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轮滑助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403阅读:1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轮滑助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运动器材和教学训练方法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轮滑 辅助教学和训练的器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轮滑教学与训练中使用的轮滑助学器(专利号ZL 20042 0016246.X),由于体积较大(占空间近1立方米)存在以下不足a、携带不 方便;b、存放时占用库房空间大。本实用新型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解决 器材体积较大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式轮滑助学器,该助学器可 折叠,便于携带和搬运,存放时占地空间很小(体积约0.03立方米),解决原 有器材携带不方便,存放占地空间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折叠式轮滑
助学器,该助学器包括
一个下保护圈,其两端部为非对称;
两个保护杆,通过水平折叠关节与所述下保护圈的两端分别相连接; 两个支撑杆,通过上下折叠关节与保护杆垂直相连;
一个扶手,水平设置在所述支撑杆顶部,并通过设置在扶手上的套筒(8)
与支撑杆连接;以及
四个万向走轮,分别设置在所述下保护圈和保护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套筒上设置螺纹孔,其内安装猫耳
形紧固螺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水平折叠关节上设置螺纹孔,其内 安装猫耳形紧固螺钉。
采用此种方案,通过将支撑杆从扶手上的套筒中摘离、支撑杆向下折叠在 下保护圈上、下保护圈水平折叠,使器材体积由改进前的近l立方米縮小到约 0.03立方米,对便捷搬运、存放具有实际意义。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具体的说明。


图1是折叠式轮滑助学器立体图2是将扶手与支撑杆摘离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将支撑杆向下折叠在下保护圈上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将下保护圈上左右两个关节水平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将摘离后的扶手叠放在折叠后的下保护圈上实现縮小体积后的效果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折叠式轮滑助学器如
图1所示。该器材的主体外形是 由2根支撑杆连接上小下大2个"U"形框架而成。
1为扶手,通过猫耳形紧固螺钉2与扶手紧固装置8分别与助学器两根支 撑杆7上端连接固定,两根支撑杆7下端与上下折叠关节6通过轴连接固定, 并焊接在助学器下保护圈5上,在下保护圈5的两端通过焊接的左右两个不对 称水平折叠关节与所述下保护圈5的两根保护杆3分别相连接,通过猫耳形紧 固螺钉2实现固定。
在助学器下保护圈5及两根保护杆3的正下方焊接有若干走轮座,通过螺 栓固定有若干万向走轮4与地面接触。
搬运和存放时,首先将支撑杆7上固定扶手1的猫耳形紧固螺钉2旋松, 将扶手1与支撑杆7摘离。其次,将支撑杆7通过上下折叠关节6向下折叠于 下保护圈5上面,如图2所示。通过下保护圈5上左右两个水平折叠关节3将 下保护圈水平折叠如图3,最后将扶手1叠放在折叠后的下保护圈上实现縮小 体积、便于搬运和存放的目的,如图4和图5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轮滑助学器,其特征在于,该助学器包括一个下保护圈(5),其两端部为非对称;两个保护杆(3),通过水平折叠关节与所述下保护圈(5)的两端分别相连接;两个支撑杆(7),通过上下折叠关节(6)与保护杆(3)垂直相连;一个扶手(1),水平设置在所述支撑杆(7)顶部,并通过设置在扶手(1)上的套筒(8)与支撑杆(7)连接;以及四个万向走轮(4),分别设置在所述下保护圈(5)和保护杆(3)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轮滑助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8) 上设置螺纹孔,其内安装猫耳形紧固螺钉(2)。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式轮滑助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 折叠关节上设置螺纹孔,其内安装猫耳形紧固螺钉(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运动器材和教学训练方法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轮滑辅助教学和训练的器材装置,所述扶手(1)与两个支撑杆(7)间有扶手紧固装置(8)和猫耳形紧固螺钉(2),支撑杆(7)与下保护圈(5)之间通过上下折叠关节(6)连接,下保护圈(5)上左右各有一个不对称水平折叠关节,下保护圈(5)上通过螺栓安装固定有万向走轮(4)。该助学器可实现扶手与支撑杆摘离、支撑杆与下保护圈上下折叠、下保护圈水平折叠,使器材体积缩小为0.03立方米,实现缩小体积、便于搬运和存放的目的,对方便学生搬运器材、库管人员存放器材均具有实际意义。
文档编号A63B69/00GK201404652SQ20092010300
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6日
发明者左洪志, 洁 王, 鹏 范, 韩新功 申请人:燕山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