的第二二个修改例的第三Ξ幅图解
图7D为根据本发明羽毛球10的第二二个修改例的第四幅图解
图8A为根据本发明羽毛球10的第三三个修改例的第--幅图解
图8B为根据本发明羽毛球10的第三三个修改例的第二二幅图解
图8C为根据本发明羽毛球10的第三三个修改例的第三Ξ幅图解
图8D为根据本发明羽毛球10的第三三个修改例的第四幅图解。
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说明和附图,将有助于清楚理解本发明。首先,羽毛球包括球帽和带气流通道孔的裙状部件,其中裙状部件上配置有肋状物,该肋状物沿裙状部件的母线方向毗邻气流通道孔后 端,所述肋状物具有一种形状,能在通过气流通道孔、进入肋状物内侧的气流与不通 过气流通道而在肋状物外侧的气流之间产生气压差,并由此产生由肋状物内侧到外侧的空 气动力。根据本发明的羽毛球,在裙状部件散塌时,作用于肋状物上的空气动力会将裙状 部件推出并展开,因此,裙状部件能迅速恢复至初始状态(即散塌前的状态)。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羽毛球中,肋状物的横截面轮廓可具有流线型形状,该横截面 通过用含裙状部件中轴线的虚拟平面切割而得,并且位于虚拟直线外的轮廓外侧部分比位于虚拟直线内侧的轮廓内侧部分长,虚拟直 线沿母线方向将流线型的两端连接起来。根据这样的结构,由肋状物内部到外部将产生适当的空气动力。另外,在上述羽毛球中,可以为外侧部分包括两条不同曲率半径的曲线,两条曲线中,在母线方向上位于前侧、靠近球帽的曲线的曲率半径小于位于后侧、 远离球帽的曲线的曲率半径,两条曲线的分界点位于前侧,且内侧部分包括位于该内侧部分两端的曲线部分,以及位于其中间的直线部分。进一步地,对于上述羽毛球,在击球时,可能会引起虚拟直线倾斜,于是,在虚拟直
4线的两个端部中,远离球帽的后端被置于靠近球帽的前端的内侧。这样,在击球时,由于肋 状物受风压的影响,空气动力会进一步增大。进一步地,对于上述羽毛球,其肋状物可以为横向肋状物,沿圆周方向分布在裙状 部件的整个圆周。按照这样的结构,会沿圆周方向在裙状部件的整个圆周上产生空气动力。 这样,裙状部件能得以恰如其分的恢复。进一步地,对于上述羽毛球,裙状部件可以包括两个或以上横向肋状物。这样的结 构使裙状部件的恢复能力得以提高。本实施例的总结首先,结合图1和图2阐述本实施例中羽毛球10的结构。图1和图2是本实施例 中羽毛球10的外部视图。图1是羽毛球10的侧视图。在图1中,标出了羽毛球10的中轴 线,并用箭头标出了裙状部件40的母线方向(即,裙状部件40沿中轴线方向从头到尾展开 的方向)。图2为羽毛球10的前视图。在图2中,用箭头标出了裙状部件40的圆周方向 (更精确地,是指以裙状部件40绕中轴线的外围圆周方向)。在下文中,沿羽毛球10的中 轴线方向,将球帽20及其所在侧称为前侧,裙状部件的褶边及其所在侧称为后侧。S卩,从裙 状部件40看,在母线方向上,靠近球帽20的一侧为前侧,远离球帽20的一侧为后侧。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羽毛球10包括球帽20和羽毛部件30。球帽20为固定 在羽毛球10主干一端的近似圆顶状部件。羽毛部件30由合成树脂材质成型而成,例如聚 醚脂酰胺、聚酰胺或聚酯等,包括接合部件32 (参见图3)和位于接合部件32后端的裙状部 件40。接合部件32连接球帽20和羽毛部件30。通过将接合部件32插入球帽20上的孔 (图中未展示),将球帽20和羽毛部件30连接起来。如图1所示,裙状部件40由多个主干41、纵向肋状物42以及横向肋状物43构成。 这些部件都由上述合成树脂整体成型而得。另外,裙状部件40具有弹性,因此,当以球拍 100击球时,羽毛球10的裙状部件40会产生弹性形变,导致散塌(参见图4)。另外,根据 本实施例的裙状部件40为所谓的喇叭裙型,包括一个沿裙状部件40的边缘走向的褶边部 件。主干41沿裙状部件40的母线方向,呈放射状由球帽20 (更精确地,球帽20与裙 状部件40相对的表面)向裙状部件40的后端延伸。另外,主干41上的根部件41a(前端 部件)具有连接部件41b,沿裙状部件40的母线方向将多个主干连接起来。排列在主干41 之间的纵向肋状物42为紧固肋状物,沿母线方向从裙状部件40的中间分布到后端。横向肋状物43为紧固肋状物,沿裙状部件40的圆周方向分布。如图2所示,横向 肋状物43沿圆周方向分布,除位于最后端和中轴线方向的横向肋状物43外,分布于整个外 围圆周上。同时,横向肋状物43与主干41和纵向肋状物42相交,即由主干41、纵向肋状物 42和横向肋状物43交织组成网格。因此,在裙状部件40上形成了多个方格状气流通道孔 44。即,横向肋状物43沿母线方向毗邻每个气流通道孔44的后端。关于横向肋状物43的 细节稍后将描述。当用球拍100击球时,具备上述结构的羽毛球10在空气中飞行,同时绕其中轴线 旋转。羽毛球10在飞行时,产生一股与飞行方向相反(即气流沿羽毛球10的中轴线方向 从前到后流动)的气流。该气流作用于裙状部件40,其中一部分气流通过气流通道孔44流
5向裙状部件40内部。横向肋状物的形状接下来,将结合图3A到3D来阐述上述多个横向肋状物的形状。图3A是羽毛球10沿图2中平面A-A切割而得的横截面剖面图(以下也简称横截 面)。在图3A中,箭头所示为裙状部件40的母线方向。在图3A中,多个横向肋状物沿母 线方向,按距后端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1到#12)。例如,最靠近前端的横向肋状物43编 号为#12。图3B到3D为图3A中所示的每个横向肋状物43的放大剖面图。图3B为#1到 #10横向肋状物43的剖面图。图3C为#11横向肋状物43的剖面图。图3D为#12横向肋 状物43的剖面图。在图3B到3D的每幅图中,母线方向如箭头所示。如上所述,每个横向肋状物43(除#1横向肋状物43外)都沿外围方向分布于裙 状部件40的整个圆周部位。图3B到3D所示为每个横向肋状物43沿平面A-A切割而得的 剖面(即羽毛球10的中轴线),平面A-A为包含裙状部件40中轴线的虚拟平面。同时,在 本实施例中,#11横向肋状物43的形状与上述其它横向肋状物43有所不同。如图3B到3D所示,在多个横向肋状物43中,#1到#10,以及#12横向肋状物43 的剖面近似为三角形。剖面的轮廓由外侧直线43a和内侧曲线43b构成,外侧直线43a沿 裙状部件43的母线走向,内侧曲线43b朝裙状部件40的内部隆起,且内侧曲线43b的长度 大于外侧直线43a的长度。另一方面,如图3C所示,在多个横向肋状物43中,#11横向肋状物43具有一个翼 状横截面。所述横截面具有一个流线型轮廓(即#11横向肋状物43的横截面具备一种形 状,该形状的轮廓为流线型)。换言之,沿着裙状部件40的母线方向,#11横向肋状物11的 横截面被拉长,并具有一个尖的后端(即轮廓后端曲线的曲率半径大于前端曲线的曲率半 径)。对#11横向肋状物的横截面做进一步解释,连接横截面轮廓前端和后端的虚拟直 线L(即连接流线型形状两端的虚拟直线L)朝裙状部件40的中轴线方向倾斜,且沿裙状部 件40的母线走向。即,#11横向肋状物43相对中轴线倾斜。因此,#11横向肋状物43在裙 状部件40上的分布为虚拟直线L与在中轴线方向上由前向后流动的气流呈θ夹角(参 见图5)。另外,#11横向肋状物43的横截面轮廓包括位于虚拟直线L外的外侧部分50和 位于虚拟直线L内的内侧部分60。内侧部分60由位于两端的曲线部分61和位于中间的直线部分62组成。外侧部 分50由两条不同曲率半径的曲线组成,即,位于前端的曲线51和位于后侧的曲线52。位 于前侧的曲线51的曲率半径(在本实施例中约为0.4mm)小于位于后侧的曲线52的曲率 半径(在本实施例中约为IOmm)。位于前侧的曲线51和位于后侧的曲线52之间有分界点 53,分界点53靠近前侧,两条曲线在分界点处平滑地连接在一起。外侧部分50的长度大于 内侧部分60的长度。作用于横向肋状物43上的空气动力在上述提及的各横向肋状物43的形状中,#11横向肋状物具备一种形状,能在通 过气流通道孔、进入肋状物内侧的气流与不通过气流通道而流到肋状物外侧的气流之间产 生气压差,并由此产生由肋状物内侧到外侧的空气动力。图4和图5阐释了这一点。图4是羽毛球10在空中飞行的示意图。图5是#11横向肋状物43的形状如何产生空气动力的 图示。在图5中,箭头分别标识裙状部件40的母线和中轴线方向。如图4所示,当以球拍100击球时,羽毛球10的裙状部件40产生弹性形变,羽毛 球10从而飞离球拍100。另一方面,当羽毛球10飞行时,沿裙状部件40的中轴线方向产生气流,在到达每 个横向肋状物43母线方向的前端之前,一部分气流被分流出去。即,每个横向肋状物43分 流了裙状部件40上的一部分气流。由横向肋状物43分流的一部分气流流经毗邻横向肋状 物43前端的气流通道孔44 ( S卩,气流通道孔44毗邻横向肋状物43的前端),并流向横向肋 状物43的内部。另一分支气流不通过气流通道孔44而流向横向肋状物43的外部。显然,由于#11横向肋状物43的存在,也会发生气流的分支。即,在#11横向肋状 物43沿裙状部件40的母线方向的位置上,气流也能被#11横向肋状物43分流。具体地, #11横向肋状物43位于相对球帽20表面、背对裙状部件40的距离大于或等于IOmm的位 置,即,#11横向肋状物43与上述表面之间有足够空间,确保气流能到达#11横向肋状物43 的前面。因此,如图5所示,裙状部件40上的气流在#11横向肋状物43的前面被分流。一 部分分支气流(如图5中Sl所示)流向#11横向肋状物43的外部,剩余的气流(如图5 中S2所示)流经毗邻#11横向肋状物43前端的气流通道孔44,流入#11横向肋状物的内 部。进一步地,由于#11横向肋状物43的横截面轮廓具有流线型造型(其表面与平面A-A 相交的部分为外侧部分50),气流S2沿#11横向肋状物43的的内表面(其表面与平面A-A 相交的部分为内侧部分60)流动。另外,气流S2沿#11横向肋状物43的内表面流动的距离(即内侧部分60的长 度)小于气流Sl沿#11横向肋状物43的外表面流动的距离。因此,作为分支气流,气流S2 比气流Sl更快到达#11横向肋状物43的后端,如图5所示,气流S2绕横向肋状物43的外 表面流动。绕外表面流动的气流S2与气流Sl在横向肋状物43的后端交汇。另外,当气流S2流出#11横向肋状物43的内表面,绕其外表面时,气流S2沿#11 横向肋状物43的后端弯曲流动。同时,由于#11横向肋状物43具有如上所述的尖锐后端, 气流S2在临近#11横向肋状物43的后端时流速加快。另一方面,在气流Sl和S2的交汇处 (即所谓的停滞部分),两股气流的速度接近为零。这样,由于两股气流的速度差,在停滞部 分和#11横向肋状物43的后端附近之间产生涡流(如图5中符号T所示)。如图5所示, 涡流T产生于#11横向肋状物43的后端。进一步地,根据开尔文环流定理,在涡流T的产生处,产生与涡流反向的、环绕#11 横向肋状物43的环流(如图5中符号C所示)。所述环流C沿图5中虚线所示方向,即, 环流C由#11横向肋状物43内侧的后端流向前端,由横向肋状物43外侧的前端流向后端。 环流C的产生加快了气流Sl的流速,使其大于分支前的气流流度,同时减慢了气流S2的流 速,使其低于分支前的气流流速。根据伯努利原理,气流Sl的气压比分支前气流的气压低,气流S2的气压比分支前 气流的气压高。因此,在气流Sl和气流S2之间产生了气压差,此气压差进一步产生了由 #11横向肋状物43内侧到外侧的空气动力(如图5中符号F所示)。在空气动力F的作用下,#11横向肋状物43被向外推出。如前所述,由于主干41、 纵向肋状物42和横向肋状物43为一体式,通过将#11横向肋状物43向外推出,散落的裙状部件40被向外推出并分布开来。如图4所示,裙状部件40从而恢复至初始状态(即在 球拍100击球前的状态)。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当以球拍100击球时,羽毛球10的#11横向肋状物43倾斜, 改变了前述虚拟直线L与气流之间的倾斜角(即夹角Θ)。特别地,当羽毛球10受到击打 时,虚拟直线L倾斜,虚拟直线L的两个端点中,远离球帽20的后端被置于靠近球帽20前 端。因此,在击球时,#11横向肋状物43受到风压的影响,空气动力F增大,裙状部件的恢 复性能提高。本实施例中羽毛球10的功效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羽毛球10中的#11横向肋状物43具有能产生气压差的形 状,该气压差产生于气流Sl和气流S2之间,从而产生由横向肋状物43内侧到外侧的空气 动力F。因此,即使在受到球拍100击打而散塌后,裙状部件40仍能迅速恢复至初始状态。更具体地,为了产生由横向肋状物43内侧到外侧的空气动力F,由横向肋状物43 分流的、流经横向肋状物43内外的每股气流(即气流Sl和S2),需沿横向肋状物43的表面 流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11横向肋状物43具有一种形状,其横截面轮廓为流线型。进 一步地,为了产生空气动力F,横向肋状物43内侧的气流需要环绕横向肋状物43的外侧流 动,分支气流也需在横向肋状物43的后端加入其中。因此,在本实施例中,#11横向肋状物 43横截面轮廓的外侧部分50的长度大于内侧部分60的长度。在击球后(即,在产生与羽 毛球10飞行反向的气流的同时),具备上述形状的#11横向肋状物43的羽毛球10在空中 飞行时,能产生由横向肋状物43内侧到外侧的适当的空气动力。因此,可以利用空气动力F推出和展开裙状部件40,使裙状部件40迅速恢复至初 始状态,从而为飞行中的羽毛球10提供适当的空气阻力。因此,借助击球,羽毛球10可获 得适当的飞行速度(即羽毛球10的飞行速度变得精确),并能飞行适当的距离。上述效果实现后,便解决了传统羽毛球(具体指羽毛部件为合成树脂材质的传统 羽毛球)的问题。即,能够适当防止羽毛球飞得过高或飞出场地,解决了羽毛球10因裙状部 件40散塌,无法产生适当的空气阻力的问题。这样,选手在比赛中便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另外,击球后羽毛球10的飞行速度越快(即与羽毛球10的飞行反向的气流流速越快),空 气动力F越大。S卩,当羽毛球10受到击打,尤其如扣球等能极大加速羽毛球10飞行的击打 后,本发明提高羽毛球10恢复性能的效果将更为有效。进一步地,提高具有合成树脂材质羽毛部件的羽毛球(以下简称合成羽毛球)的 恢复性能的结果是,使合成羽毛球达到使用水鸟和走禽羽毛制成的高档羽毛球(以下简称 天然羽毛球)的高性能。具体来说,天然羽毛球硬度高,即使用球拍100扣球后,也能迅速 恢复至初始状态。另一方面,传统合成羽毛球由于硬度低,很难迅速恢复。相反,本实施例 中的羽毛球10的硬度未增加,而恢复性能提高了。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羽毛球,其 性价比和耐用性几乎等同传统合成羽毛球,而性能也被证实并不逊色于天然羽毛球。同时,在本实施例中,#11横向肋状物43紧挨裙状部件40,因此,前述的虚拟直线 L沿裙状部件40的中轴线走向。按照这样的配置,要更有效地产生空气动力F,优选的条件 是虚拟直线L相对于裙状部件40上的气流(即中轴线方向)的倾斜角(即图5中的夹角 Θ)要小。特别地,击球时,羽毛球10的虚拟直线L倾斜,使得#11横向肋状物43沿母线方
8向的后端被置于前端,如前所述,#11横向肋状物43受风压影响,空气动力F增加。S卩,当 从气流流动的方向观察(如图5所示状态),#11横向肋状物43的后端被置于前端内侧,夹 角θ为正角时,在其转化为负角的过程中,空气动力F进一步增加,在本实施例中,#11横向肋状物43沿圆周方向分布于裙状部件40的整个圆周,因 此,空气动力F沿外围方向产生于裙状部件的整个圆周。即,裙状部件40被推出并沿圆周 方向均勻展开,于是,散塌的裙状部件适当地恢复至初始状态。其它实施例在上述说明中,本实施例中羽毛球10是基于上述实施例进行阐释的。但是,上述 实施例的目的是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11横向肋状物43的横截面轮廓包括外侧部分50和内侧 部分60。外侧部分50由两条不同曲率半径的曲线构成,内侧部分60由位于其两端的曲线 部分61和位于其中间的直线部分62构成。外侧部分50的前侧曲线51的曲率半径小于位 于后侧曲线52的曲率半径,两条曲线的分界点53位于前侧。然而,对这一点并无限制,#11 横向肋状物43可以为任何形状,只要这一形状能产生空气动力F。只要横向肋状物43的横 截面轮廓为流线型,且其外侧部分50比内侧部分60长,就可能产生适当的空气动力F。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横向肋状物43中,产生空气动力F的是#11横向肋 状物43。然而,对这一点并无限制。例如,如图6Α到6D所示,#11旁边的横向肋状物43也 可具有此形状。分别对应图3Α到3D图,6Α到6D为根据本发明的羽毛球10的第一个修改 例,其中#12横向肋状物43具有此形状。同样,在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横向肋状物43中,只有#11横向肋状物43具有上述 形状。即,上述实施例中只阐述了一个例子,其裙状部件40只含一个具备上述形状的横向 肋状物43。然而对此并没有限制。如图7Α到7D和图8Α到8D所示,裙状部件40可以有两 个或以上具有上述结构的横向肋状物43。图7Α到7D为根据本发明的羽毛球10的第二个 修改例的图示。图7Α为第二个修改例羽毛球10的横截面图。图7Β到7D为第二个修改例 羽毛球10上每个横向肋状物43的放大横截面图。图8Α到8D为按照本发明的第三个修改 例羽毛球10的图示。图8Α为第三个修改例羽毛球10的横截面图。图8Β到8D为第三个 修改例羽毛球10上每个横向肋状物43的放大横截面图。第二和第三个修改例中,都有多个具备能产生空气动力F的形状的横向肋状物 43。具备能产生空气动力的形状的横向肋状物43在第二和第三个修改例中的数量都增加 了,产生空气动力F的范围也增大了。其结果是,裙状部件40的恢复性能进一步提高。另 外,图7Α和8Α中的羽毛球10具有包含#1到#10横向肋状物43的裙状部件40。在图7Α 中所示的羽毛球10中,横向肋状物43中的两个(具体指#8和#9横向肋状物43)具有上 述形状(参见图7Α到7D)。在图8Α中的羽毛球10中,九个横向肋状物43(具体指#1到 #9横向肋状物43)具有上述形状(参见图8Α到8D)。术语对照表10 羽毛球,20 球帽,30 羽毛部件,32 接合部件,40 裙状部件,41 主干,41a 根部件,41b 连接部件,42 纵向肋状物,43 横向肋状物,43a 外侧直线,43b 内侧曲线, 44 气流通道孔,50 外侧部分,51 前侧曲线,52 后侧曲线,53 分界点,60 内侧部分,61
9曲线部分,62 直线部分,100 球拍。
权利要求
一种包括球帽和带气流通道孔的裙状部件的羽毛球,包括配置在所述裙装部件上的肋状物,所述肋状物沿所述裙状部件的母线方向毗邻所述气流通道孔的后端,所述肋状物的形状使得通过气流通道孔、进入肋状物内侧的气流与不通过气流通道而流到肋状物外侧的气流之间产生气压差,并由此产生由所述肋状物内侧到外侧的空气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毛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肋状物的横截面轮廓为流线型,所述横截面由包含裙状部件中轴线的平面切割而 得,并且位于虚拟直线外侧的轮廓外侧部分比位于该虚拟直线内侧的轮廓内侧部分长,所述虚 拟直线沿母线方向将流线型的两端连接起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羽毛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部分包括两条不同曲率半径的曲线,在母线方向位于靠近球帽的前侧上的曲线的曲率半径小于在母线方向位于远离球帽 的后侧上的曲线的曲率半径,两条曲线之间的分界点位于所述前侧,并且所述内侧部分包括位于该内侧部分两端的曲线部分,以及位于其中间的直线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羽毛球,其特征在于当羽毛球被击打时,所述虚拟直线倾 斜,远离球帽的后端被置于靠近球帽的前端的内侧,所述后端和所述前端为虚拟直线的两 个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何一项所述的羽毛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肋状物为横向肋状 物,沿圆周方向上,延伸于裙状部件的整个圆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羽毛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裙状部件包括两个或以上横向肋 状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球帽和带气流通道孔的裙状部件的羽毛球,所述裙状部件上有肋状物,该肋状物沿裙状部件的母线方向毗邻气流通道孔的后端,并具有一种形状,能在通过气流通道孔、进入肋状物内侧的气流与不通过气流通道而流到肋状物外侧的气流之间产生气压差,并由此产生由肋状物内部到外部的空气动力。
文档编号A63B67/18GK101977659SQ20088011879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30日
发明者田中谦介 申请人:尤尼克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