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车辆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485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玩具车辆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车辆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玩具车辆升降装置,具有专利文献1公开的装置。在该专利文献1公开的升降装置中,通过使载有车辆的螺旋体旋转而使玩具车辆上升。在该升降装置中,将线材用作螺旋体。专利文献1 日本实公昭41-9527号公报发明内容然而,在将线材用作螺旋体的情况下,由于线材容易变形,因而必须将线材的下端和上端固定于旋转体,旋转体的直径有必要是与作为螺旋体的线材的直径相同的程度以上,还必须使上下旋转体联接而同步地旋转。另外,在将线材用作螺旋体的情况下,如果仅由线材从下方支撑玩具车辆,那么, 在玩具车辆上升时,玩具车辆向左右方向倾动的可能性高。于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中,在螺旋体的内侧设有导向壁,将玩具车辆夹入导向壁和塔壁之间,由此, 防止玩具车辆左右倾斜,同时,使玩具车辆上升,但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如下问题。第1,导向壁有必要是不与作为螺旋体的线材一体地旋转的构造,但如上所述,在线材的上下需要旋转体,因而导向壁的设置构造变得复杂。第2,如果是在螺旋体的内侧设有导向壁且将玩具车辆夹入导向壁和塔壁之间的构造,则对所操纵的玩具车辆产生制约。即,如果是恰好夹入导向壁和塔壁之间的宽度的玩具车辆,则没有问题,但在宽度比导向壁和塔壁之间的距离更小的玩具车辆的情况下,在上升时,玩具车辆在线材上左右倾斜。而且,如果就这样左右倾斜地上升并到达出口,则在使车辆向外部排出时,存在着不能将车辆顺利地排出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宽度比导向壁和塔壁之间的距离更大的玩具车辆的情况下,由于未将玩具车辆夹入导向壁和塔壁之间,因而不能使玩具车辆上升。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玩具车辆升降装置,即使是宽度不同的玩具车辆,该玩具车辆升降装置也能够使玩具车辆就这样保持稳定的姿势上升或下降。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具备塔;柱状的旋转体,设于所述塔的内部,沿上下方向延伸;螺旋体,设于所述塔的内部,卷绕于所述旋转体,用于载设玩具车辆;以及旋转部,经由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而使所述螺旋体旋转,其中,所述螺旋体的玩具车辆载设部位形成为板状,[0016]具备抵接部,该抵接部设于所述塔的内部,在所述螺旋体的外侧位置而与构成载设于所述螺旋体的该玩具车辆的角部的2个面抵接,阻止该玩具车辆的滑动。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中,具备出口,设于所述塔,用于将所述玩具车辆向外部排出;以及导向件,设于所述塔的内部,位于所述出口的附近,在通过所述螺旋体的旋转而使所述玩具车辆靠近所述出口时,与该玩具车辆滑动接触,使该玩具车辆向着所述出口侧。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或 2所记载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中,具备入口,设于所述塔,用于将所述玩具车辆导入该塔的内部;进入路,用于使所述玩具车辆进入该入口 ;止动件,设于所述入口附近,能够相对于所述进入路的路面而出没,在突出时,阻止所述玩具车辆的通过,在没入时,容许该玩具车辆的通过;以及止动件操作部,操作所述止动件。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或 2所记载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中,具备入口,设于所述塔,用于将所述玩具车辆导入该塔的内部;进入路,用于使所述玩具车辆进入该入口 ;第1止动件,设于所述入口附近,能够相对于所述进入路的路面而出没,在突出时,阻止所述玩具车辆的通过,在没入时,容许该玩具车辆的通过;第1止动件操作部,操作所述第1止动件;第2止动件,比所述第1止动件更设在从所述入口离开的位置,能够相对于所述进入路的路面而出没,在突出时,阻止所述玩具车辆的通过,在没入时,容许该玩具车辆的通过;以及第2止动件操作部,操作所述第2止动件。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中,所述第1止动件操作部具备设有所述第1止动件的第1杆,所述第2止动件操作部具备经由弹簧而联接至所述第1杆且设有所述第2止动件的第2杆,而且,所述第1止动件操作部和所述第2止动件操作部具备共同的动力源。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中,所述第2止动件的至少上面由橡胶形成。依照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由于玩具车辆载设于螺旋体上,玩具车辆的前面和侧面与抵接部抵接,因而在升降时,玩具车辆的姿势变得稳定。 结果,即使不约束玩具车辆的两侧面,也能够使玩具车辆就这样保持稳定的姿势上升或下降。另外,由于不约束玩具车辆的两侧面,因而也能够与宽度不同的玩具车辆相对应。依照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由于即使在玩具车辆的姿势保持位置和出口在水平方向上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玩具车辆恰当地向着出口方向,因而能够将车辆从塔顺利地排出。依照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由于具备由止动件操作部进行动作的止动件,因而能够不与玩具车辆直接接触地由止动件使玩具车辆停止。依照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由于成为双止动件构造,因而能够防止多个玩具车辆同时被导入塔内。依照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由于设有第1止动件的第1杆和设有第2止动件的第2杆经由弹簧而联接,因而能够以1个动力源使第1杆和第 2杆同步地进行动作。依照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由于第2止动件的至少上面由橡胶形成,因而不但在玩具车辆与第2止动件碰撞的情况下能够使玩具车辆停止, 而且在玩具车辆载于第2止动件上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玩具车辆停止。

图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显示图1中的塔的下部、中间部、上部的车辆的状态的水平截面图,㈧是下部,(B)是中间部,(C)是上部。图3是概念地显示具备止动件的杆的联接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显示离合器的概念图。图5是显示图3中的止动件的联接状态的模式图。图6是显示使另一行走路联接至塔的入口的状态的概念的立体图。符号说明110IOaIObIOcIOd1112131415161720、2122a、22b、22c303141、42、43
5
玩具车辆升降装置塔
塔的前壁塔的右侧壁塔的左侧壁塔的后壁第1出口第1入口旋转轴螺旋板导向件第2入口第2出口行走路止动件驱动装置电动机板状杆[0067]100、101AAl
抵接部玩具车辆玩具车辆的前面A2 玩具车辆的右侧面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 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显示塔的下部、 中间部、上部的车辆的状态的水平截面图。本实用新型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1具备塔10、行走路20以及行走路21。如果以玩具车辆A的运动为中心而对该玩具车辆1的作用的概况进行说明,那么,通过作为螺旋体的螺旋板14的旋转而使从第1入口 12导入塔10内的玩具车辆A在塔10内上升,从第1 出口 11排出至行走路20。所排出的玩具车辆A因自重而在行走路20下降,被引导至塔10 的第2入口 16。然后,玩具车辆A从该第2入口 16被再次导入塔10内,在塔10内稍微上升,从第2出口 17排出至行走路21。所排出的玩具车辆A因自重而在行走路21下降,到达第1入口 12。在该一系列运动中,玩具车辆A在被止动件22b暂时停止之后,到达第2入口 16, 被止动件2 暂时停止。另外,从第2出口 17排出的汽车玩具A在第1入口 12处由止动件22c暂时停止。以下,对该玩具车辆升降装置1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塔10的水平截面呈正方形,在中央设置有由后述的电动机31或人手旋转驱动的旋转轴13。在由电动机31旋转驱动的情况下,旋转轴13在俯视时为左旋旋转。另一方面, 在由人手旋转驱动的情况下,旋转轴13在俯视时为能够沿左右旋转。该旋转轴13遍及塔 10的大致整个高度而延伸。螺旋板14的内缘固定于旋转轴13的周围。螺旋板14的外缘接近塔10的前壁10a、侧壁IObUOc以及后壁10d。为了使该螺旋板14载设玩具车辆A,玩具车辆A的载设部位形成为板状。螺旋板14的上面没有特别限定,通过螺旋状地连续设置与旋转轴13正交的棒而形成。此外,在此,塔10的前壁IOa是指位于玩具车辆升降装置1的正面侧的壁。在塔10的左侧壁10c,在下部近前侧形成有第1入口 12,在下部里侧形成有第2 出口 17。第1入口 12形成在比第2出口 17更低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塔10的右侧壁10b,在上部近前侧形成有第1出口 11,在下部里侧形成有第2入口 16。另外,在塔10内,设有螺旋板14的下端所滑动接触的地板(图中未显示)。将从第1入口 12和第2入口 16导入塔10内的玩具车辆A暂时载于该地板上。然后,载于该地板上的玩具车辆A由后述的电动机31所旋转的螺旋板14的下端抄取,同时,如图2(A)所示,玩具汽车A的前面Al与塔10的右侧面IOb的内面抵接,玩具汽车A的右侧面A2与塔 10的前壁IOa的内面抵接。该塔10的右侧壁IOb和前壁IOa的内面构成抵接部100。由此,玩具汽车A载设于螺旋板14上,就这样保持规定的姿势上升。从第2入口 16导入塔10 内的玩具车辆A也同样地上升至第2出口 17。此时,玩具汽车A的前面Al与塔10的左侧壁IOc的内面抵接,玩具汽车A的右侧面A2与塔10的后壁IOd的内面抵接。该塔10的左侧壁IOc和后壁IOd的内面构成抵接部101。另外,在塔10的前壁IOa的内面,在第1出口 11的附近的正下方,立设有导向件 15,该导向件15以随着行进至上方而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倾斜。该导向件15使上升的玩具车辆A向着第1出口 11。但是,该导向件15并非不可缺少。这是因为,如果第1出口 11与塔10的前壁IOa 接触,那么,即使不设置导向件15,如果玩具车辆A上升而到达第1出口 11,则玩具车辆A 也自动地排出。可是,在第1出口 11从塔10的前壁IOa离开的情况下,即使玩具车辆A上升至与第1出口 11相同的高度,如果没有导向件15,那么,有可能依然成为玩具汽车A的前面Al 和右侧面A2与塔10的右侧壁IOb和前壁IOa的内面抵接的状态而不从第1出口 11排出。在实施方式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1中,为了提高塔10的强度,使第1出口 11从塔 10的前壁IOa离开。于是,在实施方式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1中,设置了导向件15。依照该导向件15,如果玩具车辆A上升而靠近第1出口 11,那么,玩具车辆A的右侧面A2与导向件15抵接,与导向件15的倾斜面15a(参照图1)滑动接触,由此,如图2(C) 所示,使车辆A的前部逐渐向着左侧。由此,如果玩具车辆A到达第1出口 11,那么,由于螺旋板14的面具有下坡,因而玩具车辆A从第1出口 11排出至行走路20。如图1和图2(C)所示,行走路20的始端联接至第1出口 11的下缘。该行走路20 是具有下坡的椭圆形的回旋路,终端联接至塔10的第2入口 16的下缘。即,行走路20成为用于使玩具车辆A进入第2入口 16的进入路。如图1和图2㈧所示,行走路21的始端联接至第2出口 17的下缘。该行走路21 是具有下坡的半圆形的路,终端联接至塔10的第1入口 12的下缘。该行走路21也具有下坡。即,行走路21成为用于使玩具车辆A进入第1入口 12的进入路。在行走路20,如图2(A)所示,在第2入口 16的近前,设有玩具车辆A的止动件 22a、22b。该止动件22a、22b的距离成为至少将预定行走的玩具车辆A中的拥有最大车长的玩具车辆A夹在其间的距离。另外,在行走路21,在第1入口 12的近前,配设有止动件 22c。止动件22a、22b、22c以能够从形成于行走路20、21的路面的孔相对于行走路20、 21而出没的方式构成。该止动件22a、22b、22c优选为非板状且在玩具车辆A的行走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厚度。这是因为,一般而言,止动件22a、22b、22c大多由塑性树脂形成,在板状的情况下,碰到止动件22a、22b、22c的玩具车辆A有时候因止动件的弹性而被弹回。而且,优选,止动件22a、22b、22c的至少上面由摩擦阻力大的橡胶等形成。尤其是,由于设置在止动件22a的后方的止动件22b如上所述地对照预定行走的玩具车辆A中的拥有最大车长的玩具车辆A而设置在从止动件2 离开的位置,因而在止动件2 使车长比较短的玩具车辆A停止的情况下,有时候下一个玩具车辆A位于止动件22b的正上方,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可靠地使玩具车辆A停止,优选,玩具车辆A的行走方向的厚度较大,而且,其上面预先由摩擦阻力大的橡胶等形成。接着,对玩具车辆升降装置1的内部机构和装置进行说明。图3显示了旋转轴13和止动件22a、22b、22c的驱动装置30。该驱动装置30构成
7了旋转轴13的旋转部。该驱动装置30具备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机31和将电动机31的动力向旋转轴13传递的齿轮机构。齿轮机构包括固定于电动机31的驱动轴31a的前端的小齿轮32a而构成。该齿轮机构将由电动机31旋转的齿轮32a的旋转动力经由齿轮32b、32c而传递至固定设置于轴33的一端的齿轮34。而且,该齿轮机构将齿轮34的旋转动力经由轴33的另一端的齿轮 35、冠状齿轮36a以及中间齿轮36而传递至旋转轴13的齿轮37。如图3和图4所示,在齿轮机构的途中,设有断开从电动机31至旋转轴13的动力传递路径的离合器38。该离合器38用于使旋转轴13的手动操作成为可能。如果具体地说明该构造,则轴33以能够沿其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被轴承39支撑。 在轴承39和轴33的凸缘33a之间卷绕有螺旋弹簧40。另外,离合器38的前端38a从与螺旋弹簧40相反的一侧抵接于凸缘33a。然后,人操作离合器38的捏手38b,由此,离合器38 以轴38c为中心而旋转,抵抗弹簧40的作用力而使轴33移动。由此,齿轮34从齿轮32c 脱离,断开从电动机31至旋转轴13的动力传递路径,能够进行旋转轴13的手动操作。能够通过用手操作塔10的头部分而进行手动操作。另外,如图3和图5(A)、⑶所示,驱动装置30具备板状杆41,在第1端部侧立设有止动件22a ;板状杆42,在第1端部侧立设有止动件22b ;板状杆43,在第1端部侧立设有止动件22c ;板状杆45,使板状杆41和板状杆42联接;板状杆52,使板状杆43和外部的板状杆57联接;以及板状杆49,用于限制板状杆42的动作。板状杆41的与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基端部)转动自如地由轴41a 支撑。板状杆41的中间部被弹簧44向着上方施力。该板状杆41的第1端部经由弹簧46 而联接至板状杆45的第1端部。具体而言,在板状杆41的第1端部和板状杆45的第1端部,设有弹簧悬挂部(图中未显示),在双方的弹簧悬挂部架设有弹簧46,由该弹簧46联接板状杆41的第1端部和板状杆45的第1端部。板状杆45转动自如地由中央部的轴4 支撑。该板状杆45的与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经由弹簧47而联接至板状杆42的与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具体而言,在板状杆45的第1端部和板状杆42的第2端部,设有弹簧悬挂部(图中未显示), 在双方的弹簧悬挂部架设有弹簧47,由该弹簧47联接板状杆45的第1端部和板状杆42的第2端部。板状杆42转动自如地由中央部的轴4 支撑。该板状杆42能够与板状杆49卡合。板状杆49转动自如地由中间部的轴49a支撑。轴49a沿铅垂方向延伸,板状杆 49在水平面内转动自如。在板状杆49的第1端部,立设有捏手49b。如图1所示,该捏手 49a从行走路20突出。另外,在板状杆49的与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立设有凸轮50。该凸轮50的凸轮面50a由倾斜面形成。在通常时,该板状杆49处于凸轮50的凸轮面50a从杆42离开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果沿单方向操作捏手49b,则倾斜面50a将板状杆42的第2端部推上,使止动件22b 从行走路20隐没。此时,经由板状杆42、板状杆45以及板状杆45而使杆41也运动,使止动件2 从行走路20隐没。[0102]板状杆43的与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基端部)转动自如地由轴43a 支撑。板状杆43的中间部被弹簧51向着上方施力。该板状杆43的第1端部经由弹簧M 而联接至板状杆52的第1端部。具体而言,在板状杆43的第1端部和板状杆52的第1端部,设有弹簧悬挂部(图中未显示),在双方的弹簧悬挂部架设有弹簧54,由该弹簧M联接板状杆43的第1端部和板状杆52的第1端部。板状杆52转动自如地由中央部的轴5 支撑。该板状杆52用于将另一行走路 55 (参照图6)联接至塔10以代替行走路21的情况。在该另一行走路55中,与较短的行走路21不同,存在着多个玩具车辆A在行走路阳行走的可能性。于是,为了将行走路53联接至塔10而作为双止动件的构造,如图5(B) 所示,构成为,在另一行走路55,设有板状杆57,该板状杆57在第1端部立设有止动件56, 使与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潜入板状杆52的与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的下侧并互相抵接。此外,板状杆57转动自如地由中间部的轴57a支撑。另外,驱动装置30具备用于使板状杆41、43等进行动作的凸轮机构。另外,该驱动装置30构成止动件操作部。S卩,如图5(A)所示,在板状杆41,在中间部的侧面突出设置有棒状的凸轮从动件 41b。另一方面,在螺旋板14的旋转轴13,在下部周缘形成有环状面,在该环状面形成有凸轮48。而且,凸轮从动件41b与凸轮48抵接。另外,如图5(B)所示,在板状杆43,在中间部的侧面突出设置有棒状的凸轮从动件43b。该凸轮从动件43b与旋转轴的凸轮48抵接。接着,对凸轮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着眼于板状杆41,如果旋转轴13旋转,凸轮48的谷部来到杆41的凸轮从动件41b的位置,则弹簧44的作用力使得杆41的凸轮从动件41b与凸轮48的谷部压接。此时,由于杆41的前端占据上升位置,因而止动件2 成为在行走路20突出的状态。另外, 此时,杆45、42与杆41的动作连动而也进行动作,止动件22b也成为在行走路20突出的状态。另一方面,如果螺旋板14的旋转轴13进一步旋转,凸轮48的山部来到杆41的凸轮从动件41b的位置,则弹簧44的作用力使得杆41的凸轮从动件41b与凸轮48的山部压接。此时,由于杆41的前端占据下降位置,因而止动件2 成为从行走路20隐没的状态。 另外,此时,杆45、42与杆41的动作连动而也进行动作,止动件22b也成为从行走路20隐没的状态。着眼于板状杆43,在螺旋板14的旋转轴13旋转而凸轮从动件4 位于凸轮48的谷部时,弹簧51的作用力使得止动件22c处于在行走路20突出的状态。另一方面,如果凸轮48的山部到达凸轮从动件43b,则由凸轮48将杆43推入至下方,止动件22c隐没于行走路20。接着,对这样构成的升降装置1的整体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即将通过旋转而使螺旋板14的下端来到第1入口 12之前,行走路21的止动件 22c下降,玩具车辆A从第1入口 12被导入塔10内。如果螺旋板14进一步旋转,则螺旋板14的下端潜入玩具车辆A的下侧。然后,由螺旋板14推动玩具车辆A,玩具车辆A的前面Al与塔10的右侧壁IOb的内面抵接,并且,玩具车辆A的右侧面A2与塔的前壁IOa抵接。随后,玩具车辆A因自重而保持该姿势。即,载于螺旋板14的玩具车辆A(由于螺旋板14向着玩具车辆A的前方而具有下坡)前倾,玩具车辆A的前面Al与塔10的右侧壁IOb 抵接,并且,玩具车辆A的右侧面A2与塔10的前壁IOa抵接。如果螺旋板14进一步旋转, 则螺旋板14使得玩具车辆A上升。如果上升的玩具车辆A靠近第1出口 11,则玩具车辆A 的右侧面A2与导向件15滑动接触,由此,玩具车辆A的前部向着内侧。然后,如果玩具车辆A到达第1出口 11,则玩具车辆A在螺旋板14上滑动而从第1出口 11被排出至行走路 20。然后,玩具车辆A沿着行走路20行走至下方,被行走路20的止动件22b暂时停止。随后,在前方的玩具车辆A因止动件22a的下降而从第2入口 16被导入塔10内的时机,止动件22b下降,玩具车辆A再次行走。随后,止动件2 从行走路20突出,玩具车辆A被止动件2 暂时停止。然后,止动件2 下降,玩具车辆A从第2入口 16被导入塔10内。该导入的时机是即将通过旋转而使得螺旋板14的下端来到第2入口 16之前。然后,如果螺旋板14进一步旋转,则螺旋板14的下端潜入玩具车辆A的下侧。然后,由螺旋板14推动玩具车辆A,玩具车辆A的前面Al与塔10的左侧壁IOc抵接,并且,玩具车辆A的右侧面A2 与塔10的后壁IOd抵接。如果螺旋板14进一步旋转,则玩具车辆A被螺旋板14抬起。然后,如果玩具车辆A到达第2出口 17,则玩具车辆A在螺旋板14上滑动,玩具车辆A从第2 出口 17被排出至行走路21。随后,玩具车辆A沿着行走路21行走至下方,被行走路21的止动件22c暂时停止。 另外,由于如果操作离合器38的捏手38b,则驱动装置30的动力传递路径被断开, 因而,通过使塔10的头部旋转,从而能够通过手动使螺旋板14旋转。此时,能够通过由凸轮 48的山部将凸轮从动件41b、4!3b按压至下方或者通过操作捏手49a而使止动件22a、22b、 22c没入行走路20内。
权利要求1.一种玩具车辆升降装置,具备 塔;柱状的旋转体,设于所述塔的内部,沿上下方向延伸; 螺旋体,设于所述塔的内部,卷绕于所述旋转体,用于载设玩具车辆;以及旋转部,经由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而使所述螺旋体旋转, 其中,所述螺旋体的玩具车辆载设部位形成为板状,具备抵接部,该抵接部设于所述塔的内部,在所述螺旋体的外侧位置而与构成载设于所述螺旋体的该玩具车辆的角部的2个面抵接,阻止该玩具车辆的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出口,设于所述塔,用于将所述玩具车辆向外部排出;以及导向件,设于所述塔的内部,位于所述出口的附近,在通过所述螺旋体的旋转而使所述玩具车辆靠近所述出口时,与该玩具车辆滑动接触,使该玩具车辆向着所述出口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入口,设于所述塔,用于将所述玩具车辆导入该塔的内部;进入路,用于使所述玩具车辆进入该入口 ;止动件,设于所述入口附近,能够相对于所述进入路的路面而出没,在突出时,阻止所述玩具车辆的通过,在没入时,容许该玩具车辆的通过;以及止动件操作部,操作所述止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入口,设于所述塔,用于将所述玩具车辆导入该塔的内部;进入路,用于使所述玩具车辆进入该入口 ;第1止动件,设于所述入口附近,能够相对于所述进入路的路面而出没,在突出时,阻止所述玩具车辆的通过,在没入时,容许该玩具车辆的通过; 第1止动件操作部,操作所述第1止动件;第2止动件,比所述第1止动件更设在从所述入口离开的位置,能够相对于所述进入路的路面而出没,在突出时,阻止所述玩具车辆的通过,在没入时,容许该玩具车辆的通过;以及第2止动件操作部,操作所述第2止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止动件操作部具备设有所述第1止动件的第1杆,所述第2止动件操作部具备经由弹簧而联接至所述第1杆且设有所述第2止动件的第2杆,而且,所述第1止动件操作部和所述第2止动件操作部具备共同的动力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玩具车辆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止动件的至少上面由橡胶形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玩具车辆升降装置,该玩具车辆升降装置能够使车辆以稳定的状态在塔内升降。玩具车辆升降装置(1)具备塔(10);柱状的旋转体(13),设于塔(10)的内部,沿上下方向延伸;螺旋体(14),设于塔(10)的内部,卷绕于旋转体(13),用于载设玩具车辆(A);以及旋转部(30),经由旋转体(13)的旋转而使螺旋体(14)旋转,其中,螺旋体(14)的玩具车辆(A)载设部位形成为板状,玩具车辆升降装置(1)具备抵接部,该抵接部设于塔(10)的内部,在螺旋体(14)的外侧位置而与构成载设于螺旋体(14)的该玩具车辆(A)的角部的2个面抵接,阻止玩具车辆(A)的滑动。
文档编号A63H17/44GK201940047SQ20102061257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0日
发明者流石正, 长坂好造 申请人:株式会社伊梅吉克, 株式会社多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