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陆两栖玩具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73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陆两栖玩具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车,具体涉及一种水陆两栖玩具车,属于玩具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售的玩具车多种多样,有跑车、货车、四驱车等,但这些车大多只能在 陆上行走,且功能单一,缺乏可玩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玩具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始 出现了水陆两用车,如中国专利200820044693.4公开了一种水陆两用遥控玩具车,但这种水 陆两用玩具车的陆上行走机构和水上行走机构采用一个机构实现,即履带传动机构,釆用这 有机构存在以下问题(1)陆上行走缓慢;(2)水中行走不灵活,容易打滑不前;(3)用电 量大;(4)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灵活切换陆上和水上行走方 式且行走效率高行走迅速的水陆两栖玩具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陆两栖玩具车,包括一车主体,该车主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水上行走的水中推动装 置,且车主体两侧分别设有可收放翻折的陆上行走装置。
上述两陆上行走装置分别与一水陆变换翻折机构连接,用以实现陆上行走装置的可收放 翻折功能。
上述水陆变换翻折机构包括铰接于车主体侧边的铰接轴及与铰接轴连接的用于安装陆上 行走装置的安装臂。
上述两水陆变换翻折机构的铰接轴通过传动部件与一变换电机连接,用以实现两水陆变 换翻折机构同步运动。
上述两水陆变换翻折机构的铰接轴分别与一变换电机连接,用以实现两水陆变换翻折机 构同步或不同步运动。
上述陆上行走装置为一电动行走轮装置,其包括设于安装臂电机安装腔内的行走电机及 由行走电机驱动的设于安装臂两端的行走轮。 上述车主体上部两侧设有行走轮安放腔。
上述水中推动装置为设于车主体的底部两侧的两水轮装置,每一水轮装置包括水轮和驱动水轮的水轮电机。
上述水中推动装置包括一设于车主体底部中间的水轮装置及一用于转向的浆舵。 为了增加可玩性,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设于车主体上中部的电水枪装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灵活切换陆上和水上行走方式且行走效率高行走迅速,另增加
电水枪装置,丰富了玩具车的可玩功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陆变换翻折机构变换至陆上行走状态结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陆变换翻折机构变换过程状态一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陆变换翻折机构变换过程状态二示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陆变换翻折机构变换至水上行走状态结构示意图5为图1的车底结构仰视图6为图2的车底结构仰视图7为图4的车底结构仰视图8为电水枪装置采用陆上行走用的储水腔盖时结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电路控制原理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电路控制原理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电路控制原理图。
图中-
车主体l
左水轮装置4、 左水轮电机41'
右水陆变换翻折机构 左电机安装腔5ir
左变换电机6、
右行走电机71"
水枪电机82
无线接受控制模块2 右水轮装置4" 右水轮电机41" 左安装臂51、 右电机安装腔511" 右变换电机6" 电水枪装置8 吸水管83
电源3
水轮电机41
左水陆变换翻折机构
右安装臂5广
变换电机6
左行走电机71'
储水腔盖81
浆舵电机9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
如图1至9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陆两栖玩具车具有一车主体l,其采用无线遥控 控制,包括外部无线控制器和内置于车主体1的无线接受控制模块2,上述车主体内设有电 源3,电源3与无线接受控制模块2连接。
进一步,上述车主体底部设有用于水上行走的水中推动装置,所述水中推动装置为设于 车主体的底部两侧的两水轮装置(《、4"),每一水轮装置包括水轮和驱动水轮的水轮电机, 为了方便描述,上述水轮装置分为左水轮装置4、和右水轮装置4",上述水轮电机分为左水轮 电机41'和右水轮电机4广。
上述车主体1两侧分别设有可收放翻折的陆上行走装置。上述两陆上行走装置分别与一 水陆变换翻折机构连接,用以实现陆上行走装置的可收放翻折功能。上述水陆变换翻折机构 包括铰接于车主体1侧边的铰接轴及与铰接轴连接的用于安装陆上行走装置的安装臂,安装 臂中部设置电机安装腔。为了方便描述上述水陆变换翻折机构分为左水陆变换翻折机构5' 和右水陆变换翻折机构5",安装臂分为左安装臂51'和右安装臂51、',电机安装腔分为左电 机安装腔5ir和右电机安装腔5ir'。进一步,为了实现左右两水陆变换翻折机构(5、、 5")同 步运动,上述左右两水陆变换翻折机构(5'、 5")的铰接轴通过传动部件与一变换电机6连接。 变换电机6带动两水陆变换翻折机构(5、、 5")同时下翻或收折,实现陆上行走装置的下放和 收折,即陆上行走和水上行走的状态变换。
上述每一陆上行走装置为一电动行走轮装置,其包括设于安装臂电机安装腔内的行走电 机及由行走电机驱动的设于安装臂两端的行走轮。为了方便描述,上述电动行走轮装置分为 左电动行走轮装置和右电动行走轮装置,行走电机分为左行走电机7r和右行走电机7广,行 走轮分为左行走轮72'和右行走轮72",即上述左电动行走轮装置安装于左安装臂5r,上述 右电动行走轮装置安装于右安装臂51"。进一步,为了收容行走轮,上述车主体l上部两侧 设有行走轮安放腔ll。
为了增加可玩性和对抗性,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设于车主体上中部的电水枪装置8。该 电水枪装置包括枪头、储水腔、储水腔盖81及水枪电机82,储水腔盖有两种, 一种是陆上 行走用的储水腔盖(如图8所示),另一种是水上用的储水腔盖,水上用的储水腔盖后接一吸 水管83,吸水管83的一端伸入水中可源源不断地补充水枪所需的水弹。
本实施例的电气原理图如图9所示,电源与无线接受控制模块连接,上述左水轮电机41'、右水轮电机41"、左行走电机7r、右行走电机7广、变换电机6及水枪电机82—一与无线 接受控制模块2电性连接。
以下通过具体应用原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l、 5和8所示,本实用新型玩具车处于陆上行走状态,打开开关,用外部无线控制 器控制,使电动行走轮装置运动,此时,可同时控制左右电动行走轮装置同步运动实现前进, 也可以控制左右电动行走轮装置不同步运动实现拐弯功能;当本实用新型玩具车位于水中时, 可使水陆变换翻折机构上翻,如图2和3所示,即把电动行走轮装置上翻折叠,当水陆变换 翻折机构带动电动行走轮装置完全折叠收容至行走轮安放腔,即完成陆上水上行走变换,如 图4和7所示。此时,可控制左右水轮装置同步运动实现水中前进,也可以控制左右水轮装 置不同步运动实现水中拐弯功能。此外,可采用外部无线控制器控制控制电水枪装置发射, 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可玩性和对抗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中推动装置包括一设于车主体底部中间的水轮装置及一用于转向的 浆舵(没有画出),上述水轮装置包括水轮和驱动水轮的水轮电机41,而浆舵与一浆舵电机9 连接。而实施例1是采用左右两个水轮装置,实施例1通过控制左右水轮装置不同步运动实 现水中拐弯功能。本实施例则通过浆舵实现转弯功能,本实施例电路控制原理图如图10所示。 本实施例其它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上述左右两水陆变换翻折机构(5'、 5")的铰接轴分别与一变换电机连接, 用以实现左右两水陆变换翻折机构(5、、 5")同步或不同步运动,即左水陆变换翻折机构5、的 铰接轴与左变换电机6'连接,且右水陆变换翻折机构5"的铰接轴与右变换电机6"连接。而 实施例1是采用一个变换电机通过传动部件同时与左右两水陆变换翻折机构的铰接轴连接, 实现的是左右两水陆变换翻折机构的同步运动。而本实施例每一水陆变换翻折机构都连接一 个变换电机,其可实现左右两水陆变换翻折机构同步或不同歩运动,本实施例电路控制原理 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其它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
权利要求1、一种水陆两栖玩具车,包括一车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主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水上行走的水中推动装置,且车主体两侧分别设有可收放翻折的陆上行走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系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陆上行走装置分别与 一水陆变换翻折机构连接,用以实现陆上行走装置的可收放翻折功能。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栖系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陆变换翻折机构包括 铰接于车主体侧边的铰接轴及与铰接轴连接的用于安装陆上行走装置的安装臂。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栖系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水陆变换翻折机构的 铰接轴通过传动部件与一变换电机连接,用以实现两水陆变换翻折机构同步运动。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栖系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水陆变换翻折机构的 铰接轴分别与一变换电机连接,用以实现两水陆变换翻折机构同步或不同步运动。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栖系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陆上行走装置为一电动 行走轮装置,其包括设于安装臂电机安装腔内的行走电机及与由行走电机驱动的设于安装臂 两端的行走轮。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陆两栖系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主体上部两侧设有行 走轮安放腔。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系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中推动装置为设于车 主体的底部两侧的两水轮装置,每一水轮装置包括水轮和驱动水轮的水轮电机。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系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中推动装置包括一设 于车主体底部中间的水轮装置及一用于转向的浆舵。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系玩具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于车主体上中 部的电水枪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陆两栖玩具车,其包括一车主体,该车主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水上行走的水中推动装置,且车主体两侧分别设有可收放翻折的陆上行走装置。上述两陆上行走装置分别与一水陆变换翻折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灵活切换陆上和水上行走方式且行走效率高,行走迅速。
文档编号A63H17/26GK201399238SQ20092005379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31日
发明者温庆浩 申请人:温庆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