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结构网壁球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2591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竹木结构网壁球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网球拍或壁球拍。
背景技术
现有的网球拍,其框架大都用碳纤维材料或是金属材料制成,这种网球拍制造成 本高,工艺复杂,并且从制造材料到最终产品,历经多次污染工序,并需要高温处理工序,能 耗高,制造成本高。此外,另有少量采用整体竹材或木材制成的框架,这种球的缺点是1、 不能调节重量;2、球拍重量不均勻,难以调节平衡;3、由于由整块均质木材或竹材制成,因 为强度较小,所以需要截面较大,因此造成拍重量大;4、球网张力不足,难以达到要求;5、 由于采用同一种材料制成,击球部受到的振动力不能有效消减,击球部的振动传到手柄部 让人感觉不舒服。由于上述原因,现有用竹材或木材制成的框架的网球拍不能有效推应用。 现有壁球拍除强度设计外,其形状和结构与网球拍大致相同,也同样存在上述不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框架材料成本低,强度大的竹制网壁球 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竹木结构网壁球拍包括 有带手柄的框架,所述框架由弯曲的竹质复合板条和连接在该竹质复合板条环回开口两边 上的连接件构成,所述竹质复合板条由多片竹子片材采用粘结剂通过热压粘结构成,在所 述手柄部内设有用于调节重量和重心位置的调重孔。上述方案中,更具体的可以是,这种竹木结构网壁球拍的手柄部是由贴合在一起 的所述竹质复合板条的两端部和装在这两端部外的木质层连结构成,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框 架之间最好加装有连接销子进行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竹制网壁球拍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与现有整体木质和竹质制成框体的网壁球拍相比具有弹性更好,强度大,完全 满足球拍网的张力强度要求,由于在手柄部设有调重孔,可以精确调节出产各拍的重量和 调节拍子的重心,因此可以制成高档品质的球拍;由于采用竹质复合板条来构成拍框,因此 可以获得很高的拍框强度,制得更轻巧的拍框,而且可以满足球网各种级别张力的磅数要 求;在手柄部设有调重孔,也可以有效将球拍框击球振动进行消减,使手柄部振动减小。2、与现有碳纤维或金属材料制成的框体的网壁球拍相比制造用材廉价,工艺简单 能耗低,制造成本低;此外,生产制造过程无污染,其竹木结构网壁球拍日后损坏报废可以 降解,不产生环境污染。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面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正面主视图
3[0011]图3是图2中B处的5 :1的局部放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侧面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正面主视图。图6是图5中A的5 :1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图1、图2所示的本竹木结构网壁球拍,其框架由弯曲的竹质复合板条2和连接在 该竹质复合板条2环回开口两边上的连接件4构成,竹质复合板条2由多层竹子片材采用 粘结剂通过热压粘结构成,连接件4的两端各设有两个销子,并通过这些销子插入在竹质 复合板条2内,连接件4和竹质复合板条2围成椭圆形的穿网部,球拍网线3穿装在连接件 4和竹质复合板条2之间,手柄部由贴合在一起的竹质复合板条2的两端部和装在这两端部 外的木质层1连结构成,在手柄部内设有用于调节重量和重心位置的调重孔。图3、图4所示的本竹木结构网壁球拍,其框架由弯曲的竹质复合板条12和连接 在该竹质复合板条12环回开口两边上的连接件14 (图5所示)构成,竹质复合板条12由 多层竹子片材采用粘结剂通过热压粘结构成,连接件14的两端各设有两个销子,并通过这 些销子插入在竹质复合板条12内,连接件14和竹质复合板条12围成椭圆形的穿网部,球 拍网线13穿装在连接件14和竹质复合板条12之间,手柄部由贴合在一起的竹质复合板条 12的两端部和装在这两端部外的木质层11连结构成。
权利要求一种竹木结构网壁球拍,包括有带手柄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弯曲的竹质复合板条和连接在该竹质复合板条环回开口两边上的连接件构成,所述竹质复合板条由多片竹子片材采用粘结剂通过热压粘结构成,在所述手柄部内设有用于调节重量和重心位置的调重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木结构网壁球拍,其特征在于手柄部由贴合在一起的所 述竹质复合板条的两端部和装在这两端部外的木质层连结构成,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框架之 间通过销子进行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竹木结构网壁球拍,包括有带手柄的框架,所述框架由弯曲的竹质复合板条和连接在该竹质复合板条环回开口两边上的连接件构成,所述竹质复合板条由多片竹子片材采用粘结剂通过热压粘结构成。这种竹制网壁球拍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弹性好,强度高,制造成本低,利于环境保护的特点。
文档编号A63B49/08GK201727906SQ20102025138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8日
发明者何叶, 陈云风 申请人:何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