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羽毛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832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羽毛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羽毛球。
背景技术
采用人工材料代替天然鹅鸭羽毛来制作羽毛球是产业界和羽毛球运动界的一个理想。因为鹅鸭毛羽毛球的耐打性太差,导致运动员频频换球,并使打球成本大大提高;同时鹅鸭毛羽毛球生产工艺繁杂、材料本身的成本也较高。但是,这种材料替换所隐藏的技术困难决非一般人所能想象。产业界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已经超过20年,但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任何一种人工材料代替鹅鸭毛制成的羽毛球在综合性能上达到优质鹅鸭毛羽毛球的水平。现有塑料羽毛球的综合性能根本满足不了水平稍好的业余选手的技术要求,更是被专业运动员所遗弃。直到2008年,才开始出现具有实用价值的羽毛球专用人工羽毛;到 2010年,才有采用人工羽毛制成的羽毛球上市。但这种采用人工羽毛制成的羽毛球仍然存在旋转速度不够、生产工艺复杂或者是超重的问题,还是没有完全达到优质鹅毛球的水准影响羽毛球综合性能的,共有七大要素重量、重量分布、重心位置、球体支撑强度、正面风阻力(或称轴向风阻力)、绕轴风阻力和抗击打耐力。相应地就产生三大技术难关材料关、结构关和工艺关。这七大要素和三大技术难关的任何一项不能达标,羽毛球就不能被运动员所接受,也就难以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因此在考核一种羽毛球新技术是否实用时,要从上述七大要素三大难关进行综合评判。换句话说小小的羽毛球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多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紧密关联,相互影响,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微小调整都会带动全系统综合性能的改变。从检索到的跨度超过20年的专利说明书来看,绝大部分是针对某一子系统的单独改造,而且大都是基于理论假想的设计,未经实际验证。所以几乎全部都不具有实用性、或者无法实现。也正是这个原因,才历经20余年,截止到2008 年,除了鹅鸭羽毛球和性能有缺陷的塑料羽毛球之外没有任何具实用价值的新型羽毛球出现。其中重量、重量分布和旋转是目前球体材料人工化过程中最难解决的要素。羽毛球对重量的变化非常敏感,其敏感度达到0. 1克数量级,也就是说在一些关键部位,只要 0. 1克的重量改变就会引起羽毛球整体性能的重大变化。现有的塑料羽毛球和人工羽毛的球裙部分大都超重。羽毛球的重心最好落在球头和球体连接部附近。如果裙部太重,重心上移,羽毛球极易翻滚;如果裙部过轻,重心过于下移,则球头下坠,也影响性能。但从工程技术上来讲,羽毛球裙部的重量越轻越好,因为在保证羽毛球球体有足够支撑强度的前提下把产品做得更轻是一个高难的技术问题,而掌握了超轻的裙部制造技术后,再进行配重则是很容易解决的。有些人工材料羽毛球为了减重,就把球裙支杆做得很细、球裙做得很薄。重量是达标了,但强度不够了,球也不旋转了。羽毛球是否能稳定旋转是非常关键的。 绕轴风阻力就是用来推动羽毛球绕轴旋转的。羽毛球飞行时绕轴旋转不但可以稳定其飞行过程,而且能有效消耗部分飞行动能,在羽毛球被大力扣杀时,有一定的减速作用,使其飞行速度更符合运动的要求。所以说,人工材料羽毛球的开发永远面临六大要素、三大难关的互相制约,只考虑某一方面的性能是不行的。整体球裙的塑料球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是球裙支杆太软,对球裙的支撑强度不够,并且略有超重。近年出现的人工羽毛制成的羽毛球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羽梗采用尼龙塑料制成人工羽毛,再由这种人工羽毛制成羽毛球,另一种是羽梗采用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制成的羽毛球。对于上述第一种人工材料羽毛球来讲,由于为了确保球裙部分的支撑强度,羽梗不能制的太细。因此,这种人工羽毛略有超重。不得不采取折中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采用15根羽毛来制球。对于第二种人工材料羽毛球来讲,虽然强度非常好,但羽梗太细。太细的羽梗插入球头时,结合就不够紧密。而这种不紧密会影响羽毛球击球的手感和声音。羽毛球是一个对技术细节要求非常细腻的产品,球体任何细微处的连接松弛都会影响其球感和声音。这一点对运动员和业余高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就是将上述三种人工材料羽毛球的优点结合起来,从而制成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人工材料羽毛球。羽梗或球裙支杆的主体还是采用强度最好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来制作。关键点是专门制作一个球头连接件,用来连接球头和羽梗。这个球头连接件可以依照现有塑料球的球体下端部类似的形状和工艺制作。所述球头连接件包括数根空心的连接杆,羽梗或球裙支杆插植在其中,然后再连接到球头上。为了使羽梗和球头连接件的连接非常紧密,可以采用塑料镶嵌注射的工艺生产。方法是,把羽梗置入模具作为镶嵌件,然后注射成型球头连接件。制成的制品就是包含了羽梗和球头连接件的球体。只要模具设计得当,这种方法的生产效率会很高。为了进一步提高羽毛球的综合性能,并简化生产工艺,本实用新型还把球裙部分制成整体,同时设置专门的旋转构件,来推动羽毛球旋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性能更好的新型羽毛球。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羽毛球,包括球头、球裙和球裙支杆,一般情况下还包括加固圈,其特征在于该羽毛球还包括一个球头连接件,所述球头连接件用来连接球头和球裙支杆,所述球头连接件包含数根中空的连接杆体,所述球裙支杆插植在这些中空的连接杆体中。一般标准的羽毛球包含16根球裙支杆,为了减重,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14根或 15根球裙支杆,还可以更多或更少。球头连接件的连接杆体在数量上最好和球裙支杆相对应。球头连接件有很多种形式。按高度或定位加固圈数量的不同可以分为普通球头连接件和高位球头连接件。普通球头连接件没有球裙支杆定位加固圈或者只包括一个球裙支杆定位加固圈。高位球头连接件包括两个球裙支杆定位加固圈。为了减重,球头连接件的连接杆体的数量可以减少,比如只用8根,甚至4根。本实用新型羽毛球,可以采用单片羽毛的形式制球,具体描述为该羽毛球包含数根羽毛,羽毛的羽片构成球裙,羽毛的羽梗就是所述的球裙支杆。人工羽毛最适用于这种羽毛球。本实用新型羽毛球也可以采用整体球裙的方式制球。为了解决整体球裙羽毛球的旋转问题,该羽毛球还包含有旋转构件,所述旋转构件用来在羽毛球飞行时使球体旋转或促进球体旋转。旋转构件的形式有很多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所述旋转构件是依附于球裙本体上的一种翼片或者开口式袋状突起结构;第二种形式是所述旋转构件是一种不依附于球裙的独立构件。所谓“独立构件”是指在形体上是独立的构件,但并不一定是可分离的“独立配件”;“独立配件”则是指该构件是单独预先生产的配件;“一体结构”是指构件之间是连体不可分离的,而不是相互装配上去的。所述旋转构件包含数个旋转风阻面。所述旋转风阻面和羽毛球的圆锥面形成一个偏转角,所述风阻面是指羽毛球向前飞行时迎向空气流, 从而能产生风阻力的实体平面或曲面,能产生绕轴风阻力的风阻面就叫旋转风阻面。最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旋转风阻面还和羽毛球的横截面之间形成一个绕轴方向的倾斜坡度角。所述倾斜坡度角的大小最好在40度到80度之间,尤其以50度到75度之间为最佳。独立成型的旋转构件可以包括一道、两道或更多道加固圈。比较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旋转构件包括两道加固圈和数个旋转翼片。这种含有两个加固圈的旋转构件,在制作羽毛球时,依靠球裙支杆固定,安装在球裙支杆的腰部位置上,或紧挨着球头位置安装。加固圈上可以打孔也可以不打孔,没有小孔的旋转构件可以通过线圈来固定安装。还有一种结构是旋转构件本体上的长条形突起,这种长条形突起的至少一个壁面构成旋转风阻面。这种结构是旋转翼片的特殊形式。以下结构的旋转构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旋转作用所述旋转构件至少包含两个相互间有高低落差的平面或曲面,高位面和低位面之间至少形成一个旋转风阻壁面。所述旋转风阻壁面就是壁面式的旋转风阻面。这种含有高低落差面的结构形式简称为高低面结构;这种包含旋转风阻壁面的旋转构件简称为壁面式旋转构件。所述旋转壁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这种结构有很多种形状所述高低面结构可以是梯田式或台阶式的高低面,高低面间的连接壁面就是旋转风阻面;所述高低面结构还可以是一种波浪体结构,波浪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构成高低曲面,顶部和底部的过渡连接壁面则构成所述的旋转风阻壁面;所述高低面结构也可以是一种凹坑结构,迎向空气流方向的坑壁就是所述的旋转风阻下面是另一种旋转构件的结构形式旋转构件的本体包含有数个沟槽,或者叫凹槽,迎向空气流方向的槽壁就是所述的旋转风阻面;或者旋转构件的本体包含有数个反向的沟槽,所述反向是指沟槽的开口是指向中心轴的方向,从羽毛球正面来看,就形成了凸出于旋转构件表面的隆起结构体,隆起结构体的至少一个壁面,就是所述的旋转风阻壁面。这也是一种壁面式旋转构件。这种沟槽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U”形,也可以是“V”形,或者是其它不规则形状。上述壁面式旋转构件可以配合一道或两道加固圈做成一个独立的配件,也可以和球裙支杆一起做成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羽毛球还可以同时在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类型的旋转构件。上述羽毛球中,旋转构件的具体形状和个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从美观和生产方便角度出发设计出千变万化的不同形状的旋转构件,只要在功能上起到使球体旋转或促进旋转的作用,而重量上又符合实际需要,就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调整旋转构件和球裙的位置、结构类型和大小就可以制作出很多种性能优越的羽毛球。制作人工材料羽毛球的球 裙支杆的材料有很多,但最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球裙支杆是由内芯和外包层构成的一种皮包芯结构,所述内芯包含有纤维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所述纤维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纤维最好是玻璃纤维或碳纤维。本实用新型羽毛球具有强度高、耐打性好的特点,并且综合性能比较优越。同时, 生产工艺简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一种本实用新型的羽毛球示意图,包括球头连接件,并含有翼片式旋转构件。图2是一种本实用新型的羽毛球示意图,包括球头连接件,并含有独立式旋转构件。图3是一种本实用新型的羽毛球示意图,包括一个球头连接件,包括十多根羽毛。图4是一种本实用新型的羽毛球示意图,包括一个高位球头连接件。图5是一个球头连接件的正视图。图6是一个球头连接件的俯视图。图7是一种高位球头连接件的正视图。图8是一种高位球头连接件的正视图。图9是一图8所示球头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10是一种高位球头连接件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羽毛球,包括球头11、整体的球裙12、球裙支杆13、 加固线圈14、16个旋转构件15和一个球头连接件16。旋转构件15是一种长条形旋转翼, 由球裙本体进行折叠热压、焊接或粘接固定而成。图5所示是本实施例的球头连接件16的正视图,图6所示是该球头连接件的俯视图。该球头连接件包括一个球裙支杆定位加固圈和16个中空的连接杆体161,对应着16根球裙支杆。本实施例羽毛球中的球头连接件16用也可以采用如下几种结构形式一、如图7所示的高位球头连接件,包括两个球裙支杆定位加固圈和16个中空的连接杆体161。和球头的连接方式是直插式。采用这种球头连接件后,羽毛球的加固线圈 14可以省略。使生产工艺更简化。二、如图8所示的高位球头连接件,包括两个球裙支杆定位加固圈和数根中空的连接杆体161,图9所示是该高位球连接件的俯视图。下半部包含16根接杆体161,上半部分包含8根接杆体161。该球头连接件和球头的连接方式是直插式。采用这种球头连接件后,羽毛球的加固线圈14可以省略。使生产工艺更简化。三、如
图10所示的高位球头连接件,包括两个球裙支杆定位加固圈和8个中空的连接杆体161。该球头连接件和球头的连接方式是螺纹式。采用这种球头连接件后,羽毛球的加固线圈14可以省略。使生产工艺更简化。 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羽毛球,包括球头11、整体的球裙12、球裙支杆13、 加固线圈14、一个独立的旋转构件15和一个球头连接件16。本实施例的球头连接件16采用图5和图6所示的普通球头连接件16。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羽毛球,包括球头11、16根人工羽毛、加固线圈14 和一个球头连接件16。本实施例的球头连接件16可以采用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实施例4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羽毛球,包括球头11、整体的球裙12、球裙支杆13、 一个独立的旋转构件15和一个高位球头连接件16。本实施例的球头连接件16可以采用如图7、图8或图9所示的任一种。
权利要求1.一种羽毛球,包括球头(11)、球裙(1 和球裙支杆(13),其特征在于该羽毛球还包括一个球头连接件(16),所述球头连接件(16)用来连接球头(11)和球裙支杆(13),所述球头连接件(16)包含数根中空的连接杆体(161),所述球裙支杆(1 插植在这些中空的连接杆体(161)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毛球,其特征在于该羽毛球包含数根羽毛,羽毛的羽片构成球裙(12),羽毛的羽梗就是所述的球裙支杆(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羽毛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羽毛是人工羽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毛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球裙(12)是一个整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羽毛球,其特征在于该羽毛球还包含有旋转构件(15),所述旋转构件(1 用来在羽毛球飞行时使球体旋转或促进球体旋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羽毛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构件是依附于球裙(12)本体上的一种翼片或者开口式袋状突起结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羽毛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构件是一种不依附于球裙(12) 的独立构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羽毛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构件包含数个旋转风阻面,所述旋转风阻面和羽毛球的圆锥面形成一个偏转角,并且,所述旋转风阻面还和羽毛球的横截面之间形成一个绕轴方向的倾斜坡度角,所述风阻面是指羽毛球向前飞行时迎向空气流, 从而能产生风阻力的实体平面或曲面,能产生绕轴风阻力的风阻面就叫旋转风阻面。
9.如权利要求1、2、3、4、5、6、7或8所述的羽毛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球裙支杆(13)是由内芯和外包层构成的一种皮包芯结构,所述内芯包含有纤维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羽毛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纤维是玻璃纤维或碳纤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结构的羽毛球,包括球头(11)、球裙(12)和球裙支杆(13),其特征在于该羽毛球还包括一个球头连接件(16),所述球头连接件(16)用来连接球头(11)和球裙支杆(13),所述球头连接件(16)包含数根中空的连接杆体(161),所述球裙支杆(13)插植在这些中空的连接杆体(161)中。该羽毛球可以采用单片羽毛的形式制球,也可以采用整体球裙方式制球。该羽毛球还设置有旋转构件(15)。
文档编号A63B67/18GK202173751SQ201120069620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9日
发明者张文广 申请人:张文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