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跷跷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087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跷跷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跷跷板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跷跷板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其主要有板体,支架组成,板体与支架转动连接,板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左乘位和右乘位,在实际操作中跷跷板两端的着地点常常对操作者造成伤害,申请号为200920190349.0的中国专利作出有益改进,公开了一种跷跷板,其特点为板体两端向下弯曲使其富有弹性,以此减小着地时的冲击力,但这一技术仍然存在一些缺点着地时的冲击力虽然减小但仍可能对操作者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由软索对板体的上升和下降进行限位,避免其着地对操作者造成伤害一种跷跷板。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跷跷板,包括板体,支架,板体与支架转动连接,板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左乘位和右乘位,板体附近设一立桩,立桩与板体通过软索相连,软索用以对板体的左倾和右倾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的跷跷板在使用时,若其左侧的板体下降,当下降至一定幅度,与其相连的软索就处于紧张状态,限制其进一步下降,反之若其左侧的板体上升,当上升至一定幅度,与其相连的软索就处于紧张状态,限制其进一步上升。综上所述跷跷板的平衡由软索限制,避免了其着地对操作者造成伤害。进一步的技术,软索与立桩的连接点的高度与板体平置时的高度大体相当。这样设置是为了保证板体的左倾和右倾的幅度大体相当。进一步的技术,软索与立桩的连接点位于立桩面朝板体的一侧,软索与板体的连接点位于板体面朝立桩的一侧。这样设置是为了软索处于紧张状态时,不会紧绷地绕在立桩或板体上,因为这一过程可能对操作者造成伤害。优选的,软索为铁链条。优选的,软索为尼龙绳。当然,软索还可以为其他形式,如麻绳,钢丝绳等。进一步的技术,软索加设有弹性装置或者软索本身为富有弹性的材料制作而成。这样设置是为了软索在使用时富有弹性,具有避震功能。进一步的技术,立桩设于左乘位或者右乘位后面。这样设置立桩是为了不影响操作者上下跷跷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跷跷板,包括板体,支架,板体与支架转动连接,板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左乘位和右乘位,板体附近设一立桩,立桩与板体通过软索相连,软索用以对板体的左倾和右倾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由软索对板体的上升和下降进行限位,避免其着地对操作者造成伤害。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一不合理的软索连接方式对操作者造成伤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I一种跷跷板,包括板体1,支架2,板体I与支架2转动连接,板体I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左乘位IA和右乘位1B,板体I附近设一立桩3,立桩3与板体I通过软索相连,软索用以对板体I的左倾和右倾进行限位。其中,软索为尼龙绳S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跷跷板在使用时,若其左侧的板体I下降,当下降至一定幅度,与其相连的尼龙绳S2就处于紧张状态,限制其进一步下降,反之若其左侧的板体I上升,当上升至一定幅度,与其相连的尼龙绳S2就处于紧张状态,限制其进一步上升。综上所述跷跷板的平衡由尼龙绳S2限制,避免了其着地对操作者造成伤害。实施例2一种跷跷板,包括板体1,支架2,板体I与支架2转动连接,板体I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左乘位IA和右乘位1B,板体I附近设一立桩3,立桩3与板体I通过软索相连,软索用以对板体I的左倾和右倾进行限位。其中,软索为富有弹性的橡皮条S3。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跷跷板在使用时,若其左侧的板体I下降,当下降至一定幅度,与其相连的橡皮条S3就处于紧张状态,限制其进一步下降,反之若其左侧的板体I上升,当上升至一定幅度,与其相连的橡皮条S3就处于紧张状态,限制其进一步上升。综上所述跷跷板的平衡由橡皮条S3限制,避免了其着地对操作者造成伤害。同时橡皮条S3使跷跷板在使用时具有避震功能。实施例3一种跷跷板,包括板体1,支架2,板体I与支架2转动连接,板体I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左乘位IA和右乘位1B,板体I附近设一立桩3,立桩3与板体I通过软索相连,软索用以对板体I的左倾和右倾进行限位。其中,软索与立桩3的连接点的高度与板体I平置时的高度大体相当。其中,软索与立桩3的连接点位于立桩3面朝板体I的一侧,软索与板体I的连接点位于板体I面朝立桩3的一侧。其中,软索为铁链条SI。其中,软索铁链条SI加设有弹性装置K,具体为铁链条SI 一端连接一弹簧。其中,立桩3设于右乘位后面。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跷跷板在使用时,若其左侧的板体I下降,当下降至一定幅度,与其相连的铁链条SI就处于紧张状态,限制其进ー步下降,反之若其左侧的板体I上升,当上升至一定幅度,与其相连的铁链条SI就处于紧张状态,限制其进ー步上升。综上所述跷跷板的平衡由铁链条Si限制,避免了其着地对操作者造成伤害。同时铁链条SI加设有弹性装置K使跷跷板在使用时具有避震功能。铁链条SI与板体I和立桩3的连接方式使其不会对操作者造成伤害,否则若板体I和立桩3不是采用面对面的连接方式,如图4所示铁链条SI连接于板体I下部,铁链条SI处于紧张状态时,会紧绷地绕在板体下部,这ー过程可能对操作者放入板体下部的手H造成伤害。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參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 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1.一种跷跷板,包括板体(1),支架(2),所述板体(I)与所述支架(2)转动连接,所述板体⑴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左乘位(IA)和右乘位(IB),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⑴附近设一立桩(3),所述立桩(3)与所述板体(I)通过软索相连,所述软索用以对所述板体(I)的左倾和右倾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索与所述立桩(3)的连接点的高度与所述板体(I)平置时的高度大体相当。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索与所述立桩(3)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立桩(3)面朝所述板体(I)的一侧,所述软索与所述板体(I)的连接点位于所述板体(I)面朝所述立桩(3)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索为铁链条(SI)。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索为尼龙绳(S2)。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索加设有弹性装置(K)或者所述软索本身为富有弹性的材料制作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I至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桩(3)设于左乘位或者右乘位后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跷跷板,包括板体,支架,板体与支架转动连接,板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左乘位和右乘位,板体附近设一立桩,立桩与板体通过软索相连,软索用以对板体的左倾和右倾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由软索对板体的上升和下降进行限位,避免其着地对操作者造成伤害。
文档编号A63G11/00GK202590343SQ20122002920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0日
发明者叶如康 申请人:叶如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