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绳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968阅读:17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解绳玩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领域,尤其是智力玩具中的一种解绳玩具。
背景技术
智力玩具主要分为拼装玩具和解绳玩具,解绳玩具大多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手脑子并用,特别能培养儿童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适合成人消磨闲暇时光,因此深受消费者的喜欢。目前市场上的解绳玩具种类很少,多数的解绳玩具已经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结构玩法已经过时,迫切需要结构新颖、可玩性强、有新意的解绳玩具面世。
发明内容为了丰富解绳玩具的种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新颖、可玩性强的解绳玩具。为了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解绳玩具,由大挡圈、小挡圈、圈环、绳子和活动块构成,圈环套在活动块上;活动块的中部设置通孔,活动块的右部设置与通孔连通的绳孔,绳子绕在活动块上,绳子一端穿过绳孔与小挡圈固定连接,绳子另一端穿过通孔与大挡圈固定连接;绕在活动块上的绳子位置处于圈环的外侧;小挡圈和圈环的外径小于通孔孔径,大挡圈的外径大于通孔孔径,圈环内径大于活动块且小于大挡圈和小挡圈的外径。作为优选,所述的大挡圈和小挡圈形状为圆饼形,活动块形状为长方体。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解绳玩具,结构新颖简单,其最终的效果是在不损坏现有部件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解绳和调整部件之间的位置将圈环取出。该解绳玩具的优点是结构新颖,可玩性强,丰富了解绳玩具的种类。

图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解绳玩具玩法步骤2示意图。图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解绳玩具玩法步骤3示意图。图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解绳玩具玩法步骤4示意图。图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解绳玩具玩法步骤5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的解绳玩具,由大挡圈1、小挡圈5、圈环3、绳子4和活动块2构成,活动块2形状为长方体,其截面小于圈环3内侧面积,圈环3纵向套在活动块2上并可以纵向移动。活动块2的中部设置通孔21,活动块2的右部设置与通孔21连通的绳孔22,通孔21 横向设置,绳孔22纵向设置并贯穿通孔21右侧壁至活动块2右端部。绳子4绕在活动块2上,绳子4右端穿过绳孔22与小挡圈5固定连接,绳子4左端穿过通孔21与大挡圈1固定连接;即绳子4右端穿过通孔21,再从活动块2下方绕回重新穿入通孔21和绳孔22的连通处,最后从活动块2的右端穿出。绕在活动块2上的绳子4位置处于圈环3的外侧,使得圈环3活动在绳子4和活动块2之间,难以脱出增加玩具的可玩性。上述大挡圈1和小挡圈5形状为圆饼形,小挡圈5和圈环的外径小于通孔21孔径,大挡圈1的外径大于通孔 21孔径,圈环3内径大于活动块2且小于大挡圈1和小挡圈5的直径。即小挡圈5和圈环 3可以穿过通孔21,大挡圈1不能穿过通孔21 ;圈环3不能穿过大挡圈1和小挡圈5。上述解绳玩具的最终的效果是在不损坏现有部件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解绳和调整部件之间的位置将圈环3取出。大挡圈1、小挡圈5和活动块2均为木质材料,而圈环3为金属环,材质明显区别于其它部件,以着重说明玩具的最终效果是取出圈环3,如图1-5所示,该解绳玩具的玩法如下(1)按照图1中A箭头所示,将圈环3从移出至活动块2右方;( 按照2中B箭头所示,将小挡圈5穿过通孔21 ; (3)按照3中C箭头所示,将圈环3穿过通孔21 ; (4)按照4中D箭头所示,将圈环3从活动块2下方拉出并从活动块2右端部套入;( 按照5中E箭头所示,将圈环3从活动块2左端移出,取出圈环3。
权利要求1.解绳玩具,其特征在于由大挡圈、小挡圈、圈环、绳子和活动块构成,圈环套在活动块上;活动块的中部设置通孔,活动块的右部设置与通孔连通的绳孔,绳子绕在活动块上,绳子一端穿过绳孔与小挡圈固定连接,绳子另一端穿过通孔与大挡圈固定连接;绕在活动块上的绳子位置处于圈环的外侧;小挡圈和圈环的外径小于通孔孔径,大挡圈的外径大于通孔孔径,圈环内径大于活动块且小于大挡圈和小挡圈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绳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挡圈和小挡圈形状为圆饼形,活动块形状为长方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领域,尤其是智力玩具中的一种解绳玩具。解绳玩具,由大挡圈、小挡圈、圈环、绳子和活动块构成,圈环套在活动块上;活动块的中部设置通孔,活动块的右部设置与通孔连通的绳孔,绳子绕在活动块上,绳子一端穿过绳孔与小挡圈固定连接,绳子另一端穿过通孔与大挡圈固定连接;绕在活动块上的绳子位置处于圈环的外侧;小挡圈和圈环的外径小于通孔孔径,大挡圈的外径大于通孔孔径,圈环内径大于活动块且小于大挡圈和小挡圈的外径。该解绳玩具的优点是结构新颖,可玩性强,丰富了解绳玩具的种类。
文档编号A63F9/08GK201997095SQ201120078658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3日
发明者殷茜 申请人:殷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