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33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ー种背包装置,特别是指ー种一体成型的背包结构,或在ー挠性背包的内表面布置有一体成型的胶壳或硬质层等结构设计,而使该背包和胶壳或硬质层复合成型的新型结构。
背景技术
应用纺织、纤维等挠性材料制成具有背袋或肩带的背包、书包或特殊功能的登山背包等产品,已为习知技艺。例如,台湾地区第87203080号“背包的改良构造”、第95200508号“背包结构”、及第92210424号“背包结构改良”、第81215026号“提袋、背包或相似物”等 专利案,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这类背包通常形成一挠性背包本体的型态,具有一口部和一覆盖折翼;覆盖折翼自该背包本体延伸覆盖该ロ部。以及,一设置在该覆盖折翼上的扣具,用以将该覆盖折翼固定在背包本体。一个有关上述挠性背包本体在应用方面的课题,是挠性背包本体无法对装载在背包本体里面的物品、书本等,提供理想的保护机制。另ー方面,当背包本体内没有装满物品的情形下,背包本体系形成皱缩的外观,而这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习知技艺也已揭露了ー种可改善上述情形的背包,使背包本体具有比较理想的形状外观的结构;例如,第92210424号“背包结构改良”、第92210552号“支撑型背包”专利案等,提供了可行的实施例。这类背包应用硬质壳体、承载板或支撑架,来和挠性背包本体组合;它们应用了轴栓、扣接结构或接合件和螺钉等配合结构,来加以固定组合该背包本体和硬质壳体、承载板或支撑架。不过,就像那些熟习此技艺的人所知知悉,这类应用轴栓、扣接结构或接合件和螺钉等配合结构的背包系统,具有(开模)制作、加工组合麻烦、耗费エ时和重量较重等情形。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參考资料显示了在有关背包本体或其相关结合组件在使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情形。如果重行设计考量该背包本体和相关组件结构,以及上述的应用情形,使其不同于习用者,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型态,増加它的应用范围等手段,而有别于旧法。实质上,不仅可改善挠性背包本体缺乏保护机制和不利的形状外观的情形;同时,也可使习知背包结构制作、组装配合较复杂的情形,获得明显的改善。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參考资料中均未被具体教示或揭露。

实用新型内容于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ー种背包结构,提供一具备有支撑背包形成ー计划形状的作用;包括一本体和一基部的组合。该本体至少具有一前部、一后部、一底部,和两连接该前部、后部和底部的侧部;对应上述本体的后部和侧部,该基部包含一第一壁和两第二壁;所述的第二壁接近垂直形态的连接该第一壁。该第一壁和第二壁分别定义有一外端面和一内端面;以及,使该本体的后部和侧部包覆在该第一、ニ壁的外端面,而复合成一整体状态;改善习知技艺制作、配装麻烦、重量重、厚度较厚或耗费エ时等情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背包结构,该本体定义有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该第一、ニ壁的外端面设置在该本体内表面上,而使本体和该基部复合成一整体状态。并且,经该第一、ニ壁使该本体形成上述的计划形状或轮廓外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背包结构,该本体的后部和侧部包含一第一织物层和一第二织物层;以及,该基部的第一、ニ壁设置在该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而使本体和该基部复合成一整体状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背包结构,该基部包括有一第三壁,形成在基部的底边部分,连接该第一、ニ壁;以及,一第四壁连接该两第二壁和第三壁;该第一 四壁共同使基部界定出一腔室的型态。所述的腔室建立ー装载物品的作用。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新颖性、特点,及其他目的与功效,将在下文中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外观示意图;图中虚线部份描绘了该基部的型态。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部的外观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基部的另一外观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本体和基部组合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修正实施例结构剖视示意图;描绘该背包本体和基部组合的情形。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衍生实施例外观示意图;显示该支撑结构第一壁形成弯曲状型态的情形。图7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修正实施例结构不意图;描绘了该基部第一 三壁和一挡部组合的情形。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修正实施例结构不意图;描绘了该基部第一 四壁和一盖部组合的情形。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修正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描绘了该基部第一 三壁、一副壁和一盖部组合的情形。附图标记说明:10本体;11前部;12后部;12a、14a外表面;12b、14b内表面;13底部;14侧部;20基部;21第一壁;22第二壁;21a、22a外端面;21b、22b内端面;23第三壁;24第四壁;25腔室;26开ロ ;27副壁;28凸部;30背带或提带;35粘着层;40缝线;50第一织物层;60第二织物层;70挡部;75盖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參阅图1、2及3,本实用新型的背包结构是一本体和一基部的组合,分别以參考编号10、20表示。该本体10选择ー纺织或纤维材料制成一具有背带或提带30的背包型态;因此,该本体10至少具有一前部11、一后部12、一底部13,和两个连接该前部11、后部12和底部13的侧部14。可了解的是,该本体底部13在角落区域配置有凸缘,来降低底部13在使用过程可能被磨损的情形。[0024]对应上述本体10的后部12和侧部14,图2、3显示了该基部20包含一体成型的一第一壁21和连接第一壁21的两个第二壁22 ;所述的第二壁22接近垂直形态的连接该第一壁21,而使该基部20形成一 π型断面的型态。原则上,该第一壁21及/或第二壁22形成一平面板片的型态。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对应该本体10的底部13,该基部20也可形成一第三壁(图未显示),用来辅助支撑该本体10的底部13。在所 采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分别定义有一外端面21a、22a和一内端面21b、22b ;以及,该本体10的后部12和侧部14也分别定义有一外表面12a、14a和一内表面12b、14b。并且,使该本体10的后部12和侧部14(或内表面12b、14b)包覆在该第一、ニ壁21、22的外端面21a、22a上,使该本体10和基部20复合成一整体状态;例如,图4所描绘的情形。也就是说,该第一、ニ壁21、22(或外端面21a、22a)设置在该本体10的后部12和侧部14(或内表面12b、14b)上。并且,经该第一、ニ壁21、22使该本体10形成所设定或需要的计划形状或轮廓外观。图4也显示了该本体后部12、侧部14的内表面12b、14b与基部第一、ニ壁21、22的外端面21a、22a之间,布置有一粘着层35 ;使该本体10和基部20如上述的固定组合成一整体状态。请參考图5,描绘了该本体10和基部20应用缝线40或车缝加工作业,使该本体10和基部20固定组合成一整体状态。图5同时也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修正的实施例;该本体10至少使该后部12和侧部14包含一第一织物层50和一第二织物层60 ;或使该后部12和侧部14由第一织物层50和第二织物层60所构成。以及,该基部20的第一、ニ壁21、22设置在该第一织物层50和第二织物层60之间,而使本体10和该基部20经粘合或车缝加工作业,复合成一整体状态。在一个优选的考量中,该基部20选择了 PC、(热可塑性)塑胶或其类似材料,制成一具有Π型断面的板片状型态。因此,该基部20具有较佳的机械性质;例如,高耐冲击性、抗拉强度、耐热性、抗弯折性、抗疲劳与抗潜变性等。特别是,可使该基部20具有较薄的厚度和较轻的重量,而不会明显增加它和本体10组合的重量;并且,降低制作、加工的难度。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该基部第一、ニ壁21、22的外端面21a、22a及/或内端面21b,22b可加工布置ー抗UV层,来辅助保持其在长久使用的情形下,仍具有理想的机械性质。请參阅图6,描绘了本实用新型一个衍生的实施例。该基部20的第一壁21依据人体工学的条件,形成弯曲状的型态,以符合使用者身体背部负载该本体10的舒适性。图中也显示了该第一壁21 (或外端面21a)设置有多个成几何形状的凸部28 ;所述的凸部28在第一壁21上形成规则或不规则排列的型态。凸部28或每ー个凸部28间,可増加使用者和本体10之间的间隙,使热气流流通或排出。在可行的实施例中,凸部28和第一壁21形成一体成型的型态;或凸部28也可选择透气材质制成,再设置于该第一壁21上。请參考图7,在ー个修正的实施例中,该基部20定义有ー底边部分,位在图中下方位置的区域。以及,该基部20包括有一第三壁23,形成在基部20的底边部分,连接该第一、ニ壁21、22。图7特别显示了ー挡部70连接该第一、ニ壁21、22和第三壁23,而使挡部70和该第一、ニ、三壁21、22、23共同界定出一腔室25 ;所述的腔室25建立ー装载物品的作用。在可行的实施例中,挡部70选择塑胶、布或织物或其类似材料,来与该基部20连接组合;或配合拉链结构使挡部70和基部20组合成一整体型态。在一个衍生的实施例中,该挡部70可取代该第三壁23,而形成基部20的底部区域;也就是说,该挡部70是从基部20的底边部分连接组合该第一、ニ壁21、22的型态。请參阅图8,描绘了本实用新型另ー个修正的实施例。该基部20还包括有一第四壁24 ;所述的第四壁24连接该两第二壁22和第三壁23 ;并且,该第一 四壁21 24共同使基部20界定出该腔室25和一形成在腔室25上方的开ロ 26的型态。图中也显示了ー盖部75连接该第一、ニ壁21、22和第四壁24,用以封闭或开放该开ロ 26的情形。在可行的实施例中,盖部75选择塑胶、布或织物或其类似材料,来与该基部20连接组合;或配合拉链结构使盖部75和基部20组合成一整体型态。图8也显示了该基部第一壁21配置有背带或提带30的型态;以及,第一壁21依据人体工学的条件,形成弯曲状的型态,以符合使用者身体背部负载该基部20的舒适性。图中也显示了该第一壁21 (或外端面21a)设置有多个成几何形状的凸部28的型态。可了解的是,该基部第三壁23在角落区域配置有凸缘,来降低第三壁23在使用过程可能被磨损的情形。请參考图9,在ー个修正的实施例中,该基部20定义有ー上边部分,位在图中上方位置的区域。以及,该基部20还包括有一副壁27,形成在基部20的上边部分,连接该第一、ニ壁21、22。图9特别显示了ー挡部80连接该第一、ニ、三壁21、22、23和副壁27,而使挡部80和该第一、ニ、三壁21、22、23、副壁27共同界定出该腔室25,来装载物品。图中假想线部份显示副壁27的(前、后)宽度是可改变的。在可行的实施例中,挡部80选择塑胶、布或织物或其类似材料,来与该基部20连接组合;或配合拉链结构使挡部80和基部20组合成一整体型态。在上述图7、8及9所描绘的实施例中,可配合该第一织物层50,使该第一织物层50形成包覆在该基部20外端面的型态(图7、8及9未显示)。代表性的来说,这背包结构在具备有负载物品和支撑作用的条件下,相较于旧法而言,具有下列的考量条件和优点I.该本体10和基部20或相关组件的组合结构,已被重行设计考量;例如,该基部20 一体成型地形成有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或第三壁23,来与本体10的后部12、侧部14组合;或使该本体10的后部12、侧部14包含该第一织物层50和第二织物层60,来包覆该第一、ニ壁21、22 ;或使该基部20形成有第一、ニ壁21、22或第三、四壁23、24,来和挡部70或盖部75组合等部份。2.该基部20 —体成型的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可建立ー个理想的保护机制,来保护那些装载在本体10或基部腔室25里面的物品、书本等。同吋,当本体10内没有装满物品的情形下,该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对该本体10提供了一个支撑作用;因此,像习知背包形成皱缩的外观或轮廓的情形,也被尽可能的降到最低。3.该本体10或挡部70和基部20的组合型态,明显改善了旧法中应用硬质壳体、承载板或支撑架,来和挠性背包本体组合,或应用了轴栓、扣接结构或接合件和螺钉等配合结构,来加以固定组合该背包本体和硬质壳体、承载板或支撑架;造成背包结构制作、组装配合较复杂的情形。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有效的背包结构,其空间型态不同于习知解构,且具有旧法中无法比拟的优点,展现了相当大的进步,诚已充份符合新型专利的要件。
然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含盖。
权利要求1.ー种背包结构,是一基部和ー挡部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部定义有一底边部分;并且,该基部一体成型地形成有一第一壁和连接第一壁的两个第二壁;该第一壁和第ニ壁分别定义有一外端面和一内端面;以及该挡部至少连接该第一壁和第二壁,而使该挡部和该第一、ニ壁共同界定出一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部包括一第三壁,形成在基部的底边部分,连接该第一壁及第ニ壁中的至少其一;以及该挡部和该第一、ニ、三壁共同界定出该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挡部以选自塑胶、布或织物中的一种材料,来与该基部连接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挡部配合ー拉链结构,使该挡部和基部组合成一整体型态。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挡部从该基部的底边部分连接组合该第一、ニ壁的型态。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挡部与该第一、ニ、三壁中的至少其ー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部呈ー具有π型断面的板片状型态。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壁和第二壁中的至少其一形成一平面板片的型态。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壁形成弯曲面的型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背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壁设置有多个凸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包结构,其特征在干,该凸部和该第一壁形成一体成型的型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凸部为透气材质,且制设于该第一壁上。
1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背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部外端面包覆有一第一织物层。
1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部定义有ー上边部分;以及,该基部包括有一副壁,形成在该基部的上边部分;并且,使该副壁能够和该挡部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副壁连接该第一壁及第ニ壁中的至少其一。
专利摘要一种背包结构,提供一具备有支撑背包形成一计划形状和重量轻、厚度薄等功能;包括一本体和一基部的组合。该本体定义有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该基部包含一体成型的第一壁和两第二壁;所述的第二壁接近垂直形态地连接该第一壁。以及,该第一壁和第二壁设置在该本体内表面上,而使本体和该基部复合成一整体状态;改善习知技艺制作、加工组合麻烦或耗费工时等情形。
文档编号A45F3/04GK202445402SQ20112046473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1日
发明者杨盛焯 申请人:杨盛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